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恐怖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几乎所有灾害均有人员伤亡,这就涉及医学救援。灾害救援医学是用于社会牛产牛活中意外灾害事故时伤员救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
本书主要针对各种灾害的医学救援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概念,世界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与现状,灾害医学救援队的建设与训练,灾害条件下内科、外科、专科疾病的救治,灾害救援护理与营养,灾害后传染病与心理障碍,常见灾害的现场救援和国际灾害医学救援;在附录内介绍厂救援队医疗文书的特点、联合国相关救援组织、灾害医学常用英语词汇等内容。
本书适合医务工作者、医学救援队队员阅读,也可作为灾害医学救援队队员的培训教材。
**章灾害救援医学概论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洪水、火灾、饥饿、寒冷、野兽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战胜各种灾害的能力,但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如地震;同时,经济发展又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引发各种灾害的发生。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各种灾害的威胁,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自然灾害仍不断发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吞噬了280万人的生命,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各种交通意外伤害、核化学事故、矿难以及恐怖袭击造成的社会安全事件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传统的救护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世界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从1990年1月1日起,将20世纪*后十年作为“国际减灾十年”。通过全球*具有权威、广泛的政府问的国际性组织来协调、部署、实施这一重大行动,得到了各国政府、地区组织的响应与支持。
**节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概念
一、灾害的定义
灾害(diaster)是指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就可称之为灾害事件。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专家组定义为: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规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灾害的分类
广义上的灾害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和战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针对战争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医学救援在军事上属于卫生勤务学研究范畴,已经有较成熟的研究,本书不再赘述。针对公共卫生(如SARS、禽流感等)、事故灾难(核事故、化学毒气等)的医学救援由于具有专业的特殊性,目前也有相关成熟研究,本书也不再赘述。本书主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进行阐述。
三、救援的定义
救援(rescue)是指灾害发生后,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组织等各级各界力量参与救灾,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的行动。
四、灾害救援医学的定义
灾害救援医学(diaster rescue medcine,DRM)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学科。涉及灾害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各级救援力量,利用搜救、通讯、医疗设备,在灾害现场给受灾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并在医疗监护下,采用各种交通手段尽快将患者运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第三节灾害救援医学的特点、任务与意义
一、灾害救援医学的特点
1.灾害救援医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投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灾害救援医学是以灾害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为基础,融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力学、国际法学、通讯、运输、建筑、消防等学科。
2.灾害救援医学不同于院内急诊科、ICU,也不同于入院前急救(急救中心)。灾害救援医学内涵非常广泛,包括:灾害现场大规模伤员的搜索、分类、救治、危重伤员的运输、移动医院的建立和运作,当地医院的恢复重建,灾区的防疫等。
3.灾害医学救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多部门协作。重大灾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常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瞬问造成大量伤亡。伤病员处在恶劣的环境下,例如有的被埋在废墟内,有的被挤压在破毁的车辆、飞机残骸中,施行卫生救援非常困难。灾害医学救援的实施不应仅着眼于医疗救治,首先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在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和科学的应急救援网络,动员一切可以借助的卫生资源,以及通讯、交通、能源、建筑、保险、气象、供水等部门的力量,密切依靠消防、警察、军队等救援人员,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4.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进入灾区。灾区各项设施尤其是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区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遭到损失和破坏,失去全部和部分的现场急救能力。在发生大的灾害事故后,灾区遭到严重破坏。建筑物倒塌,破坏严重;道路桥梁破坏,扭曲变形,交通受阻;水电煤气供应中断,照明困难,生活用水和清洁用水无法保证,煤气中断给灾区群众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多项卫生设施被毁。车辆不能通行,外援力量和救灾物资无法进入灾区,往往依靠徒步行进和直升机的支援,延误救援人员进入灾区的时问以及医药物资的供应。
5.防疫工作是灾害医学救援的重要部分,为防止灾后疫病流行,防疫工作成为救援人员工作的又一“重头戏”。受灾人员突然失去赖以生存的起码的物质要素,转瞬之间无家可归,断水断电,缺乏食品和衣被。污水、粪便、垃圾不能外排或运出,人畜尸体腐烂变臭,蚊蝇孳生,灾民大量流动、迁徙,生活没有规律,缺少营养,加上失去亲人和财产的精神创伤,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城市卫生防疫机构同时被灾害破坏而无力组织防疫工作,这些都使得灾后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
二、灾害医学救援的任务
1.灾害现场伤员的救治包括在灾害现场搜索、营救幸存者、进行检伤分类、分级救治。
2.为灾区群众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3.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检水检毒、灾后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
