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之路

梁启超之路

作者:黄团元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5分

ISBN:9787216055123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梁启超之路 目录

行路当效梁启超(前言)
**章:农家奇才功科举
一、神童沐严教滋养
二、考官为考生作伐
三、举人拜秀才为师
四、学生因先生落榜
第二章:变法维新图强国
五、鼓动“公车上书”
六、主笔《万国公报》
七、名扬《变法通议》
八、教习“时务学堂”
九、投身“百日维新”
第三章:断发胡服走扶桑
十、亲历生死斗
十一、悲吟《去国行》
十二、联络孙中山
十三、横滨聚英豪
第四章:舆论骄子办报刊
十四、《清议报》反“清廷”
十五、《新民丛报》颂“新民”
十六、“政闻社”主《政论》
十七、《国风报》“立宪”难成
第五章:宪政转型立潮头
十八、武昌起义“止”动荡
十九、改倡“虚君”亦无望
二十、策划组建“进步党”
二十一、“人才”内阁命不长
第六章:力反帝制当军师
二十二、屡谏屡骗
二十三、檄文惊梦
二十四、密谋伐袁
二十五、虎穴策反
二十六、再造共和
第七章:再度为官入内阁
二十七、激流难能勇退
二十八、痛击张勋复辟
二十九、出任财政总长
三十、愤离腐败政坛
第八章:传道授业作园丁
三十一、率团考察欧洲
三十二、爱国引发“五四”
三十三、创办学社讲学
三十四、推崇“趣味教育”
三十五、践行业精于勤
第九章:勤奋治学成大家
三十六、笔锋含情
三十七、治史求新
三十八、涉猎求广
三十九、明理求变
第十章:豁达坦诚待他人
四十、全无掩饰不设防
四十一、误割器官护“协和”
四十二、呕心沥血育良材
第十一章:侠骨柔情振家声
四十三、大才子之孝
四十四、伟丈夫之情
四十五、好父亲之爱

梁启超之路 内容简介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宣传家、文学家、学者,是在中国近代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梁启超“上下而求索”。这部《梁启超之路》,就是梁启超所走道路的小记。相关他的人和事、诗和文,方家之述已经很多。此书可能难与众多美文比肩,却也尽量做到了粗中取精,去伪存真,遴选了梁启超如何在阳关道上奔走,如何在荆棘丛中穿行;如何在春风得意时策马,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攀登;如何在笔耕墨耘中跋涉,如何在波峰浪谷里浮沉。阅读此书,我们就可以了解,虽然“过去”但不“过时”的梁启超,看到一位弱者和强者、凡人和伟人的足迹,领略他可歌可泣的失败,纵观他获得成功的“秘籍”……

梁启超之路 节选

**章农家奇才功科举
一、神童沐严教滋养
梁启超公认是“神童”。——四岁,在母亲的教导下识字;五岁,在父亲和祖父的教授下,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六岁,就读完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七岁,就能作诗缀文;八九岁,就能够作八股文,写出文理通顺,洋洋千言的文章!
梁启超不愿当“神童”。
六七岁时,小小梁启超听到茶坑村的乡亲称他“神童”,就感到荣耀和满足;到了八九岁,再有人拿着他的诗文当面夸奖“神童”时,梁启超总是礼貌地婉拒:“您这样夸奖,我会成为仲永的,小时聪明,大后未必出众!”
梁启超的简短回答,用了两条“典”:一条是古时候孔融被人夸奖时,一个叫陈韪的人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条是王安石写的《伤仲永》,说的是一家有个神童儿子,家中老是带出去炫耀,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继续教育,后来这孩子便等同于常人了。
梁启超人小志不小,“神童神童”,他不愿只在“童”时“神”。他知道,光宗耀祖,道路漫长,但是,锦绣前程只能靠自己的奋斗去实现,别人的溢美之词,只能使坐井观天的人“不知今夕何夕”,失去进取心。
梁启超的祖父和父亲母亲也经常这样训导他。
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字镜泉,他一直都有读书步入仕途的志向。尽管他勤勉有加,却终身只是个秀才。虽然他的名头不响,但颇有真才实学,所以做过县里的“教谕”(相当于后来的县文教局长)。由于他拒绝不良嗜好,不能混同官场的腐败,“教谕”一职干了不久后,他就辞职回乡。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习学医理,给人治病;修桥补路,为后人培德,将希望寄于子系。
天难遂人愿。梁维清*听话的儿子、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尽管秉承父教,刻苦攻读,却连个秀才头衔也没考上。这位时运不济、字“莲润”的读书人,只得在家一边“润”田从事耕作,一边“润”笔执教私塾。好在妻子赵氏贤慧勤劳,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所以,梁维清的大家庭,在广东省新会县的熊子乡茶坑村,无论是口碑还是生活,都属于上乘。
家境小康,没有消磨梁维清梁宝瑛身居乡下渴望腾飞的鸿鹄之志。
慈禧与子“同治”,国家日渐衰败,更使这对父子寄希望于后代。
清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了。
为梁启超**声啼哭伴奏的,是乍暖还寒的风声,不远处大海的涛声;而压住风声涛声的,是“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家庭充满期盼的笑声。
梁启超的确有很好的读书天赋。六岁时,他爬梯上墙玩耍,祖父担心他摔下,就站在梯子下,护着他爬。梁启超爬到梯顶后,奶声奶气地吟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梁维清高兴极了,待梁启超下了梯子,便在孙子的两句“杰作”后面。又加了两句:“来岁春三月,花香衬马蹄!”
孺子可教,梁门有望。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隔代之爱,在梁维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是梁氏家族从宋末由福州迁至粤北南雄,到明末再由南雄迁到新会定居后的**个秀才。他要让梁启超成为梁氏家族的骄傲,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老人生前所见到的八个嫡孙中,梁启超是惟一能和他同睡一床的孙子。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