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个中央集权帝国。秦始皇创帝制、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开疆拓土,创立了不世伟业,也为后世留了诸多历史盲点。汉朝是继秦之后的又一个强大帝国,它处于中华帝国形成期的历史关口。汉武帝对外北击匈奴,开通西域,对内更化革新,创设制度,气魄宏恢,睥睨天下,创造了辉煌的帝国文明,与唐朝并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所确立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中国人现在仍称自己为“汉人”、“汉族”,其文字亦称为“汉字”。
本书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正史中取材,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经线,系统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对我们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走向十分有益。
风云际会四百余年史实记述;英雄时代的慷慨悲歌,始皇气象、汉武雄姿、王莽新政、魏武挥鞭、党锢之争、皇宫干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大一统帝国;形成期华夏民族的自尊与自傲;
一个从英雄开始到英雄结束的高傲时代。
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从此,诸侯国林立,可以考证的有八百余国。《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从周朝至秦朝,经历了约八百年的战争和动乱,秦始皇**个一统天下,创立了历史上**个大一统的帝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版图和格局。
秦汉时期是中华帝国的形成期,汉民族的政治、法律、文字、货币、交通等诸多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确立。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汉民族的礼仪制度、风俗节庆,乃至民族心理,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奠定。
**章秦之兴亡
建帝国的建立
皇帝气象
为进一步瓦解抵抗力量,秦始皇下令没有收平民拥的兵器,在咸阳将之销毁,铸成铜和钟;双将各地大室豪族共十二万户迁到咸阳。由于秦朝之前是诸候争强的局面,所以在统一之后,各地仍有很多旧贵族,或富室大家。这些家族在当地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对新的统治者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威胁。迁徙巨室豪族可以削弱这种威胁。汉兴以后,一直有利用修建陵墓的机会迁徙大户的惯例。
秦始皇希望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圣君”的形象,他勤于政事,给自己定下了日览120斤文书的额度,完成之后才能休息。他还喜欢巡游各地,并立石颂德。秦始皇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了合并天下后的**次巡游。第二年,他巡游至鲁国故地,在邹峄山立碑,并召集当地的儒生商议碑文的内容和封禅祭祀等事。继而上泰山,举行祭祀,刻立石碑。下山后在梁山(在泰山旁)又举行祭祀,刻石颂德。刻石除了歌颂皇帝的功业以外,还描写了他所期望的理想之境:“皇帝躬圣……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化及无穷……”继续往东,秦始皇登上之罘山,又留下了石刻。转而向南,登上琅邪山,同样竖立石刻。在石刻中,说皇帝要“忧恤黔首,朝夕不懈”、“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后,不忘高歌“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儒家等诸子所崇尚的三皇五帝显然成了秦始皇的“偶像”,他认为自己合并天下,消弭了战乱,安定了百姓,已经“功盖五帝”。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希望儒生们能理解他的事业,因而放下姿态,与鲁地的儒生共商祭祀。儒生的反应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不过,秦始皇的一班武将大臣却深得君上心曲,他们认为皇帝已经实现的功业早已超过三皇五帝(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这些石刻中,屡屡提及法令严明,看来秦始皇对于“以法治国”颇为得意。考古所见的很多秦国兵器制作精良,且有着几乎划一的标准,以及众多的法律文书,都反映出了秦朝法律体系的复杂和高效。如此好的治国理念,秦始皇没有理由不坚持。
