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试,我们应该并不陌生。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也是一个考试大国,作为考试的故乡和当今世界上拥有*大规模考试的国家,考试不知改变了多少代人的命运,又不知蕴含了多少荣辱沉浮的故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考试都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考试吗?
考试不仅发源于我国,而且一直参与和促进了我国社会变革的进程。如果我们认真考察考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都赋予考试以全新的含义,考试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考试就是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好的考试就是要考出优点和长处,就是能够测量人的潜质。多元评价是实施对人的全面评价,从理论上说,多元评价完全有可能将我们的考试变成好的考试,实现考试质的飞跃。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源大国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可贵、*重要的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开发,不仅误民,而且误国,而欲科学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首先建立全国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准确描绘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于考试,我们应该并不陌生。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也是一个考试大国,作为考试的故乡和当今世界上拥有*大规模考试的国家,考试不知改变了多少代人的命运,又不知蕴含了多少荣辱沉浮的故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考试都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考试吗?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工作的一个总结,对考试作了深入的分析。
br /> 对于考试,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事实上,我国是一个
教育大国,也是一个考试大国,作为考试的故乡和当今世
界上拥有*大规模考试的国家,考试不知改变了多少代人
的命运,又不知蕴含了多少荣辱沉浮的故事。可以说,无
论过去还是现在,考试都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
要事件。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
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考试吗?
教育部考试中心办公楼大厅立有四块碑刻,其一取自
《尚书·尧典》中尧通过考试传位于舜的传说,这是中国有
文字记载的*早的考试;其二取自《册府元龟》中有关科举
体制机构调整沿革的记载;其三取自孙中山关于《三民主
义——民权主义》的演讲,体现了他对“中国考试权之独立
的真精神”的灼见;其四取自邓小平1978年4月22日在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恢复高考及论述考试作用的讲话。这
四块碑刻高度浓缩了中国考试的历史,也高度概括了中国考
试之精义。的确,考试不仅发源于我国,而且一直参与和促
进着我国社会变革的进程。如果我们认真考察考试在我国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时代都赋予考试以全新的含义,考试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
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准确地收集信
息、科学地评价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这一理念同样适用
于考试领域,尤其是信息评价理念,它赋予了考试新的时代
含义。如果我们至今尚未领悟评价对于考试的再生作用,那
么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以往的考试,但是绝不意味着能够诠释
当代的考试。
当代考试的历史蜕变就是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
我们知道,考试就是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好的考
试就是要考出优点和长处,就是能够测量出人的潜质,但
是,在引人多元评价理念之前,考试的这种功能根本无法彻
底实现,因为单一考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既缺少过程性评
价,也缺少全方位采集信息的方法,因此不可能十分准确地
完成对人的全面评价。多元评价得以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
是,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实现,我们完全可以随时采集受试的
过程性信息,从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受试的各种信
息,完成对人的全面评价。从理论上说,多元评价完全有可
能将我们的考试变成好的考试,实现考试质的飞跃。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多元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
果和实践经验,不少国际组织根据多元评价的理论,编制了适
合不同地区和国家使用的测量工具,并建立了统计分析的国际
标准。借助于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将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受试
群体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状况,空前准确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
前,这为国家科学地制定人才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源大国并不一定能够成
为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可贵、*重要的资
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开发,不仅误民,而且误国。而欲科学
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首先建立全国性的多元评价体
系,以准确描绘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长远的人力资
源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现多元评价的直接受益者是我们的教育,教育既是多
元评价数据的提供者,也是多元评价结果的使用者。事实
上,任何一种对人的评价机制,如果失去对教育的反拨作用
是没有意义的。多元评价的实现必将对我国教育质量的全面
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从2005年4月18日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至今已
近三年。此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
作,自认为对教育研究较多、理解较深,但到了专业性的考
试机构之后,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即考试和评价的角度去审
视教育,使我对教育更多了一层理解。与此同时,自己阅读
了不少考试和教育测量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结合以往的工作
体会和研究,撰写了一些文章,此次将其收集起来合成一本
论文集出版,一方面是对这几年工作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
是对考试的再认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好的考试、改造我
们的考试、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从评价到全面提高教育
质量到人力资源合理分流配置、从教育优先发展到建设人力
资源强国。同时,更希望得到专家和社会人士的指正。
为了使本书与以往的考试理念相承接,特将上面提到的
四幅碑文附于《序》后,以便读者观览。
戴家千
2008年春节
我们还能找到更公平的办法吗
3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不光涉及教育改革,它还使得整
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风气,为国家以后的
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
为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关键的因素。
30年来高考伴随改革的脚步前行,高考制度自身也在不
断改革。从1985年开始搞标准化考试试验,同年10月进行
高中毕业会考;1985年实行保送生制度;1993年进行在高中
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3+2”方案的改革,强调考
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能力;1997年进行高校招生计划并轨改
革;1999年高校扩招,进行“3+x”改革试验,实行网上
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0年北京、安徽等地实行春季
招生;2003年22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2006年扩大到57所
