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常谓要继承传统,何为传统?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是也。好东西都要传神传世。师者传道,佛者传灯。“传”为名词时,本义为丝之头绪。乱麻一团,于是要求其纲纪统类,是为传统。
学习传统文化,就得如此一字一词,细抠慢捋,究本求原,始得头绪。得一头绪如夜见火,明末陆桴亭《思辨录辑要》云:“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所以,古人为学,十年读书,十年旅行;又或文史哲不得偏废,乃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
文史哲乃一大天地、大境界。文者,花纹,象纹理纵横交错,又,勤学好问亦谓之文,即今则为一切含有文化义量之字词;史者,记事者也,“一切皆史”;哲者,本义为聪明,有智慧,是谓知也。连起来:文是丝,史为布,哲为衣;又或:文为身,史为量,哲为裁。也只有连起来,才是所谓的知识以及求知之道。或有一环错落,或有一事不知,如古所言,是为“儒者之耻”。
这就是通过各种典籍文章继承和学习传统的精神和方法。何为文章?《左传》注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青者,金文字形上为“生”,下为“丹”,本义是蓝色,“生出赤色”。原来古人一开始就发现了木材烧到极至,总是通红;而温度逐步升高,红色的火苗又变成了蓝色的火焰;再次升高,则得纯正之蓝色,蓝中之蓝,就是古人称之为的青色(炉火纯青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再加上白色的烟,红、白、蓝、青四色齐备,这就是古人文章的本色或是成色,竟然也就是历代瓷器*尊贵的几种色彩!
这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也即是传统文化的“火候”与“窑变”。
文章开始于“青”,自然界本没有青色,青色原本是纯蓝色,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文》释“青”:东方色也。东方为尊,因有“挑选”、“胜出”之义。推而广之,所有用“青”作声符的字都是类似的、带有精华的意思。如“精”,指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又如:清者,水之青;箐,竹之青;菁者,草之青;晴者,日之青;睛者,眼之青;聙者,耳之青;婧,女之青……再到“情”,心之青也。
“心之青”,意思即为心里*好的东西,这就成了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原点,即,万物归于“情”。情之所系于“心”,心肝脾胃肾五脏,除了“心”这个脏,别的几个器官都是以“月”(也就是肉)为偏旁的,但只有这个“心”脱离了具体器官,预备着要与意、志、神、圣、灵、魂等相联系(这也就是中医“*上调神”的根源所在)。一种文化必须要有对物质的超越,要有神性在前方的昭引,就如同花必有香,火必有光。
这种超越就见出传统文明的生发力量和独特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宗教不发达的中国,这个“心”长久以来就是靠这个*初的“情”来发动并收束的。它可以是物质的,但也是精神的;它可以是神秘的,又可以是眼见的。“情”之本义是感情,《说文》讲“人之阴气有欲者也”;早期的中医则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白虎通·情形》谓其是“阴之化”;《荀子·正名》则解为“性之质也”。这些解释有的派生到了阴阳八卦体系,有的直接生成到中医,有的到了哲学,有的则流衍到了文学艺术。特别是在文学里,“情”基本上成了*大的母题,歌颂母爱,怀念故土,见月伤怀,对花垂泪。用冯梦龙《情史类略》题记的总结:“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没,唯情不虚假。”此情者,终有太过太切之虞,既为“人情之所不免”,亦为“人情之所不堪”也,好在又来了佛教,观“心”与“性”,或说观自性或自在,中国文化之“情”于是而有超越。
我们常谓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天下,或说三家互补,或说两两互补,总之,读书都得把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放到整个文明的传统里,古今中外,遍地勾连,以求不要漏掉任何一个意思,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开启思维方式的机会。知识永远都是死东西,如果不能用生命去体验证悟,不能像道士炼丹一样炼出火药来,不能活用到思维力度和方式上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就只是障。
就说说这个“意思”,常人以为这个词乃是一个音节那样的基本“原子”,没法再分,其实不是这样的,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词那么简单。意者,志也。这是《说文》的解释。看造字法,意,乃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读作xìn),囟是指脑子。连起来讲:心脑相合产生思想。再翻翻很多早期的书,都是把“意”跟“心”连在一起的,比如《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直接就讲:“心之所谓意。”
再到中医里去看看,《内经·灵枢》:“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是意识、回忆,志为意识和经验的存记。作为人特有的志、意,和思、虑、智、神,以及知觉与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概括谓之神。《内经知要》又说:“心已起而未有定属者,意也;意已决而确然不变者,志也;志虽定而反复计变者,思也;思之不已,必远有所慕,忧疑展转者,虑也;虑而后动,处事灵巧者,智也。”因有如此等等超越于物质的精神活动,人乃有种种精神病变。所以,中医观病,先是讲究后天的水谷调养,水谷乃后天之精,是物质层面的“米之青”,是神的供养。而中医*上讲究的乃是调神,调适从意志开始的精神,此为先天之精,是神的基础。所以,一个中医*起码的要求则是必须要学会心理咨询。
