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套书之所以长销四十多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它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畅销四十多年不衰,家庭书架珍藏精品。
绿林好汉
公元9年,汉朝的大臣王莽改汉朝为“新朝”,自己做了皇帝。他一心要把汉朝的制度改革改革。怎么改呐?照他的想法,以前的周朝就比秦汉好,他要按照古代的办法改革一番。这就奇了。改革,一般总是向前看,把旧的改为新的,使社会越来越进步,那才是道理,哪儿能往后倒退呐?王莽可不管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需要,一心要恢复古代的制度。这哪儿能不失败呐?
王莽复古改制的一件大事是把天下的田地改为“王田”,归朝廷所有,不准私人买卖。还叫田多的富户把多余的田交给无田人去种,这就引起了豪门、地主、贵族的反对。王莽把“王田”一下子交给农民去种,可农民一向受着沉重的剥削,他们没有农具,没有牲口,没有本钱,怎么能把硬派给他们的“王田”种好呐?结果,农业生产还不如以前了。王莽只好又下一道命令:王田又可以买卖了。他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弄得威信扫地。国内人心不安,生产受到损失。
王莽还想显显新朝的威力,招募了三十万人马去打匈奴。名义上是招募,实际上是拉佚。为了打仗,还得向老百姓征军粮、征牲口。谁要是稍慢一步,就拿来办罪,动不动就处死刑或者没收为官奴。老百姓给闹得实在没法活,只有起来反抗。这么着,天下就大乱了。
西北边境五原、代郡接近匈奴这一带的老百姓,捐税和官差的负担特别重,他们首先起义了。接着,东方和南方也都有大批农民起来反抗官府。
公元17年,荆州(湖北、湖南一带)闹饥荒,野菜都挖光了。有人在城外挖到了一些野荸荠(biqi),消息一传开,人们成群结队地都赶到那边去了。开头还各挖各的,后来互相争夺,打起架来。有几个老年人出来劝架,反倒挨了几拳。他们赶紧请出两个人来调解。
这两个都是新市人(新市,在湖北省京山县),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风。他们在农民当中威信很高,谁都乐意听他们的。他俩一露面,大伙儿都围了上来,那些打架的人也住了手,请他们评个理儿。
王风维持秩序,叫王匡给打架的人排解排解。王匡站在土岗子上,挥着手,提高了嗓门对大伙儿说:“乡亲们,为了挖这么一点儿野荸荠,自个儿跟自个儿打架,太不值了。就靠这点儿东西,今儿填了肚子,明儿怎么办呐?咱们还是核计核计,找条活路才好畦!”
大伙儿嚷着:“对呀!找条活路才好哇!”有的说:“王大哥,您说吧,咱们听您的!”王匡接着说:“是谁害得咱们没有饭吃?是谁把咱们的粮食全搜刮去了?就是那些做官的狗东西!只要咱们心齐,官府也不用怕。打开粮仓,就有饭吃,大伙儿说对不对?”
“对呀!打开粮仓,就有饭吃!”他们就公推王匡、王凤为首领,一下子跟他们的就有好几百人。这支农民起义军在王匡、王风的带领下,抢了一些粮食,占领了一个山头,叫绿林山(在湖北省当阳县)。打这儿起,他们上打官府,下打恶霸,劫富救贫,除暴安良,没几个月工夫,就有了七八千人。后世的人就称他们为“绿林好汉”。
绿林好汉在荆州出了名,南方的另外几支农民起义军,像南郡的张霸(南郡,在湖北省江陵县)、江夏的羊牧(江夏,在湖北省黄岗县西北),各有一万来人,也都和他们互相联络,彼此接应,声势就更大了。
农民起义的消息传到了长安,王莽召集大臣们,问他们怎么办。大臣当中奉承王莽的人多。他们说:“皇上不必操心,这些人既然活得不耐烦,发大军去把他们剿灭,不就结了吗?”王莽理着胡子,点点头。可有个将军站出来说:“这不行啊,千万不能发兵去打老百姓!”王莽一看,原来是左将军公孙禄,就皱着眉头问他:“为什么不行?”
