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赏析唐宋词(扬之水 黄家喜书法插图)

沈祖棻赏析唐宋词(扬之水 黄家喜书法插图)

作者:沈祖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8-03-01

评分:4.5分

ISBN:978753543657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沈祖棻赏析唐宋词 内容简介

作者沈祖棻既是著名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从她多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积存下来的有关宋词的著作中选录出来的,早已成为宋词赏析类选本中的权威版本,历年再版、重印已达数十万册。

沈祖棻赏析唐宋词 本书特色

本书由扬之水、黄家喜书法插图,是宋词赏析类选本中的权威版本。

沈祖棻赏析唐宋词 目录

唐五代词批语残存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刘禹锡(二首)
忆江南春去也,多谢瓷撼人
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温庭筠(三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皇甫松(二首)
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忆江南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张曙浣溪沙枕障熏炉隔绣帷
韩屋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北宋名家词浅释
无名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张先(三首)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水调]擞声持酒听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晏殊(二首)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七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曲玉管陇首云飞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望海潮东南形胜
晏几道(六首)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鹧鸪天当令尊前见玉箫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
苏轼(二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观(六首)
八六子倚危亭
满庭芳山抹微云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望海潮梅英疏淡
满庭芳晓色云开
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四首)
芳心苦杨柳回塘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薄幸淡妆多态
将进酒城下路
周邦彦(七首)
瑞龙吟章台路
兰陵王柳阴直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解连环怨怀无托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过秦楼水浴清蟾
李清照(五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念奴娇萧条庭院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永遇乐落日熔金
姜菱词小札
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点绛唇燕雁无心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鹧鸪天巷陌风光纵赏时
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踏莎行燕燕轻盈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极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一萼红古城阴
念奴娇闹红一舸
月下笛与客携壶
琵琶仙双浆求时
玲珑四犯叠鼓夜寒
扬州慢淮左名都
长亭怨慢渐吹尽
淡黄柳空城晓角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张炎词小札
南浦波暖绿粼粼
解连环楚江空晚
高阳台接叶巢莺
高阳台古木迷鸦
扫花游嫩寒禁暖
渡江云山空天入海
渡江云锦香潦绕地
声声慢寒花清事
声声慢平沙催晓
声声慢烟堤小舫
声声慢山风古道
绮罗香万里飞霜
壶中天扬聆万里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八声甘州望涓涓一水隐芙蓉
台城路郎吟未了西湖酒
台城路十年前事翻疑梦
台城路春风不暖垂杨树
忆旧游叹江潭树老
满庭芳晴皎霜花
凄凉犯萧疏野柳鸣寒雨
附录:
关于苏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苏轼与词乐
清代词论家的比兴说
后记程千帆
沈祖菜诗词选

沈祖棻赏析唐宋词 节选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写景如画,色彩鲜明,梅圣俞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者。圣俞又称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晁无咎谓“少游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皆谓写景如在目前也。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文学作品有写明显之美者,有写朦胧之美者。前者鲜明如图画,后者要眇如音乐;前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后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介存斋论词杂著》所谓“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又云“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追寻已远”,此词似之。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裹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首句写春去,次句因春及人。盖感春之易逝:故寄声洛城之人,庶几共惜此韶华耳。“弱柳”、“丛兰”承春来,“举袂”、“沾巾”人来。感物思人,即借物以喻人,将人物情景融成一片。杜诗《狂夫》“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裹红蕖冉冉香”仅状物态,此则以物写人。梦窗之“垂柳不萦裙带住”,清真之“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皆从此变化,而益工致。结句指洛城人,春昼日长,独坐当亦含颦耳。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次句点明共惜芳时。“犹有”一联承上意来,句法自杜诗《九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来。即古诗“为乐当及时”,及“不如饮美酒”意。杜诗《曲江》“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亦同。而此设色工丽。至小山“彩袖殷勤”四旬,益为精美。于此可悟诗词华朴之辨。结句言惟望风曰晴和,得以及时行乐耳。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有三说,一指枕,一指额,一指屏,皆可通,今作屏解。首句言朝日透窗照耀屏山,金碧辉映,光彩明灭。古之屏帷与床枕相连,日光耀眼,床上之美人香梦惊觉,应为起身梳洗时矣。如此解,则于时光、天气、室内陈设一一描绘,含意较多。且由朝日兴起美人,古乐
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亦以朝日兴起好女。而与下之懒起妆迟亦有照应,较作山枕,或山额解为胜。朝日照屏,本应起梳妆,而犹留滞衾枕间,鬓云撩乱,掩映香腮。此不但写人之未起,而鬓发如云,肌理胜雪,亦俱写出。“度”字传神,益见春风鬓影微漾于黛眉粉靥间之生动姿态,虽画亦不能到也。待起而懒,则长夜之少睡,心事之无聊可见,蛾眉谁惜,何必早起而画之?长夜之无聊,固已领略,而长日之无聊亦可推测,更又何必早起耶?然懒起而终不能不起,慵妆而仍是要妆,故“弄妆”而“迟”。一“弄”字,千回百转而出之,不但见长日无聊之况,且见顾影自怜之情。换头二旬,写镜中人面如花,益见盛年独处之难堪,韶华虚度之可惜。而罗襦乍换,复见鹧鸪双双,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感物伤情,怨慕之意益深矣。下阕用薛逢“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意,亦颇同《还魂记》“惊梦”折。
菩萨蛮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俞平伯谓以想象中*明净之境界起笔,与李义山诗“水精簟上琥珀枕”略同,而李诗“水精如意玉连环”与此尤近。写室内陈设,由帘及枕,而及衾褥。孤枕生寒,固觉长宵之难度;暖香惹梦,益怜独宿之何堪。譬之冷雨凄风,固能生感;而春花秋月,倍易撩人。鸳鸯虽属衾褥之类常用语,亦以双飞反衬独处也。三四句宕开,写帘外夜景,而隐寓别离之感。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十四首中多以杨柳写离别,而‘雁飞”又与下阕“人胜”关合,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轻轻点逗。张惠言《词选》原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人胜参差,玉钗香隔,言梦亦不得到也。”恐非是。他首“杏花含露”、“牡丹花谢”,亦均从远处泛写夜景,皆非梦境。前首三、四句写半夜及清晓醒来情形,犹可勉强解作梦境,而后首固明言相忆,梦境难成也。此二首章法相同,由远处景物而及室内情景,此词则先写帘内情景,然后宕开写远景,虽有先后之异,而立意用笔固相同也。可证此二句非梦境,而景色美妙。《莲子居词话》所谓“作小令不似此着色取致,便觉寡味”也。下阕写妆成服饰之盛,用“人胜”尤见节序之感。人归雁后,思发
花前,离愁春思见于言外。结二句,写双鬓簪花,“香”字从“风'’字来,不但花气萦绕,亦见人胜摇动。温诗《咏春幡》“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与此略同。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