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7-2000-理论.批评卷-(上.下)

19777-2000-理论.批评卷-(上.下)

作者:周靖波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评分:5分

ISBN:978750435397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19777-2000-理论.批评卷-(上.下) 节选

nbsp; 序
广播电视诞生之初,就肩负有传播文学艺术作品的使命。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节目形态日益丰富,逐
渐出现了专门为这种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创作的新型文艺体裁。
借助于媒介的传播和接收之便,广播电视文艺创作迅速崛起,
作品数量和传播范围均为传统形式所难以企及,时至今日,
蔚为大观。以至有人断言,以电视剧、广播剧、电视综艺晚
会、电视专题片等为代表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已经成为当今
中国社会*重要的日常审美形式之一。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文艺理论和批评也相伴而生,几十
年来不绝如缕。1998年,“广播电视艺术学”进入我国高等教
育专业目录,标志着以前附骥于其他学科的广播电视文艺教
学和研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随着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数目的增加,该领域的学术建设也显
得生机勃勃。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视艺术学是目前*富
于吸引力的专业之一,恐怕不无根据。
但我们也看到,广播电视艺术学自诞生以来,虽然发表
的论文和出版的著述逐年增加,但公认的学科规范尚有待于
完善,学科建设并不平衡。众所周知,没有史料建设的人文
<节选内容>=学科是缺乏科学性的,学术创新必须在对学术源流的分析和
对同时代的研究成果的比较基础上才能出现。广播电视艺术
作品载体特殊、文本量大,搜集和整理都较为困难,学术界
的某些角落浮夸之风又难以禁绝,因而,史料建设一直是广
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中*为捉襟见肘的部分。
作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教学研究人员,我们追仰先
贤之丰功伟业,深愿在本学科的史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遂
不揣谫陋,借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之东风,努
力经年,广泛搜求,终于编定多卷本《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
系(1977--2000)》,现奉献于社会和学术界同仁面前。
当年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赵家璧先生曾说:“这一
件工作,自信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供给十年百年后研究初
期新文学运动史者一点系统的参考资料,也是我们所应尽的
责任。”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较为系
统的资料,进而切实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体
系的进一步完善。至于编辑工作中的诸般不足,尚请方家
指正。
《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编委会
2007年8月

