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作者:(美)休·洛夫延 著,梁家林 译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8

评分:4.8分

ISBN:780680595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内容简介

杜里特是个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因为懂动物语言,后来就成了动物医生,成了全世界动物界中一呼百应的人物。他有一帮动物朋友,和他一起云游天下。靠着动物们特有的功能,杜里特扶困济危,救人水火。这许多不可思议的奇事,像糖葫芦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杜里特医生虽然其貌不扬,不善于世俗交际,但通晓动物语言、学识渊博。这样一个小人物,一进入他喜爱的大自然中,到了他的动物朋友中间,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为帮助弱者而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样充满爱心、融知识于故事中的杰出作品,在当今纷扰的世界中分外动人、弥足珍贵。
怪医杜里特的形象,在欧美地区家喻户晓。一个世纪以来,这部作品被译成几乎所有的文字出版。语文家们把它作为写作教材,好莱坞多次把它搬上银幕。无比瑰丽的想象力,不动声色的幽默以及作者朴实稚拙的手绘插图,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经历中一段不可替代的美好回忆。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本书特色

一个人人都喜欢的故事,一本与《骑鹅旅行行》《爱丽丝漫游奇境》齐名的童话经典,是一部伟大的儿童读物,更是一本带你重回童年时光的好书。
纽伯里儿童文学大奖作品,作者手绘插图,国内首次完整出版。我把这个故事献给所有的孩子们,所有在年龄与心灵上属于孩子的人们——作者。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是在欧美盛行近一个世纪而不衰的大型系列童话。全书以毕业于医科大学的杜里特博士为主人公,围绕他和他的一群动物朋友所编写。杜里特原来是给人看病的医生,因不喜欢与人交往,改行当了动物医生,常和动物们打交道,一来二去地他竟通晓了鸟类和动物语言。靠这个独特的本领,做了不少不可思议的事情。该书是一本与《骑鹅旅行行》《爱丽丝漫游奇境》齐名的童话经典,是一部伟大的儿童读物,更是一本带你重回童年时光的好书。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目录

**章
1狗类博物馆
2Q教授
3路上遇见一个人
4好客的孩子们
5吉卜赛生活
6杂耍艺人
7修道院
8悲伤的牧羊人
9城市生活
10隐居狗
11头饰花犬
12狗的工作
第二章
1昆虫语言
2外国昆虫
3果酱红
4本国昆虫
5水中甲虫
6旅行结束
7殖民地
824小时的一生
9嘎卜-嘎卜的见解
10巨型蛾子
11奥赛史前美术家
12有月亮以前的时代
13回忆长箭
14又玩了一回“到哪算哪”
15拱卜-拱卜打断了游戏
第三章
1巴木波和魔力
2窗户上的敲打声
3巨型族类
4大蛾子醒了
5保密
6蝴蝶天堂
7大蛾子的家
8不可思议的花儿
9月亮上的烟雾
10吐-吐的警告
11深夜来客
第四章
1巴木波花园大清理
2骑警来了
3出差
4偷渡者
5医生带上了我
6穿越“死亡带”
7月球的两侧
8树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节选

