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禅者处世心语,与市面上流行的生活禅书不同,该书并非一些禅书观点的集成。而是由与他相识多年,并合作过《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的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历时一年采访完成。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完成,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一问一答,问者无所不问,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困扰以及当下流行的诸多话题(“人际”、“爱情”、“财富”、“友谊”、“孩子”、“艺术”、“修行”、“宗教”等),答者无所不答,不过,答的却非一个既定答案,而是一种思维的打开——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思维僵住的那个点。显示出禅者的应机与如实,也显现出观照一切的禅者智慧。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体味到一种生命的安然,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所言: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把心放下,随处安然,影帝濮存昕·灵隐寺主持释光秀联袂推荐。
林老师这本书直指现代人生活的实处,告诉我们,禅悟便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当下安然。
——濮存昕
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我是读《十年去来》认识林谷芳老师的。当时我正扮演弘一,林老师的书晓通佛理禅道,自然帮我不小。
能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外观内相,关系生命的安顿与幸福,林老师这本书直指现代人生活的实处,告诉我们,禅悟便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当下安然。
著名演员濮存昕
胜教东来,两千余年,魏晋以降,终成大现。尤以禅宗一脉,绵延至今,宗分七叶,代有高僧。各以手段,引领一方。虽有法难,逾是昌盛。时至今日,释教传扬。禅宗普世,各领风骚。
林谷芳先生.台湾新竹人氏,弱冠之年,偶见“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句,而省。遂人无生法门。八十年代后叶,乃至大陆,证其所学,遍历诸方,终成自家说教。
吾与先生相识,源于“海峡两岸佛教音乐”,一来二去,成方外之交,每每聆听先生高论,为之动容。见地与众不同。其近作《如实生活如是禅》,实乃禅者生活之如实直抒。因为之荐。
灵隐寺住持释光泉
禅是不离生活的,但我却不曾想过要写一本生活禅的书。
不写,不因为它无法体现孤轮独照的绝待、两刃相交的截然。
不写,也不因它缺乏机关不露的绵密、兵法严厉的森然。
不写,是因写的人太多,可依文解义的结果却只能让人死于句下。
不写,还因写的人多非行者,无有境界现前的勘验。
先前的不写,为的正是这禅者的如实;如今的写,却也缘于同样的如实。
这本书,只有如实的提问、如实的回答,但若能因此触动你如实的观照,则那不离生活、超越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的种种也就离你不远了。
考虑到书名的直观性,我们与出版者权衡再三,*终将书名确定为《如实生活如是禅》,是想再次显示,禅与生活就是如此的绵密相关。而就这本书的采访,禅给我的*大启迪,是它的核心智慧:“临界点”——无数次,我都从林老师口中听到这个词汇。理解其深意后发现,它应该成为每个人人生抉择的一个标尺——智慧就在于你晓不晓得你的临界点在哪里。
其实在各个领域,都很强调临界点。而作为个体生命,到底哪一处是你的临界点,却需要自己时时追问。很多人在不该犯错的时候重复一些低级错误,生命徒然浪费于此;而禅者的智慧提醒我们,智者是洞悉自己的临界点的,所以做与不做之间,呈现出了清明的生命轨迹,是林老师常说:识得时间奥秘之人。
《如实生活如是禅》是一部禅者处世心语,与市面上流行的生活禅书不同,该书并非一些禅书观点的集成。而是由与他相识多年,并合作过《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的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历时一年采访完成。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完成,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一问一答,问者无所不问,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困扰以及当下流行的诸多话题(“人际”、“爱情”、“财富”、“友谊”、“孩子”、“艺术”、“修行”、“宗教”等),答者无所不答,不过,答的却非一个既定答案,而是一种思维的打开——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思维僵住的那个点。显示出禅者的应机与如实,也显现出观照一切的禅者智慧。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体味到一种生命的安然,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所言: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抖落之后的畅快摘自 陈徒手北京青年报
在这一段感伤心乱的时间里,读什么书似乎都不合意,惟有新书《如实生活如是禅》不时翻阅多有所得。这是身置两岸的禅者、记者一年间倾心而又深入的交谈记录,话锋出入当下生活,却在我们看似平常、幽微的地方跌宕出隽永的禅意。目力所及是一种安然,目力所不及的却是内心隐约的感动和真切的滋润。
主说者是台湾文化人、禅者林谷芳先生,他在几大文化领域均有建树,学识不凡。我曾有幸听过他在北京的演讲,确是打通诸多文化关节,高蹈深远。读这本书时我常在想,林谷芳先生说禅不做深沉状,从平平常常的口语中渗透出要紧的参悟,从身边最近的人与事切入到人生的奥秘。大陆的学者很难做到这个言语的境界,这跟林先生在几个领域出出入入几十年养成的扎实素养有关系,不一般的见识能娓娓道出,随问随答,不受时空拘泥,就显示主说者深厚、自成一体的学问根底。
我喜欢林先生表述中那些有意味的关键词,比如他说:“人际之间要淡就淡回到个人情感、意趣的领受。”“领受”两个字就耐人回味,似乎一下子触及我们所预期的要害,触摸到可以意会可以接受的人际关系程度,在当下具有较高的启示作用。接下来的一句更是让人消受不了:“整个社会都在谈人际关系,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细想一下,这句话透出更多的实在内容,林先生的探究让我们在社会层面上有所“领受”。
林先生的两句话让我过目不忘:“生命可以想像,生涯不能规划。”他细化了一步:“想像必须隐含着对自己的了解与期许,但这里没把人生说死,就较为谦卑,较为弹性。”在书中,林先生对“谦卑”、“弹性”等词语极为看重,在好几个地方用得有深意,赋予了中肯、务实的世态意味,在全书框架中起了很好的点睛作用。
林先生在书中阐述的不少观点都很耐读,看似平常的处世哲理点破深化之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譬如说,“人性的幽微你要照顾到,强者要学会示弱。”“许多夫妻离婚都是牙膏要从哪里挤起这点小事开始的,最难的是心理空间,还得体会人都有幽暗的一角,只要不过分,只要能反观就可,如果事情非要拿到阳光下才行,反而就礼教吃人。”等等。这种新的警世词语在书中令人目不暇接,足以令我们在做人处世上有所警惕有所收敛。
