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序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考古学研究表明,东西方古代文明的衍化过
程具有相似性。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这样悠久的巨大文明体能
像中国这样历经变革而延续不断。东部面向海洋,西部面向欧亚大
陆,此种人文地理特征,不仅为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中国古代文明
创造了基本的环境和条件,也为中国与世界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
连接提供了相应的可能。
当然,中华文明之聚合力和绵延性的形成,既与“书同文”即汉语
言文字的高度统一有关,又与“史传百姓与知”的文教浸淫传统密不
可分。诚如晚清章太炎指出,“国之有史久远,则亡灭之难”,而“史
之所记,大者为春秋,细者为小说”,“传固有载故事者也”。以此亦
可见,“史”、“传”虽为汉语叙事的原初样式,但其中早已埋下了小
说、故事、神话的连体因子。中国文学史上的叙事经典,像《史记》、
《山海经》、《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等,经世代披阅、口耳相传,无疑
对民族精神的形塑和汉语智慧的传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汉语世界向来注重叙事活动的价值奠基作用。
在甲骨文里,“叙”为形声字,以又(手)为形,余为声,本义即指排列
出高下和先后的次第;用作名词,如《尚书·洪范》“五者来备,各以
其叙”,指的是次序、秩序;用作动词,如《周礼-天官·司书》“以叙
其财”,指的是排顺序;而《国语·晋语》“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
其意则为陈述、记述。诚如当代法国思想家Paul Ricoeur反复阐释
的,叙述过程所带来的秩序或者统一性、连续性,实际上正是整个价
值世界的基础。
强调叙事活动与价值世界的内在关联,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近世,尤具深意和针对性。20世纪以来,“兽栏”(尼采)、“城
堡”(卡夫卡)、“铁屋子”(鲁迅)、“深渊”(海德格尔)、“荒原”(艾略
特)、“监狱”(福柯)等空间意象,均传达了中西哲人对世界精神状况
的危机感受;尤其在当下,“诸神之争”不息,“消费社会”兴起,电子经
验已开始取代人们的自然经验——面对现代、后现代的诸多价值困
惑,我们当如何作出回应,如何激活自身的经验和叙事资源,并促成新
的可能性领域的开放,还有赖于人文学界长期而艰难的努力。
自本根基而不泥古,广采西学而不崇洋。本着这一文化自觉态
度和文化开放精神,我们特设“同济·汉语叙事文学丛书”,以吸纳新
思、交流才艺,展示汉语叙事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并为
促进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同济者,同舟共济也。
以此,我们将视“丛书”为天下公器,诚望海内外同道伸出援手,参赞
其事,共同来见证一个时代的文学步履。
王鸿生
2007年夏于沪上同济大学
细读当代
题记:在文学热早已被别的什么热取代了的今天,我没有太
多的考虑,在经历了命运的播弄而终于完成了继续读书的夙愿
后,还是选择了讲台,在上海的一个著名工科大学讲授文学。我
没有自命崇高的感觉,更没有悲壮感,多的只是“百无一用是书
生”的无奈,但更多的则是自己心中驱散不了的尴尬和无力。或
许这种感觉不只是我这样一个讲当代文学的教师所独有,甚至
也不只是文学教师所能“专美”。古来就有“读书只为稻粮谋’’
的训诫,于是,打起精神,从也算得是卷帙浩繁的当代文学中拣
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篇篇细细地读下来,再慢慢地将自
己咀嚼过了的东西说出来,于是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一代人的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用一首短短的诗,不仅概括了那一代人,他们的精神风貌,
他们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概括了那一代人生活于其中的时代,虽然只
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词——“黑夜”,但是,正如黑夜可以包容一切一
样,这一个普通的词也将那个时代完全包裹在其中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诗文里有多少对于光明的渴
望和讴歌,从此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光明在那个时代有多重要,哪怕只
是一点微弱的星光。正如一位同时代的诗人北岛的小说《波动》中的
主人公所说:“星光是这个黑夜中唯一的光明,在没有温暖阳光的时
候,这冷冷的光明就显得极其宝贵。…这星光是对要不变为兽或
畜生,而保留的一点对人性的执著。”
有多少对于光明的渴望和赞颂,就有多少对于黑夜的记忆和诅
咒。女诗人舒婷感觉到黑夜中有一堵冷冰冰的墙:“夜晚,墙活动起
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要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
状。/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发现相同的噩梦,/挂在每一个人的脚
后跟。/一道道畏缩的目光/一堵堵冰冷的墙。”(舒婷:《墙》)而在顾
城的感觉中,“黑夜/象一群又一群/蒙面人/悄悄走近我”(顾城:《案
件》)。昨天是已经过去的时间,在其中就隐含着今天和现在。昨天
虽然过去——这条“黑色的蛇”已经“死了”,但它仍可能复活。对昨
天复活的忧惧于是常常出现在诗人们的笔端。因为渴望,又因为忧
惧,诗人直觉到了,那在“讨论着怎样预防它复活”的“像蚂蚁般聚
会”的“无数铅字”,实在是“难以捉摸”的,那“压在一座报纸的山下”
的蛇真的就死了吗?虽然现在是“灯光/和麦田边新鲜的花朵/正摇
荡着黎明的帷幕”(顾城:《不要在那里踱步》)的时候,但昨天的阴影
和可怖的记忆如青苔般留在了心底。担心和忧惧来自于对昨天的清
晰记忆,伤痕犹在,创痛隐隐,“在黑暗中划亮火柴,/举在我们的心之
间。/你咬着苍白的嘴唇:是的,昨天…”(北岛:《是的,昨天》)是
的,昨天,昨天是那个长长的黑夜中的一个长长的噩梦,昨天是一言
难尽的。然而,“在方向不定的风上/我画了一只眼睛/于是凝滞的时
刻过去了/却没有人醒来/恶梦依旧在阳光下泛滥”(北岛:《恶梦》)。
诗人忍不住要诘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
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争?”(北岛:《回答》)诘问来自于反
