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译文]道是万物的开始,是非的原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守着道来了解万物的开始,研究规则来了解事情成败的原因。所以要清虚平静,让事物自己给自己定名,自己来规定自己的实际内容。清虚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平静就可以了解变化的规律。把形与名参验比对,看是否一致,君主就可以不去做具体的事,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修改掩饰自己的想法;君主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臣下就表现自己的异常之处来迎合。所以说: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去掉机巧和智慧,臣下就谨慎自己的行为。所以即使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让万物来明白自己的处所;即使有才能也不用来行动,用来观察臣下行事的依据;即使有勇气也不用来发怒,而是让臣下来竭尽自己的力量。所以不滥用智慧而可以明察,不滥用才能而可以有功绩,不滥用勇力而可以强大。群臣坚守职责,百官遵守规则,依据能力来任用他们,这就是遵循规则办事。所以说:君主寂静无声,似乎不在其位却至高无上;广大无边,臣子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圣明的君主在上面不去刻意而为,群臣在下面就觉得惊悚恐惧。圣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让聪明人殚精竭虑,君主借此来决断,所以君主不会觉得智力不够;贤能的人使用自己的才干,君主依此来任用他,所以君主不会觉得能力不足;做事有功劳,君主就担当贤能的名声;做事有过失,臣下就担当罪名,所以君主不会名声不好。所以不贤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韩国的诸(庶)公子。韩国弱小,处于秦、魏、楚等大国的包围之中。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越来越明朗,韩国首当其冲,面对秦国兵锋的直接威胁,外部压力极大。国内,君主暗弱,重人专权,政出多门,法治不章。鉴于形势严峻,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改革,却未引起重视。韩非为人口吃,不善道说,但长于写作,他的许多文章在各国间流传。秦王政读到《孤愤》《五蠹》,深为感动,不禁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攻韩,形势危急,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谋求一线生机。韩非企图利用秦王政的好感,施展策术,保存韩国,不料,被在秦国当政的老同学李斯看出了破绽,再加上他贸然发表意见,批评秦的国策,触怒了当地政要,被囚禁起来。第二年,李斯送来毒药,韩非在狱中自杀身亡。汉初,司马迁著《史记》,在《韩非传》中曾提到“《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所说篇章俱见今本,全书分量也相仿佛。他还全文转录了《说难》一篇,与今本内容基本一致。末了,司马迁写道:韩非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同情。
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渗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译文]道是万物的开始,是非的原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守着道来了解万物的开始,研究规则来了解事情成败的原因。所以要清虚平静,让事物自己给自己定名,自己来规定自己的实际内容。清虚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平静就可以了解变化的规律。把形与名参验比对,看是否一致,君主就可以不去做具体的事,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修改掩饰自己的想法;君主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君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臣下就表现自己的异常之处来迎合。所以说: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去掉机巧和智慧,臣下就谨慎自己的行为。所以即使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让万物来明白自己的处所;即使有才能也不用来行动,用来观察臣下行事的依据;即使有勇气也不用来发怒,而是让臣下来竭尽自己的力量。所以不滥用智慧而可以明察,不滥用才能而可以有功绩,不滥用勇力而可以强大。群臣坚守职责,百官遵守规则,依据能力来任用他们,这就是遵循规则办事。所以说:君主寂静无声,似乎不在其位却至高无上;广大无边,臣子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圣明的君主在上面不去刻意而为,群臣在下面就觉得惊悚恐惧。圣明君主的统治方法,是让聪明人殚精竭虑,君主借此来决断,所以君主不会觉得智力不够;贤能的人使用自己的才干,君主依此来任用他,所以君主不会觉得能力不足;做事有功劳,君主就担当贤能的名声;做事有过失,臣下就担当罪名,所以君主不会名声不好。所以不贤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韩国的诸(庶)公子。韩国弱小,处于秦、魏、楚等大国的包围之中。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越来越明朗,韩国首当其冲,面对秦国兵锋的直接威胁,外部压力极大。国内,君主暗弱,重人专权,政出多门,法治不章。鉴于形势严峻,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改革,却未引起重视。