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梦湖》
作 者: 特奥多·施托姆 (作者), 赵燮生 (译者), 江南 (译者)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5437105
出版时间: 2008-6-1
开 本: 32
页 数: 580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展现德语语言魅力的典范之作,是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影响恒久的珍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生动的、现实的、如梦似幻且充满如诗般幻想的风格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一种缠绵的思乡情绪。
书中配有美轮美奂的彩色插图和珍贵的情节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感受世界名著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茵梦湖(全译本)》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施托姆*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展现德语语言魅力的典范之作,是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影响恒久的珍品。施托姆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抒情诗人,德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自“五四”以来*受中国读者喜爱和*富影响力的外国作家之一。
在德国文学史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1840年至1890年的诗意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德国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虽然在创作中回避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但他们致力于艺术探求,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富有诗意的题材,描写情味浓郁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说流派,产生了一些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施托姆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的中、短篇小说鲜明而突出地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特奥多•施托姆(Theodor Storm),1817年9月14日生于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州的小城胡苏姆。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商人的女儿。1837—1839年在基尔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家乡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收集民歌、童话和传说。1848年积极支持当地日耳曼居民反抗丹麦统治的斗争,创作了一些激昂的爱国诗歌。1852年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不得不流亡他乡。一年后在波茨坦任法院助理法官。1856年在海利根施塔特任县法官。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冯塔纳、海泽和默里克等著名作家。1864年丹麦战争后,他回到故乡任行政长官,1867年改任法官,1874年升任大法官。因为不满俾斯麦的铁血政策,1880年退出政界,在哈德马尔申村潜心创作。1888年7月4日逝世。
施托姆的文学创作始于写抒情诗。他的抒情诗深受民歌的影响,格调清新,音韵优美,感情真挚,富有乡土气息。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他的小说是从抒情诗发展而成的,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的一种延伸,因此文字清丽,结构简朴,感情纯真,饶有诗情画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像《茵梦湖》、《白马骑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仍受到读者的青睐。
施托姆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共58篇,根据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各有特色,但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的作品始终蒙有一层柔美的诗意。所不同的只是早期作品更像抒情诗,后期作品更像叙事诗罢了。