再看佛教的解释,《俱舍论》云:“集起为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在佛教中,这个“意”字,从无始以来,一直思量而没有间断,所以叫“意”。又因它常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烦恼相应,所以又称“污染意”。佛经中强调依意生识为外界一切认知活动的枢纽。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前五根必须依靠意根才能起作用,而意在佛教中明显也是属于精神和心理范畴。佛教的“意业”就是指的内心的贪、淫、痴、慢等心理行为。所以,修佛证道讲的就是断掉意根,意越少,明心见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跟上边所讲的去“情”越多也是一个道理。
再把“思”连上来看。《说文》:“思,容也。”《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原来,“心”或“意”漫涣无边,需用“思”来容纳、无所不包。所以,“意思”这个词可以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无边无际的思想或想法包孕在一起。所以,“意思”是一个*基础的认知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是一种穷尽事物的尽心之学,还是一个不可能抵达的艺术至境。再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内涵极度缩小而外延无限增大的境界。而且,*有意思的是,只有符合这几个条件的艺术,才是永恒的艺术,举例来说:盛唐之诗,标格高迈,语意再不用装腔作势,只以平和为度,甚至可以说好的唐诗都是“不须用意”,看不到“意”,如李白之诗,张嘴就来;又如边塞诗而不言边塞之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接就写,干干净净。也就是说,求“意”而又不见“意”,舍“意”因而“无意”。“意”,退回到原点,因为是原点,就接近于哲学中的本体,所以,它反而包孕了永远可以从头开始的诠释可能性。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神奇的地方。
把“意思”摊开来讲清楚,或者,只需要把“意”讲透彻,就会让我们以后对各种各样的“意思”有着更深更宽泛的理解。本书就是力求把每个词或句子都这样讲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任何一个文明结晶的、有着一点义量的词汇,都可能包含着种种的文史哲典故,语义的变迁、流转,以及各所固结的义项,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力度与文明的向度。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值得这样从头到尾地解析。
这当然是能明白地说出来的部分,而中国文化*大的特点则是“说不尽,道不明”的“道”,有一种东西,好像能具体地去感知,好像有一句话跑到了嘴边,可是,就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再是它了。所以,对待传统来说,你只有沉入其中,用“心”去体味,一生哪怕只体会一件事物,一个意境,也比坐而论道要强得多。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这样去体味。
这就是读者眼前这本《中华语典》的立“意”所在。
“封建”“专制”不相容
“封建”一词,常常都和不好的、落后的、需要批判的东西联系,这是长久以来对这个词的意识形态化造成的结果。
“封建”一词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封侯爵位制度。受封的人称为诸侯。诸侯建立诸侯国,简称“封建”。
周人灭商之后,进行过至少两次大规模的“封土建国”活动,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具体讲,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封出去由各诸侯国自行享有完整的管理权,只在名义上对周王室承担必要的义务,而从历史上看,周天子也的确对诸侯内部事务很少干预。
各诸侯都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世袭的诸侯国,周代初年达到八百多个。后经过不断战争兼并,到战国时还剩下七国争雄。秦大一统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就取消了“封建制”,建立了中央集权下分级管理的郡县制。只有到这时,才可以说,中国进入了“专制”时代,而不论青红皂白地把“封建”和“专制”连在一起,至少可以说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
