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作者:童庆炳 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5分

ISBN:9787810917926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目录

小引
何谓“文体”
论文学文体
中国古代文体论述要
文体功能诸层面
论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
论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辩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
汉语与文体创造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内容简介

文体并非一个简单的体裁问题,而是关系到文章写作的全局。
文体是一定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
文体是一个系统,它由体裁一语体一风格三个层面构成。一定的体裁要求一定的语体,语体趋于成熟,风格也就生成了。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节选

何谓“文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体”被定义为文学体裁,于是文体研究也就被限定为文学体裁的研究。实际上,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文体(style)”都具有丰富的涵义。中国古代的“体”、“文体”既指文类,也指语体、风格等。西方的style一词可以翻译为文体、语体、风格、文笔、笔性等,内涵也很丰富。本书研究的文体不单是指那种被狭隘化了的文类,也不单是指文学的风格,我们试图从更丰富的意义上来探讨它。我们大致上给文体这样一个界说: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上述文体定义实际上可分为两层来理解:从表层看,文体是作品的语言秩序、语言体式;从里层看,文体负载着社会的文化精神和作家、批评家的个体的人格内涵。对于上述文体概念,此处只先提出,本书将用主要的篇幅来详细讨论它。
歌德说:“艺术不应当完全屈从自然的必然性,它还有它本身的规律。”艺术自身的规律很多,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即是文体创造的规律。文学的确来源于生活,但它又不等同于生活。文体的创造就是生活转化为文学的中介机制。任何一个作家在他动笔之前,都面临着两次选择:**次选择是写什么,第二次选择是怎么写。写什么自然是重要的,但怎么写,用怎样的话语体式去编织怎样的语言秩序,也很重要。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言语去写,其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譬如有一个人竞选总统,他对选民说:我很穷,什么也没有,请你们都投我一票。他这样说,用这种干巴巴的语体来说,不会打动任何人。1860年,美国的林肯说了上面的意思,但他用了如下的语体:“有人打电话问我有多少银子,我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穷棒子。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我租了一问房子,房子里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墙角有一个柜子,柜子里的书值得我读一辈子。我的脸又瘦又长,且长满胡子,我不会发福而挺着大肚子。我没有可以庇荫的伞子,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林肯就靠这种诚实而风趣的演说文体征服了选民,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即或是同一句话,将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效应。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过:“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真正的作家是语言大师,他们能够运用语言的工具,创造出富于魅力的文体来,让文学史为之惊奇。明明是外延性很强的语言,但在他们手中却可以让它向内涵性语言过渡,而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艺术世界,一种种新的文体。
……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1992)、《文学概论》上下卷(1 994)、《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2001)、《现代诗学十讲》(2005)等。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1992)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多部专著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