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知识分子对两德统一作何反应?他们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身份及其国际新地位?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思维盲点。
米勒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知识分子部对统一持防范态度,为什么统一尤其将左派逼入了一场至今有待克服的大危机。他分析了君特·格拉斯、尤尔根·哈贝马斯和其他一些所谓“怀疑的一代人”的回应,这些知识分子同两次大战之间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相决裂,他们将自己重新树立为改变战后政治文化的一代“民主精英”,并试图在1989年之后再次发挥类似作用。他讨论了“宪法爱国主义”这个德国观念,也讨论了“1968年一代”的反民族主义,并且首次全面地分析了德国“新右派”。本书写法明快而优雅,它评价了关于民族国家之前途的激烈论战,描述了德国的公共记忆,并且更宏观地反思了知识分子在后极权社会里能够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
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思维盲点。 本书写法明快而优雅,它评价了关于民族国家之前途的激烈论战,描述了德国的公共记忆,并且更宏观地反思了知识分子在后极权社会里能够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
《另一个国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盲点。
米勒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知识分子都对统一持防范态度,为什么统一尤其将左派逼入了一场至今有待克服的大危机。他分析了君特?格拉斯、尤尔根?哈贝马斯和其他一些所谓“怀疑的一代人”的回应,这些知识分子同两次大战之间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相决裂,他们将自己重新树立为改变战后政治文化的一代“民主精英”,并试图在1989年之后再次发挥类似作用。他讨论了“宪法爱国主义”这个德国观念,也讨论了“1968年一代”的反民族主义,并且首次全面地分析了德国“新右派”。
第一章1945年以来西德的民族、国家和知识分子:历史的公共用途
界定一个德意志民族的身份,过去就有种种困难,由此可以想见,在1945年以后,德国人不太能够认同两个分别以英美式民主或苏联共产主义为理想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并且承认他们的合法性。西德没有被纳入与民主德国同样的轨道,反映了大多数民意(对此还可以争论),即便如此,与其说人们是欢迎民主,还不如说是对它逆来顺受。上述两个体系同“1914年精神”、“1914年理念”天然地冲突,而它们恰恰褒扬深刻的德意志“文化”而贬低狭隘的西方“市民化”(civilization),并且指导了德国民族方案长达30多年。提出这些民族主义理念以对抗与法国大革命相连的西方民主理想,并且为其合法性辩护的主角正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历史学家。
两个分裂国家的建立仿佛是明确回答了如何在中欧容纳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个所谓的“德国问题”,因为两个国家很快就牢固地融入了各自盟友的营垒。与此同时,两国分裂却又重新开启了更老更原始的在1871年之前存在的德国问题——德国是否有朝一13能够统一。但分裂也把德国问题同一系列其他问题联系在一起。两种意识形态系统隐含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方案,由于它们的冲突,民族问题同社会问题纠缠在一起,又进一步反映在一个更广泛的欧洲问题上。雅尔塔体系有一个核心问题:两个德国的问题和两个欧洲的问题是一对并行的问题,因此看似也应一并获得解决,但是远远不能确定的是,德国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是否会为德国问题和欧洲问题给出必然相同的回答。当两个德国于1949年成立之时,自由、和平和统一似乎都是最高使命,但它们相互却不兼容。一个民族能以两个国家的形式存在吗?新建立的两个国家会不会塑造起新的相互独立的民族意识?知识分子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那样,倾尽全力去推进民族主义方案呢,还是会最终接受看似“非德国”的两种政治系统,转而支持各自盟友的再教育方案?他们将怎样对付德国的“后法西斯处境”?德国人尽管遭受了纳粹主义的幻灭,却仍对自由主义和民主心存疑忌,他们又怎么面对这个情况?换言之,对于德国政治文化中实际存在的“民主缺失”,什么才是一个恰当的回应?后来被称为一次彻底的文明断裂(Zivilisationsbruch)的大屠杀。是会遭到遗忘呢,还是会以历史记忆的方式融人战后新的民族认同之中?甚至说,此类记忆能否成为某种合法性的来源?于是乎,德国问题除了是德国人内部和欧洲格局上的问题之外,还隐含了一个“犹太人问题”。