从“封建”制过渡到郡县制,天下由分而合。但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关于分与合的问题就追究到“封建”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上来。柳宗元就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封建”论》,主要是为郡县制辩护,说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秦代的政治措施太残酷了,并分别命名为:“封建”制是家天下,郡县制是公天下。实际上,就从郡县制开始的那一天,下及秦汉、隋唐、明清之际,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人在讨论“封建”、“郡县”孰优孰劣。但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明确的结论,而且也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封建”与“郡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安排。
简单地说,“封建”制下的政治不可能是专制的,因为名义上的周天子没有那么大的实际权力,反过来,一个典型的专制政体必然是自觉地排斥“封建”制,而要把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封建”专制一词既是对“封建”的污蔑,也是对专制的美化。因为“封建”跟“专制”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样东西。
“肮脏”原是褒义词
“肮脏”一词在今天只有一个意思:不洁净。但是在古代,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肮”和“脏”各自的词义从来没有不洁净这个义项。肮读作háng,本义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种死法叫“绝肮”,即割断咽喉而死。脏读作zàng,本义是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比如内脏、五脏。“肮”和“脏”组成一个联绵词“肮脏”,读音为kǎngzǎng,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高亢刚直的样子,东汉赵壹的《疾邪诗》中写道:“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伊优”是逢迎谄媚的样子,《康熙字典》解释“肮脏”为“嫜直之貌,婢直即倔强、刚直。小人善于逢迎谄媚,因而得以升堂为权势的座上客,而高亢刚直的君子不受重视,只能倚在门边。南宋文天祥的《得儿女消息》一诗中也有同样的用法:“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意思是不屈不挠、坚持刚直的品格才是真正的汉子。
“肮脏”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身躯肥胖的样子。北周庾信的《拟连珠》中写道:“肮脏之马,无复千金之价。”就是指身躯发胖的马不再值千金之价了。
大约从元明开始,“肮脏”一词逐渐演变出糟蹋、卑鄙丑恶的意思,尤其在戏曲和话本小说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后来又慢慢演变出不洁净的意思。至迟到了清朝,“肮脏”已经定型为今天的语义,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肮脏,俗为不洁者为肮脏。”这一语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肮脏”*原始的语义慢慢湮灭,不再为人所知了。
“龌龊”本非指卑鄙
“龌龊”一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多用于卑鄙丑恶、肮脏的意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是在古代,它的贬义却并没有这么严重,中间经过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龌龊”读作wòchuò,“龊”的本义是局促、拘谨,和“龌”组成的双音词“龌龊”本义是形容牙齿排列的样子,因为牙齿排列得很紧,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因此引申而形容一个人器量狭隘,拘于小节。张衡的《西京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独俭啬以龌龊,忘蟋蟀之谓何。”注解道:“龌龊。好苛局小之貌。”又,“龌龊,小节也。”都是指拘于小节的意思。南朝宋鲍照的《代放歌行》中写道:“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旷士是胸襟开阔之士,正好是“龌龊小人”的反面。李白有“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的诗句,同样是形容陶渊明居住在狭隘的东篱下,不足以效仿之意。词义更显豁的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的一段文字,在《随园诗话》中袁枚这样评价诗人:“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连篇累牍,乃非诗人矣。“此处“龌龊”即是指胸中境界狭小、拘于小节的诗人。
“龌龊”一词入诗。*有名的是孟郊《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处“龌龊”跟登科后的春风得意相比照,活脱脱地描绘出没有登科时困顿的情形。
在这些用法中。都没有卑鄙和肮脏的意思,但大约从宋朝开始,部分诗文渐渐引申出后来的义项。比如宋朝的方勺如此抒发对当朝者的不平之气:“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龌龊”和“邪佞”并举,可见有多么的卑鄙丑恶。就像“肮脏”的词义演变一样,到了元明时期,“龌龊”开始进入人们的口语,戏曲和话本小说中屡屡出现,元朝高文秀的剧作《黑旋风》:“他见我风吹的龌龊,是这鼻凹里黑。”《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赁房尽有,只是龌龊低洼,急切难得中意的。”都是肮脏的意思。到了近代,“龌龊”完全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用语,词义也随之定型了下来。
