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所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从汉字的起源开始,讲述了汉字的造字法则、形声制的确立、汉字字体的演变等汉字发展的历史,并对21世纪汉字的前途作了积极的展望,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汉字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书中还对如何阅读古籍、如何纠正错别字等问题,从训诂的角度进行了讲解。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生动的故事像抒情一样打动人心。
**章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唯一一个延续几千年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成果。诸如“四犬发明”等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汉字对中华文明的记录与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了,难怪人们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世界上的文字
语言是先于文字产生的,早在人类社会形成时语言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历史长达几万年甚至更长。那时,远古人类没有记录语言的文字,所有的信息都是靠口耳相传。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力的进步要求有一种载体来记录现实生活实践了,这时文字产生了。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种类多达几千种,而文字数量要少得多了。有许多民族至今只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本民族的信息仍然依靠世代口耳相传。文字是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的,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能够传播万里,流传千年万年。在世界文字中,曾经出现过几千种古老的文字,其中*古老的有三种: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中国商代时期的甲骨文。这些文字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都曾占据在世界文明的金字塔尖,都曾照耀过世界文明的旅途。
(一)圣书字
大约在5000多年前,古老的埃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就是圣书字,俗称埃及象形文字。它是一种意音文字,主要由音符(表音)、意符(表意)和限定符构成。它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成为装饰性的正体,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巳失去象形的功能。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大众体又称书信体,它是在僧侣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
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被编制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埃及被迫使用波斯文,圣书字被限制使用了。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公元329年,狄奥多西一世统治了整个罗马帝国。他是*后一位统治统一的罗马帝国的君主,他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公元391年,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随着*后一位能够读懂埃及圣书字的僧侣的去世,圣书字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1799年,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挖掘战壕,偶然间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写成的黑色石碑,这块石碑后来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埃及古文字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做出杰出贡献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医生、波动光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扬(Thomas Young,1773~1829)和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托马斯·扬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学者,他曾因辨识了一块埃及古石碑上的象形文字,逝世前仍致力于编写埃及字典的工作。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他编制出完整的埃及文字符号和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为后来解读大量的古埃及遗留下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还发现了一份记载着从拉美西斯二世以来所有埃及法老名录的纸草书的重要性。商博良在1 830年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从此,世人又得以领略古老的埃及文明。
(二)楔形文字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它被亚述人、巴比伦人和波斯人继承,逐渐成为音形结合的文字。
“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叫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本质的外在特征。
苏美尔人的文字*早是写在泥板上。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木棒当笔,在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板上写字。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的笔画。由于书写时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印痕较宽、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较细、较窄,这样,这种文字符号的每一笔的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楔形文字”由此得名。楔形成为文字的标准字形后,以后在石块上刻写,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恒文书不怕虫蛀,也不会腐烂。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1000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几十万块,有的体积特别巨大,堪称巨型书刻。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苏美尔语的语言体系独一无二,在字汇、文法及句法构造上都是自成一体,与后来属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以及巴比伦语、亚述语有很大不同。公元前第三干纪末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主要是在阿卡德语基础上完善的。