早期(1847-1852):这一时期的小说大多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断,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渲染,不编织曲折有致的故事,因此往往缺乏连贯的情节,与传统的小说大相径庭,与其说是小说,还不如说是抒情小品。如他的**篇小说《玛尔特和她的钟》(1847)只是描写年老未嫁的玛尔特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处境。她在严冬的夜晚孤灯独对,听着一台旧钟的嘀嗒声,回忆惨淡的往事,她的哀愁仿佛只有旧钟才能知晓。通篇没有什么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但笼罩着一层凄婉的诗意。早期的其他作品还有《一片绿叶》、《茵梦湖》等。《茵梦湖》(1850)以浓厚的伤感情调,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主人公莱因哈特与伊丽莎白青梅竹马,友爱甚笃。作者在小说一开始,就用饱蘸温情的笔墨,着力描绘出一对孩童幸福美满的画面,这就更加衬托出他们童年的幸福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的悲伤。不久,莱因哈特转到另一所学校,他只能在课余时间和伊丽莎自在一起。七年过去了,莱因哈特考到外地上大学。他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相约通信。莱因哈特常常给伊丽莎白寄童话故事,伊丽莎白也在圣诞节给他寄去甜饼和礼物。但是,实际上,童年的幸福已逐渐被难熬的孤独所取代。莱因哈特孤零零地度过了圣诞节。次年复活节,莱因哈特返乡探亲,再见到伊丽莎白时,感到他们之间有了陌生感。他们的谈话常常会出现冷场,这使他很尴尬。有一天下午,莱因哈特走进伊丽莎白的房间,看到自己送给她的金翅雀死了,鸟笼里是他的朋友埃里希送来的金丝雀。莱因哈特返校后,与伊丽莎白的通信逐渐减少,*后完全中断了。两年后,莱因哈特从母亲的来信中获悉,继承了庄园遗产的埃里希博得了伊丽莎白母亲的好感,伊丽莎自在两次拒绝埃里希的求婚后,终于依照母亲的心愿嫁给了埃里希。多年后,莱因哈特应邀去拜访埃里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昔日的恋人相见,感到无比惆怅。莱因哈特给她全家朗诵了民歌《母意难违》,伊丽莎白听完,心里一阵痛楚,默默地走进了花园。两人湖边漫步,默默无语。莱因哈特意识到,是时间的流逝将自己和伊丽莎白彻底分开,并*终夺走了自己童年的幸福。又过了许多年,莱因哈特成了老人,寂寞而孤独。一个夜晚,一缕月光照进来,老人的目光随着月光缓缓移动,正好落在镜框里伊丽莎白的画像上,于是,他陷入甜蜜而痛苦的回忆中。
《茵梦湖》在结构上从三个层面表现了人与时间的对抗关系。**个层面,主人公莱因哈特不得不忍受时间流逝带给他的痛苦,面对时间的流逝,他感到无能为力。第二个层面,他试图用回忆来战胜时间,也就是说,童年的幸福虽然已经随着时间消逝了,但是它依然留在莱因哈特的记忆中,并能在回忆中再现。他在回忆中抛开了现实,往事历历在目,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第三个层面,回忆的力量*终无法战胜时间的力量。年事已高的莱因哈特,快接近生命的终点,随着生命的终结,他的记忆也将会消失。他无法摆脱在时间长河中的悲剧命运。
《茵梦湖》从三个层面上烘托了主题,谴责了封建的包办婚姻。小说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施托姆用诗一般优美的文字抒写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情感,营造了诗一般浓郁的意境,描写了许多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例如,童年的莱因哈特和伊丽莎白在森林里采草莓时迷路,象征他童年的幸福即将迷失;莱因哈特送给伊丽莎白的金翅雀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埃里希的金丝雀,象征埃里希将取代莱因哈特成为伊丽莎白的丈夫;莱因哈特在茵梦湖再次遇到成为乞丐的吉卜赛女郎,象征他注定要孤单,浪荡在异乡;其中意义*深刻的是茵梦湖中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睡莲,象征他和伊丽莎白之间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得到的爱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诗歌,尤其是那首民歌《母意难违》,不仅与故事情节息息相关,而且突出了抒情性,使全篇诗意盎然,委婉动人,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施托姆因《茵梦湖》而一举成名,在19世纪的德语文学中,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像((茵梦湖》这样赢得了如此多的读者,((茵梦湖》自1850年出版后,一版再版,1915年已出到第七十九版。
施托姆早期的小说虽然没有触及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斗争,但在描写社会人生和伦理道德方面达到一定的深度。
中期(1853一1863):这是施托姆被迫流亡,漂泊异乡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过渡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饱经忧患,目睹了种种社会现状,因此他创作的内容突破了原先视野狭隘的生活圈子,创作风格逐渐转变,作品中批判当时社会的成分逐渐增多。就总体来说,描写普通的人,描写他们美好的情感,仍然是他作品的基调和创作的主线。《杏革莉卡》(1885)写于他在波茨坦流亡时期,在时间上虽然属于这一时期的创作,但在内容上仍带有早期的风味。杏革莉卡与埃尔哈特暗中相爱,但缺乏勇气表白,终于错过了时机,被她的母亲许配给一位年轻的医生,造成了婚姻的悲剧。这篇作品写得深沉动人,情深意切,评论界认为这是施托姆艺术发展的一大标志。《当苹果熟了的时候》(1856)一改早期那种伤感的情调,写得轻松活泼,富有喜剧色彩。在果园飘香时,沉甸甸的熟苹果压弯枝头,逗得邻舍的孩子夜里去偷摘,被一小伙子发现。孩子在讨饶时,突然瞥见一个少女前来跟小伙子幽会,于是反而赖着不走了,倒叫小伙子向他央求。结果少女还是给吓得溜走了。小说通过这个有趣的情节,栩栩如生地渲染了青年男女初恋时那种热情而又害羞的情态。