关于电视剧艺术特征的探讨
宋家玲
虽然早在1930年,老资格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就实验性地播出了皮蓝德娄的独幕
式的电视剧《嘴里叼花的人》,但电视剧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还是50年代以来的事
情。电视剧的剧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来源于舞台剧,没有几出剧是专为电视编写
的。因此,当时除传播手段不同外,在剧作上,电视剧与舞台剧几乎同出一炉。50年代起,
电视技术有了大的发展,电视文化异军突起,很快深入到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中。电视剧作
为电视文化中的一支劲旅,集戏剧、电影、广播、文学等各种艺术之大成,发挥电视这一传
播手段迅速、及时、深入家庭的特点,犹如一股强大的洪流,逞威于整个艺术领域。
随着电视剧的诞生、成长,对它的艺术特性、艺术规律的探索也必然引起电视工作者、
艺术研究者们的兴趣。由于电视剧是对以前产生的诸多艺术的综合,所以,把握它的艺术特
征就得取一新的角度,即它是一个混血儿,必须考虑其广泛的综合性;着重考察它综合了哪
些种类的艺术,是如何综合的(用了哪些手段、手法),在综合中以什么为主,综合之后给
予欣赏者的审美途径是什么…从而考察出它的特有的美学价值。当然,所有这一切,归根
结底与构成这种综合艺术的物质手段紧密相关。
因此,在研究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①电视剧是一种通过
电视技术手段(摄影、录制、播放、接收等)而构成、而传播的一种构成艺术。它通常被安
排在其他电视节目之中。当然,制成录像带,也可单独播放。②电视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是
对舞台剧、电影、广播剧诸种综合艺术的综合。其综合的广泛性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③
电视剧是一种诉诸小屏幕的映像艺术。④电视剧是一种视听相结合的家庭艺术。
我们研究电视剧艺术特征的目的不在于如何把它和电影、戏剧相区别,而是要更好地发挥
它的艺术优势,使其真正遵循自己的艺术规律,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电视剧越来越以其多姿多彩之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它反映生活的广泛性、灵活性,恐
怕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够比得过。电影曾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感。但一般情况下,须得
有一小时四十分钟的欣赏内容方可构成一部影片。电视剧却“大小由之”,短只几个镜头,
可拍成一个几分钟的小品;长如鸿篇巨著,能拍成几年也演不完的连续剧。在内容上,它可
以反映史诗性的事件,亦擅长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在艺术形式上,它可以靠近戏
剧,也可以很像电影,也可以吸取其他电视节目的特长,采取“主导演员”方式(“主持
人”方式)录制。有讲究蒙太奇语言,偏重用画面来叙述的,这当然是电影的表现手法;亦
有重视语言、声响,主要靠听觉打动人的,这又是广播剧的擅长。有侧重表现人物外在动作
的故事片;有侧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剧。甚至允许,有的以塑造人物见长,有的以表
达事件吸引观众…它的可塑性如此之大,它的包容性如此之强,是别的艺术望尘莫及的。
是的,包容性强,不仅指内容而言,也是电视剧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电视剧的艺术家
们越来越感到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很不固定。它很难用一种既定的模式来概括。它似乎依据内
容的需要而变化。当电视剧从初期的转播舞台剧的境况中摆脱出来,而日益学着自己来走路
时,它曾长长地慨叹了一声:啊,这会儿好了,可以不要舞台剧的束缚了,可以在广阔的时
间和空间里毫无拘束地驰骋了。然而,认真实行起来,它就发现,完全跟着电影走不行,舞
台剧的影响,它不可能完全摆脱。电视剧毕竟是整个电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文化不
同于电影文化。它的表达方式比电影语言要复杂得多、广泛得多。它可以画面为主,语言为
辅;也可以语言为主,画面为辅。电视剧既属电视节目形式之一,当然也应具有这个特性。
当电视剧只在一个场景里表现人物的活动时,人们权当作是在看独幕剧。只要剧情动人,观
众并不苛求画面的变化。例如,英格丽·褒曼一人演出一部电视剧《人类的呼声》,结果大
获成功。人们丝毫也不奇怪,屏幕上,褒曼总是一个人拿着电话听筒同情人哕唆个没完没
了;甚至听她讲五十分钟也能忍受得了。因为独角戏,人们可以接受。再加之褒曼是个有影
响的大明星,其表演的生动、语言的魅力,甚至会使观众产生不愿更换画面的感觉。这就是
电视剧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的微妙的欣赏心理和要求的不同。所以至今一些外国
优秀电视剧的剧作并不排斥舞台剧的剧作方式。如英国克莱夫·艾克斯顿写的电视剧《不固
定的居住点》,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场景只有一个:一家小小的夜店。剧中,人物
的语言有大段的对于情节的追述,但生动,富有个性色彩,有吸引力,同时动态也强,初看
很像一出舞台剧。苏联H·维列姆鲍夫斯卡娅写的电视剧《石墙后面》,反映集体农庄生活,