“笨蛋”原来并不笨
今天的“笨蛋”一词是个语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语,一个人被别人骂作“笨蛋”,一定会勃然大怒。在某种程度上,“笨蛋”等同于白痴,都是指智商极其低下的人。
不过在古代,称呼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这个字甚至还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呢。
《说文解字》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徐锴进一步解释道:“笨,竹白也。”《广雅•释草》解释得更加详细:“竹其表日篦,其里日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自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综合以上注释,可见“笨”是竹子的里层,是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薄又白,可作造纸的原材料。东汉蔡伦造纸,*早的原材料非常简陋,计有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后来的人才使用“竹白”当作原材料。因为史书要在用“竹白”造的纸上书写,因此后人就把史书称为“竹白”,即“笨”。
“笨”的这一原始语义到了魏晋时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晋书•羊曼传》记载,有四位大臣通过评比,选出了当时的“四伯”:大鸿胪江泉把能吃的人定义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把“大肥”的人定义为“笨伯”,散骑郎张嶷把狡妄之徒定义为“猾伯”,羊聃则把狼戾之徒定义为“琐伯”。这是比附上古时期的“四凶”。其中“大肥”是指身体肥大,行动不灵巧。这类人被称作“笨伯”,可见此时的“笨”已经转义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没有和智商低下联系在一起。
到了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的门人向他请教天下的恶人都有哪些种类,葛洪列举了“悖人”、“逆人”、“虐人”等数十种恶人的种类。其中说:“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在葛洪看来,笨人是指那种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懂得善恶得失的人。这种人当然是愚蠢的人。直到这时,“笨”才和智商挂起钩来。
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山东人谓粗鲁人日体汉,体与笨同。”“体”在古代和身体的“體”是两个字,意思是“劣”,又指粗笨。笨汉当然智力低下,可见民间俗语已经把“笨”的意思定型了,以至慢慢和“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词。
“市侩”不是骂人话
今天如果称呼一个人为“市侩”,那也是语感非常严重的骂人话。惟利是图的奸商,贪图私利的人,政治上随波逐流、道德上虚假伪善、作冈上粗鄙庸俗的人都可以称作“市侩”。但是这个称谓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侩”,读作kuài,是指两伙人之间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声类》:“台市人也。”即市场上交合双方实施买卖的人。《史记•货殖列传》:“子贫金钱千贯,节驵侩。”在这句话中,“予”是利息,“节”是节制,管理,估定价格;“驵”读作zǎng,骏马,好马;“驵侩”即说合牲畜交易,从中谋利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有一千贯放高利贷的利息,以及估定价格,促成牲畜交易的掮客。
“驵侩”合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来泛指市场经纪人。“驵”慢慢就和“侩”的含义一样了,《吕氏春秋•尊师》:“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注解说:“干木,度市之魁也。”“度市之魁”即估定市场价格的人,也就是中间人。许慎注:“驵,市侩也。言魏国之大侩也。”“侩”又称“牙侩”、“牙子”、“牙人”。用“侩”可以指代不同的买卖,比如侩牛是从中撮合牛的买卖,侩豕是从中撮合猪的买卖。
《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了当时的规定:“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在中国古代,盐是官卖品,私人不得贩盐,如果有贩两池盐的,坊市居所的主人和介绍私盐买卖以收取佣金的中间人(即“市侩”)都要连坐受到惩罚。直到清代,“市侩”一词还只具有社会经济的含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盒随笔》中写到当时的风俗:“近俗市侩牙人,俱有别号。”市侩和牙人都是中间人的意思。因此之故,后来“市侩”也泛指商人,比如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且市侩之牟利,无论银贵钱贵,出入皆可取赢,并非必待银价甚昂然后获利。”这里的“市侩”就是泛指商人。
大概因为中间人往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信誉不好的缘故,再后来“市侩”一词开始变味,借指贪图私利、投机取巧的人,一直延续到今天,词义*终固定下来。
“富家翁”不思进取
