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所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从汉字的起源开始,讲述了汉字的造字法则、形声制的确立、汉字字体的演变等汉字发展的历史,并对21世纪汉字的前途作了积极的展望,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汉字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书中还对如何阅读古籍、如何纠正错别字等问题,从训诂的角度进行了讲解。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生动的故事像抒情一样打动人心。
**章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唯一一个延续几千年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成果。诸如“四犬发明”等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汉字对中华文明的记录与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了,难怪人们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世界上的文字
语言是先于文字产生的,早在人类社会形成时语言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历史长达几万年甚至更长。那时,远古人类没有记录语言的文字,所有的信息都是靠口耳相传。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力的进步要求有一种载体来记录现实生活实践了,这时文字产生了。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种类多达几千种,而文字数量要少得多了。有许多民族至今只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本民族的信息仍然依靠世代口耳相传。文字是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的,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能够传播万里,流传千年万年。在世界文字中,曾经出现过几千种古老的文字,其中*古老的有三种: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中国商代时期的甲骨文。这些文字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都曾占据在世界文明的金字塔尖,都曾照耀过世界文明的旅途。
(一)圣书字
大约在5000多年前,古老的埃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就是圣书字,俗称埃及象形文字。它是一种意音文字,主要由音符(表音)、意符(表意)和限定符构成。它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成为装饰性的正体,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巳失去象形的功能。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它是在僧侣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
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被编制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埃及被迫使用波斯文,圣书字被限制使用了。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公元329年,狄奥多西一世统治了整个罗马帝国。他是*后一位统治统一的罗马帝国的君主,他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公元391年,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随着*后一位能够读懂埃及圣书字的僧侣的去世,圣书字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1799年,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挖掘战壕,偶然间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写成的黑色石碑,这块石碑后来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埃及古文字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做出杰出贡献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医生、波动光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扬(Thomas Young,1773~1829)和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托马斯·扬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学者,他曾因辨识了一块埃及古石碑上的象形文字,逝世前仍致力于编写埃及字典的工作。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他编制出完整的埃及文字符号和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为后来解读大量的古埃及遗留下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还发现了一份记载着从拉美西斯二世以来所有埃及法老名录的纸草书的重要性。商博良在1 830年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从此,世人又得以领略古老的埃及文明。
(二)楔形文字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它被亚述人、巴比伦人和波斯人继承,逐渐成为音形结合的文字。
“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叫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本质的外在特征。
苏美尔人的文字*早是写在泥板上。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木棒当笔,在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板上写字。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的笔画。由于书写时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印痕较宽、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较细、较窄,这样,这种文字符号的每一笔的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楔形文字”由此得名。楔形成为文字的标准字形后,以后在石块上刻写,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恒文书不怕虫蛀,也不会腐烂。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1000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几十万块,有的体积特别巨大,堪称巨型书刻。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苏美尔语的语言体系独一无二,在字汇、文法及句法构造上都是自成一体,与后来属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以及巴比伦语、亚述语有很大不同。公元前第三干纪末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主要是在阿卡德语基础上完善的。
