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作者:宋兆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8-05-01

评分:5分

ISBN:9787506285148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前言

传统的手工艺既涉及科技史,又关系到无形文化,我对两者都缺乏深刻的研究,但在长期的民族调查中,我对其又有一定的涉足,我看到过极为鲜活的各种手工艺,如树皮布、桦皮工艺、纺纱织布、制陶烧瓷、木雕漆作、造纸、酿酒、治盐,等等。所以,在整理调查报告和撰写调查随笔时,古老的手工艺也经常浮现在脑海中,并且有所思索。
在从事文物和科技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古代所保留下来的图像资料也是很丰富的,它应该是我们从事研究的一个资料来源,可惜这方面却被忽视了。
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天下之事,不务行务说,不用图谱可也。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图谱而可行于世者。”他又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不难看出,郑樵对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可惜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付诸实践,说明实现著作图像化并非易事。
如果追溯一下图像的发生学,大体有三个阶段:**阶段为岩画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文明时代,当时的重大社会活动都刻绘在岩石上,且保留下来;第二阶段为绘画阶段,自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实用画到后来的人文画,尤其是印刷术发明以后更为发达,这是当初记录图像、工艺、仪式的基本手段;第三阶段是摄影技术的发明,人们利用照相、电影、录像、光盘等方式,记录图像,这是人类记录图像技术的重大突破。
有人认为中国图像学自摄影技术应用之后才发生,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国远古岩画浩如烟海,古代绘画也不计其数,它们对社会生活作了大量的纪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包括不少古老的手艺。关于手艺,严格地讲是指生产的工艺,而且多为手工业技术,有人认为它是无形的,但无形文化是依附有形文化而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是难以分开的。谈手艺,不谈工具、原料、产品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英明之举,然而民间文化中的手艺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也从外族、外国学来不少。可惜,古代掌握手艺的匠人多为无名的民众,缺乏文化知识,没有记录自己的手艺,但是古代的有识之士,则利用当时的绘画手段,记录了不少古代手艺的形象,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仅说古代传统的绘画,多为孤本。绝大部分没有印刷,因此传播不广,很多从事历史、科技史、考古的学者也苦于找不到书。基于这一缺憾,我们拟把历代留下来的较为有代表性的手艺图像编辑成册,供广大读者阅览。尽管如此,仅凭这些资料也是不够的。一是这些资料对古代手艺而言,也是挂一漏万,并且还有许多图像缺坏;二是绘画上的手艺在中国广大汉族地区已经消失了。礼失求诸于野,在偏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目睹不少“进行时”的手工艺,甚至为上述绘画所不及。因此我们在书中又增加了一些现代考古和调查的资料,其中的民族学资料绝大部分是我亲自目睹和拍摄的。在这里是想尽力文图结合,古今互补,为广大读者展现一些生动的手艺图像。
乍看,这是一部古代手艺图像汇集,实际上它是古代人民发明的历史,是人们开发自然的利器,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技术的进步,认识到先辈征服自然的历程。所以该书对研究古代手工艺、科技史,认识中国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前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本书特色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石作、木作、纺织、陶瓷、墨砚、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等十四个手工艺从其渊源与流变、传承与发展、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内容丰富,语言简炼,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堪称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说明书”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目录

**章 石作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近代石作
第二章 玉作
开料
琢制
雕花
透雕
抛光
第三章 木作
木器加工
桦皮工艺
树皮布
第四章 毛皮加工
鞣毛
擀毡
第五章 编织
草编
竹编
藤编
柳编
秸编
第六章 纺织
麻纺
丝纺
毛纺
棉纺
蜡染
第七章 陶作
泥片贴筑法
模制法
泥条盘筑法
陶车拉坯法
第八章 瓷作
第九章 漆作
制胎
镟胎
花纹图案
漆器种类
第十章 冶铸
铸铜
铸铁
提炼金银
第十一章 墨砚
制墨
澄泥砚
第十二章 造纸
皮纸
竹纸
麻纸
第十三章 印刷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书籍装帧
第十四章 食品加工
粮食加工
酿酒
治盐
制茶
榨糖
榨油
做醋
参考书目
后记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作者简介

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考古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