公孙禄说:“大臣当中有不少人报喜不报忧,所以下情不能上达。他们有意蒙蔽皇上,有的乱划田地,叫农民没法耕种;有的不顾老百姓的痛苦,只知道加重捐税。百姓造反,罪在官吏。只要皇上惩办这些贪污的官吏,向天下赔不是,再派贤良的大臣去安抚全国,国内就能够安定下来。进攻匈奴的军队应当赶快撤回来,再跟匈奴讲和。从今天的形势看来,可忧虑的不是塞外的匈奴,而在中原!”
王莽只准别人顺着他说话,公孙禄那样顶撞他,他一听就有气。他叫卫士们把公孙禄轰了出去。接着下了命令,吩咐荆州的长官快去剿灭绿林。荆州的长官不敢怠慢,马上召集了两万官兵,浩浩荡荡杀奔绿林而来。
绿林的首领们立刻带领着弟兄们迎了上去。跟大队的官兵交战,他们还是**次。官兵一向欺压老百姓,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反正他们手里有刀,老百姓没有刀。没防到绿林好汉跟他们拼起命来,越打越精神。官兵招架不住,开头还慢慢地后退,后来连爬带滚,四散逃跑,还死伤了好几千人。兵器和粮草,扔得沿路都是。
王匡、王风趁着机会,攻进竟陵(在湖北省天门县西北)、安陆(在湖北省应山县南)两个城,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打开粮仓,把粮食分了一些给城里的贫民,大部分都搬上了绿林山。
他们回到绿林,人数增加到五万多。想不到第二年(公元22年),绿林发生了疫病,一天当中就死了几百人,两个月下来,五万人死了快一半。其余的人只好分成几路,离开绿林。其中一路占领了南阳(在河南省),称为“新市兵”;一路占领了南郡,称为“下江兵”;一路占领了平林(在湖北省随县东北),称为“平林兵”。这三路起义军,还统称“绿林军”。
平林有个避难的原汉室贵族子弟,叫刘玄。他正隐姓埋名,藏在他姥姥、家。这会儿,听说农民们起来反抗官府了,想着自己这么躲躲藏藏,总不是个了局,就投奔了绿林的“平林兵”,还当了一名首领。
这时候,除了荆州一个地方,东方、西方、北方的老百姓也纷纷起义,弄得王莽应付不了啦。
赤眉起义
东方的琅邪郡海曲县(在山东省日照县)有个公差,叫吕育。他没依着县官的命令,去打那些交不出捐税的穷哥儿们。县长硬说他勾结刁民,反抗官府,把他办成死罪,杀了。这就激起了公愤。吕育的妈妈挺有魄力,约会了一百多个穷苦农民替她儿子报仇,杀了那个狗官。穷哥儿们跟着吕妈妈来到黄海一个小岛上,瞅着机会就上岸攻打官府,打开监狱,打开粮仓。等到大队的官兵调到那儿,他们早就下了海了。吕妈妈的名声越来越大,没多少日子,跟着吕妈妈的就有了一万多人。
第二年(公元18年),莒县(在山东省,莒jU)又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名叫樊崇。莒县官兵多,防守严,樊崇他们没能打进去。他们就以泰山为根据地,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回打击官府。不到一年工夫,各地投奔樊崇的就有一万多人。后来,吕妈妈害病死了。她手下的一万多人都上了泰山,归附樊崇。这支起义军的声势也大了起来。
公元21年,王莽派大将景尚带兵去围剿,打了个大败仗,连景尚也叫起义军给杀了。
王莽得到消息,眼睛往上一翻,差点儿背过气去。他对太师王匡(和绿林起义军的首领王匡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说:“荆州的盗贼还没消灭,琅邪的盗贼又起来了,不给他们点儿严厉的,那还了得!”太师王匡说:“只要集中兵马,先打一头,看他们活得了活不了。”王莽很赞成先打一头的打法,他说:“好,先去剿灭琅邪的盗贼。要多带兵马,两万不够,五万,五万不够,十万。”他就派太师王匡亲自出马,再派更始将军廉丹当副手,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又去围剿樊崇军。
樊崇他们听到了风声,准备跟官兵大战一场。他们怕打起仗来,人马混杂,自己不认识自己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叫起义的农民都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记号,二来也好显出起义军的威严。为了这个缘故,这支东方起义军就得了个外号,叫“赤眉”。
赤眉军只是反抗官府,不伤害老百姓。他们立了两条公约:**条,杀害老百姓的定死罪;第二条,打伤老百姓的受责打。赤眉军很守纪律,真的到了哪儿,哪儿的老百姓都欢迎。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的官兵正好相反,他们别的本领没有,欺压老百姓可到了家了。他们沿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都说:
宁可碰到赤眉,
不要碰到太师;
碰到太师已经糟糕,
碰到更始性命难保。