1狗类博物馆
每当回忆起往事,我斯大兵总是感到,担任动物城助理经理时,是我*称心的一段日子。
我以前说过,我们逐渐把杜里特的动物园改造成了一座动物城。而我的工作中,*难办的就是如何协调城内各个俱乐部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尤其难管的,是“非纯种狗之家”。吉扑一吉扑还是在天黑之后,偷偷摸摸地往回带野狗。我不得不严厉一些,心肠硬一些。不然的话,动物城岂不是没了王法?而且*后会挤得谁也住不下。所以说,起码的限制,也不能没有。
但是我和医生也都认为。硬性限制的同时,还是鼓励它们要放松,要发展,要别出心裁地想新点子,来活跃各自的生活。只有这样,动物城才能真正成为它们快乐好玩的地方,安居乐业的家。经我们的鼓励引导,非常有趣的新鲜事不断地冒出来,真是层出不穷。*值得一提的,是“狗类博物馆”。
很多年以前,杜里特就自己搞过一个私人博物馆。他的书房旁边有一个大屋子,里面陈列着动物和矿物标本,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史上出现过的东西。有句老话说得好:“崇拜的*高体现,就是仿效。”狗类们对于各种骨头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这使得它们总是长时间地注视着展台发呆,看得多了,就渐渐引发出一个想法:干吗不自己办一个博物馆?
这件事能张罗起来,大半还是一条很特别的狗起了作用。它是几个月前才来到俱乐部的。说它特别,主要是指它天生热衷于收藏。小骨头、雨伞把、门拉手,都是它视若珍宝的藏品,它声称自己收藏的小骨头,数量、质量,都是全国之*。
这个狗叫Q,是托比*要好的朋友,也是托比把它拉扯到俱乐部里来的。托比常带头为争取小狗的权利想出些新点子,并为保护小身材狗不受欺侮而斗争,Q成了它的好帮手。抓斗和黑子(它们是大个子狗)常说,小小狗们在托比的教唆下,不务正业,只知道找俱乐部的麻烦。就是这个Q(它的父亲是西部高地狸,母系是亚伯丁苏格兰犬)*早提出应该由狗类俱乐部组建一个自己的博物馆。由于它对收藏的狂热,它觉得博物馆的馆长当然该它当了。到*后,它也真的成了博物馆馆长。
Q(俱乐部成员一般称呼它Q教授),不但是位优秀的科学家,在组织能力方面,也是个天才,这一方面的能耐和小白鼠不相上下。在组建博物馆的过程中,成员们对博物馆的热情支持无私贡献,使这样的专家也挑不出毛病来。全体成员无一例外地参与了收集和送交展品的工作。Q馆长手忙脚乱地接收着,也招架不住各种“收藏品”川流不息、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博物馆的收藏品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类,它同时也兼有历史和考古博物馆的性质。其中骨头展馆可能是规模*大的一个分部。我个人认为,它们的收藏,学解剖的人大约不会有什么兴趣,因为不过是些牛骨头、羊骨头和火腿骨。
当然还有别的,比方说还有鱼骨头,甚至还展出了一条整鱼。Q教授很有些得意地让我写了个标签:“这是世界上*古老的鱼”,放在那条鱼旁边。这条鱼是黑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挖出来的,它的腥臭味极为强烈,传播久远,一直熏到百码以外的獾类大酒店。人家派员前来交涉,让想点办法,别让这种味道扩散。它们说。獾类一向习惯于清新淡雅,现如今被熏得晚上睡不成觉。Q馆长大为恼火,捎回去个条子,说你们獾类头脑简单,全是些对科学一窍不通,操闲心比谁都来劲的角色。但是,医生的邻居们也都发出了怨言。大家都说,“世界上*古老的鱼”,应该放到堆圾垃上去。
狗类博物馆的考古部分,要比自然科学部分丰富广泛得多。在这里可以瞻仰到Q引以为荣的收藏品,如小骨头、雨伞把,还有门把手。不过这才是巨大馆藏的一小部分。狗类的天性,本来就爱这儿闻一闻,那儿挖一挖,现在一下子发展成了狂热的挖宝活动。什么汤盆盖盖、帽子顶顶、扭曲的勺子、马蹄掌、罐头筒、铁管子、破茶壶……凡厨房用具、铁器五金,没有不挖出来收藏的。藏品中*为重要*为珍贵的,是了不起的杜里特本人穿过的一双破袜子,上面满是洞洞。
开始一段时间,挖宝几乎挖疯了。吉扑一吉扑和克林听医生说过,布嘟儿巴这块地方,历史上是古罗马国的一个军营,所以它们坚信,只要耐着性子挖,就一定能找到罗马人的宝石。它们勘探开采的目标很多,其中之一是大嗓门上校的郁金香花坛。它们刚挖出一个什么植物的球茎,就被大嗓门发现了。大嗓门一通猛追,但没追上。它们跑了,并把那个球茎带回了家。博物馆因此又多了一个展厅——植物展出部。那块球茎展品下有一张小卡,上面写道:
此物名为兰花。由著名的博物学家兼探测家吉扑一吉扑提供。在其探取此物之时,曾遭受一位嗓门大脾气也大的本地人的阻挠,和长达数英里的追杀!吉扑巧妙周旋,始得摆脱,终将此无价之珍品胜利捧回我犬类博物馆。
2Q教授
狗类博物馆延续的时间,比我预料的要长。我原来想,这一伙不过是心血来潮,一阵子新鲜劲过去,就会丢在一边的。开馆后的几周里,展品、藏品数量激增,几乎把体育馆塞满。在一次激烈的摔跤比赛中,一位高段位的好手把黑子狗扔了起来,竟然撞破间隔的屏风,扔到‘植物展出部’的地板上去了。
