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今基层党政干部的好读物,还在于透过新闻作品的背后故事,读到了汪言海同志的三种精神。
一是情为民所系的抗争精神。与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命运一样,生长在农村的言海同志家境贫穷,童年逃过荒要过饭。他目睹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大饥荒时饿殍遍野的惨景,深知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现状。作为新闻工作者,当他看到安徽广大农民冲破束缚,改变自己命运时,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决心与广大农民站在一起与当时的体制作艰难的抗争。他背着挎包、水壶,或步行,或骑车,宿农家,踩田头,旁听农民开会,观察干部争论,进行艰难的调查与思考,一篇篇反映“三农”热点的新闻作品就这样产生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全省**批晋升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成功的力量源泉,是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情为民所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结果。文如其人。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感悟言海同志为人为文的品格魅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地为农民谋利益。
二是爱岗敬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个抱负就是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中提出来的。”言海同志无疑是一个有抱负的记者。他从报道包产到户起步,一直追踪农村改革,深入采写反映“三农”的一系列焦点新闻,尊重新创造,支持新事物,找准新矛盾,倡导新对策,切中时弊,影响深远。现在再读这些文章,很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崇高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持着他,是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激励着他。言海同志的抱负和智慧,使他高屋建瓴,视野开阔,采写出大量与时代共振的精彩华章。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我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新形势下,希望从事“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学习言海同志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学会用新闻记者的眼力,把握大局,分析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
三是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新闻是跑出来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言海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闻的背后》中的许多故事,便是佐证。我读书稿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记者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农民把他当成自己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找他聊,使他对基层情况了然在胸。书稿中有一篇写一个农妇“三吃一刮”的故事,把农村妇女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痛苦生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读了终身不忘。放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透视这个故事,更能体会到作者立意高远。如果不深入采访,这样的细节是挖不出来的。看了书稿,我对言海同志的调查研究功夫十分敬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为官为政为文者的基本功,脚板底下出政绩。学习言海同志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就是要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倾听农民的呼声和渴求,尊重农民的创造,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逐步形成风气。
**章责任心催生“**腔”
成名作中有遗憾
记者要有好奇心
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78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到金寨县采访,偶然间发现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门口有一捆已经蔫了的大麻。这捆大麻引起了我的注意。记者的好奇心驱使我打听这捆大麻的由来。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铁冲公社一个生产队长步行几十里,扛着一捆大麻来告他们公社书记的状。并随口说了一句:“(公社书记)王开先干了一件蠢事!”我立即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于是,中断其他采访,转而采访拔大麻这件事。
拔大麻这个新闻线索就是这样发现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过一段非常形象的话:“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有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孩童般的眼睛”,就是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记者到哪儿,都要东张西望,看见很多人在围观什么,你要凑上去看看;看见墙上贴了什么告示,你要走上去看个究竟;碰到成堆的人在议论什么,你也要靠近去听听;遇到吵嘴打架的,你不要躲开,而要去看一看。记者*忌冷漠。相反,“记者是好事之徒”,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大同一句虽然很极端却非常有用的话。总之,发现新闻线索,需要孩童般的好奇心。
新闻价值分析
1977年11月,以万里为**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主要内容有: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等。
为什么要提出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呢?因为当时生产队没有自主权,种什么、不种什么,都是上面说了算。甚至各种作物的行株距都规定得死死的,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拔掉。因此,当时拔秧苗、铲西瓜,屡见不鲜。这种生产上的瞎指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什么、怎么种,农民*有发言权,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自主权。于是《省委六条》写上这一条。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加编者按报道了“六条”,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全省农村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省委六条》。公社书记拔掉即将成熟的大麻,是一起典型的践踏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事件。
……
汪言海,高级记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1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6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72年从皖西报社调入安徽日报社后,长驻六安、巢湖记者站工作。1987年起,先后任安徽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经济部副主任、评论理论部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等职。曾两次获全省优秀编辑称号,入选安徽省第三届新闻十佳。两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七篇作品获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8月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晚霞奖”。
乡土中国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一书为费老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这本书解读了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体系特点,其中一些比较重要且为人熟知的概念包括熟人社会、关系...
《中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选择福建省已选划预留的潜在滨海旅游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五章
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汇集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文集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的论文集。全书包括传播理论、采编实...
未来简史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
易图源流-中国易经图书学史 内容简介 读序卦、杂卦、说卦、系辞、彖辞、象辞、十翼之易文,然后知旁通(错卦)、反卦(综卦)、互卦、变卦之理,显然在目。三才、六位,...
书香漫处显风云北大周边的书店 本书特色 《书香漫处显风云:北大周边的书店》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书香漫处显风云北大周边的书店 内容简介 特色鲜明的书店犹如现代钢...
林聚任讲默顿 目录 走近罗伯特·K.默顿——代序**讲 默顿其人**节 生平背景第二节 角色与成就第二讲 科学社会学的创立**节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探社会变迁之进程究阶层地位之沉浮知个人群体之命运谋国家社会之未来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继《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傅雷谈翻译 本书特色 傅雷以其严谨的作风,广博的学识,穷毕生之精力,为文艺界读书界提供了十几部世界名著,为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傅译以传神为特...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第一章《野草》的产生“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在这里”“我爱这些流血和忍痛的魂灵”“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第...
古典目录学 本书特色 《古典目录学(修订本)》共有八章,除**章绪论、第八章结束语外,中间的六章系按历史发展顺序、有重点地论述了历代著名的古典目录和有成就的古典...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内容简介: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
美国政治中的媒体-内容和影响-第二版 内容简介 帕雷兹这本《美国政治中的媒体》旨在探讨大众媒介中的政治内容,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这些政治内容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 本书特色《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从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现实关怀、基本观点、思想演变和历史影响等不同方面对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齐美...
南无袈裟理科佛,苗蛊热创造者,被网友昵称为“小佛”。以长文《苗疆蛊事》连载而在磨铁中文网享有盛名。其文被转载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其网络点击率均在短短几个月内...
《我爱你的100个瞬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饱含深深爱意的小册子。本书是一份爱的美好信物、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其精美的设计、丰
中国式家庭 本书特色 《中国式家庭》承接《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婚姻》,讲述了中国式家庭的历史渊源和种种形态。全书共分十章,四十小节,从中国式家庭的诞生说起,为我...
《人力资本经营思维》内容简介:未来已来。数字技术变革将业务与人力资本融为一体,企业越来越依赖人的创造力,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
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与案例 内容简介 李晓凤主编的《禁毒社会工作实务与案例》分为上、下两篇,旨在从实务运作模式和实务操作案例入手,向读者展示禁毒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型、...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内容简介:★这是美国中部城镇空心化后的现状的新闻调查 ★一夜之间,小镇和冰毒成了同义词。这种现象不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