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大军所灭。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楔形文字从此消失了。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听说附近有很多石刻。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抽时间决定去找找看,果然在贝希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大型摩崖石刻。该铭刻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密密麻麻的铭文。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小心异常地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着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的。从此,悬崖上的这种让人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再是一个谜,人们了解到它的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汉字文化圈
与中华文明相伴随的是汉字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广大的汉字文化圈。这个区域是指日本、朝鲜半岛、冲绳、中国、印度支那、南洋群岛直到新加坡。在这个区域内,有几十个独立的国家和冲绳以及中国台湾。
历史上,汉字对外传播有三条线路:**条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向南和西南方向传播到中国的广西壮族和越南的京族,从而产生了壮字和喃字。第二条线路是从中原地区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从而产生了谚文和假名。第三条线路是从中原地区向北和西北方向传播到了中国宋代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产生了契丹文、女真文和西夏文。
(一)壮字和喃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秦汉时期就开始接触汉字文化了。*初,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完全是借用汉字,甚至包括汉语都一起借用了。
到了唐代,壮族人民开始创制自己的文字。壮字是由壮族一些接受过汉字教育的文人(其中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个字,另外,还有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8000多个。
古壮字的构造方式,是借、仿、创三者结合。借,是借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汉字“六书”中的方法。创,是再创造文字。古壮字的构字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
1.形声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符组合而成的字。
2.会意字。是利用汉字本体的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而成的字。
3.借汉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有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是借用汉字的正音或谐音来记录壮语字。一经借用,其原来汉义不复存在,而是表示壮义了。另一种是借音借义字,是既借音又借义的字。
4.象形字。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以简单而富有概括力的笔画,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
古壮字在唐、宋时期开始使用,到了明清时期开始进入繁盛时期。壮族民间普遍用它来记录或书写神话、歌谣、谚语、剧本、楹联、碑刻、药方、家谱、经文等,它是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至风土人情的重要文字材料。
1955年,党和政府组织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族文字。1981年,壮文全部改为拉丁字母。
喃字是越南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结果,是越南民族意识增强与民族文化发展的体现。喃字的产生与发展既反映出越南人的民族意识与性格,也反映出越南人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观念与处理方式。
越南文字经历了汉字、字喃和拼音文字3个阶段。公元前,汉字传人越南。14世纪仿照汉字创造了越南形声字,称为“喃字”或“字喃”,用越南语书写文学作品。字喃跟汉字长期并用,始终未能排除汉字的统治地位。17世纪欧洲传教士拟订多种拉丁化的越南语拼音方案,其中法国传教士罗德(1591~1660)的方案,经过修改成为今天的越南新文字。1885年越南南方首先成为法国殖民地,中小学开始教学拼音文字。1945年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国,以新文字为法定文字,废除汉字。
(二)谚文和假名
汉字是表意文字,谚文是音素文字。朝鲜是中国的近邻,起初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朝鲜从中国引进了汉字。公元4到6世纪,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朝鲜的文字中汉字的数量大量增加。公元7世纪,朝鲜语基本定型。这时的朝鲜语叫做“吏读”,它的特点是,实词大致都是汉语词汇,这些词汇组成句子时一般按照朝鲜语的语序,添加一定的用汉语标记的附加成分。这些成分叫做“读”。8世纪时,用汉字的音写朝鲜语,称为“乡歌”或“乡札”。“乡”指的是“朝鲜国家”。一直到15世纪,朝鲜人一直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俗称“谚文”。“谚文”是通俗字体,供老百姓使用。谚文是音素文字,但是不作为线形排列,而是拼成汉字形式的方块音节。谚文字母由*简单的笔画构成,受到了汉字的影响。谚文创制出来以后,一直在民间流行,书写文言文的汉字仍然是正式的文字。在李朝时期,人们往往把汉字和谚文并用来写文章。历代相承,积有1万多个方块,现代通用的有2700~3500个。19世纪后期,汉字和谚文的混合体成为正式文字。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废除汉字,以纯粹的谚文作为法定文字,韩国仍旧用汉字谚文混合体,把汉字减少到1900多个,一般出版物很多全用谚文。
