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作者:程维荣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4.7分

ISBN:978780730543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目录

序言
**章近代宗族制度的渊源与社会环境
**节“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的历代宗法原则
第二节“昭左穆右”、“亲尽则祧”的历代宗祠规范
第三节“当色相娶”、“伦序相应”的历代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环境
第二章近代宗族结构、宗祠与祭祖制度
**节“持匕鬯”的宗子与“统族众”的族长
第二节“绵亘街衢”、“务求宏阔”——祠堂的建造与规模
第三节“设茅行灌”、“跪拜整肃”的祭祖仪式
第三章近代族产制度/55
**节供祭助学、养老恤嫠——族产的功用
第二节分产提留、派银捐田——族产的积聚
第三节“轮年分办”、“清算悬单”——族产的管理
第四节招佃收租、存放生息——族产的经营
第四章近代宗族与婚姻家庭制度
**节“曲叙门阀”、“倩媒通意”的婚姻要件
第二节“寸铢尺帛之出入,必咨禀于家长”的长幼关系
第三节“抚孤事姑”、“动以身殉”——宗族对妇女的压迫
第五章近代宗祧、世袭与财产继承制度
**节“生择”“死应”、“择贤”“择爱”的立继与立嗣制度
第二节兼祧、立异、招赘与归宗现象
第三节“不建储贰”、袭爵荫叙的政治身份世袭制度
第四节“世守其业”、“累及后裔”的社会身份传承制度
第五节“食指千计,一堂同炊”的宗族聚居形式
第六节“图产争继之讼遍天下”以及财产继承规范
第六章近代族谱与族规
**节“别世系之源流”、“志人生之始卒”的族谱功用与内容
第二节“开局祠庭”、“遵欧参苏”的族谱编纂与收藏
第三节“维人心”、“固族谊”的族规修订与内容
第四节“量情议罚”、“呈官究治”的族规执行方式
第七章近代宗族教育与械斗问题
**节“家必有塾”、“膏火延师”——族学的嬗递
第二节土客争雄、肆行焚劫——宗族械斗的惨烈
第八章近代少数民族宗族制度
**节祖先崇拜——宗族感情的纽带
第二节土司世袭——宗族结构的绵延
第三节诸子分割——财产转移的形式
第九章晚清至民国宗族社会的变化
**节西风东渐、西学流播对宗族的影响
第二节从乡间私塾到各类学堂——近代教育的勃兴
第三节“恢复江山劳素手”——妇女社会角色的凸显
第四节“去亲戚坟墓如敝屣”——宗族观念的转向
第五节“新者自诩开通,旧者自重礼教”——婚姻家庭形式的裂变
第六节“诅咒”与“改造”——五四时期对宗族的批判
第十章清末民初涉及宗族的立法
**节“求*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清末民律的精神
第二节重人权,革良贱,废世袭——南京临时政府的相关立法
第三节“欲存旧制,适成恶法;改弦更张,又滋纠纷”的北洋立法困境
第四节家政统于家长,立嗣由亲及疏——北洋民法中的宗族因素
第十一章国民党时期宗族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节“关系党纲国情民俗至为重大”的民法的制定
第二节以平等自主为原则、礼义廉耻为基准的婚制改良
第三节妻随夫住、夫管妻产、子随父姓——亲属法中的家庭等级
第四节“宗祧继承无须规定”——继承法的近代化
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宗族制度的瓦解
**节砸碎千年礼教枷锁,实现妇女政治权利
第二节废除强迫包办买卖陋习,塑造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第三节改革旧式嗣子与不平等的财产继承制度
第四节铲除以“族长豪绅垄断”为特征的宗族经济基础
第五节“以阶级斗争代替过去的两姓斗争”——宗族的剧烈分化
附录近代宗族制度在现当代的影响及其反思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说的中国近代,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中国100多年的时期。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统一自主的封建专制国家。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在近代不同历史阶段均开展了反对列强侵略、捍卫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中日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作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中国社会的经济形势,过去几千年都处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实行商品输出,大量工业品潮水般涌来,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年均洋纱进口量增长20倍。洋纱价格指数,若以1873年为100,则1883年为43.96,1893年为34.44。而国外对中国棉花需求的增加,导致华棉大量出口,棉花价格上场。原来自植自织的农户,不得不从市场上购买生活所需的洋纱,更不要说其他居民洋纱消费的急剧增长了。这状况,使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遭到破坏,而且遭受破坏的区域逐步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与此同时,外国的煤油、火柴、铁器等工业品也大量输入中国,使中国原来的手工业迅速走向衰落。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节选

**章近代宗族制度的渊源与社会环境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宗族制度到清代已经呈现完备的形态,我们称之为传统宗族制度。这种制度与自然经济相适应,以儒家伦理纲学为准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专制集权制度的社会上壤,也是近代宗族制度的渊源。
**节“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的历代宗法原则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10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经出一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原始人完全以血缘关系相结合并通过杂婚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个自然群体。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家庭,没有夫妻、父子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宗族与私有财产。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时期(从距今四五万年开始),在共同的劳动与生活中,逐渐出现了按性别与年龄的组合分工,人类开始从松散的原始向比较固定而持久的团体即母系氏族公社转变。婚烟方面,也逐渐脱离从前的乱婚,而进入血缘群婚与族外婚状态。例如中原的仰韶文化地区,其氏族一般都遵循母系氏族族外婚的传统,这种婚烟形态反过来也巩固了氏族制度。
农业的发展,需要强壮的劳动力;而氏族出于对外争夺土地、财产和劳动力或者复仇战争的需要,也更加倚重男子。逐渐地,男子在本氏族中显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在出现剩余财产的前提下,男子开始把氏族共有的财富占为已有,并纳入外族女了共同生活。从陕西临漳寨遗址、宝鸡北首岭遗址等处可以看到,当时已经出现了对偶婚形态。而本族女子则由于在氏族中的地位逐步让位于男性,自己不得不出嫁外族。这样,氏族开始形成男性的核心地位,世系开始按照男性计算。从5000多年前开始,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