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蜀文化
李德书
一、华胥与华山、华夏、中国及中华的来历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过,传说里往往有史学的素地。口述史本是历史学的源头。传说就是口述史*初的形态,这在中外都是一样的。西方史学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在中国,也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炎黄二帝等诸多传说,这些传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族早期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口述史不仅被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所确认,而且他所作的《史记》在正史中也是吸收传说的表率。
当今世界上,为什么外国人都把中国人称为华人,把中文称为华文,把汉语称为华语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把自己称为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华夏子孙呢7.这就涉及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名的一位母系社会的氏族首领——华胥。《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嗥庖羲氏母日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之地。”今四川阆中彭城坝.即是伏羲生地。生后,其母华胥带伏羲迁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后来又迁陈仓(今陕西宝鸡)、华山南北、渭水与汉水流域。今陕西蓝田县尚存羲母陵(华胥陵),华山、华县、华阴市、华阳川等地名皆因华胥而得名。今四川梓潼七曲山元代建筑盘陀殿内盘石题刻“漏澈华胥”,充分说明华胥是*早的华人母祖。
按古人解释,华者,花也;夏者,广大也。近代学者章太炎先生认为,华夏族即是活动于华山夏水一带的羌氐族。华山,即今陕西华山,夏水即今汉水(在汉代以前称夏水)。先秦古籍中多有“诸华”、“诸夏”的称谓,也有合称“华夏”。“中国”二字*早出于西周青铜器铭文,当时是指天子居中央之国或中原之国,而把周边的诸侯称为方国或四夷。《孟子·滕文公》载:“禹疏九河……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此时的中国已指东周列国的广大范围。新疆尼雅出土的汉代五色平纹蜀锦已有上下两行汉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此时的中国已泛指大一统的大中国。后来,中国和华夏又合称中华。“中华民族”、“复兴中华”的说法始自近代“戊戌变法”,定型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封建帝制,走向共和,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伏羲与中国创世神话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我们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古史。盘古创世故事在古籍中始见于三国时期,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它来印度,非中国所有。1942年湖南长沙东郊出土的战国中、晚期之间的《楚帛书甲篇》记载了一个很标准的创世神话。根据释文,大意是:“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樵,老四叫口墨干。”《楚帛书甲篇》是目前已知关于伏羲的*早的文献记载,其珍贵不言而喻。汉代人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已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记载。江苏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伏羲、女娲或手持日月,或两尾相交的景象,表现了汉代对传说中始祖的崇拜。南朝梁代任囗在《述异记》中记载“桂林有盘古祠,令人视祀”,“南海有盘古墓”。广西壮族民间流传着“盘古兄妹”繁衍人类的神话:远古时,水淹天下,只有躲在葫芦里漂浮的兄妹俩幸存,后生出像磨刀石形状的肉团,砍碎撒向四野变成了人类。四川盐亭有盘古垭、盘古桐,也有伏羲兄妹造人的传说。川北一带塑像群中,伏羲、女娲皆为人首,两者以蛇身相交。四川合江出土的汉代石棺上有“伏羲、女娲两尾相交”石刻图像,这无疑是向人们倾述祖先起源的传说。明代曹学俭《蜀中名胜记》引《学斋占毕》云:“资州地掘得汉砖,有‘伏羲仓精,初造工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等语。”
三、伏羲生于阆中
《华阳国志》载:“阆中有渝水。”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在《古族甄微二》中说:“渝水巴山秀在阆中,巴歌渝舞之所自出,此古巴国也。于后巴子或治江州(重庆),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或治阆中。……以阆中上流之渝名江州下流之渝,亦也阆中之巴名江州之巴。”阆中实为古代巴国中心(现已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古城遗址)。《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囗,乘囗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所以阆中巴人,为伏羲之后代。《补史记·三皇本纪》载:“太嗥庖羲氏母日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伏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古代巴字象蛇,巴人以蛇为图腾,故巴人皆为龙族。《路吏》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之地。”《蜀中名胜记》引《遁甲开山图》日:“仇夷山四面绝立,太吴之治也,即今仇池。伏羲之生地与成纪、彭池皆西土,知雷泽之说妄也。”彭池即阆中、嘉陵江南之“南池”,位于彭城(池)坝,故称彭池,这应当是伏羲生地。徐中舒教授在《巴蜀文化论》中说:“伏羲龙身,指居于水滨低地之濮族,伏羲即艮孳的对音。”《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属有濮、责、苴、共(龚)、奴(卢)、骧、夷、囗之蛮。”濮族当在巴地,而不在甘肃成纪。阆中人范目募土著囗族(巴族之一部),助刘邦出定三秦,后封慈凫侯。闻一多《伏羲考》说,慈凫倒过来即凫慈(伏羲)。阆中古有慈凫乡,故范目才被封为慈凫侯。今阆中城南的彭城(池)镇七里坝,即为古之慈凫乡,范目就住在彭池南岸,此处即为“华胥之渚”,亦即华胥生伏羲之处。《巴渝舞初探》亦说:“阆中为伏羲降生之地。”范目宅旁长青山上的长青古寺,有伏羲殿,内塑伏羲像,为巴人纪念其先祖而建,故古代命名凫慈(伏羲)乡。《阆中县志》载:“太嗥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孕十有二载,而降生于仇夷。”
