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文世界首套《三国志》白话全译本。继超级畅销书《白话史记》之后,步印经典普及又一力作。文言文和白话文上下一一对照,方便阅读,精心选配各类插图300余张,加深理解。2. 台湾著名学人王静芝主持,辅仁大学等十一位知名教授历时三年始成。信、达、雅之译文,兼具学术性及普及性,畅销台湾数十年。3. 房玄龄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描述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取材谨严,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精彩记录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4. 梁启超推荐 “真正之*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一”,“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普及中华文化,体认国学精义必读之书。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文世界首套《三国志》白话全译本!继超级畅销书《白话史记》之后的又一力作,文言文和白话文上下对照,方便阅读,同时精心选配各类插图300余张,加深理解。
★台湾著名学人王静芝主持,辅仁大学等十一位知名教授历时三年始成。信、达、雅之译文,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畅销台湾数十年。
★房玄龄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描述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取材谨严,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精彩记录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
★梁启超赞《三国志》: “真正之*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一”,“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普及中华文化,体认国学精义之书。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略旧,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晋人陈寿撰《三国志》,是史学名著之一。读史之人,于正史必先读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这几部书于史料、创例、文笔,各有其超过之处。在陈寿之前,在魏国已有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吴国有韦昭《吴书》,但《白话三国志》一出,其他三国诸史尽废。
《三国志》一书,更因罗贯中所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为大众所关心。《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为了情节和个人好恶皆与正史有不符之处。如对曹操的丑化,对刘备和诸葛亮的神化,故鲁迅先生曾言:“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之许多人由《三国演义》而及《三国志》。但由于文字上的滞碍而减少了兴趣。乃致想读的人很多,而真正读下去又颇为费时费力。
正基于这一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辅仁大学王静芝先生的主持下,台湾十一位知名学者,历时三年将《三国志》译成白话文,成为中文世界较早的一部全译本。译者皆为名家,国学功底深厚,译文深得严几道之“信、达、雅”之要旨。此次出版,为了方便读者,将文言文附上,利于读者对照阅读。
概而言之,这部书的特点有三:一者,能让广大读者不《三国志》原文,也可窥知三国正史的记载;二者,这部书也能帮助想读《三国志》原书的人,作为文白对照之用,以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三者,至于多数人读过《三国演义》,因而想参照一下正史的记载,流畅、精准之译文可以给予读者相当满意的答案。这里有每一个三国重要人物的传,译成白话以后,有如三国人物故事。读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罗贯中如何据此穿插演义而成为精彩的小说了。
陈寿(233~297),中国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因不愿曲意阿附当朝权宦黄皓而屡遭谴黜。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陈寿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到排挤非议。陈寿以才学成名,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范頵评价其为:“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译者简介
王静芝,原名大安,以字行,号菊农,笔名王方曙,晚号龙壑,1916年生于沈阳,长于北平。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并从启功教授学书画。抗战内徙重庆,又从沈尹默先生学书法。胜利返北平,归沈阳,任公职,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来台湾,任职教育界,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暨台湾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暇从事写作和书画。荣退后,获聘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2002年归道山,享寿八十七岁。学术著作有《诗经通释》、《经学通论》、《韩非思想体系》、《国学导读》、《剑南诗稿族友考》、《国学概要》等。《韩非思想体系》一书获中山学术奖。
吴颐平,本名铁俊,字颐平,1912年生于北平,1932年毕业于北平平民大学国文系。同年获聘为北平辅仁大学附中教员,次年又兼任北平盛新中学国文及史地教员,皆因参加抗战而离职。1944年担任重庆天主教文化协进会秘书,1946年担任南京天主教总主教公署秘书,后随政府来台,任教于台南师范学校,教授国文与英文。1948年旋返大陆,来年赴香港,相继于香港天主教神哲学院、香港圣若瑟中学任教。1961年再次来台,先至高雄道明中学任教职,来年北上,受聘为台北辅仁大学文学院秘书,直至退休。其间先后担任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范蠡述评》、《比喻选择》、《苏东坡尚友陶靖节》、《陶靖节与慧远》、《论语中之财富观》、《萧统与陶渊明》等。
汪惠敏,安徽省绩溪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史记政治人物述评》、《南北朝经学初探》、《三国时代之经学研究》、《宋代经学之研究》、《何晏论语集解考辨》等。
傅试中,河南省固始县人,1920年生。北平辅仁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曾任北平私立汇文中学国文教师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国文教师,其后转任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专长为古典诗、词、曲等。著作有《周姜词异同之研究》、《两宋承先启后之二词人──清真、白石词之比较与分析》、《白石词启后之研究:南宋》等。1986年自辅仁大学退休,1996年逝世。
