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正所谓“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所以文化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其核心就是意义的创造、交往、理解和解释。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规范与模铸人的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文化力量的经典文化,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权威性与传统性。但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调整,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的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毋庸置疑,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但是,久而久之又常常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发展到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发言的程度;这种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不但损害了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
20世纪后期,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消费性艺术,它们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成为潮流,而经典文化的失宠与随之形成的焦虑已成事实,当代文化趋向于从意识形态的等级转向世俗消费的民主、从精英掌控的标准转向动态选择的趣味。但是,肯定物质欲求的合理性与个体选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整个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艺术与文化作品除了用作世俗……
**章经典文化:从意识形态的等级到动态约定的民主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经典,而作为集合概念的经典文化是由无数文化经典文本组成的。“经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就本文而言,“经典”一般涉及三方面的含义:一指在某种文化中具有根本性或权威性的著作(scripture);二指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典范作品(classic);三指上述两义中内含的确认经典的标准或原则(canon)①。由此可见,文化经典不仅仅是以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文本还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规范,代表了模铸人的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文化力量。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和时代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有诗日:“干戈不动远人服.一纸贤于百万师”;经典文化的内蕴本质虽然是一种非物质化、非形态化的东西,但其巨大的作用和特殊的功能确实是无与伦比和责无旁贷的。
……
傅守祥男,1970年11月生于山东利津,199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兼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协浙江省分会会员、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浙江省美学学会会员、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浙江省妇女研究会会员等。现从事文化哲学与美学、文化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哲学类),独立完成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项目(哲学类),主持完成8项省级与厅级社科规划课题,参与完成4项省级社科规划课题。在《哲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大学学报》、《文化中国》(加拿大)、《哲学与文化》(台湾)等海内外学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新华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摘编或索引。出版学术专著《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文化诗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文化阐释》、《文化想象与人文批评——市场逻辑下的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研究》等4部,编著、合著多部。科研成果曾获部委级理论奖1项、厅局级理论奖多项。
关于本书的编著体例,有必要在这里作一个交代。全书由正文与附录两大部分组成。正文按科次先后排列,一般包括状元小传、殿试题、
道德运气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伯纳德·威廉斯的代表作,收录了他1973-1980年间所写的重要哲学论文。在书中,威廉斯对那种以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为核心的、不偏不倚...
仰望老子4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它既复兴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创造了现代新的哲学理论。它既突破了传统功利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又恢复了自然智慧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
孟子指月 本书特色 ★中国两千多年来所有考生和普通国人的修身宝典 ★辩论大师孟子关于治国安邦之道妙语连珠的集成★明代通俗文学**人冯梦龙详尽解说的经学力作孟子指...
述者微言-惠栋易学的逻辑化世界 目录 引言一、研究动机二、研究材料与方法三、研究创见与一点说明**章 创造学术范型的朴学人生**节 家学传承与学术积累第二节 由...
荀子(上下)-熊公哲注译 本书特色 《荀子》(上下)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熊公哲...
王凤仪言行录 内容简介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
天命人性论-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先秦时期,人性论就被思想家们热烈讨论。其中特别是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人性本善,一个主张人性本恶,...
阿含概论 内容简介 《阿含概论》着重于见道有关的内涵,对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的入道内容加以详尽解说,对四阿含中隐覆难知的声闻菩提真实义理加以如实解说,以期所有正...
珞珈思存录-珞珈中国哲学 目录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学对一个哲学史方法的思考中国辩证法史研究刍议中国传统哲学史方法发微方以智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谢无量与中国哲学...
中华思想经典-近思录 本书特色 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拥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而这种优势*集中的体现...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从选题到内容安排都是本人独立确定的,写作过程中,我的研究生谭平剑帮我写...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上下) 本书特色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套装共3册)》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的古文今注、古籍校勘、辞书编纂等学术研究中的...
《庄子补正》作者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及云南大学任教。胜利后,西南联大三校即北大
分析学后编-明证法之分析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一——这套书还包括《形上学(附〈范畴集〉〈句解》、《分析学前编》、《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
天国在你心中 内容简介 一本书的命运往往暗示着它的力量,本书恰巧便是一个例子。它的命运多舛,诞生之初,便遇到沙皇当局的封杀,即使凭借作者托尔斯泰世界性的声誉,也...
中国佛教史 本书特色本书为中国**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
《斯宾诺莎》内容简介:本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的
我的歧路-胡适思想录-(四)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十批判书 本书特色 郭沫若,是我国文化界的名人,也是学术上的大家,尤其他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认识与判断值得我们思考。《十批判书》是郭沫若著的经典学术,主要从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