秦与周相比,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一个庞大的国家,秦始皇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巡游也许源于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巡狩,君王要定期巡狩诸侯,通过巡狩,君王可以视察民情,也可以解决一些政治问题。但对于秦始皇而言,巡游也许还可以自我欣赏和炫耀武威。例如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遭遇大风而不得渡江时,他勃然大怒,驱使三千刑徒将湘山上的树砍伐殆尽,这是施威于神;公元前218年,巡游至河南阳武县的博狼沙,遇见了盗匪。为了抓住强盗,秦始皇下令大肆搜索,十天后才罢休,此为施威于民。石刻上固然有隽永的文辞和美好的愿景,但秦始皇的行动并不受这些文字的约束,他一方面沉醉在古圣帝王和长生不老的传说当中,忙于巡游、派出人员寻找不老丹药和接受臣子的奉谀;一方面越来越刚愎自用,以日益惨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吞并天下之后,秦始皇仍然承袭战争时代的作风,似乎陷入了自我膨胀式的迷
狂之中。
从即位之初起,秦始皇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筑陵墓,极尽奢华。这座人类历史上*大的地下王陵包括了地宫,《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穿三泉”是形容地宫的深度,也有可能指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地下水。根据考古勘察,地宫可能距地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仅位于地宫中央的墓室的面积就约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当。地宫内确实有水银,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水银不仅可以代表江湖大海,而且可以防腐,又因汞气体的剧毒性质,灌注水银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陵园的地表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原高约115米,现在仍有76米。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1974年,当地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发掘,确认这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整个陪葬坑从西向东,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就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 260平方米。坑内有几千个陶俑,陶俑的造型十分逼真,无不栩栩如生,他们被排列成一个包括了不同兵种的完整作战队形。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但它的艺术性和工程量已非常令人吃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至少修建了35年以上,直到陈胜手下的将军周文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至陵园附近,秦二世才听从将军章邯的建议,下令停止施工(此时整个工程已进行至收尾阶段),将修陵的劳力组编成军队扑向起义军。
在南方,秦始皇继续开疆辟土,组织军队攻城略地,相继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在西北,派蒙恬率兵30万,攻击匈奴,并开建巨大的防御工程:长城。公元前212年,为便于向北方出兵,开始修筑直道。所谓直道就是宽阔平直,便于马车奔驰的道路,是当时的“高速公路”。对于秦直道,《汉书》有这样的描写:“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秦代一尺大约是现今的0.23米,50丈就是115米,每隔7米左右就植树一棵。从实地勘察的结果看,秦直道的路面*宽可达60米,一般则在20米左右,《汉书》显然夸大了数字。《史记》称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即从今天陕西的淳化县梁武帝村至内蒙古包头市。这条直道的遗迹现在仍然清晰可辨,有些部分甚至仍在使用。
另一项大型工程阿房宫也于公元前210年开工。阿房宫位于现在的西安西郊,据司马迁的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一步约合6尺,也就是说,阿房宫东西长690米,南北长约115米,殿中可以容纳1万人,四周都有阁道包围。如此宏伟的宫殿,需要的财力和劳力都是数以千万计的。阿房宫动工约一年后,秦始皇去世,当时只修筑了一座前殿。据考古勘探,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台基长1270米,宽426米,其工程浩大由此可见一斑。
战争和劳役令老百姓连年奔走,怨声载道。众多大型工程使秦始皇在巡游时刻立的石碑变成了强烈的反讽,并将新的王朝推向危险的边缘。