晚期(1864-1888):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严谨的结构,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这标志着晚年的施托姆已变成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了。《白马骑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一篇杰作,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说通过修筑海堤,造福居民这条主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德国毗邻北海的一个农村里。主人公豪克•海因自幼在海边长大,亲眼目睹了堤坝不坚固、海潮决堤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他刻苦自学,立志改建防御海洪的新堤。他去堤长家当长工,帮助管理海堤。他勤奋好学,办事认真,很快就赢得了堤长的信任和器重,成为堤长的得力助手。但是,长工头奥勒·彼得斯却心生妒忌,老是和他过不去。堤长的女儿艾尔凯对豪克萌生了爱意,处处照顾他。堤长病故后,他与艾尔凯结了婚,接任堤长职务,准备大干一场,建造新堤坝,但是屡遭以奥勒为首的保守势力的阻挠,因为建造新堤坝意味着村民出钱出力。奥勒到处散布谣言,说豪克买的那匹白马是一匹鬼马,以此蛊惑群众,孤立豪克。在豪克的坚持下,他设计的新堤坝终于建成了,但是村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而且,豪克的个人生活也非常不幸,他的女儿是个弱智的孩子。孤独和生活的不幸削弱了豪克的意志。因此,当豪克要求按照新设计改造旧堤坝遭到村民强烈反对时,他让步了,同意只对旧堤坝进行简单修补。一天,海上风暴骤起,豪克设计的新堤坝经受住海浪的侵袭,但旧堤坝却被冲垮了。他的妻子和女儿被汹涌的海水吞噬了,正骑着白马在堤坝上巡视的豪克,见此惨状,也连人带马跃入汹涌的海水中。
豪克·海因是个悲剧英雄,时间在流逝,童年时曾给他带来无限乐趣的造堤游戏,*终成为他人生的悲剧。海水吞噬了他的家庭、生命和堤坝,时间的洪流吞没了他的幸福、事业和理想。但是,在他死去一个多世纪后,他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民间还在传说他的故事。象征他毕生追求的新堤坝,并没有被海水冲垮,至今仍伫立在海边,激发人们回忆一百多年前豪克的故事。
但是,回忆的力量也无法战胜时间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豪克的传说,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版本,这意味着传说中的豪克的故事已经与原来的真相不符了。
在《白马骑者》中,施托姆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目的,那就是“克服野蛮,战胜无知,传播文化和自由,树立人与人之间的爱”。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使施托姆让豪克和妻子共同承受他们孩子弱智这一命运的痛苦。也正是施托姆的人本主义思想,这部作品才获得了世界声誉,并且至今仍闪耀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总之,施托姆的小说,无论在早期、中期,还是晚期,都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创造出“*高的诗意”,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生活风情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富有诗意,除了他本人就是一位抒情诗人,具有诗人的禀赋外,还因为他善于从切身的经历中挖掘题材,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主人公的身上。《三色紫罗兰》(1874)写续弦问题。这篇小说取材于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1865年5月,他不幸丧妻,次年6月,续弦多罗特娅,但心里创痛犹在。他既理解新夫人的处境,也理解前妻之子的复杂感情,耐心而细致地处理各方关系,直至后妻生了孩子,才因势利导地沟通了相互间的感情。他以此为素材写成的这篇小说,把各自的心理状态和感情变化描写得细致入微,因而特别真实感人。此外,他生长在濒临北海的小城,家乡美丽的风光常在他的笔下展示出来。在《美的天使》(1875)中,他满怀对乡土的眷恋之情,描绘了海滩、浪花等自然景象,饶有诗情画意,浓郁地散发出北海海滨的气患,典型地表现出诗意小说的特色。
施托姆善于运用各种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他的小说充满诗意,富有诗的色彩。他状物写景自然贴切,常常以景写情,以情带景,使整篇作品成为一幅情景交融的绝妙画卷。在((白马骑者》中,施托姆绘声绘色地描写暴风和海浪肆虐的情景:“一阵可怕的狂风怒吼着从海上扫了过来,白马和骑者顶着狂风,沿着狭窄的坡道向堤上冲去。到了堤上……他触目所见只是层层叠叠的浪峰,排山倒海似的涌向夜空,在可怕的夜色中,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向坚实的陆地冲击!浪涛涌起白色的浪花,恍如戴着白色的王冠,咆哮声惊天动地,宛如荒野上成千上万的野兽一起发出骇人的吼叫……”面对喧嚣的大海,“骑者却突然感到,好像在这儿人类的一切力量都完了,而黑夜、死亡和虚无必将主宰一切。但他转而一想,觉得这只不过是他从未见过的海啸而已……可他的大堤——一种自豪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村里人所说的豪克·海因大堤,现在可以向世人证明,大堤该如何建造才对!”这段文字把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丰满形象。
施托姆擅长运用象征和白描的表现手法。在(《茵梦湖》中,除上文提到的以外,还有用棕色大衣象征平庸、委琐的埃里希,伊丽莎白嫁给了他,就像嫁给了那件棕色的大衣一样,失去了生活的情趣。在《美的天使》中用希腊神话雕塑象征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在《昔影随形》中用忍冬花象征坚贞的爱情。这些不仅烘托了题意,而且使小说富有诗的浪漫情调。在《茵梦湖》中,伊丽莎白的可爱可怜,埃里希的俗不可耐,两人的性格描写得如此鲜明,全靠白描手法运用成功。伊丽莎白的天真俏丽,对莱因哈特的脉脉温情,也是通过几段白描表现出来的,如伊丽莎白和莱因哈特在森林里采草莓,以及两人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施托姆的小说大多数是用回忆的形式展开情节的,所以被称为“回忆小说”,而这种小说又往往采用“框形结构”,所以又被称为“框形小说”。《白马骑者》使用了三重“框形结构”:“我”的回忆、讲故事的人的叙述,以及老教师的叙述。