韩非为人口吃,不善道说,但长于写作,他的许多文章在各国间流传。秦王政读到《孤愤》《五蠹》,深为感动,不禁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公元前234.年,秦国出兵攻韩,形势危急,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谋求一线生机。韩非企图利用秦王政的好感,施展策术,保存韩国,不料,被在秦国当政的老同学李斯看出了破绽,再加上他贸然发表意见,批评秦的国策,触怒了当地政要,被囚禁起来。第二年,李斯送来毒药,韩非在狱中自杀身亡。汉初,司马迁著《史记》,在《韩非传》中曾提到“《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所说篇章俱见今本,全书分量也相仿佛。他还全文转录了《说难》一篇,与今本内容基本一致。末了,司马迁写道:韩非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同情。
永嘉证道歌.信心铭-中国佛学经典宝藏-21 本书特色 《永嘉证道歌》与《信心铭》为禅宗史上两部著名经典,分别为玄觉大师和禅宗三组僧粲所作。读之既可全面了解禅宗的...
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 本书特色 《出版说明》(傅佩荣,2012年5月撰)学习儒家,不能错过《孟子》。代表孔子思想的是《论语》,但是《论语》像是格言录,言简意赅...
商君书.韩非子 内容简介 商鞅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把他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阐述其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
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全三册) 本书特色 如何才能以一种能够贯穿始终的逻辑来解读《周易》,是古今学者们面临的难题。查《汉书》所载西汉时期刘歆所作的种种解释和三国...
宽怀-一诚法师谈人生 本书特色 人来世上走一遭,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承受痛苦,而是为了完成自我和人生。在一诚法师眼中,人生好比一场修行,修行中的苦,需要安然...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师出无门,却独具
新校命理探原-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本书特色 根据《四库全书·卷首》凡例及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四库存目丛书》是编纂《四库全书》时未...
真灵位业图校理 本书特色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家、中药学家陶弘景所作《真灵位业图》是中国道教早期的一部神仙谱系,是将纷乱的道教神灵整理为谱系和统属的代表作,在中国道...
心安是福 本书特色 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和生存的智慧?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首度开声,揭开少林千年佛学奥秘,说佛、说法、说人生。 两岸诸多高僧齐聚,对人...
生命哲学书 本书特色悟后才知,姻缘姻缘,不过都是,大戏一场。 太阳落下山头,还有皎洁的月光照临大地;月亮隐没在天际,还有阳光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在结束一段感情...
精选名儒草堂诗馀 本书特色 本书属新世纪万有文库系列,为探明文化学术之源流,洞悉时新学问之底奥的得力助手。本书是第六辑传统文化书系之一,是一部具有文献价值和选学...
本书是西美尔早期著作之一。通过对历史实在论的批判,他对历史认识及其限度、历史科学方法同其材料之间的关系、历史本身的意义等
本丛书发挥成中英、H.Beck等人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的诠释角度对中国哲学当代诠释进行阐释,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
庄子玄解 本书特色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全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共33篇。庄子在书中继...
康德哲学讲解 内容简介 约翰·华特生(1847—1939),加拿大某大学哲学教授。开设过专门课程讲授康德哲学。康德的哲学著作比较难读。作者认为下列四本书*重要《...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 本书特色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
黄老师开解:拨开去雾-问难一 本书特色 佛法大乘的根本在般若,小乘的根本在业力,面般若与业力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实相,所以小乘“...
与魔鬼作斗争 本书特色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
一种解释学的现代性话语:查尔斯.泰勒论现代性 本书特色 泰勒对现代性做了一种整体性的批判,对启蒙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基于他自身的背景,他认为只有如犹太...
仨源论与仨源易经 本书特色 本书阐述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各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科学化, 使看似无从预测的变化变得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方可测。共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