公元前211年,有人在陨石上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句。一年后,秦始皇遵从前一年卜筮所得的忠告,又开始巡游。但这次巡游并没有实现它的初设目标,秦始皇在中途因病逝世。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他也为历代梦想成为圣君贤主的君王竖起了一些标准,比如开疆辟土、征伐夷狄;天下归一、四宾来服;自比三皇五帝、梦想不老成仙。秦始皇的暴政虽遭诟病,但他的理想,以及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甚至成仙之类的妄想都被人继承。
秦帝国的覆灭
秦国的统一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来自东方的人才,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对名利爵禄有着如饥似渴的占有欲,在危难之时,他们可能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才智,但面对人性的考验,他们又可能畏首缩足,难堪重托。李斯就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他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的贪图名利也加速了秦帝国的覆灭进程。
沙丘之谋
李斯本是楚国的一介布衣寒士,先跟从当时的大儒荀子学“帝王之术”,然后只身往西,入秦国。到秦国后,李斯投靠吕不韦门下,由他推荐,成为秦王政身边的近侍。期间,李斯曾向赢政献《论统一书》,力主秦王早日实现天下一统。此次上书使秦王对李斯刮目相看,很快任命他为长史(此官职战国末年始置,起初职责不明),再后又拜为客卿(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多授予担任高官的外国人),并命参与制定统一战争的策略。公元前237年,秦国贵族指斥来自韩国的郑国利用修建水渠的机会消耗秦国国力,进而将矛头对准游说之士,认为他们在秦国搞间谍活动。秦王在贵族的压力下,下令驱逐说客,其中包括李斯。李斯在离开秦国的途中,向秦王上《谏逐客书》。这篇千古少有的佳作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秦国的富强离不开外国的人才,劝秦王不拘地域、国别,广聚人才。这篇文章为李斯带来了转机,秦王看到文章后马上取消了此前的命令,并擢用李斯。
李斯是秦国统一战争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他以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辅佐秦王合并天下。统一之后,李斯已经官至丞相,位列三公,权倾朝野:长子是一方要员,几个儿子都贵为驸马,几位女儿则嫁与各位王子为妻。在地方任官的长子李由有一次回咸阳,李斯为其置酒洗尘。溜须拍马者闻风而动,李斯家门口停驻的车骑竟成百上千。身临如此盛况,李斯却不无担忧:“我的老师曾告诫我,说‘物禁大盛’。想我年轻时生活艰难,而现在却位居人臣之极,今后的日子吉凶难料啊!”虽然担忧,但李斯终究做不到顺势而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于沙丘去世,李斯的担忧很快变为事实,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
秦始皇死后留下遗诏,要戍边在外的太子扶苏将兵权交给将军蒙恬,然后回咸阳参加葬礼,这相当于要扶苏回咸阳继承帝位。诏书是赵高代写的,而赵高又是秦始皇另一个儿子胡亥的老师,胡亥当时恰好随驾巡游。秦始皇病逝后,消息秘而不发,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及几位亲近的宦官知道。
身为胡亥的老师,赵高企图立胡亥为新帝。因此,如何对付太子扶苏成为当务之急,而除掉扶苏又必须获得丞相李斯的支持。当赵高开始说服李斯时,李斯斥责他丢弃了臣子本分,不立太子而立胡亥是“亡国之言”。面对位高权重的丞相,赵高显得信心十足。他首先恐吓李斯,说自己入宫二十余年来,未尝见丞相或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且无有得善终者。这还不够,赵高还不忘提醒李斯,在这场选立新
帝的斗争中,一定不要站错队!如果扶苏登基,帝临天下,必将用蒙恬为丞相,先帝旧臣之失宠,乃必然之事;如果胡亥获胜,而丞相现在又与我们为敌,这也未必是上策!
李斯乃说客出身,赵高的恐吓岂能使他改弦易张?再一次被李斯驳斥后,赵高抛出了爵禄和名利的诱饵,战国说客毕竟是逐利之徒,赵高好像将李斯一眼看到了底。在义、利之间的抉择令李斯左右为难,甚至仰天长叹。但他迅速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了合理的台阶:身逢乱世,无力奉持先帝遗志。
事实证明,选择与赵高、胡亥为伍,是李斯一生中的败笔。扶苏登基后,可能另择新相,但在赵高和李斯之间,胡亥肯定更看重赵高,而非前朝老臣。扶苏忠孝仁慈,胡亥庸碌无能,以李斯之机敏和洞察力,二人之高下明晰可见,立然可判。可惜此刻的李斯不再是当年冒死上“谏逐客书”的李斯,功成名就之后,患得患失如影随形,赵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荀子以“帝王之术”教诲李斯,告诫他一定要警惕“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规律,这也是战国游士惯常引用的语言。但当李斯面临重要抉择时,他显然忘掉了老师的教诲。胡亥登基之后,李斯可以选择顺势而退,利禄未必全保,但终不至于弃尸于市,株连三族。到后来,贪慕名利的李斯竟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利令智昏”,诚为智者之言!
