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序
郭院林在南京大学从我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又在北京大学师从安
平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学的都是古典文献学专业,经过五年奋斗,终
于有了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大优点,就是具有坚实的文献学基
础。作者于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清代仪征刘氏家学研究现状,可以说
对海内外的相关著作了如指掌,并且关注到海内外的学位论文,如台
湾私立逢甲大学的硕士论文《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体例之
研究》与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扬州学派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接
着,作者还为刘氏家族的著作编了一个目录,记录了文献名称、版本以
及收藏情况。对于重要的、罕见的资料,还详细描述了版本特征,录其
序跋,甚至篇目。作者对不少著作还作了考述与评价。附录中编有
《仪征刘氏家族学谱简编》,显然这是对刘氏家族学术研究的历程与成
果作了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完成的。所有这些材料不仅为作者的研究
提供了方便,而且对研究清代学术史者也极有参考价值。
郭院林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颇有竭泽而渔的劲头。譬
如到上海图书馆检阅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原稿,发现其中涂抹
修改处不计其数,眉批很多。中国科学院整理本功不可没,但是《春秋
左氏传旧注疏证》稿本的史料价值要高得多,则是不言而喻的。再如
作者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刘师培的《江南乡试墨卷》(光绪壬寅并行
庚子辛丑恩正科),其第三道题目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
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订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从中不难
看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对科举考试制度以及考生读书
治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此外,作者还在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
发现刘文淇书札四通,为我们研究刘文淇的交游与著述情况提供了第
一手资料。
法国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谈到我们分析一件艺术品,要注意
联系作者的全部作品、作者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家家族,以及艺
术家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我们注意到郭院林在本书扉页
上引用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一段话:“著学术史有四
个必要的条件:**,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
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第二,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
读者有很明确的观念;第三,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
手;第四,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
格。”看来中外两位著名学者都强调在学术研究中要用全面的、客观
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本书的另一个优点也恰恰是
能够联系家族、地域、学派、时代,以及整个学术史,来从事清代仪征刘
氏家学之《左传》学的个案研究。
就家族背景而言,本书专门写了《仪征刘氏家族谱系》一章,此外
还专门编了《刘氏家族谱系略表》、《仪征刘氏家族学谱简编》、《刘文
淇、刘毓崧、刘寿曾交游合表》作为附录,可谓做了十分透彻的研究。
书中偶然提到的一些细节也能反映刘氏家族的学术传统,如谓:“刘氏
第四代学人名字皆含汉代经师之名,师苍字张侯,暗藏西汉历算家张
苍名字;师慎字许仲,暗藏东汉古文经学大师许慎名字;师培字申叔,
暗藏西汉经师申培公名字;师颖字容季,暗藏东汉古文经学家颖容的
名字。这样的命名方式,取效法经学家之意,反映了刘氏世代传经,以
汉代经师为典范的家风。”
就地域与学派背景而言,本书专门设有《占籍仪征:地域环境》、
《学派传承:学术渊源》两节专门作了探讨,特别是扬州学派的重镇阮
元对刘氏家族学风的影响尤为明显,正如南桂馨《刘申叔先生遗书序》
所说:“文达先生生长是邦,道光季年,告休野处。邗上才俊之士,莫
不奉其风教。云蒸霞蔚,人人说经。刘孟瞻先生由是崛起,四传益劲,
以有申叔。”本书所分析的刘氏家族学兼吴皖、兼治经史、沟通诸子乃
至刘师培持平汉宋、会通中西等治学特点,无不体现了扬州学派融会
贯通的精神。
就时代背景而言,作者将经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且以之贯穿全书。作者注意到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形势对刘氏家
族的影响,并且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刘氏家族四代人在治学方面的共同
之处与不同之点。如书中指出:“刘师培是矛盾时代产生的矛盾的人,
多变时代出现的多变的人。”作者正是联系中国近代风起云涌而且变
化莫测的时代背景,给予刘师培以同情之理解,并且对他的学术成就
与特点作了客观的评价,指出:“刘师培在前人基础上将遗稿进行整
理,对其义例进行归纳,并且将夷夏观念运用于民族革命宣传,发掘
《左传》民主思想,从而成为论学论政的骁将。也正因为他的努力,学
林才铭记了仪征刘氏;也正是由于他的家学特色,才使得他成为扬州
学派的殿军。”
就中国学术史背景而言,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清代学术史;对经
学史,特别是《左传》学史有深入的了解。孟子说过:“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本书正是以整个中国学术史为背景来研究清代
仪征刘氏家学之《左传》学,才能把问题说深、说透、说得比较准确。如
书中谈道:“清代学者不满唐宋旧疏,而必欲为十三经重撰新疏。既
然清人都认为唐代《正义》成而五经亡,那么要挽救已亡之经的话,*
