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译文]道是万物的开始,是非的原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守着道来了解万物的开始,研究规则来了解事情成败的原因。所以要清虚平静,让事物自己给自己定名,自己来规定自己的实际内容。清虚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平静就可以了解变化的规律。把形与名参验比对,看是否一致,君主就可以不去做具体的事,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修改掩饰自己的想法;君主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臣下就表现自己的异常之处来迎合。所以说: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去掉机巧和智慧,臣下就谨慎自己的行为。所以即使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让万物来明白自己的处所;即使有才能也不用来行动,用来观察臣下行事的依据;即使有勇气也不用来发怒,而是让臣下来竭尽自己的力量。所以不滥用智慧而可以明察,不滥用才能而可以有功绩,不滥用勇力而可以强大。群臣坚守职责,百官遵守规则,依据能力来任用他们,这就是遵循规则办事。所以说:君主寂静无声,似乎不在其位却至高无上;广大无边,臣子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圣明的君主在上面不去刻意而为,群臣在下面就觉得惊悚恐惧。圣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让聪明人殚精竭虑,君主借此来决断,所以君主不会觉得智力不够;贤能的人使用自己的才干,君主依此来任用他,所以君主不会觉得能力不足;做事有功劳,君主就担当贤能的名声;做事有过失,臣下就担当罪名,所以君主不会名声不好。所以不贤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韩国的诸(庶)公子。韩国弱小,处于秦、魏、楚等大国的包围之中。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越来越明朗,韩国首当其冲,面对秦国兵锋的直接威胁,外部压力极大。国内,君主暗弱,重人专权,政出多门,法治不章。鉴于形势严峻,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改革,却未引起重视。韩非为人口吃,不善道说,但长于写作,他的许多文章在各国间流传。秦王政读到《孤愤》《五蠹》,深为感动,不禁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攻韩,形势危急,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谋求一线生机。韩非企图利用秦王政的好感,施展策术,保存韩国,不料,被在秦国当政的老同学李斯看出了破绽,再加上他贸然发表意见,批评秦的国策,触怒了当地政要,被囚禁起来。第二年,李斯送来毒药,韩非在狱中自杀身亡。汉初,司马迁著《史记》,在《韩非传》中曾提到“《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所说篇章俱见今本,全书分量也相仿佛。他还全文转录了《说难》一篇,与今本内容基本一致。末了,司马迁写道:韩非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同情。
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译文]道是万物的开始,是非的原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守着道来了解万物的开始,研究规则来了解事情成败的原因。所以要清虚平静,让事物自己给自己定名,自己来规定自己的实际内容。清虚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平静就可以了解变化的规律。把形与名参验比对,看是否一致,君主就可以不去做具体的事,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修改掩饰自己的想法;君主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臣下就表现自己的异常之处来迎合。所以说: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去掉机巧和智慧,臣下就谨慎自己的行为。所以即使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让万物来明白自己的处所;即使有才能也不用来行动,用来观察臣下行事的依据;即使有勇气也不用来发怒,而是让臣下来竭尽自己的力量。所以不滥用智慧而可以明察,不滥用才能而可以有功绩,不滥用勇力而可以强大。群臣坚守职责,百官遵守规则,依据能力来任用他们,这就是遵循规则办事。所以说:君主寂静无声,似乎不在其位却至高无上;广大无边,臣子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圣明的君主在上面不去刻意而为,群臣在下面就觉得惊悚恐惧。圣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让聪明人殚精竭虑,君主借此来决断,所以君主不会觉得智力不够;贤能的人使用自己的才干,君主依此来任用他,所以君主不会觉得能力不足;做事有功劳,君主就担当贤能的名声;做事有过失,臣下就担当罪名,所以君主不会名声不好。所以不贤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韩国的诸(庶)公子。韩国弱小,处于秦、魏、楚等大国的包围之中。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越来越明朗,韩国首当其冲,面对秦国兵锋的直接威胁,外部压力极大。国内,君主暗弱,重人专权,政出多门,法治不章。鉴于形势严峻,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改革,却未引起重视。韩非为人口吃,不善道说,但长于写作,他的许多文章在各国间流传。秦王政读到《孤愤》《五蠹》,深为感动,不禁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攻韩,形势危急,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谋求一线生机。韩非企图利用秦王政的好感,施展策术,保存韩国,不料,被在秦国当政的老同学李斯看出了破绽,再加上他贸然发表意见,批评秦的国策,触怒了当地政要,被囚禁起来。第二年,李斯送来毒药,韩非在狱中自杀身亡。汉初,司马迁著《史记》,在《韩非传》中曾提到“《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所说篇章俱见今本,全书分量也相仿佛。他还全文转录了《说难》一篇,与今本内容基本一致。末了,司马迁写道:韩非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同情。
《訄书》系章炳麟先生的代表作。在这博大精深的宏著中,章炳麟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对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
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卡西尔人类文化哲学体系思想的代表作。作者从哲学的角度解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是“符...
易经探源与人生 本书特色 周易工作室易学系列。易经探源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研读《易经》的次序、《易》的命名与启示、身为中国人为什么要研读《易经》、综合河洛...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新大众哲学.2.唯物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
佛本是道-(4) 本书特色 《佛本足道》中国新版神话的崛起!讲述了上古封神之战的秘密,由一个都市少年揭开,一件神奇的法轮,述说了当年佛与道的秘密……《佛本足道》...
孟子(全二册) 内容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城市),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八五年前后,卒于公元前三00年前后。孟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
华严金师子章-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华严类-61 本书特色 《华严金师子章》乃唐代佛教华严宗三祖法藏贤首大师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的“十重玄门&rdqu...
有门-法华经心读 本书特色 《有门(法华经心读)》:历来被认为是佛经中的“经中之王”。释迦牟尼说自己所有的一切佛法,所具备的一切自在神通道力,都在《法华经》里作...
【摘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特色 这部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的价值。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间的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
刻意.缮性-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庄子》一书,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不愿意看到这些宝藏长期埋没,为国人所淡忘。所以多年来与一些朋友共同...
你的第1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全二册)-(职场套装版) 本书特色 一张图可以让你的考试得90分以上;可以考取艰难的执照;可以重建一家公司;重建一个城市&helli...
周易大全 本书特色 《周易大全》是我国现存*早的哲学著作,是中国的智慧宝典。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全面梳理《周易》...
自组织生命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研究生命的哲学的学术专著,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提示生命的定义和本质,寻找非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的统一性,提出全新的广义...
老子的智慧 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用人生的阅历、生命的觉悟品味老庄。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华语文坛*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中国人无法抗拒的人生哲学,带您领悟“无为无不...
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阿马蒂亚·森以他的福利主义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了一种克服了古典功利主义的重大缺陷,吸收...
生态与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4篇论文,包括:“生态女性主义”、“从语言的神授人本之辩看赫尔德的多元伦身份”、“评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等。生态与民族 目录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将其放在20世纪末的语境中进行再定位。在陀氏宠大的思想资源中截取与女性问题...
作者:(德国)彼得•昆兹曼(PeterKunzmann)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Burkard)法兰兹•魏德曼(FranzWied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