**个框架其实只是个引子,“我”回忆童年时,在曾外婆家里读过一本旧杂志,上面一个鬼故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使他至今无法忘记。“我”讲起过去的一段事,从而打开了第二个框架,引出了第二个叙述者,即讲故事的人,他讲起自己一次在北德旅行时的见闻,恰好证实了杂志中的那个故事。在一个天气恶劣的下午,空中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他骑着马沿海堤往前赶路,突然他看见一个骑着白马的黑影从他身边闪过,然后消失了。接着,他来到一家客店,遇到十来个守堤的村民,便对他们讲起刚才的奇遇。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灾难到来之前就会出现的“白马骑者”。但是,在座的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于是,教师讲了一个故事,这才是小说的真正的故事。这种表现手法可以增添小说的戏剧性,既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又能烘托故事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收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这是施托姆小说的一大特色。
以《茵梦湖》为代表的施托姆的诗意小说,以其鲜明的特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受到世人的瞩目,小说中浓郁的诗意和艺术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译林出版社编审
赵爕生
2008年4月
忏悔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忏悔录》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于晚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鼠疫》内容简介:2002年“非典”,2020年“新冠”……每当灾难降临,《鼠疫》总会爆发性大热。因为人们总能在《鼠疫》的阅读中,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西方经典情爱经典小说之一。因大量情爱描写,在英美及我国被长期禁...
松尾芭蕉[宽永二十一年(1644)—元禄七年(1694)],幼名金作、半七、藤七郎、忠右卫门。后改名甚七郎、宗房。俳号宗房、桃青、芭蕉
亲和力 内容简介 爱德华——我们这样称呼一位富有而正当盛年的男爵——为了把才得到的鲜嫩枝条嫁接到一株株幼树上去,在自己的苗圃里消磨了四月的一天午后的*美好时光…...
在圆都,固力果,火,富士藏,林等一群来自异域的淘金者,怀着美丽的梦出来闯世界,兴致勃勃地做着卖淫、拾荒、偷坟掘墓等人类最
本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一路餐风饮露,经历千难
梵蒂冈的地窖-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全译本 本书特色 《梵蒂冈的地窖》是纪德四部不同时期小说作品《帕吕德》《浪子归来》《梵蒂冈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帕吕德》是...
《所罗门王的宝藏》内容简介:为找寻失踪已久的兄弟,亨利男爵与逃亡在外的伊古诺王子等一行人,仅凭一张三百前年的血图和狩猎师的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基督山恩仇记(上下卷) 本书特色 《基督山恩仇记(上下卷)》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作,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也是一个爱*终战胜仇恨的故事。青年...
金银岛 本书特色 《金银岛》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探宝寻奇的冒险故事。本书描写一位少年和一伙人去海上的荒岛寻找海盗藏在那城的财宝的故事。在经历了许多危...
《骆驼祥子》内容简介:《骆驼祥子》是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
三个火枪手-译文 名著文库038 内容简介 大仲马(1802-1870),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三个火枪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是一个外省的...
《蛮雄蜣螂》内容简介: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又一力作,动物军团热血传奇新鲜上市!呆萌鬼马、狂野不羁、滑稽爆笑、酣畅淋漓,动物狂欢
《森林沉默》内容简介:楚地“八百里群山怪岭”浪漫奇崛的众生画卷;湖北著名作家、“中国好书”得主陈应松,致人类历史的沉重时刻
出身贫寒的女子葛丽叶,为生计前往画家维梅尔家中帮佣。葛丽叶视男主人如诗如神,内心产生了神秘的情素,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她,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特色 同辉主编的《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内容介绍:这世上,有些人注定荣誉加身,有些书注定留名青史——没错,那些对人类文...
雾都孤儿 内容简介 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
八十天环游地球-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八十天环游地球(全译本)》是凡尔纳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小说叙...
《海边的卡夫卡(2018版)》内容简介:《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重要的长篇小说,比肩《挪威的森林》的成熟之作,甫一出版便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