赤眉兵不怕死,纪律又好,老百姓向着他们。他们的人数比官兵少,力量可比官兵大。开头的时候,康丹还占上风,以后越打越不行。他们跟赤眉军在须昌(在山东省东平县)大战一场。太师王匡做梦也没想到涂着红眉毛的庄稼人还敢跟他对敌,竞把官兵团团包围住了。官兵不愿意拼命,赤眉军可拼着命攻上来了。樊崇是个大力士,枪头“出出出”地对着太师王匡直扎过来,猛极了。太师王匡举起大刀朝樊崇的肩膀横劈过去,樊崇用枪只一架,就震得他双手发麻。他心想:“哎呀,这么厉害!”拉转马头就往回逃。樊崇的枪头“出出出”地又直逼过来,太师王匡的大腿上给他扎了一枪。樊崇拔出枪来,准备再扎过去,太师王匡仗着马快,一眨巴眼儿跑远了。更始将军廉丹好容易杀出重围,又碰上了一支农民军,末了儿,死在乱军之中。
十万官兵,逃了太师,死了大将,没有个发号施令的将官,还卖的什么命啊,乱哄哄地散了一大半,有一部分投降了赤眉军。赤眉军越打越强,人数增加到十多万了。
兵荒马乱且不说,还到处都闹饥荒,关东又有不少人活活地饿死了。逃荒的,逃难的,听说京城长安有粮食,一批一批地往关中拥过去。守关的没法拦阻,慌忙往上报,说进关的难民有几十万。王莽只好下令开仓发粮,派官吏去救济难民。官吏们层层克扣(ke kou),粮食哪会到得了难民嘴里。难民上千上万地死去,长安街上每天都有路倒的。
消息传到王莽的耳朵里,他就把管理长安市政的王业叫来,问他:“听说有几十万难民进了关,我马上下令开仓救济。怎么到了今天,据说还有人饿死。这是怎么回事?你是管理京城的朝廷命官,知道不知道?”王业心里早有了底儿,他不慌不忙地说:“这些人都是流氓,不是真正的难民。”他拿了些从菜馆子里买来的米饭和肉羹(geng)给王莽看,对王莽说:“这是他们吃的东西,不太坏吧!”王莽不相信,吩咐左右再拿些难民的伙食让他看个清楚。这管什么用啊,底下的人早布置好了,叫他不能不信。他透了一口气,说:“这些人吃得这么好,怎么能是难民呐?”经过了这样一番“调查”,他放了心,就派使者分头去催促各路官兵加紧围剿,一定要消灭绿林和赤眉。
绿林军在荆州,赤眉军在东海,打败了王莽的两路大军。别的地方的起义农民听到消息,更加活跃起来,单黄河两岸,就有大小起义军几十路。声势*大的,要数铜马。可是各地的起义军彼此没有联络,都自个儿打自个儿的。
那些地主、豪强和倒了霉的汉朝贵族,趁着机会也混进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在南阳的舂陵县(舂chong),有一家刘家宗室的子孙,也野心勃勃,发动起来了。
刘氏举兵
南阳舂陵县住着汉朝的一个远房宗室叫刘钦。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刘縯(yon),老二叫刘仲,老三叫刘秀。他们一直痛恨王莽,老想恢复刘家汉朝的天下。大哥刘缜性情刚强;小兄弟刘秀生性谨慎,态度沉着。刘縯老讽刺刘秀,笑他没有多大出息。刘秀听了也无所谓。他觉得要成大事,非得跟那些当官的结交一下。他就到了长安,进了太学,拜了老师,结识了一些名人。后来从太学回来,就做起粮食买卖,成了个大商人。
有一天,刘秀运着一些谷子到宛县(在南阳市)去卖,在街上碰到了好朋友李通和李轶(yi)。李通和李轶把刘秀请到家里,跟他说:“现在四方乱糟糟的,王莽眼看着不行了,咱们南阳地方就数你们哥儿俩*能干,你们又是宗室,何不趁此机会,召集人马,夺取天下,也好恢复汉室。”刘秀一听,正合了自己的心愿。三个人谈得挺对劲儿,就约定在南阳发兵。李通在宛县很有势力,他一发动,召集几百个人并不困难。李轶就叫李通留在宛县,自己跟着刘秀到舂陵去见刘绩。
刘縯有了李通和李轶两人做助手,就召集了一百来个豪强,对他们说:“王莽暴虐,老百姓都起兵了。这是上天叫新朝灭亡的时候,也是我们平定天下,恢复高帝事业的时候了。”大伙儿都很赞成,马上分头到附近的各县去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一同起兵。
刘縯在舂陵公开号召南阳豪强们起兵反抗王莽。有几家害怕了,有的干脆躲着他,还说:“造反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跟着刘缜莽里莽撞地出去,豁出一条命还是小事,弄不好了还得灭门呐!”后来他们瞧见那个一向小心谨慎的刘秀也穿上军装,拿着刀,不由得改变了主意,一下子就来了七八千人,就等着李通那一边到这儿来会齐了。
等了几天,李通那边还没有人来,刘縯只好派人去打听。派去的那个人到了宛县城里,在大街上就听见有人嘁嘁喳喳地议论。他挤在中间探问了一下,才知道李通还没发动,就给官府发觉了。李通逃了,李家一门来不及逃的全都给抓了去,一共死了六十四个人。
李通那一头吹了。刘绩这儿只有七八千人,成不了大事。正好新市兵和平林兵已经到了南阳。刘縯就派人去见新市兵的首领王凤和平林兵的首领陈牧,劝他们共同去进攻长聚,他们同意了。三路人马联合起来往西打去,这**仗,旗开得胜,长聚打下来了。接着又打下了棘阳(在河南省新野县东北),就把军队驻扎下来。