李斯之死
李斯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年轻时曾任小官员,看到厕所中的老鼠不仅吃食肮脏,而且整天提心吊胆,一见到人或狗,更是仓皇避之。而粮仓中的老鼠就不同了,藏身在大梁之下,以粮为食,也没有人和狗的骚扰。李斯发出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既然选择了“仓中之鼠”,则官位厚爵是绝不可抛弃的。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仓中之鼠”果能高枕无忧吗?肥硕之鼠,行动迟缓,加之长处安乐,反应迟钝,一旦危机降临,往往逃之不及。
胡亥登基后,听从赵高的主意,起用亲近之人,先帝故臣大受冷落。不仅如此,胡亥还采取极端的手段消灭异己,杀害将军蒙毅等功勋卓绝的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的财产也尽数人官,连坐者更是不可胜数。与此同时,秦二世又治阿房宫,修直道,赋敛较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被逼至生存底线的民众奋臂而起,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开始了反抗。
由于李斯长子李由镇压不力,群臣多有讥议,认为李斯位居三公,自己的儿子却不能保一方安宁。当二世责问李斯时,他惶恐不已,只得阿谀秦二世之意,上书要求严行督责,认为严行督责可防臣属弄权,以此则天下安定,天下安定则皇帝愈加尊严,这就是所谓的“行督责书”。“行督责书”所言实非李斯本意,完全是为了迎合二世。就当时的情势而言,此举不异于火上浇油,这个时候的李斯已经变成了庸碌之才。秦二世的残酷治国,李斯的昧心纵容,使秦帝国的灭亡终成必然之势。
赵高虽官阶不高,但由于是秦二世的老师,而且是胡亥得以称帝的主谋,所以深为秦二世信任。李斯虽仍然身居丞相之位,但不能再像辅佐先帝那样,随侍皇帝左右。赵高听闻李斯对自己的做法心存微词后,心生一计,怂恿李斯进谏,故意要李斯在胡亥饮酒作乐时进宫,结果引得胡亥大为不快。赵高趁势煽风点火,说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二世登基之后,他对自己的权位并未加益心存不满,而且诬陷李斯“亦望裂地而王”,甚至暗通陈胜等人,所以“楚盗”经过李由所辖的三川时才不攻城。
李斯在得知二世开始调查长子李由之后,决定以一己之力扳倒赵高。二世当时居住甘泉,李斯无缘得见,只得上书言事,提醒秦二世提防赵高。这等同于自投罗网,此时的李斯已经不能正确地判断自身的处境。秦二世担心李斯攻杀赵高,于是将李斯所奏悉数告知赵高。赵高乘机借步上梯,重弹老调,并将李斯与篡齐之王位的田常相提并论,秦二世闻之震怒不已,下令将李斯交由赵高处置,务必要他供出谋反的罪证。
身陷囹圄的李斯自恃辅佐先帝有功,能以善辩之辞还自己清白之身,于是上书秦二世,为自己列出七项丰功伟业。殊不知,“有罪”之臣根本没有与天子对话的机会,赵高下令将李斯的上书丢弃不奏,又安排亲信假冒御史、谒者、侍中,三番五次地提审李斯。只要李斯敢申辩,就酷刑相加,使他痛苦难堪。等到秦二世派人来查验时,李斯再也不敢申诉,老老实实地承认了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即黥(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斩双脚)、枭首,*后被剁成肉酱,并株连三族。临刑前,李斯悲怆地对儿子说:“我再也不能和你牵着猎狗,从上蔡东门出城,去山野猎杀野兔了。”(《史记•李斯列传》)言未竟而老泪纵横,父子相拥而泣。
李斯违背秦始皇遗愿,导致对秦始皇素有异议的太子扶苏自杀,使秦帝国的政治错失了一次转变的机会。扶苏生前数次劝谏秦始皇,主张柔和的治国策略,他见假诏之后的自杀足以说明他为人仁孝、率直。如果是他继承始皇帝之位,而非德才皆元的胡亥,秦也许不会猝亡于突起的战火之中。
一年之后,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自杀。赵高妄图自立为帝,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宫殿之上也出现了不祥的征兆。赵高遂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婴为新帝,子婴即位之后,联合贵族,设计刺杀赵高,并诛其三族(此依《史记•李斯列传》之说,《秦始皇本纪》:“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使人约降子婴。”)。三个月后,咸阳破,子婴与妻儿子女自系其颈,迎接起义军。刘邦将子婴交与属吏,项羽进城后,立斩之。
与东方六国相比,秦国贵族势力相对较弱,不能像东方六国的贵族那样与君主相抗,这也是秦能大量起用来自六国之谋士的原因之一。秦能合并六国,一统天下,像李斯之流的宾客谋士贡献很大。他们凭三寸生花之舌,采撷诸子为己所用,纵横捭阖,为利来,为名往。名利之外,他们少有更高的追求;重压之下,轻易辜负所托。李斯之死并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它将宾客谋士的空虚心灵裸露了出来,依赖这类心灵建立起来的帝国如同以卵垒台,垒得越高越危险,而崩塌则是必然之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继位之后,胡亥在各个领域都继承了父亲的做法,甚至更加残忍,阿房宫、直道、陵墓等大型工程也没有因秦始皇去世而停工。
