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宝瑞生于1952年8月23日,毕业于中
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先后任新华社高级记者、
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现任新华出版社副总
编辑、编审,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中外名人
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戏剧、诗
歌等创作。197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目前已
出版30多部著作。
他是“文革”手抄本主要代表作家,著有《一
只绣花鞋》、《梅花党》、《龙飞三下江南》等。
根据其《一只绣花鞋》改编的电视剧《梅花档案》,
成为中国首部红色悬疑剧。
他还是我国当代大陆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代表作《醉鬼张三》、《八卦掌董海川》、《太
极奇侠传》、《东归喋血记》、《形意游侠录》
等,被梁羽生称为“武侠小说写实派”。金庸、
萧逸等也对他的武侠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根据他的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醉鬼张三》,
上演后成为建国50周年的优秀影片。他的武侠
小说《镖击咸丰帝》、《真假慈禧》等多部作
品在海外出版。
另外,他描写当代中青年知识分子情感历
程的长篇小说《你到底想要什么?》、《人为
谁活着?》、《夜香》、《走投无路》、以及
后现代文学作品《落花梦》等也深受读者欢迎。
同时,他还是电影《
“六W”与“三结合”
梁羽生
文章贵有个人风格,对长篇小说而言,更是如此。无风格不能成
家。——虽然成家的条件不止一种,但风格却是属于基本的因素。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是有他的个人风格的。我和张宝瑞不相识,只知
他是记者“出身”。作家的风格往往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张宝瑞的风格
似乎也是源于他的职业。
西方新闻界有“六W”之说,把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因素概括
为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何故)、how(如何)。此说虽来自西方,但中西一理,若缺少其中之
一,就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了。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具有纪实文学的性质,在大陆亦早有定评。以他
的两部代表作《醉鬼张三》和《八卦掌董海川》为例,前者写三皇功创
始人张长桢的一生,后者写八卦掌开山祖董海川的事迹。书中的主要人
物和重大事件都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的。纪实文学脱胎于新闻报道,
其必须具备“六W”,是无须说的。
二除了真人实事之外,张宝瑞还有严格的时空观念。例如《醉鬼张
三》十三、十四两回,写了张三在某年春节期间的活动:闹花会,看艺
人的杂耍;逛厂甸,听小贩的吆喝;游鸟市,赏珍禽的奇姿;进戏园,
观名伶(杨小楼)的演出…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清未民初的北京民
俗画卷。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描绘,是决不能移用于别的地方、别的年
代的。
*后两个“W”(why,how)属于叙事的范围。任何小说都离不开
叙事,因此只有技巧高下问题,并无需不需要问题。技巧问题,在有限
的篇幅中是难作评述的。
是否必须具有“六W”,要看作品的性质。例如历史小说必须有,
科幻小说就无须了。武侠小说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只是“成人的童
话”;因此,是要“六W”具备,还是只要其中的一部分,那就全看作
者的取向了。尽管许多武侠小说说不清楚故事发生于何地何时,但自有
其文学价值,正如“成人的童话”一样。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有“六W”的作品,因为出于高手的“成人
童话”固然有其文学价值,但若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则难免令人有云山雾
罩之感了。
有了个人的风格,还得有坚实的内容,否则就不耐看了。有如千娇
百媚的美人,其魅力也终如彩云之易散。
张宝瑞的小说是够得上用“坚实”二字来形容的,尤其在“武”这
方面。他写的是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即:武+侠+小说。必须三者结合,
才能名实相符。
并非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是有武有侠的,早就有人指出一个现象:
“许多武侠小说都是有武无侠,甚至武也没有,有的只是神,神
怪的神。”
张宝瑞的小说,其*大的特色就是有关武术的描写,大陆作家林斤
澜就这样说过:“现在的文坛有两怪,一是张宝瑞,专写武术;二是柯
云路,专写气功。”《八卦掌董海川》第十五回,张宝瑞写董海川与铁佛
法师谈论武术,对各门各派的拳脚功夫如数家珍。张宝瑞的武术知识之
广博,于此可见一斑。
张宝瑞的小说有侠,无须待我来说。他那两部代表作的主角——张
长桢与董海川,本来就是有许多行侠仗义事迹在民间流传的真实人物。
张宝瑞的武侠小说有纪实文学的性质,但并不等同侠士的传记。他
还是用小说的手法写的,有在特定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虚构情节,也
有为了突出主角形象而安排的次要人物。当然,也有人物的刻画和气氛
的描写。
对于武侠小说的“三结合”,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因为在认
同者中也还有枝节的差异,何况还有不认同的呢,这里无法作深入的讨
论,只能略抒己见。
首先,在“三结合”中,哪一样是重要的?当然应是小说。武侠小
说不能写成传记,更不能写成论文(有人指出,我有几部小说犯了说理
过多的毛病。这确是我应作自我检讨的)。这一点似无异议,问题只在
于小说写法的讨论了。例如小说总有叙事(武侠小说更加是以讲故事为
主的),那么用什么人的眼睛来做见事之眼呢?用作者的眼睛还是用书
中人物的眼睛?我比较倾向于用人物之眼。对于“三结合”,我个人的
排列式是:小说、侠、武。
武侠小说必须有武,这一点似乎无异议。不过,是虚写的好还是实
写的好,就有不同的意见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取向问题。扬长避短,
是任何作者都会选择的道路。例如我,因为不懂技击,也不懂气功,就
只能虚写了。但我总觉得欠缺这方面的知识是一大憾事。
*大的分歧在“侠”这一方面。有人认为“侠”的观念早已过时,
不合潮流。武侠小说若受侠的观念束缚,就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
对于“潮流”,我不会视而不见。今年四月间,我在北京写的一首
小诗,开头两句就是:“上帝死了,侠士死了!”