刘绩又打算进攻宛县,半道上碰上了王莽的大将甄阜(zhenfu)和梁邱赐的大军。刘绩他们都是步兵,连刀枪也不齐全,简直没法对打。这第二仗,南阳兵败了,还败得挺惨,只得退到棘阳,守在那儿。甄阜和梁邱赐不肯放松,他们把粮食和军用物资留在兰乡在泌阳县),率领着十万大军过了沘水(即泌阳河),把桥都毁了,放出话来说,不消灭“绿林盗贼”决不回头。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两个首领来见刘绩和刘秀。他们说:“甄阜和梁邱赐有十万兵马,叫我们怎么抵挡得了?还不如扔了棘阳,暂时退到别处去吧!”刘縯嘴上叫他们不要怕,心里可也挺着急的。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进来一个人,说:“下江兵到了宜秋(在河南省唐河县西南)。我们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刘绩哥儿俩一看,原来是李通。刘秀高兴地说:“这就好了!你怎么到了这儿?”李通说:“我从家里逃出来,四处奔波。听说你们在这儿很为难,棘阳也许守不住,刚巧下江兵到了宜秋,我才赶来报信。下江兵的首领王常挺了不起,你们去请他帮助,他准肯出力。”
刘縯马上带着刘秀和李通亲自跑到宜秋去见王常。
……
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生平1900年2月17日出生。1908年,入读家乡私塾。1914年,入读上虞崇仁小学。1915年,转学入读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毕业后任观城约翰小学助教。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解放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几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教育类:《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文字改革类:《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通俗历史读物类:《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上下五千年》(与曹余章合著)《秉笔直书》找到了一篇他的学生追忆他的文章,读下来,发现此人果然是民国文人的风骨。记得有一次他讲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大口号,就曾发了一通感叹。他说,这三大口号非常美好,但在中国现在还行不通,中国还是大地主、大官僚们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有帝国主义当“太上皇”,号称“民国”,老百姓连基本人权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其他的政治权利!他先后请陶行知、邓初民、翦伯赞、胡子婴、李平心等民主人士、民主教授到学校来讲演。他们讲的几乎都是同一主题:只有政治民主化,教育事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停止内战,恢复和平,让人民安居乐业,教育也才有光明的前途;大学生不能埋头读书,要走出校门去,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在上海北火车站广场举行的欢送各界和平代表去南京请愿的大会上,他说:“中国人民没有人愿意打内战。中国的主权属于全国人民,政府的官吏只是主人的仆人。但是今天不是主人当政,而是仆人当政。我们要恢复主人的权力。我们的代表就是要吩咐仆人立刻放下武器。我们不能让仆人把主权送给外国人。现在我们的代表到曹京请愿,假如不成功,我们就第二次再去全上海的人都去,我们步行去非达到目的不可!”1946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对汉达师的迫害加紧了。敌人说他拿共产党的津贴,替共产党宣传;学校当局也开始散布喊嘁喳喳的流言蜚语,目的是将这位深孚众望的教授排挤出学校。汉达师光明磊落,面对着逆流恶浪,一笑置之。他来学校的次数更加少了,一半是由于社会活动忙,一半也由于防避特务分子的纠缠。我们在学校里见不到他,就更多地到他的住所去请教。他的家在建国中路一幢弄堂房子里,两间屋住了八九口人。中外书籍堆得到处都是,没有多少空隙。就在这点空隙处,常坐满了专程来向他求教、同他商量问题的来访者。这就是他在《漏室铭》那首诗中写到的:屋子尽管漏,往来无白丁。不是职员女工,就是教师学生;不是民国耆老,就是文化先进。我们无所不谈,谈无不尽:从教育谈到政治,从天文谈到月经;从话剧谈到申曲,从甲骨谈到壮丁。“搭”的一声,漏水滴到头顶……作者在诗中还愤怒地斥责:“住着这样的漏室,还有人瞎了眼睛,说我被人'收买'了。当然还有'背景,……”然而,所有进出于他这间“漏'室”的人,却都能从这间普通的住室里吸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无穷的战斗力量,感受到贤师良友的温暖。
《宪法与澳门基本法》内容简介:本书从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机构、澳门基本法原理、中央
《硬核公文:打造写作技术流》内容简介:公文写作是多种主客体因素与文本规范交互协同的过程。本书倡导“诗外功夫”与“诗内功夫”