显而易见,展馆在扩大,体育馆被挤小了。于是非纯种狗之家委员会就又召集了一次会议。会上做出决定:既然体育锻炼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那么,大部分属于垃圾的所谓展品。应该统统扔掉。少数确属珍品且与狗类有关的,方可继续保留。
吉扑一吉扑的那个无人不晓的金项圈(它只是在节假日或重要场合才戴一戴)当然地被推选为“星级”藏品。另外还保留了一些骨头,Q教授坚持说,这几块骨头,是历史上的几位名狗啃过的。还有一只名叫“开搁”的很小的桶,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圣伯纳狗用过的。它们把‘开搁’挂在脖子上,为那些大雪封山后的阿尔卑斯山的登山者帮过不少忙——这一套,当然也是Q教授说的。至于它这么大的学问,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就只有天知道了。它还在一块小牛骨头下摆了个标签,说这块骨头是约丝芬皇后的长毛狗的玩具——也没人敢说不是。
总之,开馆时的一大批所谓展品,也就是一堆五金铁器,还有和垃圾差不了多少的零碎,现在已让位给几个玻璃柜子。少数有价值的藏品,放在柜子里,成为社团的保存展品。每当有参观者进来,无论是人类还是狗类,便让人家欣赏一番。作为博物馆的一馆之长,Q教授每次都要亲自陪同,否则不让进。因为它不放心:如果是人,它怕他们碰了展柜:如果是狗类,它怕它们把具有历史价值的骨头偷去啃了,那可如何是好?
托比和克林两个早就对我说过,Q这个狗,命运很坎坷,经的事不少。对此我也深信不疑。因为这个狗很有主见。很有个性,很难被说服。某些地方,它很像托比,很看重自己的利益,但它不喜欢自吹,也很少听它讲自己。如果要求它讲讲自己的故事,它总是说抱歉抱歉,作为博物馆一馆之长,实在是没有空闲啊。
现如今博物馆规模已大大缩小,它也用不着操那么多心了。所以有一天,吉扑一吉扑一脸兴奋地给我送来一个消息,说Q已经答应,明天晚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只寻找自己命运的狗的故事》。
我有个预感。这个故事可能很精彩。就问了问医生,能不能也一块去听听。从前,他时不时要参加狗类们每天举行的“晚餐后故事会”。*近他很忙,没有时间听了,这一回,他却说不想错过,到时一定去。
第二天晚上。狗类家园的大饭堂里竟然是拥挤不堪。原来事有凑巧,那天正好是当月的第二个星期五,英国有个习俗,这天晚上叫做“客之夜”。凡这天晚上举行的Paay,被邀请的人都可以随便带朋友。所以出席故事会并伸着脖子盼开始的听众,就不仅仅是俱乐部成员了。每位成员都可以自带几位朋友,作为俱乐部的宾客,一块儿吃饭,听故事。
“小的时候,我家很穷。”Q教授开始讲了,“父母双亲都是穷苦善良之辈。父亲是条英格兰亚伯丁狸,此种(犭更)类以勤劳著称。母亲原籍是西部高地——是那里的一个名门望族的后裔。我们的主人是苏格兰的一个小农场主。我爸通常是帮主人管羊。由于它身高块大,成了个很出色的牧羊犬。它会拢起群羊,也能从一大群羊中一眼就挑出仅有的一只母羊,称得起是技艺不凡。
“我家孩子挺多,我们这一大群狗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吃饱肚子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只要有母乳就行了。可是我们一长大,长到成年狗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的主人,在多半时间里,都拿不出足够的食品,养活他自己的家和为他家干活的人,更顾不上这一群饿得像狼似的狗孩子了。
“我们住在农舍后院的一个马厩里。我们一家占了一间废弃不用的马栏,栏里铺着厚厚的干草,温暖而舒适。有一天晚上,很晚了,我躺在那里,却没睡着,无意间就听到了我爸和我妈的谈话。我爸名叫周克,我妈叫杰妮。
“周克,大概你也看出来了’,我妈说,‘要不了多长时间,主人就要把我们的孩子们弄走了。我那天都听见了,是他亲口说的。’
“唉!’我爸说,‘这事,是意料中的呢。估计他们会只留下我们两个。但我希望能把Q也留下。这小子特别灵,经管那些蠢羊,它做我的帮手,眼看就顶上事了呢。别的那几个孩子,我看都不行,傻不叽叽的。’
“是啊,傻不叽叽的!’我妈显然是不高兴了,它没好气地说,‘没错儿,哪点儿都像它们的爸爸!傻不叽叽的!’
‘你怎么想,随你。反正,麦克他自己的家都快养活不起了,指望他再养一窝狗,恐怕难了。’
