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彩陶为基点进行文本研究,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以扎实的实物材料和多年的实证考据为依据。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陶瓷美学
中国西部艺术论
中国文学原型论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
原型批判与重释
中国色彩论
中国书法思想史
中国绘画精神体系
nbsp; 序
时光如梭,韶华易逝,结集“文存”,颇有些对自己人生盘点的味
道——虽然还不是时候。
这里集中刊出的是我自20世纪80 年代至今的主要写作成果。已经
出版过的,都还有些积极反响,这次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从未出版
过的,酝酿时间很久,算是新作。其所以有勇气拿出来,是觉得这些
选题尚有意义。
《中国20 世纪文学价值论》是从198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中国现当
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时就开始做的课题,时断时续,延续了20多年,其
研究范围的延伸后来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主要探讨中国文
学价值体系重建,意在从价值论的角度对这个世纪文学作宏观整体的
思考和深度剖析,解释文学现象背后人的主观动机和价值追求。但这
种研究却似乎犯了后现代主义的大忌,其论点在今天好像有隔世之感。
然而,窃以为价值问题是文学创作和研究不能绕过的命题,现在非但
不过时,反倒值得特别关注,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是同一时期对文学思潮的宏观探讨,分
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文学思潮中的重要问题的研究,试图突破对思
潮一般勾勒的研究模式,探讨的是历史责任与生命本真的对峙、客观
再现与主观表现的消长、价值与真理的冲突、生命过程解释与历史变
迁叙事、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影响、人类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等等这
样一些文学思潮中的深层问题;下篇是对中国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探
讨,在与徐行言教授合著的《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发表过,
可以看作是对具体思潮的个案研究。
《原型批判与重释》和《中国文学原型论》,是1992年读文艺学博
士前后的成果。它们原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两个部分,但在答辩后,有
专家建议将理论部分单独分出,后经重写成书出版,命之为《原型批
判与重释》。顾名思义,一为原型理论批判,辨析有关疑点难点;一为
重新阐释,发表自己的看法,力图具有原创性。此次再版做了较大修
订补充。《中国文学原型论》则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有些在
《文学评论》等刊物以单篇论文形式发表过,但整体还是**次面世,
尝试将自己重释的原型理论运用于中国文学现象的研究。这两本书的
写作,思维较为活跃和自由,行文比较大胆和放肆。
《中国西部艺术论》 《中国彩陶艺术论》和《中国陶瓷美学》,在
学科壁垒森严的情况下,似乎杂而不专,甚至有些不务正业,旁门左
道,归不到“正宗” (正统)的美学或者文艺理论中。不过,我看中
它们潜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怀着敬畏之情去接近这些陌生但有魅力的
人文领域,况且歪打正着的事也是常有的,或许肤浅,却很认真。探
讨这些艺术门类感觉比“纯”理论的思辨更实在一些,因为这其中潜
藏着许多艺术和美学的理论问题,需要认真探索,对它们的深入研究
和理论抽象也许是我们呼吁多年的理论原创性的别一种路径。 《中国
西部艺术论》对西部独特艺术做了初步而较为全面的介绍论述,涉及
岩画艺术、彩陶艺术、歌舞艺术、佛教艺术、青铜艺术、服饰艺术等
等。 对西部艺术作整体的观照是本著的起点,而深度阐释并“触类旁
通”则是继续努力的方向。《中国彩陶艺术论》,力图建立起关于彩陶艺
术研究的初步框架,提出中国彩陶艺术研究的思路,从艺术理论的角度
对中国彩陶做了系统探讨。《中国陶瓷美学》是在《中国陶瓷艺术论》基
础上改写的,试图从关学角度探讨中国陶瓷的独特审美语言、文化意蕴
和艺术魅力;因考虑到陶器和瓷器的全貌及其相互关系,其中涉及彩陶
的部分,与《中国彩陶艺术论》有些难以避免的重叠,特予说明。
虽是敝帚自珍,不足挂齿,却也有着自己生命的印迹和心血的灌
注,值此之际,我由衷地感谢一切给予我的学业和人生积极影响的人
们!特别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支克坚先生、博士导师吴中杰先生!