左宗棠与近代甘肃社会 本书特色 左宗棠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目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本书是从民国史料生发出的短篇随笔集,内容涉及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学界、文坛无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笔法生动,可
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全二册) 本书特色 以往学界在涉及毛泽东对历代王朝的评点时,多局限于他在史籍上的批语,而实际上,在毛泽东的谈话、回忆、著作、文...
牛津少儿世界历史 本书特色 《牛津少儿世界历史》针对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知识结构,将漫长的世界历史划分为5个时间段,精心选择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内容,通过讲述一位...
漫画三国志 本书特色 ★ 漫画大师蔡志忠经典漫画,精心演绎三国故事! 好看、好读!轻松、易懂!★ 学生必看课外书目——四大名著怕孩子看不懂文言文?!可是还想培养...
《从“观看”到“观念”: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内容简介: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造就了人类的“图像化生存
儒教三千年 本书特色 中国有柏杨,日本有陈舜臣,风靡日本四十年,作品销量两千万。直木文学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艺术院奖,读卖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大佛次郎奖...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
《日常食材教室》内容简介:4次荣获“烹饪书界奥斯卡”世界美食图书大奖 日本“料理之神”栗原晴美,教你食材的133种活用方法 本书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隋唐 本书特色 《细说隋唐(黎东方讲史之续)》 以讲史形式阐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统一五代 十国建立宋朝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
《玩转苹果流量生态》内容简介:本书对苹果广告生态进行全面分析,从苹果的流量分发机制、用户经营哲学到广告投放实操经验以及运营
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 内容简介 《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试图以鲜活的事例、个性的人物、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中国历史上两性关系的实态。特别需要指...
本书是劳榦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中英文论文4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社会、地理与边疆、历法、考古与文字、
明代云南民族发展论纲 内容简介 《明代云南民族发展论纲》(作者段云红)是“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明代云南政区的调整及民族分布的变化;土...
目录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入黄埔军校第三章大革命初期奉派到北方第四章从武汉到南京第五章长城古北口抗日第六章转入机械化部队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
《这就是奥斯维辛》内容简介:幸存者证词拼成的奥斯维辛 真实而震撼的纳粹集中营见证录 不断修正证词意味着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本书是
新中国的风雨历程-红墙知情录-一 本书特色 共和国**次国民经济大调整始末“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缘由毛泽东为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江青三上庐山的“无限风光”“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