好的途径当然就是恢复旧疏,恢复旧疏才能恢复经典的原貌,也就可
以找到真正的经义。”我们从中也就清楚地知道了刘氏家族《春秋左氏
传旧注疏证》的缘由与价值。
该书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是作者不仅能详细地占有资料,而且还善
于做分析与归纳工作,如《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中有不少按语,这些
按语究竟是刘氏家族中哪些人写的,作者作了精心分析,真是心细如
发。再如该书对刘氏几代学人治学特色都要言不烦地作了总结,如称
刘师培的治学特点是“等视经史,平分古今,持平汉宋,会通中西”,非
常贴切。作者还将刘氏《五经旧疏考正》的方法归纳为直接法、本证
法、他证法、目录法、版本法、史证法、矛盾法、文理法、理证法,并且一
一举例作了论证,真可谓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如庖丁解牛般痛快
淋漓。
中国学术史研究著作通论多,断代研究也不少,分类、分派研究就
更多,但是像郭院林博士《清代仪征刘氏家学之(左传)学研究》这样
深入系统地进行个案研究的尚不多见,我读后觉得获益匪浅,聊述一
二感想如上。
徐有富
2007年12月18日
第三章刘师培的学术思想
——以《左传》学为中心
刘师培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年国学大师”①,他年吝著丰,
短短的三十六年生命却为中国学术提供了七十四部学术著作。如果
说那只是表象的话,那么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站在中国学术由传统转向
现代的关捩点上,与诸多大家一起结束了中国经学的时代,开启了现
代人文学科的新时期。钱玄同先生论当时五十余年以来中国学术思
想大势,认为那是“中国学术思想之革新时代”。他所提出的“黎明
期”(1884~1917)于国故研究之新运动,进步*速,贡献*多,影响社
会政治思想文化*巨者十二人,“皆能发抒心得,故创获极多”。而刘
师培名列第十位且年龄又*小,可见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分量②。
刘师培复杂多变的一生给人太多思考,然而他所有的变化始终没
有离开他对文化的思考。他所有论政论学的文章都基于自己的家学
素养,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他不仅把文化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而且把
文化当成了*终的目标。他试图用自己精熟的古代文化来解救那个
纷乱的世界,文化是解开他迷一样多变人生的钥匙。
刘氏家族恰好处在怀疑《左传》之风逐渐强盛的时期。如果说在
刘文淇时代还是汉学余波不减,那么到了刘毓崧、刘寿曾时代汉学就
已经风光不再,宋学、汉学成为汇流;而到了刘师培前期,时代风云骤
变,今文经学势头强猛,在这种情况下,刘师培作为《左传》学家,必须
为《左传》正名,力挽颓势。刘师培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从历史传承上进
一步阐明《左传》的真实性,这是顾炎武以来众多《左传》学者已经做
了的事情;而他*为显明的特色还在于吸纳今文经学的理论,为《左
传》搭建了经学的理论结构。刘师培不仅使得《左传》学有了清晰的
理论,而且使《春秋》学达到了真正的合流。
综其一生来看,刘师培在论学上力求会通,但有时将彼此互异的
东西纠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融而未化。他在论政上往往借助学
术,试图从学理上予以阐明依据,然而他未能很好地处理学术与政治
的关系,结果成了政治的笑话。他这种“援古经世”的做法遭到了时代
的抛弃。在生命晚期,他沉浸学术之中,逐渐走出经学误区,走上了学
术专业化的道路。
**节刘师培的思想历程①
刘师培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显赫的人物。他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
无论是激进的政治思想(无政府主义),还是传统的国学领域(经学与
小学),都是成果斐然。在短暂的三十六年生命中,他留下了七十四部
著作,此外还有一百多篇文章散载于各地各种刊物,未能收入《刘申叔
先生遗书》,著述总量超过400多万字,蔚为大观。在上世纪初的学者
当中,无疑是名列前茅的。这些著述不仅涉及经学、小学、校雠学等传
统国学领域,而且还包括体现时代关怀的“预流”学问:政治、经济与教
育,采取近代西方的学术方法与体系研究中国学术。他的论政文章成
为当时的一大亮点,为此他曾有“东亚卢梭”②、“激烈派**人”③等称
谓。他作为扬州学派的殿军,反映了该学派探索政治革命与学术革命
的努力。
刘师培父祖三世治《左传》,而家运不兴,前三代人寿命不永,难以
自立,依人入幕。经济拮据而仕途不顺是前人留下的一个“情结”,能
①贵州大学的陈奇对刘师培的思想研究花了14年时间,撰成《刘师培思想研究》(贵
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依据时间为线索,从刘氏生平到刘氏作品都作了全面介绍。
但他的材料缺少考辨,论述多有缴绕,对于刘师培思想发展历程的介绍并不清晰。
②1903年刘师培撰《中国民约精义》后,棣臣在《题(国粹学报)上刘光汉同志诸子》诗
中称:“刘生一健者,东亚一卢骚。赤手锄非种,黄魂赋大招。人权光旧物,佛力怖群妖。倒
挽天瓢水,回顾学海潮。”见《国粹学报》合订本第二年第十六期。
③1904年3月6日,刘氏在《中国白话报》上发表《论激烈的好处》,署名“激烈派**
入”。
够引以自慰的是家传左氏之学(《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而这一任
务三代未能完成,又是一个家族遗传的“心病”。刘师培生于此种家
庭,接受优秀的家庭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无
形中增加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心理焦虑与压力①。刘师培自小聪慧,以
振兴扬州学派自任,继承家学,对古文经学颇有心得。以古文字学《说
文》为起点,沿袭二王(王念孙、王引之)训诂、音韵之法,汲取扬州学
派前贤的成果,对儒家经典获得了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恰是刘氏赖以
安身立命之本。
刘师培一生多变,从举业士子一变而为反满派的民族民主革命
者,再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三变而为君政复古的鼓吹者。人知刘师
培多变表象,而不知其不变之精神;知三变之迹,而不知其三变之理。
刘师培处于天崩地裂的时局,又素怀士大夫式的救世情怀,所以不甘
做一个纯粹的学者。他所精熟的经学本来就是经世的作品,所以他试
图从中吸收救世的药方。他用文化作手段,希望救世,但这种“援古经
世”的方式在国家近代化历程中遭到了遗弃。刘师培是一个优秀的学
者,但却是一个蹩脚的思想者。
一、民族民主革命
刘师培生于乱世,近代中国面临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严重的民族
危机,半殖民化程度加剧。他出生当年中法战争爆发;十岁时,中日战
争爆发。在内忧外患面前,有志之士纷纷寻求救国自强之路。政治
上,康、梁变法;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义和拳运动。学术上,张之洞提