感谢读者出版集团汪晓军先生对文存出版给予的热忱关心,感谢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对文存出版付出的辛勤工作。
文稿付梓时,常会发现许多来不及弥补的遗憾和缺陷,此次更是
如此。所幸选题本身并未失去价值,都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和深入
研究的余地,若能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兴趣,也聊以自慰。
读者明鉴,期待批评指正。
程金城
20 08年2月3日
第五章
神秘魅力:彩陶的意蕴研究综述
**节文化人类学方法的研究
人类对于往昔追忆的兴趣和对于既往史的好奇,甚至超过对于未来
的兴趣。同时人类在对于眼前事物的性质进行探讨时,也往往想到对其
初始和本原的追寻。维柯说: “人对辽远的未知的事物,都根据已熟悉
的近在手边的事物去进行判断。这条公理是一切民族乃至后来一切学者
们对于人类起源的一切错误看法的无穷根源。”①
彩陶艺术研究,虽有具体实物为据,但对于这种辽远的往昔事物意
义的阐发却总会带有推测和假设的性质,也难免以“已熟悉的近在手边
的事物去进行判断”。只是我们力图避免错误而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彩陶,尤其是彩陶纹饰,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之谜。自从彩
陶被发现,对于它们的研究和探讨、猜测就没有停止过。人们从各个不
同的角度去发现阐述其所蕴含的意义,所渗透的人性内容、所凝聚的人
类智慧和所体现的艺术精神。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类学尤其是文
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以及原始文化学、宗教艺术学、宗教人类学等等
新兴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彩陶艺术所具有的丰富含义日益被发现。彩陶
艺术的意蕴得到了更多领域和角度的广泛研究,其成果引人注目。这些
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彩陶纹饰含义的解释方面,大致可归纳为生殖崇拜、
宗教信仰、权威象征、氏族标志等几个方面;另外,关于彩陶的一些特
殊器型和特殊纹饰的意蕴的解释也成为特别突出的方面。
1.生殖崇拜
近十几年来,用生殖崇拜理论解释彩陶纹饰中的某些图案的观点产
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较重要的是赵国华在他的《生殖崇拜文化论》中的
观点。在这本书中,他
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和开
阔的视野,对有关纹饰
进行了分析推理,提出
了一系列观点,主要是:
(一)鱼纹与八卦符
号。认为“根据原始社
会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
上的纹饰,八卦符号可
能根据鱼纹,或者依据
蛙纹。”①“八卦起源于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鱼
祭,是一种生殖崇拜的
祭祀礼仪,先民通过它
祈求实现美好的愿望。
其深层隐含着畏惧。畏
惧是伴随着崇拜一起诞生的。
由此引出了禁忌。”①
(二)抽象鱼纹与女阴象
征。认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存中的三角纹、菱形纹及折
线纹,“它们如同半坡类型
的三角纹、菱形纹及折线纹
一样,都是抽象鱼纹;它们
如同半坡类型的象生鱼纹、
抽象鱼纹一样,也都是女阴
的象征。” “所谓‘三角网
纹’,是三角形鱼披满鱼鳞,
亦即抽象鱼纹;所谓‘同心
圆’,乃是女阴的直接描摹,
主要显示的是生儿育女的阴
户。这些纹样都反映了母系
氏族社会女阴崇拜为主要标
志的生殖崇拜。”②
(三)蛙纹与生殖崇拜。
提出“蛙纹(蟾蜍纹)是中国母系氏族文化遗存中的第二种基本纹样。”③
“蛙被原始先民用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怀胎的子宫(肚子)。某些
彩陶蛙纹的下部特意描摹出圆圈以象征阴户,也说明这一事实。”“由
对外生殖器女阴的崇拜,发展出对怀胎子宫的崇拜,这是人类对女性的
生育功能和繁殖过程认识的一次深化。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中彩陶纹样的
鱼先蛙后,正是人类生殖崇拜这**个进程的写照。”④
(四)花卉纹与女阴象征。他还提出,彩陶纹饰中的花卉纹等也是
女阴的象征。根据之一是“水草”刻画纹和“叶形”刻画纹等等, “其
实都具有模拟女阴的性质”。根据之二,东北的满族曾以柳叶作为女阴
的象征,较柳枝作为母神的标记。③令外,作者还联系中国古代诗词以
及某些少数民族的生殖风俗作为旁证。
欧罗巴思想译丛: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 内容简介 德拉克洛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所写的日记,被公认为是出色的文学著作;他所写的美术...