日本学习汉字汉文大约开始于3世纪。后来,把汉字当成记音字母,记录日本语,写成诗歌;或者跟表意的汉字混用,记载历史。起初用汉字记音是随便写的,后来慢慢有些条理,并把汉字简化,创造出日语的音节字母,称为“假名”。假名字母表称为“五十音图”。有两种体式,楷书体叫“片假名”,草书体叫“平假名”。到7世纪,出现夹用汉字而以假名为主的日文著作。日本也仿照汉字创造一些日本专用的汉字,但是为数不多。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有意识地进行文字改革。推广以东京(江户)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一般读物中的汉字全部在旁边注上假名,实行读音统一。小学语文课本从半文半白的文体改为口语化的文体。日本的文字改革运动者在1866年提出废除汉字,1872年提出改用罗马字,1973年提出限制汉字字数。后来在1981年改为“常用汉字表”(1945个汉字),政府公文和一般出版物所用汉字以此为度。今天日本的正式文字是汉字假名的混合体。全用假名不是正式文字。罗马字是辅助的拼音工具。
(三)契丹字、女真字、西夏字
唐代末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长期与北宋并立,直到1125年为金所灭。契丹语中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汇。契丹字是参照汉字创立的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直到辽国灭亡以后,契丹字还在流行。1191年,金章宗废契丹字,契丹字从此失传。
1115年,女真部的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金灭掉了辽国。之后,又灭亡了北宋。1234年,蒙古灭金。女真字属于汉字的类型,它是以汉字和契丹字删减笔画而创立的。于1119年颁布推行,1139年左右,女真字出现了拼音形式。女真字大约使用了200年的时间。
西夏是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1038年创立的。1227年被蒙古国所灭。党项族本来没有文字,西夏国建立后开始创立文字,它仿照汉字的楷书形式,创立了方形字体,笔画比较复杂,主要是会意字,西夏灭亡后,西夏字消亡。
……
精彩摘录辩才有四种:(一)法无碍辩:说的法很有道理(二)义无碍辩:讲的义理没有穷尽(三)辞无碍辩:他说话说得言辞没有障碍
国学基础文库-国学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化“关键词”(宗教学、伦理学、礼俗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阐释,为非文史专业的普通读者提供一部...
中国文艺研究前沿报告 内容简介 密切关注世界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人物和学术流派的*新动态,把握全球化时代世界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新变化。本...
细听鬼唱诗:志异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狐妖精怪,仙魅神鬼,折射的原是人生百态,人的喜怒哀乐、贪...
參觀畫展,常有無所適從的失落感?現在你可以拋開焦慮,像解謎一樣愉快欣賞繪畫。國內藝術史學者【專業審訂】.藝術工作者【共同推薦】最有趣的美術鑑賞入門書有沒有過走進...
徽州文化地理研究选集:第一辑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师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13篇徽州文化地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徽州村落》目...
中国文明的形成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早期人类;农耕生活的开始;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城邦的形成;中国青铜时代和三代社会;东周社会之剧变等。中国文...
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气功 内容简介 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
古代汉语语法学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语法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古代汉语语法学与相关学科、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语法基...
满语口语音典 本书特色满语在清朝是官方语言,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但现在已成为濒危语言。瀛生先生对抢救日趋乏承的满语口语杞忧益殷,以...
茶道 本书特色 《小墨香书》是一套为爱阅读的读者设计的口袋书,采用小开本设计,便于随身翻阅。本套书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读者在闲暇之余,增长读者的传统文化...
一个时代的痛楚与坚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评论社会热点、探寻时代痛点的犀利作品。主要围绕当下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教育问题、贫富差距、经济形势...
對女人來說,結婚可是2次投胎!嫁給好男人帶妳上天堂,嫁給壞男人則帶妳下地獄。大家都知道選對人嫁對郎的重要性,不過,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生擒選中的目標獵物,才是最重要...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插图本) 内容简介 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他写过诗、喜剧、讽刺性散文,当过进步刊物的编辑,只是在晚年才...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内容简介 这部专著将我国特定历史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同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并围绕王权为核心全面展开论述。书中对我国古...
诡闻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东礼先生历尽十年走访,搜集国内各种灵异事件,精心整理而成,是李先生心血的结晶。透过文字,我们眼前不由闪现各种诡异的画面:一群黑鱼竟然建...
论元结构与汉语构式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专著,主要探讨论元结构的句法实现功能。论元结构是汉语词项的重要信息,也是目前语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语言学...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 本书特色 1.这不是寺院导览手册,也不是活佛喇嘛的佛法开示录。2.这本书还原*真实、纯粹的藏地生活,带给你原味的心灵感动。3.藏传佛教的心灵大...
基于双语语料库的汉英视点体对比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所研究的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就是通常所说的体,与动词相关,属于体貌(aspect)的范畴...
墨紫怎麼都想不到,自己捎帶上船的兩方人馬,有著宿命般的糾葛,這一將一相,甫見面就針鋒相對,一開口便火花四射,話不投機,居然在她的地盤上動起手來,刀光劍影,還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