情节按时间顺序发展,场景集中,线索单一,主要用对话来推动情节,表现人物的心理活
动。很明显,该剧吸取了广播剧的表现手法。我国夏耘写的《陈毅拜客》,也是一出笔墨集
中,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室内电视剧,和舞台剧靠近。
从我国近几年生产的电视剧来看,更多的是类似电影,所谓“屏幕上的小电影”。像
《新岸》、《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从剧作上,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很难找出同
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假如把它们拿到电影院中去放映,同样会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国
外,亦有很多影视共用的故事片。
电视报道剧则吸取了新闻报道的特长,搞得好,有其独到的真实、动人的力量,已引起
电视剧艺术家们的注意。
现在,人们又在致力于创作更具电视特色的电视剧。例如有些电视、广播专栏节目中,
常常出现“主持人”,面对面同观众、听众的思想和感情进行交流,引导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看起来,像是节目主办者同观众、听众谈心,令人感到亲切。电视剧也用此办法,用讲故事
人或自述方式贯穿情节。国外有的电视剧工作者把他叫“主导演员”。例如在苏联的电视剧
中,目前,主导演员的形式已成为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题材允许,主导演员
就是剧中人;如果题材不允许,主导演员就作为把作者和观众联系起来的虚拟人物出现。在
我国,这种办法还用得不多。电视短剧集《多棱镜》中,用记者贯穿了几个小故事,有时和
剧中人对话,有时面对观众;夹叙夹议(如《心灵》、《搬家》、《好姐姐,你在哪里》等),
似属此法之列,受到观众好评。另一个电视小品《应该怎么办》,采用街坊邻居们乘凉讨论
会方式,和观众一起讨论应如何对待“生活中做了好事却反遭误会”的问题。小品中用了几
种设想来启发观众的思路。这种写法与用“主导演员”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种种,都属电视剧的类型。各有其长,不应独尊一种。现在,有一种倾向:似乎电
视剧离戏剧、电影越远越好。因此,千方百计寻找电视剧同影、剧的区别。其结果是忽视了
电视剧艺术形式包容性强这一特点,提倡了一种类型,而否定了另一种类型。我以为,对于
电视剧这种形式用“绝对应该如何”,总不甚恰当。比如,小屏幕把人的视像限制在一个小
范围里面,因此电视中的画面应多取中、近、特景别。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远景、全景虽
说在电视中要受到一定的损失,但它给观众带来的气氛、气势、意境仍然是存在的。否则,
以大场面取胜的电视片就不必拍摄了。事实上,它们仍作为电视剧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发挥特
有的作用。再如,电视剧属家庭艺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是它的特长。人们看这种
题材的电视剧会倍感亲切。但是,电视剧,特别是内容丰富的连续剧完全可以用来表现史诗
一般的题材。在这方面,它并不比电影逊色。有时,甚至电影不能胜任的较长的内容,它可
以胜任。如根据长篇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往往就显示出这种独特的功能。
英国电视剧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在过去,强调区分电视剧与其他形式的戏剧也许是必
要的,但现在更重要的是指出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似性。电视剧早期曾尽力使自己从舞台剧中
摆脱出来,但到了现在,它仍然与舞台剧有着紧密联系。与此同时,电视剧与电影的联系也
同样密切。这个认识是有道理的。电视剧应该在同戏剧、电影相联系中而独立于艺术之
林的。
总而言之,电影艺术用蒙太奇语言叙事的方式、讲求画面的美感、对时间空间的突破、
逼真的生活和演员近似生活的表演特点;戏剧艺术人物动作与语言对刻画人物性格的准确自
白、旁白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广播剧对声音世界的重视,以声见情、以声见真的特长,等
等,都被电视剧吸收过来,形成自己的艺术规律。当然,其他电视节目,如专题节目、游艺
节目、晚会节目的表现手法,也对电视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电视剧和电影同是“映像艺术”。就这一点说,它们同属一个门类。初一看,除了映像
大小有别,创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段(画面、声音)、受者的欣赏方式(视与听相结合)基本
相同。但是,稍加细致分析就可认识到,电视剧的创作者在运用画面、声音这些艺术手段
时,远比电影广泛得多;而观众的欣赏,又比电影复杂得多。
电影银幕大,电视屏幕小。有人统计,如果观众看电影或看电视时都坐在*佳距离,那
么银幕的面积就比12英寸电视屏幕面积大了608倍。画面大,视野广阔,目光容易被囊括在
银幕范围内。又加之观众坐在四周一团漆黑的静静的影院里,有意识地去观赏一部影片,因
此注意力集中,容易被影片中的人物活动、逼真的环境引入艺术境界中去,有一种临场感,
而竟至达到忘我的程度。在那一刻中,影片可以将观众的魂魄抓人银幕世界中去。观众的情
感能够随着剧中人的情感而起伏,喜怒哀乐,甚至不可自已。这就是说,看电影,观众容易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