4.灾后心理障碍的处理。
5.灾后医院重建和医疗培训工作。
三、灾害救援医学的意义
1.提高健康水平和医学水平灾害救援医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后,采取各种手段把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降低到*低点,所以说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将会促进灾害所致伤员的病死率降低,灾后传染病发生率下降。
2.降低灾害的经济损失灾害往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据世界银行估计全世界每年因为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难以估计。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不仅使得国家社会保险损失巨额赔偿金,也给个人家庭带来经济损失,此外伤残人员和传染病患者的增加势必使得国家和地区医疗费用的上升。由上可以看出,灾害救援医学的研究和水平提高对于降低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有重要意义。
3.政治和社会意义灾害救援医学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大的自然灾害往往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给人民生命健康和物质生活带来巨大不幸,灾民缺医少药,流离失所,无衣无食。如此时政府不能及时有效救援就可能造成灾民的不满,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说发展灾害救援医学有利于稳定社会大局。
第二章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灾害之重,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全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的灾荒就十分常见。《淮南子》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汉书》日:“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大禹治水的故事正是中华民族抗灾救灾的生动写照。纵观历史,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几乎贯穿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节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
一、我国灾害史
我国历史上水涝灾难十分严重,在过去2100年问共发生1G00多次洪灾,三国时期10年一次,北宋时期2年一次,元、明、清期间平均一年2次。世界上几次死亡人数超过20万的大地震全都发生在中国,其他如干旱、风灾、蝗灾等也十分严重。
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的灾害发生过多次,例如:1117年黄河决口,死亡100多万人;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死亡83万人;1877~1878年中国北方旱灾、饥荒饿死950万人;1887年黄河和长江洪水死亡210万人;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1928~1930年陕西大旱死亡250万人;1931年黄河大水死亡370万人;1942~1943年河南旱灾、饥荒死亡300万人。
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大灾之后大量幸存者无家可归,临时居住地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极差,加上尸体腐烂、蚊虫滋生、水源污染,造成痢疾、鼠疫、霍乱、伤寒、疟疾等传染病流行,死亡人数甚至超出原发的灾害。
二、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史
不断发生的灾害就对医学的发展提出挑战,促进了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逐步提高了人类对抗灾害的能力。《淮南子•修务训》曰:“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原始社会人就已经知道用苔、野草、树叶涂敷、包扎伤口。
东汉后期,连年战乱、灾荒不断、传染病反复大规模流行,其中伤寒病占十分之七。张仲景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对当时以及此后的传染病救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本书中还提到*常用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法。同时代的华佗利用自己所创制的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下腹腔手术,标志着当时外科救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唐高祖成立了世界上*早的规模*大的医学院——太医署,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早描述了下颌骨脱臼的手法复位、葱叶导尿等操作。宋代非常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北宋年间采用“鼻苗种痘”预防天花,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16世纪中国的人痘接种被广泛采用并流传到俄国、朝鲜和日本,18世纪中叶传遍欧亚各国。明清时代,西医大规模传人我国,医疗救治以及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辛亥革命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灾荒四起,疫情流行,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根本没有能力组织开展抗能力。
三、灾害医学救援组织评价
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尚未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规模小,从事灾害救援的人和研究投入少,主要是在灾害发生后,临时由当地政府组织抽调人员参加救灾,所以救灾力十分有限。
第二节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现状
一、灾害形势依然严峻
建国后,大规模战争结束,灾害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灾害和传染病。1967年我国流行性脑炎暴发死亡16万人;1975年河南驻马店市特大水灾,3.5万人死亡,16万人失踪;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1998年长江特大水灾事件;2003年中国SARS爆发、重庆高桥镇天然气井喷事故、齐齐哈尔日军遗弃毒剂伤人事件、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2004年禽流感再度暴发、广东河源“瘦肉精”中毒事件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因意外伤害致死已升至各类死亡原因的第4位,其中44岁以下的人口因意外伤害致死占首位。2005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540万起,约20万人死亡,其中事故灾难71.79万起,死亡12.71万人。
二、我国应对灾害的组织体系
我国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灾害的救援工作,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众多人力,从事防灾抗灾活动。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能力普遍提高,卫星技术、遥感技术、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灾害测报、救灾体系中逐步应用,我国正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减灾救灾的水平。