扬-维尔纳·米勒,德国籍。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另著有《危险的心灵:战后欧洲思潮中的卡尔·施米特》(A Dangerous mind:Carl schmitt in post-war european thought ,2003)和《宪政爱国主义》(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2007),编有《战后欧洲的记忆和权力:过去的现在性研究》(Memory and power in post-war europe; studi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ast,2002)和《1945年以来的德国意识形态:联邦德国文化和政治思想研究》。 (German ideologies since 1945:studies in the political thought and culture of the boon republic,2003)。
《人为何争斗》内容简介:罗素在本书中的观点形成于1916年早期,当时他在伦敦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重建原则”的演讲,此时第一次
《中国信息化年鉴2021》内容简介:《中国信息化年鉴》是全面反映我国信息化建设实况的大型专业资料工具书。本年鉴由中国通信工业协
人的解放主题的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人权的社会主义塑造和开拓 目录 **章 近代的伟大变迁:人权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一、近代文明进程中的人权孕育 (一)...
《地理学与生活(全彩插图第11版)》内容简介: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
一个时代的终结-后9.11时代关于美国权力的个人回忆录 本书特色 9?11事件发生那一刻,作者处于事件的核心地带,身为《纽约时报》的专栏编辑,本书作者成为一位独...
脱稿讲话 本书特色 经历过突然被点名发言却无话可说的尴尬吗?经历过精心背稿还是以紧张慌乱收场的羞愧吗??经历过有真才实学却不会表达的遗憾吗?沉默!让你失去过多少...
《程序自动化交易》内容简介:本书从MQL4语言入手,帮助读者建立自动化交易的概念,同时借助自动化交易程序去验证一些典型的投资策
1941年,原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A·CTEIIAHOB)著就了长篇历史小说《旅顺口》,忠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日俄战争中的旅顺口防御战,记
《阁楼》内容简介:我很早以前就喜欢带阁楼的房子了,主要是斜屋顶和老虎窗构成的那种形式感,以至于在曾经住过的一套多层房子里苦
希特勒之秘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中外有关历史资料,从希特勒的身世一直写到死亡,记述了希特勒凶恶、卑鄙、专横的一生。希特勒之秘 目录 序言**章希特勒出身之...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千万年来长期积累的智慧
经典第三代战机F-15.F-16.F/A-18 本书特色 “今天的F—15“鹰”战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2月。当时战术空军司令部司令加布里埃尔·狄索斯威...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本书特色 库尔斯克重兵集结,钢铁装甲大战一触即发!古德里安固执己见,德国军备成为落后一方!斐迪南式强击炮终于登场,苏军将以何种兵器较量?库尔斯...
强击柏林:正义的清算(1945年4月6日-5月2日)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共计250万人向纳粹政权的巢穴--柏林发起猛烈进攻,第...
《阿拉伯“革命”隐藏的另一面》内容简介:2011年春天,北非和中东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示威,引发了一些列国家政权的倒台,被国际舆
漫长的革命 内容简介 1971年,埃德加·斯诺*后一次访华后返回了美国。1972年2月15日,他遽然长逝。如果他活着,他肯定会给《西行漫记》和《今日红色中国:大...
孙膑兵法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者,在国内一批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组织编纂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是面向全体国...
淬火精英-特种部队魔鬼训练实录-(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特种部队新兵选拔、特战技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以及特种战术训练等。书中,编者以严谨、易懂的...
政治社会学导论-(第4版) 本书特色 《政治社会学导论(第4版)》(作者安东尼·奥罗 姆)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姆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政治社会学领域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特色 法国大革命是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绝佳史料。而在所有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中,再找不到一本比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更经典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