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授

民国教授

作者:藏东 编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年:2008-05-01

评分:4.8分

ISBN:9787802035430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民国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民国著名教授二十名人,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堪称民国教授的一个缩影。作者试图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再回首,民国教授的陈年往事原来竟如此鲜活精彩!

民国教授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郑重推荐,并作序:民国时期的课,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显示的是教师的真性情,一种自由不拘的生命存在方式、生命形态。因此,它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浸染、熏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文化批评家何三坡、《非常道》作者余世存联袂推荐。民国人写民国事,民国事看民国人!这些民国名牌教授的肖像,不仅展示出中国知识精英个体的独特面貌,也构成一幅生动的历史拼图,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文化纷杂奔放的年代。——朱大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一本泛黄的笔记,说的是民国教授的佚史趣事,读者品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打开它,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天才云集的晴空里,所有的鸟都在鸣叫、飞翔,它们巨大的羽翼给一个动荡的国度带来了夺目的光辉。让人惊异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光辉还在我们的头顶闪烁着。——何三坡(文化批评家)“民国的教授”今天成了国人心中的某种典范、象征,重温他们的生活可以使我们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他们仍能够活得那么坚实,甚至活得那么阳光。这是一本有趣也有益的书。——余世存(《非常道》作者)

民国教授 目录

承担、独立、自由
王国维(1877~1927)
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梁启超
王观堂二题/陈寅恪
王静安/马叙伦
辜鸿铭(1857~1928)
记辜鸿铭/胡适
辜鸿铭/周作人
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
已故的辜鸿铭先生/温源宁
英文门教授辜鸿铭/冯友兰
我所知道的槟城与辜鸿铭有关/凌叔华
刘半农(1891~1934)
忆刘半农君/鲁迅
半农纪念/周作人
刘半农三十年祭/曹聚仁
刘复博士/温源宁
黄侃(1886~1935)
黄季刚/周作人
南京怀旧绝句/吉川幸次郎
关于黄季刚先生/徐复观
附:我的丈夫——国学大师黄季刚/黄菊英
章太炎(1869~1936)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
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周作人
章太炎先生在上海/曹聚仁
钱玄同(1887~1939)
玄同纪念/周作人
钱玄同与刘半农/周作人
钱玄同令兄/曹聚仁
蔡元培(1868~1940)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蒋梦麟
蔡元培二题/沈尹默
蔡孑民/周作人
蔡元培校长/冯友兰
闻一多(1899~1946)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何兆武
闻一多/何炳棣
刘文典(1889~1958)
刘叔雅/周作人
刘叔雅/张中行
关于刘文典的几件事/何兆武
胡适(1891~1962)
胡适之/周作人
关于胡适/沈尹默
我不大懂胡适/金岳霖
哲人,胡适博士/温源宁
胡适/何炳棣
周作人(1885~1967)
知堂老人/废名
知堂老人三题/曹聚仁
周作人:铁的优雅/温源宁
忆周作人先生/梁实秋
熊十力(1885~1968)
有关熊十力先生生平的只鳞片爪/徐复观
怀念熊十力先生/梁漱溟
怀念熊十力先生/冯友兰
陈寅恪(1890~1969)
谈陈寅恪先生/俞大维
怀念陈寅恪先生/冯友兰
与陈寅恪先生相关的两件事/何兆武
附:记先父陈寅恪教授抗战前后教书生涯/陈流球
吴宓(1894~1978)
胡子先生——吴宓/曹聚仁
吴宓先生,一位学者与君子/温源宁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汪曾祺
附: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毛彦文

民国教授 节选

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
梁启超
案:此篇系梁先生九月二十日在王先生墓前对清华研究院诸生演说词。吴君其昌及不佞实为之笔记,今录成之。
十一月十一日,姚名达。
自杀这个事情,在道德上很是问题:依欧洲人的眼光看来,这是怯弱的行为;基督教且认做一种罪恶。在中国却不如此——除了小小的自经沟渎以外,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时以自杀表现他的勇气。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欤!”宁可不生活,不肯降辱;本可不死,只因既不能屈服社会,亦不能屈服于社会,所以终究要自杀。伯夷叔齐的志气,就是王静安先生的志气!违心苟活,比自杀还更苦;一死明志,较偷生还更乐。所以王先生的遗嘱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样的自杀,完全代表中国学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精神;不可以欧洲人的眼光去苛评乱解。
王先生的性格很复杂而且可以说很矛盾:他的头脑很冷静,脾气很和平,情感很浓厚,这是可从他的著述、谈话和文学作品看出来的。只因有此三种矛盾的性格合并在一起,所以结果可以至于自杀。他对于社会,因为有冷静的头脑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有和平的脾气,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常常发生莫名的悲愤。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之一途。我们若以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去观察,王先生的自杀是有意义的,和一般无聊的行为不同。
若说起王先生在学问上的贡献,那是不为中国所有而是全世界的。其*显著的实在是发明甲骨文。和他同时因甲骨文而著名的虽有人,但其实有许多重要著作都是他一人做的。以后研究甲骨文的自然有,而能矫正他的绝少。这是他的绝学!不过他的学问绝对不止这点。我挽他的联有“其学以通方知类为宗”一语,“通方知类”四字能够表现他的学问全体。他观察各方面都很周到,不以一部分名家。他了解各种学问的关系,而逐次努力做一种学问。本来,凡做学问,都应如此。不可贪多,亦不可昧全,看全部要清楚,做一部要猛勇。我们看王先生的《观堂集林》,几乎篇篇都有新发明,只因他能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所以他的成就极大。此外的著作,亦无不能找出新问题,而得好结果。其辩证*准确而态度*温和,完全是大学者的气象。他为学的方法和道德,实在有过人的地方。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