王初,1943年生,安徽舒城人,辅仁大学文学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系所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侧重于《春秋》学、中国文字学与《韩非子》,著有《中国文字结构析论》、《中国文字结构析论──六书释例》、《春秋左传杜氏义述要》、《读〈韩非子〉杂记》。
黄湘阳,湖北省大冶县人,1945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曾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主任秘书、进修部部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辅仁大学推广部主任。著有《由郑庄公军事杰出原因论其成败得失》等。
王金凌,广东省丰顺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辅仁大学主任秘书,现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魏晋玄学、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佛学等。著有《刘勰年谱》、《〈文心雕龙〉文论术语析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古篇及六朝篇、《论易系辞中阴阳与乾坤的冲突及其转折》等。
齐晓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双渐与苏卿故事研究》、《抛绣球选婿故事的模式与意义》、《榜下脔婿的真与幻》、《明清之际选婿小说戏曲的模式与成年礼》、《相如文君故事义蕴析论》、《明清时期的潘金莲戏曲》、《明清戏曲中与屈原相关剧目考》、《〈插科〉考》、《元杂剧中科诨的类型》、《元杂剧〈汗衫记〉的嘲弄与谐趣》、《元代公案剧的基型结构》、《由窦娥故事的嬗变观金锁记》、《清宫大戏〈昭代箫韶〉初探──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舞台艺术》、《台湾近五年博硕士论文宋词研究概况》等。
林明德,1946年生,台湾省高雄县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有《晏几道及其词》、《金元文学家小传》、《唐诗的境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草原文学》等书。
包根弟,1941年生,浙江省定海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毕业,曾任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2007年2月退休,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笺释》、《词选》、《姜白石词研究》、《元诗研究》、《陶渊明的儒家思想》等书。
李毓善,山东平度县人,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现任私立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苏舜钦研究》、《汉高祖本纪》、《史汉异同考》。
王令樾,1948年生,山东诸城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历代连珠评释》、《纬学探原》、《文选诗部探析》等著作。
历史的真实未必只有一种,它也许还呈现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而且,不同种类的真实未必不能并行不悖。《神拳考》所涉及的发生于19
中国史学发微-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发微》汇集钱穆有关中国历史、史学和中国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演讲与杂论,既对中国史学之本体、中国历史之精神...
《打造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内容简介: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要素禀赋、发展基础、规制现状、政策环境、
《出没风波里(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战史)》简介:日本海军在1917年首度引入1914年英国建成的林仙级轻巡洋舰这一新型舰种,建造了两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
说天国-洪秀全真相 本书特色 前所未有,一套关于太平天国的百科全书式历史作品;《说天国》三部曲,历史因清晰而有趣的细节活起来。这是中国人熟悉却又常常误解的一段近...
邓文宽敦煌天文历法考索-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 节选 本书是作者35年研究成果的精选集,主要研究领域为天文学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在已出版的三种学术作...
1968-撞击世界之年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1968年是充满了争议的一年。这是*好的一年,也是*坏的一年;不了解1968,不足以了解当今世界。这一年中,世界各地发...
《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内容简介:本成果以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在借鉴医疗史、社会史研究
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 本书特色《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有以下几个看点: **,以实例证实了江青确有“妖魔”的一面。 第二,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
《清影记录中国(2011):活着》内容简介:《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英国 本书特色 “狮心王”的塑像还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前静静地矗立,拿破仑的战旗已经在莱茵河畔扬起。《贝尔武甫》的诗篇还在吟游诗人的口中传唱,...
解密文明古国 猜想亚特兰蒂斯 本书特色 《解密文明古国:猜想亚特兰蒂斯》介绍了亚特兰蒂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名,一个柏拉图著作和希腊神话中描述过的神秘之地,时...
原来如此第2辑:清同治以后150年中国底本(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所采历史片段,多注明出处,不是野史,不是八卦,是信史。挖掘历史细节,刷新历史真相。200余幅...
新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新史学》于1920年代由何炳松译成中文,何氏翻译此书的目的,是认为鲁滨逊在《新史学》中反映的史学思想,“...
为了史学的繁荣-对话当代历史学家 本书特色 这本《为了史学的繁荣(对话当代历史学家)》由邹兆龙著,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些在新中国的雨露阳光下为中国的史...
百年误读-胡平文集 本书特色 《胡平文集:百年误读》作者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是一部由下至上角度撰写的抗日战争史。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问
作者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作者依据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献
《人类大瘟疫》内容简介: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