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廖平等倡导的今文经学兴盛;章太
炎《馗书》追求古文经学学术真理。而扬州历史上的屠杀事件,前此
16年的教案事件,以及家中研习王夫之的影响,使得刘师培较早就孕
有民族革命思想。刘师培所处时世,与父祖时期相比,中国残败局势
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有责任之志士仁人无不以救亡存种自任。而刘
师培救亡存种的手段就是继承其家学而来的“以礼治左”,在《春秋》
中发掘“华夷之辨”。
本书综述了刘氏家学的研究现状,考察了刘氏学人学行,分析刘氏四世之学术变化
与发展。以专书和专人研究相结合,对刘氏《左传》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春
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厘清以往研究笼统将此书归功于刘文淇
的说法,指出刘氏四世学人对此书都有贡献;探讨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动力与成就,
认为刘师培为《左传》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构架。*后以刘氏家族为代表,从治学方法
论角度分析了清儒治经方法,对清代学术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
中华书局
郭院林 著
郭院林,1975年生于江西星子
县。199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
后执教鞭4年,为乡梓育才;2004年
于南京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7
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屯垦
与文化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内容简介:◎文化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后殖民和全球化论述诸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
萧启庆治元史的多篇论文在台湾先后不重复地结集收入三本著作中,即《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元朝史新论》。此次将其中
二十四史月日考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前身)2005年3月1版1印★ 《二十四史月日考》是清人汪曰桢对“二十四史”中日...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独辟蹊径,通过披览《人间喜剧》,深入挖掘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情百态。从贫民百姓到达官显贵,从外省到巴黎,从乡野房舍到...
古史考(全9卷) 本书特色 《古史考》九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专家历时三年编纂而成的专题论文集,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它汇集国内外经典力作...
上帝之鞭 本书特色 刘衍钢、余太山、李锦绣编著的《上帝之鞭(精)/丝瓷之路博览》解密公元4—5世纪之间,由于亚欧大草原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匈人横扫罗马世界之谜。来自...
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德军四大战将全画传》,包括德军著名将军隆美尔、曼施坦因、伦德施泰特和古德里安。该书通过丰富的文字资
遗响千年(敦煌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巨大贡献和它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如敦煌学的产生及各国学术概况,敦煌艺术光辉照耀下的文学艺术作品,...
《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内容简介: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世界历史变动的基础其实是“货币”和“经济”。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变社会
《黔江史话》内容简介:黔江物华天宝,风物壮丽,人文荟萃。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敏而好学,创造了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
奋斗的仕途-从霍光到王莽-官场谋略与权臣智慧 本书特色 中国两千年官场文化**书 为官从政、经商升职必修课奋斗的仕途-从霍光到王莽-官场谋略与权臣智慧 内容简...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是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称得上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经历和小人视
微历史:清朝就是如此有趣 本书特色 “微博体”时空直播,清朝历史新鲜再现!用显微镜看历史大事件,从小段子品清朝人物。由丁振宇编写的这本《微历史:清朝就是如此有趣...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目录 帝国斜阳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3“柔远”与普世价值/9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14被打出来的“海...
中国的帝王陵 目录 **章 帝王陵寝发展简史一埋葬制度的起源二庞大的陵区、宏伟的陵园三高大的坟丘、壮丽的墓室四奢华的随葬、残酷的杀殉五精美的石刻、众多的陪葬第二...
丝绸之路2000年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社会,...
《健康城市建设方法与实践案例》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健康城市概念及其理论基础,针对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提出的健康城镇建设主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阐明》内容简介: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
《金融前沿的20种思考》内容简介:本书由金融学家巴曙松教授带领团队潜心编撰,汇集“商界军校”北大汇丰商学院金融前沿讲堂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