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种美的诞生是以另外多种美的毁灭为代价的。人类生活中*温馨*富有诗意,能使人类情意得到净化并美好的部分,源于女性。男人创造世界,而女人创造了男人。上善若水,人性亦然。人性似水,似天下之不无穷变化。但是水呵,它有多么美好的一些状态呀。人性也是可以的。如果一个只从纯粹自我一方面的感受去追求所谓人生的意义,并且以为唯有这样才会获得*多*大的意义,那么他或她到头来一定所得极少。思想着和阅读着是同样美好的时光。读而不必非是经典,想而不必执求深刻——于是便在享受着了。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杂文数十篇。梁晓声毫无疑问是一位创作实力极强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体裁、题材之广泛,在中国当代文坛确属少见。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方面,梁晓声都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梁晓声也曾有影响巨大的代表作;而在散文、杂文、社会和国际时事评论方面,梁晓声亦以他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独树一帜。二十余年间,梁晓声写下了数百篇散文和杂体。它们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国内国际大事件到中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梁晓声皆有所关注。
卷一 给爱放假
给爱放假
是的,我这里说的是给爱放假;而不是为爱放假。并且
,主要是对初恋者们的一种建议;主要是对初恋之女孩儿们的一种建议。
为爱放假,意思谁都明白——无非是说为了将初恋之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给自己放假,就当机立断地给自己放一天或几天假。初恋之爱,大抵总是如火如荼。它需要时间和精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它仿佛就没有被格外地重视似的。所以,爱着的双方,就都觉得时间不够支配了。唯恐委屈了爱,于是将其它的事一桩桩排开去。什么其它的事能与爱相提并论,能比爱更重要呢?甚至,为了爱,这样的事也是做得出来的——虽然一点儿病都没有,却一定要通过各种关系,开出一天或几天病假条,逃离单位,赶紧的去俯就爱情。初恋之爱,动辄发小脾气,得经常哄。为爱放假,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仿佛总是值得的。即使被戳穿,也不觉得难堪。为了爱嘛,谁都能理解的呀!
但我的建议恰恰相反。我的意思是——该为爱放假之时,只要并非正在离开了自己就不行的岗位上当着班,那就自己给自己放一天或几天假。扣工资就扣工资;扣奖金就扣奖金;而该给爱放假之时,也是理应当机立断的。
民间有句话是:“哪儿凉快上哪儿呆着去。”——是撵走人的话。
给爱放假,就是请爱“哪儿凉快上哪儿呆着去。”
这时,同样意味着自己给自己放假。只不过,不复是逃离单位去俯就爱,而是从爱中抽出身来去干别的。或者一天,或者几天,干脆忘了什么初恋不初恋的什么爱不爱的才好。
爱本身也像一切活物似的,总处在一种形影不离的状态,它是会累的。爱本身累了,意味爱着的双方也都开始感到累了。只不过谁都不坦率承认罢了。此时若还不趁早给爱放几天假,爱是会被累伤的。
以我的眼看来,初恋着的男孩女孩们,尤其女孩们,往往并不明白以上这一点。
初恋着的女孩不觉得累。初恋是每一个女孩顶喜欢的事。整天都在恋呀爱呀的也不觉得累。好比从前的年代,织毛衣是某些女孩顶喜欢的事,整天手不离针,针必连着线团,从早到晚的天天在织着也不觉得累。
初恋着的女孩认为,初恋嘛,当然就是整天形影不离的一种爱,倘在同一单位,那么午休的一个小时,男孩当然要时刻陪于左右;男孩要替她打好饭,自己要坐在她身旁陪吃;吃时,应不时夹一口菜递向她嘴边,众目睽睽之下,要证明给别人看他是多么的爱她;吃罢,要替她去刷洗碗筷;或反过来,女孩充当长姐充当小母亲的角色,在那一个小时里极尽体贴照顾之能事,直至使男孩不自然起来。如此这般初恋景致,大学食堂里屡见不鲜,甚至住宿的初中和高中生间,也每表演着片刻。在图书馆里得彼此紧挨着坐,连上课去也要一路子牵着手。若双方都有手机,那么一天要和男孩通无数次话,发无数次短信息。自己被一条短信息逗乐了,怎么能不让男孩也笑一笑呢?快乐着你的快乐呀!——哪怕那时候估计男孩已睡着了。初恋中的男孩他一定应该是觉轻觉少的呀!君不闻为爱而多思少眠么?若星期日,无论女孩打算到哪儿,打算干什么,男孩都应该当即表示高兴和她一道,而且要显出巴不得的样子。如果他竟不是那样,女孩的小嘴就噘起来了。即使才分开一个小时,男孩的手机里也往往会传来女孩的询问:“你在哪儿?”“你在干什么?”“你想我了么?”——甚至怀疑的口吻:“你和谁在一起?”……
男孩开始是因而沉湎于幸福的。但男孩的幸福感没有可持续性。不久男孩烦恼了。他感到自己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或干脆说失去了一个自由人的种种自由。他感到自己仿佛被蛛网粘住了,虽然他不是小虫子,女孩断不会吃掉他,完全是由于爱他才用她的网粘住他……
那是维特们的另一种烦恼,挺普遍。
所以我对初恋着的女孩建议——赶紧给爱放一天或放几天假!每半个月,起码要给爱放一天假的呀!给爱放假,其实也就是还男孩一定量的时间和自由。在那一天或那几天里,别给他打手机啦,别找他啦,别和他形影不离啦;既还一定量的时间和自由给男孩,也还一定量的时间和自由给自己,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想些除了爱以外的其他的心事。
假期里的爱,就像冰箱里的菜果,仍会保鲜着的。
而男孩,将会觉得女孩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懂得爱情,于是更爱女孩。
初恋着的男孩女孩,千万别将爱夹在你们之间夹扁了。
初恋着的女孩,你主动给你们的爱放假了么?
