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言
《新华字典》自1953年问世,至2004年第10版发行,总销量突破四
亿册,已成为共和国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其销量
之大,影响之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特别是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变脸发行后,媒体好评如潮:
“第9版《新华字典》的错误率为零。”(1999年9月29日《中华读书
报》第2 ri)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差错率为零的出版纪录和工具书发行量的世界纪
录。”(2004年1月6日《文汇报》新闻点-.i-ri)
因此,《新华字典》便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称作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权威之
作、经典之作。
笔者是捧着《新华字典》长大的一代,对《新华字典》情有独钟。特
别是从1998年开始至今,对《新华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潜心阅读。通
过认真思考,反复比照和耐心查证,发现被人们誉为中华语文工具书权威之
书、经典之作的《新华字典》,在字头确立、字音确认、义项设置、例证选
用和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错。
笔者认为,《新华字典》作为一本至今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着的语文工
具书,其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字”关社会每一个家庭、
学校每一个师生、影响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
视,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才疏学浅,但一生酷爱关乎社会、关乎民生的语文工具书。现冒
昧写就《(新华字典)错在哪里?》这本小书,如能对阅读、使用、研究
《新华字典》的广大读者和此书的出版者有一点参考价值,也就心满意足
第三章
关于《新华字典》中的例证
在字(词)典的释义中引用例词、例句是必不可少的。
“释义是对词义的概括,是抽象的,有时甚至令人疑惑;引例是对词义的
证实和说明,是具体的、生动的,有了引例作辅助,释义就落到实处,确凿无疑
了…释义是词典的核心,引例是词典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释义便成了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也就不能成立了。”(陈霞村《聚焦(现汉>》吉林文史
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例句和例词是字典、词典的血肉,是帮助读者理解把握词义必不可少的
语料。”(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前言>》)
由此可见,一本真正合格的、可作为全社会公众无声之师的语文工具书,
它在释义时所确立的每一个义项,都应该而且必须符合“义项与例证相一致”
的基本原则。即所立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举例证的词义、词性必须是同一
性的。
仔细研读第10版《新华字典》,笔者发现书中不少义项的词义、词性与所
举例证的词义、词性是自相矛盾的。即所立义项不存在于所举的例证之中;
所举的例证也证明不了义项的客观存在。现分类例析如下:
一、确立名词义项,引用动词义例证
[选例1]
“碑…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里程~.有口皆~(喻人人都说好).”(第19页)
[解析]
“碑”,确有名词性词义“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但第10版《新华字典》为证明这一名词义项的客观存在而举成语例证“有口皆
碑”,并在后面的括号内将“碑”字注解为“喻…说好”,这与其确立的名词义
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在“有口皆碑”这一语言环境中,本是名词的“碑”由于处在范围副词
“皆”的后面、受其修饰限制而改变词性,活用作动词,从而具有了动词义: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
关于这一点,《新华字典》为成语例证“有口皆碑”所加的后括注“喻人人
都说好”,则更是*好的证明。
由此可知,“碑”字的名词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
头”不存在于例证“有口皆碑”之中;例证“有口皆碑”也证明不了名词义项“刻
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语言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客观
存在。
所以,笔者认为,第10版《新华字典》用成语“有口皆碑”去作“碑”的名词
义项“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的例证是错误的。应该为
“碑”字另立动词义项:
是【成为)记功碑,比喻称颂、说好:有口皆l碑I。
【理论依据】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
成为词类转变了。”(1979年版第47页)
《语法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动词和名词是语法上的两个基本范
畴,二者在功能分布上既有对立又有联系,处于词类连续统的两端,又可以相
互转化…
“名词也可以向动词方向转化,如:
“一张网——网鱼
“一个坑——坑人
“我们把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称作‘动名互转’。”(2003年版
第274页)
《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三)认识汉语词性与词义的相互
关系——在标注词性的同时,自觉地全面地揭示词的功能义。
“…为了全面地说解词的功能义,重点是对词在非常规功能下的词义
进行全面的探求、归纳与分析。这是辞书编纂中一个具有语义、语法双重意
义的新课题。从语言研究的现状看,‘名动词’、‘名形词’、名词作状语、形容
词作动词等非常规功能的释义方法应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003年版第
24页)
《谈文言实词活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
词…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古今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是
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汉语中这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也
保留着大部分,尤其在成语里保留得更多。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
“①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有口皆碑;
“…
“例①的‘碑’,指石碑,旧时用来记载生前的功德,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
‘成为记功碑’,‘有口皆碑’要讲作‘凡有口的人都称颂他,这些人的口都成为
记载功德的石碑。’’’(1984年版第38页)
《成语解析手册》(重庆出版社):“词性活用是指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汇意义和词性,临时充当了另一种它不常充当的句子
成份。这种情况在成语中较为普遍…
“(一)名词活用…(7)副词后的名词用如动词。…有口皆碑(碑:成为
记功碑)。”(1996年版第457页)
《趣味语文》(上海古籍出版社):“莫言《红高粱家族》说:‘高密东北乡无
疑是地球上*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英雄好汉、*
IA.蛋、*能喝酒、*能爱的地方。’(《文学评论》1999年3期)其中名词‘世
俗’、‘英雄好汉’、‘王八蛋’在副词‘*’后活用。”(2003年版第131页)
陈丁祥
2O08年1月28日
帝王興干戈,佳人傾城國,曳地糾纏的鴛鴦藤,似情緣難解的人生……長安落玉坊出了個娘娘,成就了金玉聲名鵲起的坊主身分,也讓她真正捲入宮廷政爭的一潭深水。而慾望真能吞...