“侠气渐消”这一社会现象,恐怕亦非自今日始。一百五十年前,
龚自珍就发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
首》之一)的感慨。
第二十三回
喜鹊宅劈掌护娇女
四眼井挺身救存义
那德军少尉把手枪往腰里一掖,张开毛茸茸的大手,在姑娘身上乱
摸。姑娘蜷曲起身子,惊恐地喊叫着,向床角躲。德军少尉兽性大发,
将姑娘抱到床边,就要解衣。
张三在门外看见,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跑进屋内,向德军少尉一脚
踢去。德军少尉大痛地吃了一惊,撒开姑娘,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中
国巡察,不禁勃然大怒,掏出手枪,“砰”的一声,向张三打来。张三
一闪身,子弹贴着他耳畔呼啸而过。“砰”,德军少尉又放了一枪,张三
又灵活地躲过。德军少尉大为惊讶,他平生还未见过这样的避弹绝技。
张三往前一纵,蹿到德军少尉跟前,一把抓住他右腕,只一攥,德军少
尉“啊”的一声,翻身跪在了地上。张三眼中闪烁着不可遏止的怒火,
举起右掌,就要向德军少尉头顶砸下去。但他转念一想:现在是八国联
军的天下,我如若打死了他,自己难脱干系事小,洋人恼怒起来,不仅
会给姑娘家带来不幸,而且附近的老百姓都要遭殃,我不能莽撞…他
的手举到半空又停住了。
这时,被拿的德军少尉用左手从衣兜里摸出一只哨子, “嘟…
嘟…”吹了起来。不大工夫,一群德国人呼啦啦跑了进来。为首的是
一名上尉。他用手枪对着张三,“哇哩哇啦”地叫喊。张三知道是问他
为什么打德军少尉,便放开少尉,指指已经钻回被窝的姑娘。德军上尉
走到床边,撩开被角看了看,姑娘又浑身哆嗦地乱喊起来。联军统帅部
曾有规定,为报复义和团和清军官兵的反抗,8月17日至19日·特许官
兵公开抢劫奸淫三天,一律不问罪,三天之后不准公开抢劫和奸淫中国
妇女。上尉见此情形,已知就里,为了维护表面军纪,伸手打了那个德
军少尉一个巴掌,然后将他带走了。一行人出了这个院落,又来到对面
的一个院落,继续搜捕义和团团众。张三看着那个小胡子汉奸走到后
面,刚要迈进门槛,上前将他肩膀一扳,低声道:“你跟我来!”小胡子
见他怒气冲冲,不敢不听,战战兢兢地问:“三爷,你叫我干啥?”张三
厉声道:“你跟我来就是了。”小胡子随他又走进刚才那个院落,张三带
他走进那个姓黎的姑娘的房屋,那个姑娘惊魂未定,正在穿衣服。张三
问:“你为什么还不逃走?”姑娘道:“街上尽是洋人,我怕。”张三又
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姑娘眼泪汪汪地道:“只有一个老父亲,
昨日父亲上街买菜,被洋兵杀了,因为父亲扛着一根扁担,洋兵还以为
他是义和团的余党。我只有躲在这间屋内,不敢离开一步。我每天听到
邻近的西裱褙胡同那些姐妹哭天喊地的悲号,真是害怕极了。”张三道:
“不要害怕,每日晚上我让我孩子给你送饭来,你*好有一个躲处。”姑
娘道:“在这屋子的顶棚倒有一个藏处,因为昨日听到姐妹们哭叫,睡
不着觉,直到天明才蒙咙睡着,没想洋兵闯进来了,没有来得及藏进
顶棚。”
张三将小胡子拖到姑娘面前,姑娘睁大了眼睛看着小胡子,仔仔细
细盯着他,她的目光落在他的脚上。原来小胡子穿的两只鞋不一样,一
只鞋是新的,蓝布面,另一只鞋是旧的,青布面,粘着泥土。姑娘在床
上摸索了半天,摸出一只鞋,这是一只男人的鞋,也是新的,蓝布面,
跟小胡子的那只新鞋一个样。姑娘泪如雨下,抽噎着说:“他昨天晚上
来这里污辱了我,我抓住了他这只鞋…”张三圆睁虎目,怒斥小胡子
道:“怪不得今天一大早就带洋人来这里寻乐…”小胡子吓得筋酥骨
软,扑通跪在地上,嘴里喊着:“三爷饶命!…”张三一把提起他,
当胸一掌击去,这个罪恶累累的洋奴,立刻耷拉下脑袋死了。
张三对姑娘道: “本来我是带他向你赔罪的,没想到他还污辱了
你。”姑娘跪到张三面前,感激地说:“大叔,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张三连忙扶起她,说道:“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这样做。”说
完,拖起小胡子的尸身,出了屋门,来到后院,见那里有个废弃的茅
厕,张三把小胡子的尸身往茅厕里一丢,又推倒了一扇墙,将尸首
掩住。
张三收拾了汉奸小胡子,仍然怒气不止。他想:刚才那德军少尉决
不会善罢甘休,我必须先下手为强,于是又赶忙朝前追去。他走出喜鹊
胡同,穿过芝麻胡同,终于追上了那伙洋人,他远远地瞄着。时近正
午,机会终于来了。他见那德军少尉又单独闯进了一家院落,便很快地
跟了进去。这是一座空旷的院落,人早就躲光了。张三神不知鬼不晓地
到了那德军少尉的身后,猛起一掌,闪电般击在他的后心上。那少尉连
喊都没来得及喊一声,就“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口中涌出鲜血来。张
三把尸体拖到后院。原来这个胡同叫四眼井胡同,由于此院有四眼古井
而得名,张三来过这里,所以知道后院有井。他把尸体扔进一口井里,
俯下身往里瞧了瞧,这时只听有人唤他:“张三爷,我在这呢!”张三回
头一瞧,另一口古井里伸出一个脑袋,原来是李存义。张三又惊又喜,
连忙扑过去,叫道:“存义,你怎么躲到这里?”李存义吃力地说:“我
受伤了,没有撤出城,我本想去找你,走到这里,正见洋兵追捕,才躲
到此处。”张三扶李存义上来,见他的胸前有一片血迹。李存义道:“我
饿坏了,有吃的没有?”张三道:“你先等着。”
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 本书特色 《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郎净在就读文艺民俗学博士时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勾勒了董永故事发...