若没有,那么给爱放假,给爱放假!赶快给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这一份权利吧……
论温馨
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
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是某种情调吗?是某种氛围吗?是客观之境?抑或仅仅是主观的印象?它往往在我们内心世界里唤起怎样的感觉?我们为什么特别不能长期的缺少它?
那夜失眠,依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很低,于万籁俱寂中细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到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接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而且“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盔甲的古代士兵。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于是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如今想起来,那是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了微笑……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也是。那些狗尾草编成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丢弃。
我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仍上着班。但那时我已学会了做饭。从前的年代,百姓家的一顿饭极为简单,无非是贴饼子和煮粥。晚饭通常是粥。用高粱米或苞谷渣子煮粥,很费心费时的。怎么也得两个小时才能煮好。我每坐在炉前,借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看小人书。即使厨房很黑了也不开灯,为的是省几度电钱……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由小人书联想到了小人铺。我是那儿的熟客,尤其冬日去得更勤。倘积攒了五六分钱,便坐在靠近小铁炉的条登上从容翻阅,且可闻炉上水壶滋滋作响,脸被水气润得好舒服,鞋子被炉壁烘得暖和极了,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偶一抬头,见破椅上的老大爷低头打盹,而外面,雪花在土窗台上积了半尺高……
如今想来,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对于少年的我便是一种温馨的向往之处。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的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要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就打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了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醒来,看看这,看看那,一切都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目瞪口呆……
如今想起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为了让母亲过上不必借钱花的日子,再远的地方我都心甘情愿地去,什么苦都算不上苦。母亲用她的泪花告诉我,她完全明白这一个儿子的想法。我的心使母亲的心温馨,母亲的泪花使我的心温馨……
参加工作了,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十几年来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经常地,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拖儿所接回来。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 ……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得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从一数到了十。
父亲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说:“几辈人的福都让他一个人享了啊!”
其实呢,我的儿子,只不过出生在筒子楼,渐渐长大在筒子楼。
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我的父亲和我的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那时我父亲的胡子蓄得蛮长)——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
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还有我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阶的语调,以及他关于“福”的那一句话。
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当时我正在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只得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那是在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父亲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然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有备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老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也病着了。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在那样地望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所以并没有碎,是由于有温馨粘住了啊!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爱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现在,我的儿子也已大三了。有次我在家里,无意中听到了他与同学的交谈:
“你老爸对你好吗?”
“好啊。”
“怎么好法?”
“我小时候他总给我讲故事。”
其实,儿子小时候,我并未“总给”他讲故事。.只给他讲过几次,而且一向是同一个自编的没结尾的故事。也一向是同一种讲法——该睡时,关了灯,将他搂在身旁,用被子连我自己的头一起罩住,口出异声:“呜……荒郊野外,好大的雪,好大的风,好黑的夜啊!冷呀!呱嗒、呱嗒……爪子落在冰上的声音……大怪兽来了,它嗅到我们的气味了,它要来吃我们了……”
儿子那时就屏息敛气,缩在我怀里一动也不敢动。幼儿园老师觉得儿子太胆小,一问方知缘故,曾郑重又严肃地批评我:“你一位著名作家,原来专给儿子讲那种故事啊!”