“富家翁”就是富翁,但是“富翁”一词缺少家庭气息,更偏重于外在环境对人的定位。而“富家翁”一词非常立体地展现出了一位大腹便便、面团团的富翁形象,多了一个“家”字,给人的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富家翁”这句俗语的来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之前。秦末乱世,时封沛公的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来到秦王宫殿中视察战利品的时候,乡巴佬刘邦看得眼睛都直了,只见帷帐狗马珠宝妇女数以千计。一派温柔之乡的旖旎景象。刘邦于是就想把农村户口迁到咸阳,就在这里养老了。樊哙一看刘邦这副没出息的样子。劝谏说:“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沛公您是想占有天下,还是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富家翁?张良也在旁边敲边鼓,刘邦这才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秦王的宫殿。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著名的“富家翁”。景初二年(238)年底,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齐王曹芳。曹爽被封为大将军,齐王曹芳继位后,又加为侍中,跟随皇帝身边,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曹爽将司马懿架空,变相地剥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遂称病,在家中疗养。
正始十年(249)正月,曹爽带着大批亲信,跟随齐王曹芳赴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爽一走,司马懿立马就假借太后旨意发号施令,关闭所有的城门,抢占武器库,屯兵洛水浮桥,断了曹芳和曹爽的退路。在城内,派心腹占据了曹爽和曹羲的军营。洛阳城就这样轻易地落到了司马懿手中。
一切布置妥当,司马懿向曹芳上奏,历数曹爽等人的罪状,勒令他们放下武器,交出兵权,回京躲进家里当缩头乌龟,等待处置。曹爽是一个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之辈,一听司马懿发动兵变,登时没了主意。对智囊桓范提出的奉皇帝进驻许昌、下诏讨伐叛逆的主张“默然不从”,*后干脆破罐破摔,把刀扔到地上,说:“还是投降吧•保住命要紧,我也不失做富家翁。”曹爽这一举动,让司马懿大喜过望。司马懿本来已经部署停当,一副要与曹爽决战的架式,没想到曹爽自动放弃反抗,束手就擒。史称“高平陵政变”。
由此可见,“富家翁”自古以来就是不思进取的典范。李陵突围“鸟兽散”“作鸟兽散”是指聚集着的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多用于形容军队溃败。这个词出自《汉书•李陵传》。李陵、李广、李广利,三人总易混淆。公元前99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铁骑从酒泉出发,征伐匈奴。汉军兵分两路:西路由李广利亲自领兵,从酒泉北上,攻击匈奴右贤王:东路由因杆将军公孙敖和强弩都尉路博德率领。从西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上,兵锋直指涿邪山(今蒙古曼达勒戈壁一带)。此时李陵的军衔是骑都尉,李广利令他充任西路军的辎重护卫军。李陵深感耻辱,遂上书汉武帝,请求独自率领五千步卒,出居延塞,向北深入单于的王庭。
此时,李陵并不知道在他后方的局势。李广利和匈奴右贤王交战,大胜,斩首一万余级。不料,回师途中猝然遭遇单于的救援部队,汉军被围,李广利突围而出。此一役汉军损失了十分之七的兵力,大约两万人左右。然后,单于挟得胜之势,亲率三万骑兵向李陵掩杀而来。三万铁骑将李陵的五千兵卒团团包围,围得铁桶一般。
李陵且战且退,连战连捷,但也损失惨重。面对李陵五千步卒殊死而又卓有效率的抵抗,单于全歼李陵的决心动摇了,且多有疑虑,他认为这是汉军深入大漠的精兵,目的是在一步一步引诱匈奴主力向汉朝边塞移动。直至*后钻进汉军的包围圈里去,否则怎么解释区区五千步卒,在八万铁骑的追击下居然能够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左右劝谏单于道:“单于您亲率数万铁骑和五千汉军的步卒作战,居然无法消灭,这要是传出去,汉朝岂不是越发地轻视咱们了?以后再想派使臣和汉朝求和也不可能了!再和他们在山谷中打一仗,出山谷四五十里就是平地,如果那时还是不能歼灭汉军,那就只好退兵了。”
这一仗打下来,一日交战数十回合,汉军又斩杀了匈奴两千余人。单于彻底害怕了,正准备下令退兵,不料汉军中有一名军候叫管敢,投降了单于,把李陵军队的绝密情报全盘透露给了单于,即李陵军队只有这五千步卒。后无援兵,而且弓箭即将用完。单于一听大喜,拍着管敢的肩膀说:“你真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啊”
汉军继续向南退却,*终被匈奴尽数包围。李陵尽斩旌旗,把珍宝尽数埋在地下,仰天叹息着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假如还有几十支箭,我们就能突围而出了。如今弹尽粮绝,天一亮就等着受缚吧。大家赶紧作鸟兽散,希望能有人逃脱出去向天子报信。
汉军四百多人突围成功,李陵没有逃脱重围,降了匈奴。这就是“鸟兽散”的来历。
……
郭灿金,1967年生,著名学者,著有《古典下的秘写》、《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合著《趣读史记》系列、《新说文解词》。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教师。
不只是翻轉,還是讓「心」摔一跤的大翻轉!(嘴角失守、心臟痛痛,分不清是笑是哭 ( ̄▽ ̄)~*)虐童、冤罪、尊嚴死、長照、政治正確、色情漫畫……與我們相鄰的社會難...
