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在这部学术随笔集中的文字,写作时间跨度很大,*早的完成于1984年,*近的则是今年的新作(其中部分篇章选自作者的旧著,但都依据新的资料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大都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回忆作者所接触过的前辈作家、学者,记录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二是讨论作者所阅读和编选的一些书和若干相关话题,评说读书藏书的方方面面。
本书作者是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研究的,因此,在撰写本书中的文字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人、这些书置于文学史的视野之下加以考量、加以探讨,虽然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并非全面的评价;虽然可能感性的描述多了些,理性的分析少了些。事实上,本书上辑和下辑前半部分谈论的人和书,大都早已进入文学史了。 尽管本书并非学术专著,并非高头讲章,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自以为还是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看法。于是,本书就命名为《这些人,这些书:在文学史视野下》。
本书作者是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研究的,因此,在撰写本书中的文字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人、这些书置于文学史的视野之下加以考量、加以探讨,虽然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并非全面的评价;虽然可能感性的描述多了些,理性的分析少了些。事实上,本书上辑和下辑前半部分谈论的人和书,大都早已进入文学史了。尽管本书并非学术专著,并非高头讲章,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自以为还是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看法。于是,本书就命名为《这些人,这些书:在文学史视野下》。
人淡似菊,品逸于梅——追念郑逸梅先生
郑逸梅老以九十八岁高龄告别了人世。郑老一再说过:“在我一生中,*值得我记述的,一是写作,二是教书。”诚哉斯言,郑老足以引为自豪。只是郑老虽执教鞭半个世纪,作育英才,蔚然称盛,相比之下,他的写作成就更为辉煌。早年与范烟桥、顾明道等组织苏州星社,复又加盟南社,与柳亚子、胡朴安、高吹万等名家相投契,被聘为上海鼎足而立的三大报刊《申报》、《新闻报》和《时报》的特约撰述,先后主持《消闲月刊》、《金钢钻报》、《华光半月刊》和《永安月刊》副刊笔政,编写电影剧本《三生石》、《万丈魔》、《国色天香》等,在无声电影界大显身手,后又兼任新华影业公司宣传主任,以及近年为香港《明报月刊》、《大成》、《大公报》、《文汇报》等撰写专栏,都是郑老多姿多采的笔墨生涯中可圈可点的得意之笔。而自1926年推出**本短篇小品集《梅瓣》,至1991年煌煌三大卷《郑逸梅文集》问世,郑老已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种,凡一千多万言,这还不包括大量散见于海内外报刊未及收集者。古人有著作等身之说,证之郑老,才真正名副其实,信然无虚。
郑老毕生专注于文史掌故的著述,他对此有强烈的责任感,多次表示:“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将近一个世纪,所闻所见,历历如在眼前,有许多东西,青年人还不知道,我应当把它写出来,这是我的责任所在,否则我这辈老人过去了,这许多史实、掌故,跟着我而过去,岂不可惜!”因而,海内外均誉之为“文史掌故作家”。能受此美称而当之无愧者,大陆难找第二人,在香港也只有已故的包天笑、高伯雨等两三位文坛耆宿而已。不管是为师立传,为友纪事,还是为文史补阙,为冤屈者鸣不平,旁及书画典籍、简札柬帖、玩赏集藏、名胜故迹、园林花木、风俗习尚等等,在郑老笔下无不妙趣横生,文采斐然。特别是清末民初文坛艺苑的风云人物、秘闻轶事,一郑老或亲身经历,或与之熟稔,或掌握独家资料,写来历历如数家珍。晚年所著《南社丛谈》、《书报话旧》、《清末民初文坛轶事》、《民国笔记概观》、《郑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等书,更是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为近现代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颇受海内外学人所重视。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对文学史科的发掘整理尤为入迷。著作有《文人事》、《海上书声》、《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迪昔辰光格上海》、《素描》、《探幽途中》等。编订有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的文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内容简介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一部自传性散文集。这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活着”“想要变成怎样...
鸽子-伊沙诗集.卷二 本书特色 著名诗人伊沙首次公开出版的诗歌全集,是送给诗歌爱好者、研究者、收藏者的一份大礼!该书作者伊沙曾被《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
云游:陆小曼回忆徐志摩 本书特色 《云游(陆小曼回忆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在情感上,陆小曼和徐志摩是相互依恋的,以致徐志摩的离世对陆小曼造成...
全注全译古文观止(上下)(插图珍藏本) 目录 上册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
《伊莎贝拉(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英年早逝(未活到
里尔克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里尔克是伟大的神学诗人,而他的散文也带有诗性的特征,《里尔克散文选》收录了里尔克*重要的散文和随笔,分为四个部分,即...
杜诗鏡銓(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杜诗镜铨(套装上下册)》是对杜诗加深了解的一部好书。(共两本上下册)。杜诗鏡銓(全二册)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
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的勃朗宁诗选。19世纪英国诗人勃朗宁是世界一流的重要诗人,他在浪漫主义衰落后另辟蹊径,开创一代诗风,作为
读书与识字-陀思妥耶夫斯基读书随笔 本书特色 每当我看到我周围的人不知道如何消磨闲暇,却做*无谓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去找一本书,心里说:只要有书,就够一...
古典诗文述略-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有关古典诗歌的评论。1984年初版,1991年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增订,作为作者治古典诗文历程的印记。...
季羡林品生活 本书特色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提倡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作品。书中的一位老妇人,一枝花,一只小猴,一场雨……都被季羡林先生赋...
红袖集 立正集 剥皮集-倚梦闲话-柏杨杂文精选-3 本书特色 《倚梦闲话3:红袖集、立正集、剥皮集》:柏杨杂文精选·倚梦闲话系列红袖集 立正集 剥皮集-倚梦闲话...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沈从文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十五岁当兵,五年行伍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
朱东润先生遗稿《八代传叙文学述论》序来源:文汇新民联合报 2006-5-23 17:30:00民国三十一年写定《八代传叙文学述论》,是为师友琅邪馆撰述第四种。师...
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国散文精品选读 本书特色 季节更替,花开花谢*容易勾起人的情思,“伤春”、“悲秋”是多数文人的情结,也是文学的传统主题。选文部分篇章脱离了“伤...
隔水呼渡 本书特色 《隔水呼渡》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与《凭一张地图》之后,是作者的第三本纯散文集。本集的十六篇散文里,游记占其十三。这样偏重的比例为他以前的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书特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影响人类历史、改变千万人生的一本书。世界上*美丽的东...
《知道点中国文学》内容简介:《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上古社会生活?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竹林七贤”怎
曹雪芹家世新考 本书特色 《曹雪芹家世新考(上下)》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
百年孙犁 本书特色 《百年孙犁》讲述孙犁是当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百年孙犁》讲述孙犁生前身后,固然有各种名号加诸其身,孙犁依然只是自己。孙犁的独特,不在于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