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散文史论

宋代散文史论

作者:马茂军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4.7分

ISBN:9787101060294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宋代散文史论 目录

上编理论探索编
**章散文理论探索
**节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
一、散文新概念的发生与佛教之关系研究
二、散文概念的接受史
三、散文意义的发生
第二节散语考论
一、作为文体的散语的出现
二、散语与中印文化交流
三、散语与散文
四、与散语相对的一些概念
五、宋人对散语的文体特性要求
六、散语消亡的原因探讨
第二章中国古典散文审美研究
**节风神:中国古典散文的美
一、风神源流的探讨
二、风神论的内涵探讨
三、风神论在清代民国的失落
第二节中国古代散文中的自由思想——以苏轼散文为例
一、自由的思想
二、抒写自由的心灵
三、抒写的自由
第三章散文传统研究
**节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无浪漫主义传统
一、现代学术史上的小品文之争与浪漫派
二、古代散文史上有没有浪漫主义
三、中国散文的浪漫主义传统
第二节论中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强势传统
一、什么是古典主义
二、中国古典主义散文的拟古历程
三、中国古代散文的古典主义强势传统的原因探讨
下编宋代散文研究
**章宋初的散文
**节种放,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一环
一、种放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地位
二、种放之隐与仕:宋初道学与儒学如何实现转换
三、种放与宋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散文元不让八家的王禹偁
一、王禹偁,儒学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二、开一代风气的古文运动理论
……
第二章北宋中前期的散文创作
第三章北宋中后期的散文创作
第四章南宋散文流派研究
附录
后记

宋代散文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上下两编,分别是:理论探索编和宋代散文研究,主要讲述了散文理论探索、中国古典散文审美研究、散文传统研究、宋初的散文、北宋中前期的散文创作、北宋中后期的散文创作、南宋散文流派研究等。

宋代散文史论 节选

上编理论探索编
**章散文理论探索
第二节散语考论
中国传统文论面临失语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一方面是研究失语的个案,另一方面是激活这些传统话语,赋予它新的生命。在这个方面,散语是一个鲜活的个案,一方面它具有近现代文体学上的纯粹意义,另一方面它在宋代出现,被大量广泛使用,又神秘地消失,研究它无疑具有解剖标本的作用。
一、作为文体的散语的出现
《文选》所列文体89类,任昉《文章始》85类,《文心雕龙》更多达120多类,这些文体都是从文章实用功能和内容来划分的,不具纯粹现代文体学的意义。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具有现代指向性的、纯粹形式意义上的文体理论呢?答案是肯定的。北宋时期出现的“散语”“散文”等概念就是纯粹形式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是古文运动的成果之一,又比古文运动有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和现代指向性。“散语”流行于十至十三世纪,后来又神秘地消失了。
散语一词,*早出现于北宋唐庚《眉山集·眉山文集》卷8:意欲有所建明,而敕令格式周悉备具,乃至无有毫发未尽可以藉口。独有一事,今试言之,阁下少加意焉。迩来士大夫崇尚经术。以义理相高而忽略文章,不以为意。夫崇尚经术是矣,文章于道有离有合,不可一概忽也。唐世韩退之、柳子厚,近世欧阳永叔、尹师鲁、王深父辈,皆有文在人间,其词何尝不合于经?其止何尝不入于道,行之于世?岂得无补而可以忽略都不加意乎?窃观阁下辅政,既以经术取士,又使习律习射而医算书画悉皆置博士,此其用意,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以来此道几废,场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语无复法度,宜诏有司取士以古文为法。所谓古文,虽不用偶俪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驰骋亦皆有节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今士大夫间,亦有知此道者,而时所不尚,皆相率遁去,不能自见于世。宜稍稍收聚而进用之,使学者知所趋向。不过数年,文体自变,使后世论宋朝古文复兴自阁下始,此阁下之所愿。
这里对古文的诠释不用偶俪句而用散语。散语是否文体呢?这与宋四六是句式还是文体,是同一个问题。很难解,但恰恰说明了宋人文体理论的细密化,已考察到文章的形式,文章的内部句式了。这是中国文体学的一个伟大进步。
前引同时期的陈师道,也使用了散语一词:“国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语与故事尔。”又:“世语云:‘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韩诗如《秋怀》、《别元协律》、《南溪始泛》皆佳作也。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

宋代散文史论 作者简介

马茂军,1966年生,安徽滁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著述有《北宋儒学与文学》、《宋代文人心态史》、“禅学三书”、《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