“说着,我爸把鼻子往干草上伸一伸,就进了梦乡。而一旁的我,却陷入了沉思。首先,我认为这里头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就这么随意地被打发走?如果说我们必须离开,那么把我们给谁?给谁无所谓?狗类们,就没有一点权利吗?我的父亲,日复一日地在农场上劳作,它的卖力、它的忠实,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扶犁耕作、挥镰收割的农人。而它,说起自己的孩子就要被弄走的事,却如此地平静安详!仿佛它们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是苹果,是萝卜!这叫什么事!真是叫我越想越生气。夜很深了,我眼睁睁地躺着,不能人睡。我想不通,为什么不允许狗,来决定它自己的命运,发展它自己的事业?这不公平啊!想过来想过去,越想越想不通。入睡之前,我打定了主意,谁也不能把我像一双穿破了的鞋子一样扔掉,我和主人本人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我要让世界明白这一点。”3路上遇见一个人
“我的故事中值得一提的地方,也许就是一只狗,它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当然知道,在座的各位,也有许多朋友,都有过相同的奋斗经历。我一向不大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我的确感到,我的经历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事件。但是我所遭遇过的种种不算大的危险,或许又与诸位经历过的有所不同。而我为了获取自由与独立所费的劲、受的苦,也许会让诸位觉得有一点意思。
“在我偶然听到父母亲的那次谈话后不久,我就开始明白,妈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麦克差不多每天都要带他的朋友来马厩里看我们,巴望着他的朋友会选上我们中的一两只带走。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个选中的,就是我。一个蠢不拉叽的大胖子,我猜他是个农夫,从一群狗中挑选出了我。但是如果让我挑主人,一万个人里头,我也不会挑上他!肥头大耳的,毫无风度,可以说我哪只眼也瞧他不上。他把我拨拉过来拨拉过去,在我身上戳戳点点,仿佛他不是在挑狗,而是在挑一头上市的肥猪。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绝不能当这种人的财产。还算好,他没立刻就带走我。他让麦克把我再养几天,然后他再来一回,把我接走。
“以前听说过,有些男孩,离家出走,去寻求自己的未来,但一只狗也这样做,还从没听说过。可是没听说过,为什么我就不能开这个头呢?我越想越觉得振奋。不想被那个笨头笨脑的人带走,就得自己走。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还从没见过。没见过就没见过,正好出去见见。说走就走,明天就走。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庄园上还没一点动静,我就把几块吃剩的骨头收拾到一块,用一块红色的手帕包起来。这些就是我的全部行李。我就带着这个小包包,头也不回地出了门,执意要去开拓自己的未来。那个早晨的一切情景,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时令已经到了深秋,当我走到大路边上时,回过头看看,那七长八短的农庄房舍在朦胧中挤作一团。天大亮还得一个小时,但一只上了岁数的公鸡已经哑着嗓子,在寒冷的晨雾中,开始打鸣了。我用尾巴朝着那公鸡摆了几摆,就颠颠地跑上了大路。
“天哪!我现在才明白,对于外界,我是多么的茫然无知。其实就是压根什么也不懂啊!我甚至对农庄附近的地理环境,也很不了解。我正走的这条路通向哪里,我也不知道。不过那时的我,并不害怕。什么也不知道,反而使这次出走更富于刺激。我对自己说,就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看它能把我带向何方。
“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小时,我饿了。就离开大路,走进一个树篱,打开了包骨头的小包。我挑了块还没怎么啃过的,抱着就开吃了。我的牙齿正是好使的时候,不大一会儿,就啃完了一大半。
“吃了这一气,虽没全饱,感觉着精神好多了。
……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III 作者简介

休•洛夫廷(Hugh Lofting,18861947),生于英国,美国国籍。他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毕业后到非洲、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工作。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强烈反对战争、暴力和残忍。为减轻战争带来的压抑,就给家中的孩子写信讲故事,这些故事,成为后来风靡世界的童话经典《怪医杜里特的故事》的雏形。他一生共写了12部以杜里特医生为主角的作品,1922年获得美国纽伯里儿童文学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