常州淹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三城三河套状的常州古淹城遗址,举世无双,经过数千年凄风凌雨的洗礼,演化成以海纳百川、聪慧机敏、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时代特征的淹...
一器一会-京都古物之美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介绍京都古物文化的作品。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美贺子的脚步,去探访京都14家久负盛名却又风格各异的古董老店,还有三大历史...
新编绘图本 华夏千家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地平线丛书中的新编绘图本千家诗分册,书中收录了上起《诗经》下至现代的一百余位作家的三百余首诗歌作品。每首...
「民族主義是最偉大的『煉金術士』,將殖民帝國統治下如同『廢金屬』的各殖民地族群,重新轉化為如同『黃金』的民族國家。」──安東尼.瑞德東南亞史研究權威、亞洲版的布...
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20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本书作者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跋涉两万多公里,对话百位作家...
老北京的小胡同 本书特色 在我周围所接触的作家中,*有才华的有三个,一个是沈从文,一个是曹禺,还有一个就是萧乾。——巴金他(萧乾)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文学创作上...
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 内容简介 诗是艺术性*强的语言艺术。没有形式便没有艺术美。作为艺术品的诗。绝不可能脱离其艺术形式而存在。诗之成其为诗,并不在于说了些什...
岁时佳节记趣 本书特色 民俗学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敲?砖,可是一般人却常忽略了这门学问,也无缘对中国风俗史作概括地认识。 为此,笔者...
彩色图解老子 本书特色 《彩色图解老子》一书是“美丽国学”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按照原文、注释、译文的顺序进行编排,每章前设有引语,后有评析,更有将人生哲理与现实生...
一本培养专业观影眼光的北美高校经典教材教影人读懂观众的心理,带观众体会影人的匠心影评名家、CC特邀专家普林斯教授二十年来六次修订兼顾艺术、技术与商业,全景呈现电...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常识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常识》涉及中国传统“饮”与“食”两个方面。“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和非酒精...
集字韵释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漓江出版社出版★ 《集字韵释》是李植枏先生带领其家人集体完成的一部汉字启蒙读本,凝聚着李氏几代人的心血,堪称汉字文化的瑰宝,...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内容简介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罗常培先生以传统小学为功底,运用现代语言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地理学、...
具足證量的禪修大師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從浩瀚經典與論說中,萃取出「空性」教法的精華,這是一套循序漸進的禪修練習,拾級而上,卻又直擊要點,引領我們親身體驗空性智...
鹰屯(乌拉田野札记) 本书特色 到过吉林市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有一条绿色的大江横贯市区。这条江冬天不结冻,它在无风的夜晚和零下20摄氏度以上的严寒中白雾蒸腾,再加...
穿过月洞门:一个美国女摄影师眼中的老北京 本书特色 一个美国人讲述上世纪20年代老北京生活的家长里短,平凡,但有生活的气息穿过月洞门:一个美国女摄影师眼中的老北...
《北京那些事儿》内容简介:本书选译自奥野先生二十世纪三五十年代有关北京的随笔文集,记录了他先后三次在北京学习、工作和访问的
寂寞,是和自己重新作朋友。令「天才乙一」煩惱到想自殺的危險故事、靈感自然泉湧的美好故事,全都在這本書中!中文版讀者專屬乙一全新自序在歡聲中感受寂靜的美妙,在喧囂...
悦读敦煌敦煌:另类的释读 本书特色 敦煌历史文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地域文化,又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超越地域和时空,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