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作者:伍光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5分

ISBN:9787040228762

所属分类:自然科学

书刊介绍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目录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思考题
主要参考书
**章地球
**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三、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地理坐标
一、纬线与纬度
二、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圈层分化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三、地球的外部构造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陆分布
……
第二章地壳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五章地貌
第六章土壤圈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简要介绍地球和地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些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确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理念。本次修订仍保持了一、二、三版的基本框架,但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更新,反映学科新面貌。本书特点是以综合视角观察和认识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书除适合高校地球科学各专业作为基础课程教材使用外,还可供环境、生态等有关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节选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地理学各专业学生。在教学计划中,自然地理学课
程起着先行课、基础课的作用。它既担负着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任务,也担负着阐述自然地理学的特征,并且适当介绍
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
论和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从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知识堆
砌中跳出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一个自然要素的变化可能使其
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
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书**、二、三版被许多院校地理系及相关专业广泛选作本科生教材,
并被指定为硕士、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由于需求量大,第二版重印
11次,并于1994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地理著作二等奖。第三版共印刷19次,
并于2005年作为参评内容之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本书仍保持了一、二、三版的基本框架,但对具体内
容进行了更新。例如:
一、改变以往孤立地介绍天文知识的做法,立足于论述地球的天文背景或
宇宙背景,着重阐述对地理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宇宙一行星因素,如近年广受关
注的行星、小行星、彗星、月球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二、强化部门自然地理章节间的联系,适当压缩有关.内容。部门自然地理
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是同类教材*常见的弊病。修订中适当压缩了地壳、
水圈等章节内容。某些综合性强且涉及范围广的问题,如厄尔尼诺、全球变化
与海平面升降等,则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三、生动阐述学科要义、激发学生兴趣。枯燥乏味是一部分理科教材的通
病。本书力图以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科学而准确地阐述自然地理学的要
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更新内容、反映学科新面貌。近年来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理
论、研究手段和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修订中更新了数据、采用了新观
点,力图反映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水平。
对自然地理学和相关专业学生而言,部门自然地理知识与理论是不可或缺
的基础。缺乏足够全面的部门自然地理学素养根本不可能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观念即系统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少不得,浅不得。而课时有
限和学科分工决定,这部分内容又多不得,深不得。在少不得,多不得,浅不
得,深不得的限制条件下,自然地理学教材除了应恰当地把握部门自然地理内
容的分量外,更重要的是时时不忘综合。综合是自然地理学的生命力和固有特
征,是课程设置的初衷,也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本书**版共有10余位编写人,第二版有7位编写人,由于数位前辈先
后辞世,另一些作者退休,第三版除伍光和、田连恕外,增加了胡双熙、王乃
昂两位作者。此次修订考虑到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三人均已年逾古稀,又
增加了张建明博士。本书绪论和**、二、五、八章由伍光和,第三章由王乃
昂,第四章由伍光和、张建明,第六章由胡双熙执笔修订。田连恕撰写的第七
章由伍光和修订。*后全书由伍光和统稿,定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南峰同志在书稿审查、编辑加工上做了大量工
作,付出艰辛劳动,谨此一并致谢。
本书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点甚至错误,我们真诚地欢迎批评、指正。
编 者
2007年6月lO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