根据《路史》等史记载,阆中系人文始祖伏羲母亲华胥的故里。华胥在这里孕育了伏羲、女娲兄妹。相传伏羲随母迁到天水后,曾三次回到阆中,教人结网捕鱼,豢养牲畜,改巢造屋,尝草治病。今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网纹船形罐和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网纹陶盘即是佐证。晋人葛洪《抱朴子》说:“伏羲坐于方台(今阆中方台山)上,观八方之风,及作八卦。”近代有学者研究认为,阆中作为“琅环福地”,是天帝藏书的地方,而**部天书就是伏羲创制的先天八卦。所以,阆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寻根之地,也是华夏本源文化传承光大之圣地。阆中山水风光旖旎,风水文化独特,这里又有“阆苑仙葩”之誉。
四、伏羲的创造发明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伟大哲人,自古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易·系辞》云:“古者包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哲理源于实践。《绎史}引《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两张鹿皮)为礼。”《抱朴子·对俗篇》言:“太昊(伏羲)师蜘蛛而结网。”张澍辑《世本·作篇》言伏羲“句芒作罗”(鸟网)。《楚辞·大招》云:“伏羲作瑟,造《驾辩》之曲。”可见伏羲是我国**个伟大的哲学家、生态学家、创造发明家、王天下的政治家,兼音乐教化者。其哲学思想多源于他阆中故里的地理环境。阆中小盆地开阔,如太极浑然一圈;嘉陵江从西北而南流如太极之阳鱼;自南而东流向东北,如太极之阴鱼;站在盆中之太极中心点蟠龙山上,眺四周层层围绕之低峦,环列如八卦;伏羲为龙族,头枕蟠龙山北,足登嘉陵江岸之锦屏山,形成南北中轴线。这种“含三为一”的动静交汇,即化生万物,变化无穷。因伏羲思维敏捷多变,故自姓风,后行天下定姓氏。太极八卦实为一种地形、地貌生态学,具天、地、生、人系统的有机循环观念,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研究“气”、“势”、“理”、“形”等问题,是中国人的环境观。这种哲理孕育了西汉阆中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创造了“太初历”,形成了新莽时的阆中任文公父子文学家和蜀汉周群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唐之李淳风、袁天罡,亦于阆中研究天文,认为阆中蟠龙山为北极紫微,七里坝乃北斗七星,彭池乃七星之斗,死亦葬于斗柄,今尚留天宫院。吕纯阳至阆中,说恋此“风水宝地”,于锦屏山修炼。
江户一日 本书特色江户时代,对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仅次于战国时代,有代表性的日本历史。正如中国的宫廷剧和穿越剧喜欢以清朝为背景,各类日本大河剧(历史剧)也喜欢讲述...
马库斯·沃尔夫(德语:Markus Johannes "Mischa" Wolf、1923年1月19日-2006年11月9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简称...
青龙过眼 内容简介 一个在中国政府机构服务50多年的外国人,通过回忆记述了他的经历,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变迁。本书英文版出版于1931年,对于...
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李明德曾說:將時間花在罵「對的人」,這是主管的做事效率罵人的目的不是改正態度,而是立刻改正行為。這道理你知道嗎?當上主管(不管帶領多少人),這...
丧葬习俗 本书特色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
品人录 本书特色 易中天*的《品人录》是品读中国书系之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 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
书谱 本书特色 这本《书谱》由郑晓华编著,《书谱》是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全文洋洋洒洒三千七百余言,珠流玉溅,可以说处处灵光闪耀。在中国书法史上,汉魏以...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 内容简介 佛教文学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过特殊重要的作用。被中国文学遗忘的文体——愿文,在日本发展成为哀伤的抒情文学,其影响...
作品目录1.少年实业家2.好事多磨3.百发百中的判断力4.四十而立5. 二期稻作实验6. 只吃八分饱7. 贪心过度自取灭亡8. 反败为胜后记
中国语言学:第二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语言学(第2辑)》,主要收录了《孔子的言语学形态》、《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介词悬空和介词删除》、《黄易青章太炎先生成...
作者简介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人文主义者。他生于纽约长岛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年辍学后进入印刷厂做学徒,后来分别...
罗汉传 内容简介 绍轩编注的《罗汉传/民俗文化丛书》分为“漫谈罗汉”、“二十四尊得到者罗汉传”、“附录”三大部分,作者分别叙述了罗汉文化的由来以及二十四尊罗汉分...
2011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特色 一则则故事蕴涵着酸甜苦辣,一段段经历浓缩了世态百相,一组组特写炷照出人性永恒,一句句话语透射着真情博大……邱牧、谢云主编的《2...
最壞的事即將發生……狡猾的夙敵、破裂的幸福、酗酒的心魔。擅長破案的酒鬼警探哈利,離死亡和絕望最近的一次!◎系列全球銷量2,600萬冊,版權賣出40餘國◎紐約時報...
(名家通识讲座)俄罗斯文化十五讲 本书特色 《俄罗斯文化十五讲》编辑推荐:俄罗斯文化是俄罗斯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历史类型,由俄罗斯民族意识的独特结构所决定,它是俄...
影响西方人思维的七大灵魂 本书特色 各色各样的盛大节日体现着西方人独有的文化,承载着西方文明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本书向你展示了世界范围内流传*长...
大学语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语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是为远程教育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基础课程教材。根据网络...
到田野去: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到田野去: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丰富多彩、文化各异的族群,他们灿烂的思...
菜根谭 本书特色 《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序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游古刹时,在残卷弃书中拾到...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型-时间与叙事卷二 本书特色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是保罗·利科继《活的隐喻》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