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实施主体所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些工作反映出的保护理念、技术规程、实施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等,在洞见微观关系的同时洞见了一些宏观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全书共有5章和2个附件。**章引论,主要阐述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开展本研究的条件和分析框架,旨在说明以什么为依据进行研究;第j章,以实施主体所开展的工作为叙述线索,介绍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集中说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第四章,主要是介绍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说明研究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五章,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回答如何解决问题和改善工作;附件一,主要是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与法规依据,并对一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概念的“节点”进行必要的阐释;附件二,主要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一些纯理论的分析,通过数学视角建立模型,直观呈现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本书对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两条从未有人提出过的原则: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保护的原则,二是慎对文化遗产“族别化”的原则。其所谓“同步保护原则”,主要含义是,要尽早改变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上处于“条块化”的管理状态,在诸如“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中,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保护。其所谓“慎对文化遗产族别化的原则”,是一个针对贵州的特殊性而提出的。由于受一些不当观念的作用,本不强调“族别”意义的文化遗产,在发现、识别、发掘、抢救等保护过程中,有些内容受到了“族别化”操作的影响。具体反映是对一些没有“族别”内涵的文化遗产赋予了“族别”的意义,或是把一些本来存在“族别”含义的民族文化遗产,给出了错误的解释。推动文化遗产资源“族别化”的动机和力量,源于文化遗产的“族属”赋予,同民族的历史辉煌、现时存在的合理性、政治权利的分享等,具有某种逻辑关系。在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贵州,文化遗产的“族别”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本书认为,不宜强调其“族别”的文化遗产,一定要防止“族别化”;原生l生存在“族别”概念
的,绝不能错释和误读。任何有意操纵文化遗产“族别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文化遗产科学的“恶搞”,必须坚决反对。
文化遗产保护,既是繁荣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基础。由于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文化遗产作为遗产地文化品位的象征,作为极其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各个地方特别是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提高地方知名度和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杠杆,再加上,这几年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持续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被学术界升华,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当今世界具有空前的热度。也正因为如此,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文化的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章 引论: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文化遗产保护,既是繁荣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基础。
由于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文化遗产作为遗产地文化品位的象征,作为极其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各个地方特别是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提高地方知名度和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杠杆;再加上,这几年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持续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被学术界升华,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当今世界具有空前的热度。也正因为如此,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文化的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当下,围绕如何保护、谁来保护、为什么保护等等命题,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遗产产业的企业家,都在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大家都比较喜欢关注大问题、大现象,因而得到的结论往往都是用来回答大问题和解决大矛盾的,实际操作难以拿来运用,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体制机制的研究所获得的精彩论断,实际上很难拿来有效地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诸多微观矛盾。这是本研究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本研究能够有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机遇。
……
麻勇斌,苗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63年8月5日(农历)出生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鸡爪沟村:现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工作:2002年至今,兼任贵州省苗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苗族原生宗教文化。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苗族巫辞》(25万字),北京台海出版社l999年12月版,该著作于2001年10月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山花奖·优秀奖”2001年11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三等奖”:《苗族巫事·祀雷》(40万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7月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三等奖”:《苗族建筑文化活体解析》(26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该著作于2007年9月荣获“第七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兰等奖”:《阐释迷途——黔湘交界地苗族神性妇女研究》(23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历史圈-我是达人 本书特色 所谓“达人”,是指在某一个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本书讲述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人物。例如商贸达人范蠡、滑稽达人东方朔、舞蹈达人赵...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明清史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明清史学术文库: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
《震颤与回响》内容简介:物理学家眼中的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的身体和呼吸的空气,踩在脚下的大地,每天都要面对的
《积极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内容简介: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应适当扩充刑法的调控范围。立法上应该坚持适度犯罪化,并使附属刑
中国通史简编-(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简编》上、下册分别初版于1941、1942年,由延安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原始社会一直写到鸦片战争,着重叙述了中国...
《1942饥饿中国》是交织着饥饿与恐惧的一年:300万人饿死,300万人逃亡,中原大地,饿殍载道。这是被遗忘的一年:历史文献鲜有记
(精)海内孤本全新再版:说南宋·151年的偏安之痛 本书特色 本书详述南宋时期中国历史的曲折多难,自“靖康之耻”到元兵攻陷广东、陆秀夫背负卫王投海,其间名贤辈出...
大卫·利连索尔(DavidEliLilienthal,1899—1981),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大师、著名实业家。1920年毕业于迪堡大学(DePauwUniver...
刘泽华全集(全12册) 本书特色 一代史学大师、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先行者刘泽华先生的全集。刘泽华先生生前唯一授权全集,收录数十篇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章。南开大学历史...
纵横捭阖-最三国-第2卷 本书特色 《*三国(第2卷):纵横捭阖》: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血性更奋斗,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一部写给青年人看的三国历史。动荡...
甲骨文花之忠臣藏 本书特色 “忠臣藏”是日本传统戏剧中堪称“国民神话”的著名剧目。日本史上的复仇故事不胜枚举,为...
《太平洋战争(第2卷)》为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历时十年的倾力呕心之作,亦是其晚年的封笔巨著,堪称是一部现代战争启示录。
450多幅来自苏联档案馆的照片,首度披露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鲜为人知的战况。囊括东线战场所有重大战役,从“巴巴罗萨”、斯大
中国民族史(上下)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各民族历史考,民族考据史上*系统的论述!从上古三代到明清之际,主要少数民族一览,*详实的史料分析,图表与文字的结合,*直...
老照片-二十三-珍藏版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rdquo...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下卷)(剑桥中国史系列) 本书特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后部分对...
中国历史文选(全三册)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选》(全三册)。其突出特点如下:一、增加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和有关历代优秀短文的精选。二、注 释中引入了文...
简明中国史大纲 本书特色 全书仅用十余万字,不到两百五十页的篇幅贯穿起5000年的中国通史,实为难得的中国史入门好书。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之神话...
《迸涌的流泉》讲述豺狼当道,家境贫寒,约翰小小年纪就在母亲开的餐厅里帮忙打杂,还为村民运送煤炭,但这仍改变不了家道的拮据
近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省,全面研究总结和宣传山东历史,继承和弘扬齐鲁文化优良传统,借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