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系《思想者》丛书第四辑之一,系由活跃于当下读书界和学术界的学者张耀杰所编。书中所选文章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以个人体验和人生记忆为主题,旨在揭示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时代风貌。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的回忆,突出反映了其所在时代的特征和意义。譬如:《回忆李大钊先生》(梁漱溟)、《回忆北京的国民革命运动》(夏之栩)、《关于“新华日报”的回忆》(吴玉章)、《年轻的北大教授》(陈翰笙)、《往事琐忆》(钱伯诚)、《教授的风骨与悲剧的诞生》(袁伟时)、《我的抗战生活的回忆》(贾植芳)、《关于唐达成的记忆》(邢小群)、《母亲与我》(韩石山)、《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常风)、《我自己的经历》(谢泳)等。
与我
韩石山
我小的时候,肯定是个让母亲失望的孩子。这当然也是因为母亲
对我的期望太大了。如果母亲也像我后来知道的那个著名的农村故事
一样,有人问一个放羊的小伙子,放羊干什么,赚钱,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下孩子干什么,放羊,母亲就不
会那么失望了。我想我是会放羊的。母亲志不在此,总想着我将来能
将她老人家养老送终,这期望和一个没出息的儿子的表现之间的差距
太大了,母亲怎么能不失望呢。
母亲对我期望大,是有来由的。我是老二,上头还有个哥哥,比
我大两岁。我哥从小就老实,说话都木木的,按说母亲该喜欢了,不
知为什么也不怎么喜欢。这道理也许真像鲁迅说的,失望之为物,正
与希望同。对两个孩子的期望,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也就难怪她的
失望要更大了。
还有一个原因,本来是不该说的,反正母亲已去世了,就说了
吧:可能母亲总觉得父亲是靠不上的。母亲十五岁上和父亲结婚,两
人同岁。我出生的那一年,1946年,父亲到西安“熬相公”去了。熬
相公就是学做生意。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在山西搞“兵农合一”,几
家必须有一个男子当兵,爷爷就这么一个儿子,怕当了兵,正好父亲
也中学毕业了,就把他送到西安一家银号,不图挣钱,就图个平安,
一直熬下去,有可能当个二掌柜什么的。偏偏父亲不安分,又去报名
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说是勘乱过后保送上大学,他信了这鬼话就
报了名。训练了几个月开赴战场,洛阳战役中被俘,又参加了解放军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兵叫解放战士),直到1949年才跟家里有了联
系。1953年转业后,就一直在山东德州工作。也就是说,父亲一直在
外地,母亲一直在农村。丈夫不在身边,当妈的对儿子的期望就更大
了,总想着你是个将来能靠得上的东西。
我们那个村叫韩家场,在一个叫临晋的镇子的边上,出了东关,
跨过一条土路就到了。我小的时候,临晋还是县城。也就是说,我家
是在县城,母亲的家在城南五里地的南连村。这样你就知道了,她是
乡下人,我是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家里,爷爷是真正的家长,他在城
里有个铺子,卖铁器和颜料。后来公私合营了,他又成了镇上*大的
一家纺织品商店的头儿。奶奶是爷爷的第三任妻子,只比妈妈大十
岁,没有生育过,父亲是爷爷的**任妻子生的。现在推算一下,母
亲十五岁上嫁到我们家时,她的婆婆也就是我的奶奶,只有二十五
岁。此后妈妈长一岁,奶奶也长一岁,二十五岁的婆婆管着十五岁的
媳妇,然后是二十六岁和十六岁,二十七岁和十七岁,直到我出生
时,一个三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这样你就明白我们这个家的格局
了。奶奶是个严厉的婆婆,母亲只是个窝窝囊囊的小媳妇。我小的时
候,每到要做饭的时候,母亲总是问奶奶一声:
“妈,做啥饭?”说是问,语调平缓呆板,没有一点问的口气。
“蒸馍。”人在房里,话出来了。简明扼要,从不含糊其辞。
“菜?”
“炒韭菜。”假如是夏天,家里有前一天买下的韭菜。
不用去看,到了饭时准是蒸馍和炒韭菜。光凭这一点,我就看不
起妈妈。她从来不问我想吃啥,不管我怎样眼巴巴地看着她,想吃什
么早就想好了。
只有一点,我为母亲而骄傲。那就是,母亲长得很漂亮。脸白白
的,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身材呢,高高的。——这是我小时候
的印象。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个子一点都不高,站直了也不过抵到
我的肩头。不过,就是后来母亲老了,我的评判标准不知高了多少
倍,还得承认母亲是个端庄秀气的女人。小时候,我们那条巷里(我
们村两条巷),在我看来,就数我妈漂亮。你可不能用我现在的样子
推导我妈,我像了父亲,等我想想,也不全像,父亲比我还要周正
些。这一点也让我对母亲不满意,怎么她是那个样子,我就是这个样
子。多亏我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那就不是不满意而是仇恨了。
现在你就更清楚了吧,这是怎样的一对母子,一个年轻漂亮而又
窝囊的母亲,一个天分不高,调皮捣蛋而又自视甚高的儿子。
六岁上,我上学了,就在县城的完小里。我是那种各门功课自认
为都会,到了考试的时候却总也考不好的学生。那时候时兴发榜,一
学期完了,总要在校门口贴一张长长的榜,白麻纸写的,从高分到低
分排列下来。*后用红笔大大地批一个“乙”字,*后那一笔高高地
挑上去,我们把它叫“红小椅”,再下来就是校长的名字了。我很少
坐红小椅,总在倒数第几名,和校长挨得是比较近的。学校在衙门
口,等于贴在大街上。爷爷在街上做事,榜发下来总会及时看到,回
到家里碰见我,常会笑嘻嘻地,又略带挖苦地说: “哈哈,又快坐上
红小椅了!”