林先生是一个有趣味的学人,繁杂的难题大多被他简而化之,乐而淡之。他会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位置坐得对的人,一种是位置坐得不对的人。你只要摆对了别人就看对了,人际关系相对就容易处理。”他又用了我们不太熟悉的词眼来强化:“朋友相处不溺。”新式哲理与不俗用语构置在一起,就用林先生爱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抖落之后的畅快。”
媒体推荐:
胜教东来,两千余年,魏晋以降,终成大现。尤以禅宗一脉,绵延至今,宗分七叶,代有高僧。各以手段,引领一方。虽有法难,逾是昌盛。时至今日,释教传扬。禅宗普世,各领风骚。
林谷芳先生,台湾新竹人氏,弱冠之年,偶见“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句,而省。遂入无生法门。八十年代后叶,乃至大陆,证其所学,遍历诸方,终成自家说教。
吾与先生相识,源于“海峡两岸佛教音乐会”,一来二去,成方外之交,每每聆听先生高论,为之动容。见地与众不同。其近作《如实生活如是禅》,实乃禅者生活之如实直抒。因为之荐。
灵隐寺住持 释光泉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和佛教的经典一样是通过问答方式讲解问题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书里面的内容也很有启发性,是和谐社会的良药。
柏林寺禅师明一法师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有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
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禅门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禅为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
孙小宁:1970年生,文化记者,现供职于北京晚报。从事文化报导十几年,喜欢读书也读人,愿意发现并挖掘社会浮面下值得尊敬的被遮蔽的存在。1997年介绍林谷芳先生音乐人文著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中的人文世界》在大陆出版,2003年出版林谷芳先生访谈录《十年去来——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本书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原创作品。本书对产生并兴盛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
庄子 本书特色 在我的**本书《悲剧哲学家·尼采》前言里,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本书是我*喜爱的:一本是中国的《庄子》,另一本是德国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内容简介 宗性编著的《改造生命的原理》内容介绍: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
道家的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见解犀利,异彩纷呈的思想精品极具人文情怀的大家小书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中华书局《道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人文精神 内...
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 本书特色 肖清和编写的《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从“天主教徒群体”的新视角,结合宏观的分析与细致的个案研究...
谢无量文集 第一卷 孔子 韩非 内容简介 由谢无量编著的《谢无量文集》之《孔子》1915年初版,至1926年7次印刷。全书分2编30章,**编是孔子生平...
《文殊菩萨传》是史上第一部文殊菩萨传记。文殊本是释迦牟尼九代之祖,隐大显小,做其助手。可他经常向佛挑战,否定佛说。最离谱
听南怀瑾讲孟子 本书特色 跟随南怀瑾先生的脚步,漫游《孟子》的仁义礼智天地,采撷人生身前事后的智慧。孟子是一位智者,我们跟随南怀瑾先生解读智者的思想。本书根据南...
菩提树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观察、思考,以细腻的笔法描述圣地名寺,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购买此书的理由:行走佛祖诞生之地,智慧开启放下自在;...
绘图入地眼全书 内容简介 《绘图入地眼全书》,北宋辜托长老著。长老生宋时,扦葬建造,手作甚多,迭著神异,阴阳二宅经彼建造,至今不替,其遗址犹有存者。凡富...
读国学用国学 本书特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中国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三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主办的专业性连续出版物,2003年起出版,年出一卷,本书为第三卷。...
左传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装帧精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大中华文库”丛书,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有任继愈、杨宪益、李学勤、袁行霈、季羡林等人★ 英...
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 目录 导论第1章 谁是名士:魏晋名士概论魏晋士人,基本出身于世家大族,具有绝好的文化教养,却又生逢乱世,志向既不得伸展,生命又常难保全...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奇怪的作品——半是混乱的小说、半是哲学的呓语。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位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艾托尔·...
人生至理的追寻(国学宗师读书心得)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虽然热心于乡村建设,关注社会变革,但更主要的是一位一生从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思想家,是我一向尊敬...
《等不等观杂录》是我国近代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居士的一部重要著作,著作共有八卷,为作者对于佛经,佛理的研读,关于佛教著作的考
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 内容简介 《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作为处女作在思想上是*不成熟的,而且所论及的中国文化也是我本人功力*薄弱的一个学术领域...
政治经济学 本书特色 《政治经济学》作者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译者李平沤先生是我馆资深译者,我国研究卢梭问题的专家。《政治经济学》是卢梭1755年发表在《百...
本书辟为两编,“本论”部分阐发儒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及墨学源流,脉络清晰,曲折有致,深切精纯;“广论”部分旁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