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今用清热.温里剂

古方今用清热.温里剂

作者:高新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8-03-01

评分:5分

ISBN:978712200716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古方今用清热.温里剂 节选

nbsp; 言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方为古代医家所
创制_直为历代所应用,历千百年而不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和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信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医;
古方的现代临床应用有了更进_步扩充和发展,众多的医家不拘泥
于古方的原用途;而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
原则,将古方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中
医教学、临床医疗科研过程中发现,古方今用不仅新颖实用

借鉴性强而且可以启发思维·开拓思路,令人举一反三·受益匪
浅。中医古方的现代临床应用发展很快资料繁多,为了及时总结
和交流历代古方在当代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我们特编写了《古方今
用》丛书。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 王会、秦章辉、张妮、刘利娟、刘萍等同
志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做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在此并表示
感谢
但愿《古方今用》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和帮助。由于我们水
平有限疏漏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同道多加批评
指正

第二十节 自头翁汤
一、概 述
[出处]《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
(4~6g) 秦皮三两(12g)。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再服一升。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
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方中白头翁为君,以其归大肠与肝,味苦性寒,能人血分,清
热解毒,凉血止痢。臣以黄连之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
泄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又能燥湿止痢。秦皮归大肠
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四药相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
较强,为热毒血痢之良方。
二、临床应用
(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典型验案]
张某,男,45岁。1997年4月10日就诊。
自述反复咳嗽20余年,每遇感冒后咳嗽咳痰则复发,并逐年
加重。1月前又感春寒而复发,咳嗽咳痰频频,经中医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和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西药抗感染治疗月余无好转,遂来
刘治安所在院治疗。症见:咳嗽痰多,昼夜频作,脉弦,胸肋掣
痛,神疲体倦,难以安眠,舌红苔黄而腻,而滑数。胸片提示: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属痰热困肺,肺失宣降所致。治以清热宣肺,化痰
止咳。
方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赤芍各30g,黄连10g,黄柏、
秦皮、杏仁、桔梗、半夏各20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连服10
剂后,咳嗽咳痰全消,精神爽快,夜卧安宁而愈。继以玉屏风散和
泻白散加味以善其后。
(二)慢性前列腺增生
[典型验案]
廖某,男,78岁。1999年1月12日初诊。
因尿频、点滴不畅、小腹窘迫急胀数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
前列腺增生,常服普乐安(前列康)等药有效。后症状加重,再服
上药疗效不佳,病重时需导尿,西医建议手术,患者考虑年龄大惧
怕手术,而就诊。诊见:尿频、点滴而下,小腹窘迫急胀,口苦,
舌质淡、苔黄腻,脉弦。
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治宜清肝经湿热,通后
窍启前窍。
拟白头翁汤加减。处方:白头翁、滑石各15g,秦皮、黄芩各
10g,黄连3g,生甘草6g。2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诸症均减,效不更方,续服10剂,诸症消失。半年后
复发,仍服上方有效。
(三)石淋
[典型验案]
刘某,男,32岁。1996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尿频、尿急、尿灼热,小腹急胀,腰痛。尿常规:蛋白
(++),红细胞(+),白细胞0~2/Hp。B超检查示:双肾小结
石。除上症外,尚见口苦,微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初用
八正散加减治疗1周无效。再诊时发现除湿热见症外,尚见小腹急
胀,脉弦滑,易法治从肝经,治以清利肝经湿热。
用白头翁汤加减。处方:白头翁、石韦各15g,黄芩、秦皮各
log,金钱草60g,黄连5g。5剂,水煎服。药后诸症减轻,守方
续服20余剂,诸症消失。复查B超,结石消失。
(四)尿浊
[典型验案]
王某,男,24岁,渔民。1988年9月2日初诊。
症见小便如脂膏,尿时茎中灼热,溲赤,口苦咽干。头晕腰
酸,病已2年。屡用中西药,症时轻时重,终未能根治。诊见形体
消瘦,舌质红,苔黄浊,脉沉弦滑。予白头翁、萆藓、石菖蒲方。
8剂症减,20剂后溲清,继以知柏地黄汤加龟甲、莲须方10剂善
后。越年患者以他疾就诊,未见复发。
(五)胃溃疡
[典型验案]
夏某,男,36岁,农民。胃溃疡病史5年。3天前因朋友侨迁
前往贺喜。酒后次日上午自觉上腹部疼痛,并大便排出黑便。于
1991年3月22日来院门诊治疗。初诊:胃脘疼痛,口干苦,乏
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血压12/7kPa,心肺正常,剑
突下有压痛,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log,大便潜血(+++)。胃
镜提示:胃体黏膜红黄相间,底部黏膜点状出血。
西医诊断:胃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辨证乃湿热塞胃、胃络受灼、血渗于下。治以清利湿热,
止血化瘀。
处方:白头翁log,黄连3g,黄柏log,生三七(研粉吞服)
log,阿胶(烊化)15g,白及、赤芍各log,甘草6g。药服3帖
后,大便由黑转黄,继服4帖,大便潜血转阴,并以健脾养胃之剂
善后.

古方今用清热.温里剂 本书特色

《古方今用》丛书精选了190余首至今仍经常应用的古方,在介绍了每首
方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现代医家
对古方的今用、新用,包括不同病症的临床用方报道和典型验案,同时进
行辨证论治分析和用方点评。
本分册主要讲解了25个清热剂和9个温里剂,内容全面、实用,可帮
助基层中医师在I临床工作中更加灵活地应用古方,同时也可供中医学生和
中医爱好者自学参考。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