抗之心,来自于急切地对于光明的渴望。
所以,有多少黑夜中的梦魇,就有多少对黑夜的反抗和光明的颂
歌。既然“我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
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舒婷:《墙》),那么,“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
算做**千零一名。”(北岛:《回答》)
也许我们可以用另外一句诗句来概括从昨天走过来的那一代
人:“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我们去寻找一
盏灯》)。
“夜的眼”在闪烁(读《夜的眼》)
是那些“一下子就全亮了的”路灯是“夜的眼”,还是那个没有看
到而因此使陈杲掉到沟里去的、仿佛一面大黑板上的一个小小的问
号,或者惊叹号似的电灯泡?
赋文本的艺术研究 本书特色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严肃的、真正学术意义的赋学研究在国内渐次兴起,至今无论在人员、还是研究成果方面,都已经颇具规模。但尽管如此,...
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 本书特色 刘岩等编著的《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理论批评...
與《徬徨少年時》的赫曼•赫塞同行的余華!余華因此書榮獲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這並不像是一部小說,而更像是一部少年成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描写家族多限于外部,而且这些大族多居乡里,很少有居住通邑大都,更少有生活于京城者。《红楼梦》则以特...
本书收录了四十余篇散文,包括《我的家乡》、《文游台》、《观音寺》、《午门忆旧》、《一辈古人》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
声音的意味:20世纪新诗格律探索 本书特色 格律问题是1980年代以来新诗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论题之一,研究思路主要是对不同时期新诗格律理论的梳理和辨析,以及借助...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内容简介:本书是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第二册。本书延续了第一册高效实用、诙谐幽默
中国文学史纲要(二)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共四册,本册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部分。中国文学史纲要(二) 目录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 **节...
楚辞发微 杜庵说诗 内容简介 “屈原是楚国的大贵族,是代代相传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的一员。《离骚》在“历吉日乎吾将行”之下,说到:“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软而兼...
失踪的光盘 本书特色 干费德城是一座未来的城市,城市的管理工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来规划和控制的。不料有一天,贮存着全城计算机总控制程序的光盘不翼而...
野人参加午餐会 本书特色 骑士出现于10世纪左右的欧洲历史上是忠诚、勇敢和诚信的代名词。《野人参加午餐会》主人公一群十二三岁的青少年以古代的骑士英雄为偶像在现代...
中国文学:修订版(宋金元卷)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四川大学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大学国家“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
世界文学名著权威新译丛书--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特色 笛福,英国新闻记者及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小说和报刊之父,以一部《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世界。1660年,笛福出生于...
杨慎研究-以文学为中心 目录 绪论一 近三十年杨慎研究述评二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思路和主要内容**章 杨慎文学创作的文化渊源**节 杨慎对宋明学风的批评第二节 ...
朗文袖珍英汉双解精选词典 本书特色 《朗文袖珍英汉双解精选词典》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袖珍英汉双解精选词典 目录 前言发音表略语表语法代号派生词代号辞典...
内容提要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全书分三辑收录了11位学者的15篇论文,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和探索性展示了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
大家学术经典文库苏轼研究 本书特色《苏轼研究》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先生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集,分总论篇、思想篇、品评篇、影响篇、谱学篇五个专题,...
神墓 7 死亡之地 本书特色 《神墓7:死亡之地》以主角辰南寻找万年前爱人雨馨、追索神魔灭亡遗秘的行迹为线索,引出浩茫六道、天地棋局,演绎出一部充满热血、壮烈、...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邓乔彬学术文集-(下)-第五卷 本书特色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
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本书特色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雷达文艺评论精品(上卷)》:昨日风,今朝雨。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