末世的爱情标本三言 本书特色 张曼娟的讲座标题里,“末世”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字眼。在“爱情”前加上“末世”未免使人心灰意淡,其实不然,张曼娟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
另眼看经典:文学经典中的众生之相 本书特色 《西游记》的心学,常在儒、佛之间,表现在孙悟空身上,虽然称为心猿,却又不是醇正的儒者,也不似似悟道的和尚。况且西行行...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诺贝尔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稿以研究21世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为主,根据不同专题的内容需要或外延至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获奖作家及作...
中国笔记文史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2印★ 中国笔记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博大而精深★ 本书洋洋八十二万余言,结束了...
旅人的秘密地图 内容简介 空中楼阁——西班牙的悬崖小镇,欧比多斯——葡萄牙国王献给王后的礼物,希腊爱琴海的小岛与古文明,挪威峡湾的神秘谷,冰岛的蓝色珊瑚礁,阿曼...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3辑--从乡愁出发:吴奕錡选集 内容简介 《从乡愁出发 吴奕锜选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是作者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从*初的由论说“乡...
滄州集 内容简介 孙楷第,字子书,河北沧县人。孙楷第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书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孙楷第先生在1958年之前...
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 本书特色 杨景龙编著的《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从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学的渊源出发,研究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结合胡适、余光中、舒婷等人...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邓乔彬学术文集-(下)-第五卷 本书特色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
海市蜃楼 内容简介 一宗引人注目的凶杀案引出了一宗欲盖弥彰的盗窃案,一组杂乱无章的字母破译出一个多方聚焦的密码;一本小小账簿牵出一条股市大鳄——真相似乎大白之际...
修辞学视阈下的古代判词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修辞学视阈下的古代判词”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法律语言与古代判词研究概述、法律语言学的学术组织与刊物、法...
这么一个骄傲又强大的,让他愿意为之虔诚膜拜的男人,他只要在他身边,作个小小的守护卫士就好了。书签文字:只要他略微一笑,他
丹道天成解红楼 目录 序导论**章 《红楼梦》是一部《石头经》一、《石头经》和《红楼梦》二、《石头经》和红学危机三、红天梦海论红学四、梦非梦——梦是一种艺术风格...
主人公李宝莉年轻时美貌能干,但性格过于不饶人。嘴上的厉害让丈夫马学武一日日活在压抑之中。为了排解生活的苦闷,马学武与同厂
艳遇这种事情,福祸难料。至少对于生活态度严谨的杜冉而言,简直是场天外飞来的灾难。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合作的艺人发生
仓央嘉措情诗+纳兰词(套装共2册) 内容简介 本套书共两册,包括:《此生虽短意缠绵:仓央嘉措情诗珍本》和 《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
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 本书特色 马瑞芳揭秘,CCTV《百家讲坛》,跨韯300年的“芳龄”对话,聊斋红楼,一短一长,双峰并峙,百世留芳。《聊斋志异》完全颠覆了中...
反洗钱法-以案说法-46 目录 **章 总则1.1 反洗钱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1.2 反洗钱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1.3 反洗钱义务主体是谁?采取什么措施履行反洗钱义...
选收《过把瘾就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和《空中小姐》四部中篇小说。作者简介 王朔,当代作家。1958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