孰料,竟在儿子那儿,变成了我对他“好”的一种记忆。于是不禁地想,再过若干年,我彻底老了,儿子成年了,也会是一种关于父亲的温馨的回忆吗?尽管我给他的父爱委实太少,但却同一切似我的父亲们一样抱有一种奢望,那就是——将来我的儿子回忆起我时,或可叫做“温馨”的情愫多于“呜……呱嗒、呱嗒”。
某人家乔迁,新居四壁涂暖色漆料,贺者曰:“温馨。”
年轻夫妻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们*在乎的定是卧室的装修和布置,从床、沙发的样式到窗帘的花色,无不精心挑选,乃为使小小的私密环境呈现温馨。
少女终于在家庭中分配到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也许很小很小,才七八平米,摆入了她的小床和写字桌再无回旋之地;然而几天以后你看吧,它将变得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馨。
新房大抵总是温馨的。倘一对新人恩爱无限,别人会感到连床边的两双拖鞋都含情脉脉的;吸一下鼻子,仿佛连空气中都飘浮着温馨。反之,若同床异梦,貌合神离,那么新房的此处或彼处,总之必有一处地方的一样什么东西向他人暗示,其实反映在人眼里的温馨是假的。
……
梁晓声,一九四九年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当过知青,一九七七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电影制版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版厂编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九七九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至今累计千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
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在全国热播并反响强烈。其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出版。
苦雨斋识小 内容简介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复杂人物,同时也是治中国现代思想史者无法回避的一个巨大存在,虽然国内已经陆续出版了不少周氏的各种著述,但真正...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内容简介:《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
朱淑真诗词传-闲品《断肠集》 本书特色 孟斜阳编写的《朱淑真诗词传(闲品断肠集)》讲 述了:朱淑真的诗词,表现的是发自女性内心的感受 ,描写她敏感心思反映下的无...
品读经典--楚辞·汉赋·上下(图文版) 内容简介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和代...
《小学生漫画独立学习力(全3册)》内容简介:孩子学习不自觉?激发兴趣是关键! ·漫画还原75个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困境
企鹅经典:一九八四 本书特色 乔治·奥威尔著唐建清译的《一九八四/企鹅经典》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被认为是硬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虚构了...
纽约客随笔 内容简介 这本集子里各种各样看似散乱的篇章,也许言不及义,也许在讨论篮球,也许无聊到花草虫鱼,但是,读者读完本书,如果感受到欲说还休的一点什么,剪不...
吴宓评注顾亭林诗集 内容简介 吳宓,字雨僧,清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生於陝西涇陽縣。出生未滿一歲,生母李氏病亡,由祖母楊氏親任撫養。由於吳氏...
《新月集》内容简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新月集》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
流言-张爱玲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私语》《烬余录》等颇具张爱玲自传性的散文,《童言无忌》《姑姑语录》《公寓生活记趣》等有助于了解张爱玲家人、生活的散文,以及...
掷地有声-我不想改变世界.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本书特色 ◎掷地有声※真能量※金星《掷地有声》是金星的态度,更是每一种精彩人生里需要的气场和姿态。《掷地有声》里有...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
钱理群-活着的理由 本书特色 《活着的理由》乃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新作品,汇聚了先生近两年来的思考。钱理群先生*近的几本比较重要的作品都放在我们社,《追寻生存...
妄想电影 本书特色 夏日凄艳的夕阳,深秋温润的风雨,树影摇摇,落叶飘飘……院子里有群悠闲的猫,树荫下有个与猫共舞的老人,天上鸽音,地上人群……窗口边一只绚丽的蝴...
孔子论.鲁迅辩 本书特色 宋志坚编著的《孔子论鲁迅辩》是一个特殊题材的杂文集。在孔子大热与鲁迅偏冷的当下选编这个集子,或可称为“国学热”中的“冷思考”。“孔子论...
新书--快乐的死 本书特色 《快乐的死》为加缪的小说处女作,完成于他二十四岁那年,但直至他去世后才出版。在一桩精心设计的谋杀案之后,梅尔索获得了人人羡慕的财富,...
负暄三话 内容简介 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集为《负暄琐话》,于198...
洒旗风暖 内容简介 忆常维钧与北大歌谣研究会、北平辅仁旧事、鲁迅先生的一生、平庐的篆刻与书法、何子祥这个人谈谢次彭先生写竹、有关西山逸士二三事、酒旗风暖少年狂等...
海子的诗(蓝星诗库) 本书特色 尽管海子不喜欢人们把他看作一位抒情诗人,但恐怕海子自己都会沮丧地承认,他的确只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我们会发现...
周作人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史上一个巨大复杂的存在,他站在血腥飞舞,风雨迷茫的时代,亲历学术间的起落,深感历史的残酷。颇受争议,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