瑜珈熊和你一起学画画·奇妙填色 内容简介 瑜珈熊是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卡通片中的著名卡通主角,我社以引进该公司部分瑜珈熊图书的方式,获得了瑜珈熊形象的使用授权...
草书解剖 本书特色 《草书解剖》:秋山烟雨孰能书,昨夜束茅蘸酒涂。雨自迷濛山醉倒,张颠笑我亦狂天。——周耀印草书解剖 内容简介 采用“解剖”这个词作题目,是借用...
苏轼黄州寒食帖-中国历代名家名帖-仿真复制版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名家名帖:苏轼黄州寒食帖(仿真复制版)》又名《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行书十七行,一...
当代书画家艺术丛书:高卧斋闲话 本书特色 姚鸣京,南人北相,入中国画殿堂,不绝已二十多年。参加过许多重要展览也获得过许多重要讲项。当代书画家艺术丛书:高卧斋闲话...
《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写于1928年。勒·柯布西耶这是对1926年一次不光彩裁决所进行的控诉,他因日内瓦的万国宫(
《世俗神话》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对电影本体进行了心理学和美学的思考,视野宽阔,涉及哲学、美学、神话学、心理学、社会学
电影演员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只有在穿上特定的服装后,才能更好地投入电影的角色当中,从概念到情感,乃至个性化的表达与演绎。这
自叙帖-中国著名碑帖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著名碑帖精选系列,顾名思义,精选了我国古代*具代表性的、影响力*广泛的著名碑帖。每册均系原碑影印,每页均附释文,书后还附...
《园林与建筑》主要讲述了:童明撰写《镜像与迷宫》以作为“与会”意向的整体说明,董豫赣撰写《与园林语》以作为“园林与建筑”
历代名帖集字:崔敬邕墓志集字 内容简介 《历代名帖集字:崔敬邕墓志集字》集字全部采用原碑帖的原字,未加任何修改。《历代名帖集字:崔敬邕墓志集字》集字的方式采用了...
本书是一本以城市为目录的电影随笔集,作者将城市看做一个焦点,将电影看作另一个焦点,借助城市本身的生命和历史,分析电影赋予
香港电影史记 本书特色 四大香港名导吴宇森 徐克 杜琪峰 尔冬升联合顾问、推荐既有针对香港电影产业历史的专业阐述,又有兼顾读者影迷“以人为本”的通俗诉求。鱼与熊...
宋元书法故事/书语墨香:中华历代书法故事 内容简介 《书语墨香——中华历代书法故事》系列丛书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书法题材丛书,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向中小...
1905.Chambers,Americanartistandwriter,laterturnedtowritingromanticfictiontoearna...
董每戡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我国著名的文学史、戏曲史研究专家董每戡的文章16篇,包括《说我国戏剧体制》、《曹操名誉的演变》、《说“杂剧”》、《说“戏文”》等。...
时尚英语趣文-生活的真实面目 内容简介 校园并非纯粹的象牙塔,双亲的期盼,学业的重负,就业的压力,沉沉地坠在学子们的心里。但那飞扬的青春,璀璨的年华,激起了多少...
《突破平面Premiere Pro 2020视频编辑与制作剖析》内容简介:《突破平面Premiere Pro 2020视频编辑与制作剖析》将Premiere P...
观荧点屏-与国剧同行 本书特色 电视的普及使电视剧在短短数年间取代了几千年的戏剧迅速上升为“**艺术”,拥有动辄数以亿计的受众。然而认真思考电视剧的艺术规律,了...
《木心美术馆特辑:木心研究专号(2016)》内容简介:过去三年,我们推出了《木心纪念专号》。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