1989年根据第42届联合国大会第169号决议,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部分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响应减灾综合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减灾对策、开展减灾管理、规划等工作,增加国际问合作。我国卫生部于1995年颁布《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1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总结防治非典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布置了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有关法律制度)建设工作,拉开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序幕。
(一)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村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3.组织体系
(1)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正作。
(2)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4)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5)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大大促进了我国灾害救援组织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限度地预防和灾害对社会的危害。
……
郑静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武警总医院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武警医学院救援医学系兼职教授;曾被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授予“杰出救援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
组建了3支救援队: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北京奥组委批准成立的“2008奥运会紧急救援队”。组织参加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2003年伊朗地震救援、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救援(2批次)、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2批次)、2006年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救援以及5次国内灾害救援实战。主编《救援医疗(专业版)》、《救援医疗(普及版)》等救援教材12部,发表救援论文100余篇。
作品目录动物凶猛叔叔阿姨大舅和我老旦是一棵树接受于无限透明潜性逸事迷幻花园我爱比尔没有语言的生活年月日· · · · · ·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
全玉杓,韩国著名“自我革新”专家和畅销书作家,韩国超人气职业生涯讲师。1983年入职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一度缔造营销神话,最终晋升为三星电子常务理事。此外,他还曾...
《伯希和北京日记(新民说)》内容简介:本书是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录。1899—1901年,伯希和在越南、中国各地游历,义和团运
火毒演义 内容简介 火毒对人体的危害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可怕的。人类有很多疾病,诸如口舌生疮、扁桃腺炎、咽炎、肺炎、脑炎、急性支气管炎、牙痛、便秘、痔疮、糖尿...
林剑鸣(1935—1997)著名秦汉史专家。1935年生于北京。1949年6月进入华北大学学习,1957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1961年10月至1972年在西北...
作品目录作者弁言欢迎来到康托乐园第一章 集合与公理1.1 罗素悖论1.2 一点数理逻辑1.3 公理1.4 习题第二章 关系与函数2.1
谭飞,生于1974年9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影视投资人、制作人、监制。中国影视界知名策划人、影评人。策划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电影《长江图》等。出版图书...
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又称汲古主人。原名凤苞,字子久。初刻本署有阅世道人、得闲主人、静观道人、闲闲道人、思玄道人弁语。他们的真实姓名不详,...
《区块链DApp开发》内容简介:本书以Go编程语言为例,从必要的理论知识到编码实践,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当前区块链两大公链应用—以太
张伯臾医案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张伯臾教授临证医案一百余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张伯臾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特点。张伯臾教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行医六十余载。张伯...
杰弗里·摩尔,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他创立的关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定律,被称为“新摩尔定律”。摩尔是鸿沟咨询公司创始人,同时担任一些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的私人顾问,...
示范诉讼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示范诉讼制度源于德国实务上的产物,其文献研究*早起于1960年代,是伴随着大规模、扩散性群体纠纷日益增多、社会冲突凸显而应运产生。群...
作者:(美国)维克托·斯波朗迪(Sperandeo.V) 译者:俞济群 真如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证券操盘手,华尔街的风云人物,曾被《巴伦周刊》誉为“华尔街的终...
Java专家撰写,力求透彻讲解每个知识点,逐步建立编程知识图谱。本书以Java语言为例,由基础概念入手,到背后实现原理与逻辑,再到应用实践,融会贯通。全书共六大...
现代国际法学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论述了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内容上涵盖了教育部对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全面论述了外交和...
褚橙营销操盘手实战笔记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橙王”的自品牌方法论!74岁创业种橙,如今88岁的褚时健还在思考什么?王石、刘汉元、宋远方、甘犁、胡海卿倾情推荐!(...
知识产权纠纷-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系列》(全21册)的一个分册,物权纠纷。内容包含物权保护纠纷、所有权纠纷、用益...
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增订本) 本书特色 《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增订本)》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临床实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