高等院校;2004年统一命题改为有部分省市自主命题;2005
年实行招生阳光工程;2006年启动考试立法;2007年广东、
山东、海南、宁夏实行“新课改”高考;还包括考试时间从
7月份改到6月份,对考生的年龄开放等等一系列改革。可以
说,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的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在
不断地探索。
我们这些考试政策的执行者也在实际工作中看到,高考
制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的选拔制度,同时承载了巨大的社会压
力和过多的附加要求。高考不仅起到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规
范引导中学教育的作用,而且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才
流动的重要功能。
从国家层面来说,高考关系到科教兴国和国家的人才战
略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说,高考涉及社会公平和全民族的素
质。从教育层面来说,高考涉及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同
时,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反应在高考竞争中。
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改革必然成为政府、民众、媒体及
家长和考生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可否认,统一的高考制
度有弊端,但如果废止高考制度,则必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
题。从现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趋势来看,各个国家,包括发
达国家,并不是要废除考试,而是越来越强化考试的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希望,而这个希望正是来
自于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现实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教育
公正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底线,社会民众对高考改革的安
全性、公正性、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统一高考制度是通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至今为止*为公平的一
个制度,高考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目前情况下,高考仍然是合理、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是从
国内外考试机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中得到的结论。
教育部2005年开展的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中,有一个专题
就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我们做了大量的社会各方面的
调查,结论报告中,对于高考制度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
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升学的竞争、择校的压力和学业的负
担;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人才选拔制度的单一化
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的出口不畅、分流不够;高校扩招尽管
在规模上进入大众化,但在总体结构上,高校办学的模式没有
多大的变化,使入学的竞争力出现结构化转移。
对高考来说,有些批评、责难超出了考试本身的范畴,
社会上的就业竞争转化为学历的竞争,教育内容受制于社会的
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又受制于人才的评价标准,社会用人
的标准左右了家长的认识,家长的认识又反过来影响整体素质
教育过程。因此,高考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
社会的事情。高考改革不仅涉及考试还涉及评价,以及考试与
评价的关系。
戴家干博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的宗旨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具有明显的专著性。同时,在表达形式上追求教材性,也就是在遵循教...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本书特色 由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孙光德教授和著名社会保障专家董克用教授共同主编的《社会保障概论》一书,是一部广受读者认可的经典畅销...
小学生现代汉语词典-教材版-彩色插图本 本书特色 《教材版小学生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全国小学语文主流教材中的生字、生词和成语,具有注音...
回忆茅以升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茅以升》所据多为真实、客观的**手资料,融纪念于记实之中,见精神于业绩之内,涵感情于细节之微。所录回忆与...
美国获奖中小学校长的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致力于促进中小学校长之间经验共享的杰作,书中不吝提供经验的获奖校长们都是全美教育界的精英。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提...
捣蛋鬼日记-读练考精编版 本书特色 《捣蛋鬼日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主人公加尼诺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种种...
合同法-王利明法学教科书 本书特色 密切结合我国合同立法与司法实践,并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履行、保全、变更、转让和终止,以及违...
新版欧标德语A1备考指南与模拟试题 本书特色《新版欧标德语Al备考指南与模拟试题》包含有新版欧标德语A1证书考试的详细考试介绍、考 题解析、复习建议、词汇训练以...
中考数学错题集-精华本 本书特色 《中考数学错题集(精华本)》参照考试大纲,结合教材与中考命题规律,将知识分为实数与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
读者人文读本·初中卷6 本书特色 数年前,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留学前夕,给《读者》杂志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学校传授我谋生的知识,《读者...
格兰姆童话-小学生文库-(上)-010-童话类 本书特色 正值辛亥百年,“民国热”再次升温。民国,是我们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
我的教育理想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校、教师、校长、学生以及父母的基本观点;中篇研究了教育现代化、教育创新、民族凝聚力以及科教...
禹宝铉的英文魔法书 本书特色 *生活的情景 *纯正的表达 *潮流的用语 *地道的发音 *真的情境式录音五金店的搬运工小弟摇身一变成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翻...
小促音不见了-(含MP3一张) 本书特色 五十音村里生活着性格各异的文字们傲慢自大的“あ”、优柔寡断的“か”……其中只有一个文字是无法发音的,他就是小“つ”“连...
百年文学梦 张秋生经典作品集《小巴掌童话》 内容简介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作为苦心追求的目标,而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童话对象,让人们读起来...
管建刚,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教育名家。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
英语常用同义词近义词辨析词典 内容简介 英语在其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语的词汇,尤其是拉丁语和希腊语,衍生出无数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不仅成为世界上...
《谱理论讲义》最早是J.迪斯米埃在20世纪70年代开设线性算子谱理论课程时手写油印的讲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本讲义在法国被
数值传热学实训/宇波等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以陶文铨院士编著的《数值传热学》和《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部分章节为基础,并结合作者在数值传热学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心得...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文学名著英汉双语读物-第六级 本书特色 W.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的剧本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表演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