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大军所灭。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楔形文字从此消失了。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听说附近有很多石刻。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抽时间决定去找找看,果然在贝希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大型摩崖石刻。该铭刻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密密麻麻的铭文。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小心异常地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着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的。从此,悬崖上的这种让人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再是一个谜,人们了解到它的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汉字文化圈
与中华文明相伴随的是汉字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广大的汉字文化圈。这个区域是指日本、朝鲜半岛、冲绳、中国、印度支那、南洋群岛直到新加坡。在这个区域内,有几十个独立的国家和冲绳以及中国台湾。
历史上,汉字对外传播有三条线路:**条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向南和西南方向传播到中国的广西壮族和越南的京族,从而产生了壮字和喃字。第二条线路是从中原地区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从而产生了谚文和假名。第三条线路是从中原地区向北和西北方向传播到了中国宋代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产生了契丹文、女真文和西夏文。
(一)壮字和喃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秦汉时期就开始接触汉字文化了。*初,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完全是借用汉字,甚至包括汉语都一起借用了。
到了唐代,壮族人民开始创制自己的文字。壮字是由壮族一些接受过汉字教育的文人(其中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个字,另外,还有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8000多个。
古壮字的构造方式,是借、仿、创三者结合。借,是借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汉字“六书”中的方法。创,是再创造文字。古壮字的构字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
1.形声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符组合而成的字。
2.会意字。是利用汉字本体的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而成的字。
3.借汉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有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是借用汉字的正音或谐音来记录壮语字。一经借用,其原来汉义不复存在,而是表示壮义了。另一种是借音借义字,是既借音又借义的字。
4.象形字。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以简单而富有概括力的笔画,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
古壮字在唐、宋时期开始使用,到了明清时期开始进入繁盛时期。壮族民间普遍用它来记录或书写神话、歌谣、谚语、剧本、楹联、碑刻、药方、家谱、经文等,它是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至风土人情的重要文字材料。
1955年,党和政府组织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族文字。1981年,壮文全部改为拉丁字母。
喃字是越南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结果,是越南民族意识增强与民族文化发展的体现。喃字的产生与发展既反映出越南人的民族意识与性格,也反映出越南人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观念与处理方式。
越南文字经历了汉字、字喃和拼音文字3个阶段。公元前,汉字传人越南。14世纪仿照汉字创造了越南形声字,称为“喃字”或“字喃”,用越南语书写文学作品。字喃跟汉字长期并用,始终未能排除汉字的统治地位。17世纪欧洲传教士拟订多种拉丁化的越南语拼音方案,其中法国传教士罗德(1591~1660)的方案,经过修改成为今天的越南新文字。1885年越南南方首先成为法国殖民地,中小学开始教学拼音文字。1945年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国,以新文字为法定文字,废除汉字。
(二)谚文和假名
汉字是表意文字,谚文是音素文字。朝鲜是中国的近邻,起初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朝鲜从中国引进了汉字。公元4到6世纪,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朝鲜的文字中汉字的数量大量增加。公元7世纪,朝鲜语基本定型。这时的朝鲜语叫做“吏读”,它的特点是,实词大致都是汉语词汇,这些词汇组成句子时一般按照朝鲜语的语序,添加一定的用汉语标记的附加成分。这些成分叫做“读”。8世纪时,用汉字的音写朝鲜语,称为“乡歌”或“乡札”。“乡”指的是“朝鲜国家”。一直到15世纪,朝鲜人一直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俗称“谚文”。“谚文”是通俗字体,供老百姓使用。谚文是音素文字,但是不作为线形排列,而是拼成汉字形式的方块音节。谚文字母由*简单的笔画构成,受到了汉字的影响。谚文创制出来以后,一直在民间流行,书写文言文的汉字仍然是正式的文字。在李朝时期,人们往往把汉字和谚文并用来写文章。历代相承,积有1万多个方块,现代通用的有2700~3500个。19世纪后期,汉字和谚文的混合体成为正式文字。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废除汉字,以纯粹的谚文作为法定文字,韩国仍旧用汉字谚文混合体,把汉字减少到1900多个,一般出版物很多全用谚文。
日本学习汉字汉文大约开始于3世纪。后来,把汉字当成记音字母,记录日本语,写成诗歌;或者跟表意的汉字混用,记载历史。起初用汉字记音是随便写的,后来慢慢有些条理,并把汉字简化,创造出日语的音节字母,称为“假名”。假名字母表称为“五十音图”。有两种体式,楷书体叫“片假名”,草书体叫“平假名”。到7世纪,出现夹用汉字而以假名为主的日文著作。日本也仿照汉字创造一些日本专用的汉字,但是为数不多。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有意识地进行文字改革。推广以东京(江户)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一般读物中的汉字全部在旁边注上假名,实行读音统一。小学语文课本从半文半白的文体改为口语化的文体。日本的文字改革运动者在1866年提出废除汉字,1872年提出改用罗马字,1973年提出限制汉字字数。后来在1981年改为“常用汉字表”(1945个汉字),政府公文和一般出版物所用汉字以此为度。今天日本的正式文字是汉字假名的混合体。全用假名不是正式文字。罗马字是辅助的拼音工具。
(三)契丹字、女真字、西夏字
唐代末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长期与北宋并立,直到1125年为金所灭。契丹语中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汇。契丹字是参照汉字创立的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直到辽国灭亡以后,契丹字还在流行。1191年,金章宗废契丹字,契丹字从此失传。
1115年,女真部的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金灭掉了辽国。之后,又灭亡了北宋。1234年,蒙古灭金。女真字属于汉字的类型,它是以汉字和契丹字删减笔画而创立的。于1119年颁布推行,1139年左右,女真字出现了拼音形式。女真字大约使用了200年的时间。
西夏是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1038年创立的。1227年被蒙古国所灭。党项族本来没有文字,西夏国建立后开始创立文字,它仿照汉字的楷书形式,创立了方形字体,笔画比较复杂,主要是会意字,西夏灭亡后,西夏字消亡。
……
绵延论:关于中国文化绵延之理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文化绵延的性质与奇特现象,大道本体论的建立与文化绵延的理性自觉,社会历史存在的大道本体论性质,正确对待西...