爷爷从不疾言厉色,就这,他那和善的面容,嘲讽的语调,已让
我无地自容了。如果只有爷爷一人,还不觉得什么,如果恰好母亲也
在旁边,总是哀怨而又无奈地看着我,想来心里定是说:这孩子怎么
这么没出息呢。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体会到母亲对我的期望之高
的。可我全不理这一套,常是脖子一拧,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过后,母亲常会对我说: “娃呀,你要学好呀!”
我又是脖子一拧,那意思是,你懂得什么!我长大后,母亲曾跟
我说过,你那脖子一拧的样子,恶劣极了,气得她恨不得上去扇我两
个耳光。现在回想起来,我那副德行,很像我长大后常见到的一些又
固执又愚蠢却自以为聪明盖世的干部。
幽梦影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幽梦影》部分原文,文白对照,并且还附有精心绘制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极具视觉美感。幽梦影 内容简介 《幽梦影》是清人张湖所著的一部...
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巴金与黄源通信录 内容简介 纪实文学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状态,是任何文学样式在任何年代的发展无法比拟的。这令人欣喜,也令人忧虑。 欣喜是纪实文...
刘心武谈《红楼梦》 本书特色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二十多年来,潜心《红楼梦》的研究,卓有成就。该书是他从多年研究《红楼梦》的文章中精选而成。刘心武对《红...
说吧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散文随笔集 内容简介 《说吧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散文随笔集)》分故乡与往事、人物与游记、随感集、序跋集四大部分上百篇文章组成。说吧...
整部英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要数英国的诗歌,它所包含的语言、文学和人文价值难以估量。英文注释本《英国诗歌选集》,是迄今为
英汉对照世界名著解析——希腊神话 本书特色 所选读物原书内容浅显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经精心改写之后,更是篇幅精简、深入浅出。读者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读到一个作...
杜甫与杜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杜甫有“诗圣”之美誉,杜诗因为杰出的艺术成就被称为“诗史”,被认为有着“集大成”的艺术成就。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杜甫诗歌和杜诗学的论文...
汉魏六朝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辑录两汉、曹魏、两晋、南北朝文人诗和乐府民歌200余首。基本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风貌。汉魏六朝诗选 目录 两汉诗刘邦项籍刘...
学着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善解人意的好书,可以给你实际而有用的帮助;如果它不能给你帮助,它会博你一笑;如果你既没有博你一笑,也没有给你帮助,那么,抛弃它吧!本...
《数控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训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根据目前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工科院校的工程教学和训练要求
精彩摘录因为每一种摹拟的表现总有其独特的规则或节奏,使听者和观者从这一规则比任何其他规则感受到更强烈、更纯粹的快感:近代
团购:劉咸炘學術論集3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繁体横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咸炘,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广受陈寅恪等明师硕儒誉扬★ 600万字的学...
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 本书特色 由刘云春著的《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主要以明清小说与传统历史叙事的关系作为贯穿全书的理路,以文史互文、叙事技巧、叙事伦理、文体演变、...
1921-1957-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本书特色 阿赫玛托娃一生创作颇丰,出版的诗集主要有《 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 《耶稣纪元,1921...
SARS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 本书特色 《sars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在“非典”十周年之际,由当年战斗在一线的40多位医护工作者讲述难忘的2003...
触摸自然小丛书--夏日漫步山间 本书特色 这一刻,放松心情,洗去铅华,找一片蓝天,寻一片绿荫,掬一汪山泉,听一声鸟鸣……这一刻,缩小自我,回归童年,在自然的摇篮...
《道德书简(全译本)》内容简介:●过一种道德生活是古今中外的理想追求 ●124封书信展现古罗马文明的道德风范 ●根据古本江基金会
康复的家庭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以残疾孩子光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如清澈溪水,自作者笔下缓缓流出。光的智力障碍常使作者感到...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 内容简介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讲述了有一艘军舰名叫“永绩”号,经历过大清政府、...
杀机-清朝皇权争夺中的绝命者 本书特色 灭顶之灾突然降临她头上:要么自杀,要么由子侄们活活掐死。她为何被迫自尽?是长得太美丽,是先帝留有遗命,还是别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