极简人类文明史 本书特色 ◆一本书通晓人类2500年艺术、哲学、音乐、历史、政治、语言学、自然科学……全部重要知识!◆读完本书等于读了一万本书!◆轻松了解整个人...
如何高效写作:文学大师的81堂写作课 本书特色 ★**经典:荟萃大师经典,浓缩夏丏尊、老舍、朱自清等多位文学巨擘、语言大师、语文学家毕生的创作经验。★通俗有料:...
国学茶座-总第十二期 2016年3期 本书特色 山东人民出版社创办《国学茶座》这份杂志的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
阉割与狂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阉割的文化效应,中国阉割文化的整合观,阉割的神圣起源,心理阉割,狂狷与反阉割等七大部分,主要探讨了阉割、驯化与文化,阉割与人对自身...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 本书特色本手册收录了古代汉字一万一千六七百个。每字后面列出其上古和中古的音韵地位,并加注拟音,以供学习,研究古代汉语,汉语史,汉语音韵...
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1648-1806年/帝国法、宗教和文化 本书特色 1648至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视为一种区域性中欧。这个帝国以其联邦的形式,以其大量...
百姓的祠堂 本书特色 在历史上江西作为全国立祠*多的地区之一,至今乡间仍散落着蔚为大观的古祠堂,建祠祭祖的风气得以推广,也与朱熹、夏言这两位江西籍历史文化名...
中华美德书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做到选材广泛,涵盖古今代表篇什;追求体例新颖,导读、原文、赏析三信一体;注重风格优美,解释深入浅出,突显美学趣味,富有欣赏价值。相...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 本书特色 本书是《百种语文小丛书》之一。 中国语文现代化就是中国在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核心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改革。中国语文现代...
一味一人生-《菜根谭》中的生活智慧 本书特色 《菜根谭》,人情世故的颠峰之道,给您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其表达的是400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研究生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动荡不安,这也是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空间开阔、文化环境宽松...
音系学导论: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3) 本书特色 本书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语言及语言学入门”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培养音系分析所需的基本技能,是一部专门...
岭南民间游艺竞技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
在日本與美國造成風潮的家事「萬用寶」純天然強效去汙劑,替你打造一個無毒的清潔空間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的化學洗潔劑,除了會對地球造成負擔外,對人體也有傷害,甚至有研究...
逻辑思维和语句形态 目录 切问近思 求解务真(代前言)**章 故事篇阅渎提示1.“太太枪下有私”的推理2.阿庆嫂巧破刁德一两难圈套3.唐伯虎闻橘香——聪明风流加...
新华字典(第10版)双色本 内容简介 本词典是在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奖的第9版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主要增补了部分新词、新义、新例和少量字头,...
章太炎国学论著二种 本书特色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收录章太炎先生国学论著二种:《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纵观 本书特色 本书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其理论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是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献及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纵...
宋代文化新观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宋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宋代文化新观察》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宋代文化的新观察、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认识、新儒学兴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