外国常用典故故事 本书特色 世界文明的瑰宝——外国典故故事精选。拥有世界人文知识,培育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一册在手,提高写作水平。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书架上的*...
笔记文选读-大家语文 本书特色 《笔记文选读》所选的笔记文,或写人情,或述物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吕叔湘编著的《...
《合作网络范式下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合作网络属性的分析与其管理控制主体框架的重构问题、
恒河:从今世流向未来 内容简介 李泽厚先生、沈昌文先生热情推荐。 用聪明漂亮的中国女性眼光来描述异国的永恒之谜,颇可一读。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
食之五味:随园食单+食疗本草+食宪鸿秘+山家清供(全4册)(函套平装) 本书特色 1.《食之五味》收录的四种图书皆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看《食疗本草》,...
《茶之书》内容简介: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
人间思想:第一辑.作为人间事件的1949 本书特色 《人间思想》是一系列关于文化思想的丛书,这本《作为人间事件的1949》是**辑。本《人间思想》文集的...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 本书特色 独立书店的传奇|世界上*美的书店之一|巴黎*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 “迷惘的一代”“失落的一代”精神堡...
世界文明图库--犹太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犹太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近代以来犹太文明复兴之路,犹太人的宗教生活,犹太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犹太人的教育、...
燕京乡土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 作为五百多年的首都,北京不唯有山川形胜、苑囿宫阙、闾里市廛,而且物产丰富、风俗淳厚,几百年中形成了一种...
清王朝统一台湾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为让 陆人民 别是 陆的青少年能比较全面、真实地了解 湾所编写的。该书以翔实的史料、 的图 、通俗的语言,从社 、经济、文化...
中国经典传说 目录 浅吟低唱的传说/001一 爱情传说孟姜女/003董永与七仙女/015梁山伯与祝英台/035柳毅传/052白蛇传/066二 神仙传说玉皇大帝与...
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本书特色 本书从区域语言学的角度描写、分析苏皖两省境内的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的五种语法现象,比较不同...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西方的中国形象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为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编著,是对1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来华人员的...
竹论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由知名学者薛玉森编写,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题写封面文字★ 对苏轼、赵孟頫、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历代...
在自己的古村落漫游 本书特色 ?上百幅极尽唯美的古村大图,给自己的眼睛来一次古色飘香的视觉盛宴?数十个乡情浓浓的古老村落,给自己的心灵来一场回归乡土的寻美之旅?...
黛安娜十五歲時,與二十八歲的邱陽創巴仁波切相遇,為了嫁給仁波切,她毅然決然中斷學業,並不惜與英國中上階層的家庭和母親決裂,而她的丈夫,未來將成為把佛法傳入西方並...
我們以為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為什麼走著走著,人生卻變了樣?第一本讓我們感到驕傲的華文警察小說最高傑作!一組數字,六個片斷,構成一位警探的故事,一座城市的故事,...
考试对课奇趣-联语精华集锦 本书特色 对联以其形式精巧别致、内容包罗万象、蕴涵魅力无穷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也是艺术园林雅俗共赏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