……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名著30种 本书特色 《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名著30种》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历史上最具影响力...
故宫六百年 本书特色 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六百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本书共10...
古谣讖-(上.下册) 本书特色 《古谣谶(套装上下册)》是栾保群先生将历代古籍中保存的谶谣、谶语摘录、汇辑而成。其内容分六大板块:大预言、碑铭谶、科名谶、诗词谶...
《文学或者音乐》内容简介: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
《WebAssembly原理与核心技术》内容简介:WebAssembly是栈式虚拟机和字节码技术的最新应用,在Web开发、后端开发、区块链等领域大显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 本书特色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南宋刘时举撰。《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记载南宋从创立到中后期高、孝、光、宁四朝...
美术考古一世纪 本书特色 这是文史大师郭沫若译作的再版,其重心在于“关于希腊美术的我们的知识是怎样勃兴起来、怎样普及且增进了”。它的价值不仅仅是题目本身,以及化...
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共14章,主要包括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的马克思主...
杨升庵丛书(套装全6册) 内容简介 本丛书共分六册,本丛书收入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代表作,如“升庵经说”、“擅弓丛训”、“金石古文”、“滇载记”等42种。杨升庵丛书...
林增平文存 内容简介 林增平(1923—1992年),江西萍乡人。1947年毕业于中正大学历史系。建国后,历任南昌大学讲师,湖南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历史系主任...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柯文教授于70年代撰写的一部在汉学学术界颇有影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论著。本书的发表结束...
新编历史小丛书: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
《东京大学日本史》内容简介: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一线教师山本博文,采用问答的形式,对日本史的重要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了细致地
WAS4 海盗的传说 本书特色 《海盗的传说》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WAS4 海盗的传说 内容简介 简介自从海上有船只航行以来,海...
1799-1900-世界大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四本。时间跨度为整个19世纪(1799—1900)。拿破仑·波拿巴的横空出世,拉开了1...
无陂不成镇-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对“无陂不成镇”这一文化现象做了深入解读,对于了解、研究相关地域文化具有借鉴价值。该书...
《共识与冲突(增订版)》是美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
《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是对晚清“卫生”书籍的一个初步梳理,源自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当前流行的文化史研究方
巴蜀史研究丛书巴蜀史迹探索/巴蜀史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巴蜀史迹探索》将“巴”“蜀”分开叙述,主要内容有&ldq...
《中华通史》是台湾著名学者陈致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巨著,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出齐全部十二册,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