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大危机。
这是一本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人分享。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本书在今年初创下四个星期卖出350万本,世界*大出版商之一企鹅集团的销售纪录,并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冠军多时。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销量已达700万册,创2008年非虚构类作品全球销量**名。
推荐序/胡因梦
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
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借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
这种悟境令托尔不再执著于物质次元,他放下了所有关系,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园的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在一部近期发行的灵修纪录片里,托尔向采访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于“当下”的日子: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强烈的至乐感。
但即使是世间*美好的经验,也仍然是无常易变的;他的至乐感逐渐地转化成持续性的祥和与宁静。那种感觉连旁人都能接收到,于是经常有人前来求教于他,希望也能达成同样的心境。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托尔变成了欧美近十年来*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
虽然托尔的教诲和其他传递终极真理的系统并无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语言的确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历史、宗教、科学、生态及身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深的实相。也只有成就这样的体悟,人类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状的“新世界”。
第九章 你的内在目的
觉醒
觉醒是意识的转化,在其中,思想和觉知是分开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他们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少数经历到突然的、戏剧化的以及看似不可逆转的觉醒经验的人来说,他们还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好让新的意识状态逐渐流入并且转化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后整合进入生活当中。
当觉醒的时候,你不会再迷失在思想当中,而能体认到,其实你就是思想背后的觉知。自此,思想不再是那个自我服侍(self-serving)的自发活动,占有你并且控制你的生活。觉知取代了思想,思想无法再掌控你的生活,它成为觉知的仆人。觉知就是与宇宙智性(universal intelligence)有意识地联结。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临在,有意识而无思想。
觉醒过程的开始要仰赖恩典的行动。你不能促使它发生,或是预先准备好迎接它或是累积功德来得到它。虽然我们的头脑非常热衷于此道,但是觉醒不是靠一个循序渐进的理性步骤可以达到的。你也毋须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它可能先降临在罪人身上,而不是圣者身上,不过这都不一定。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会和各式各样的人来往,不是只限于受尊敬的人。对于觉醒,你什么都不能做,无论你做什么,都可能会是小我试图要把觉醒或者开悟加入它*有价值的收藏品行列,以便让自己更加重要,并且更为壮大。你把觉醒这个概念,或是一个觉醒甚或开悟者的形象加到心智当中,然后试着活出那样的形象,而忘却了觉醒本身。想要活出一个你加诸在自己身上或是别人给你的形象,是非常不真实的生活,这也是另一种小我扮演的无意识角色。
既然无法“做”什么而达到觉醒,而且它不是已经发生了就是还没有发生,那么它怎么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要目的呢?所谓的“目的”不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什么吗?
只有**次的觉醒,**次对“有意识而无思想”的一瞥,是需要恩典才能发生的,在你这里不需要任何作为。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无法理解或是了无意义,那么,你的觉醒就还没有发生。然而,如果你的内在对本书产生了一些回应,如果你多少能体会一些其中的真理,就表示觉醒的过程已经展开。这个过程一旦开始了,就不可逆转,但是可能会被小我拖延。对某些人来说,光是读这本书,就会启动觉醒的过程。对其他人来说,这本书的功用就是帮助他们体认自己已经开始觉醒的事实,并且强化、加速这个过程。本书的另外一个功用就是,当内在的小我试图重新掌控并且阻碍觉知升起的时候,帮助人们辨识出来。对一些人来说,觉醒的发生是当他们突然觉察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时,尤其是那些他们已经认同了一辈子的持续性负面思想。突然间,他们心中会升起一种觉知,这种觉知能够觉察到这些思想,但却不是它们的一部分。
觉知和思考的关系是什么呢?觉知是思想所在的空间,当这个空间能够意识到它自己的时候,就是觉知。
当你瞥见了觉知或是临在,马上就会知道的。那时,它就不再是脑袋中的一个概念而已。然后你就可以做出有意识的选择:保持临在而不沉溺于无用的思考之中。你可以邀请临在进入你的生活中,也就是说,腾出空间来。觉醒的恩典来到之后,也带来了一些责任。你可以试着继续过你的生活,好像没事发生一样,你也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并且体认出:这个正在扬升的觉知,可能是发生在你身上*重要的一件事情。向着这个正在萌生的意识打开你自己,把它的光带进这个世界,并让它成为生命中*重要的目的。
“我要了解神的心智(the mind of God),”爱因斯坦说,“剩下的都是细节。”神的心智是什么?就是意识。了解神的心智是什么意思?就是去觉知。所谓的细节又是什么?就是你外在的目的,和外在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你可能还在等待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你生活中发生时,你也许还不了解:每个人身上可能发生的*重要的事情,早已经发生在你的内在了——也就是,思考和觉知分裂的过程已然展开。
对很多正在经历初期觉醒过程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再确定自己的外在目的究竟是什么。驱动这个世界的力量已经无法再驱使他们了。当认清人类文明的疯狂之后,他们可能会觉得与周遭的文化格格不入。有些人会觉得,他们好像住在两个截然不同世界之间的无人之地。他们不再被自己的小我主宰,但是正在扬升的觉知又还没有完全整合进入生活之中。内在和外在的目的尚未合而为一。
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
下面的对话是从我和许多人的谈话中节录出来的。这些人都正在寻找真正生命的目的。当某些东西能够表达你内在*深的本体并且与之共鸣,同时又能与你内在目的一致的时候,你就知道它们是真实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引导这些人一开始就先去注意他们的内在目的,也就是*重要的目的。
我想要做一些生活上的改变,但是我不知道到底要什么。我要发展,我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且,是的,我要金钱的富足和它所带来的自由。我想做一些重要的事,一些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的事。但是如果你问我究竟要什么,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你能帮我找出生命的目的吗?
你的目的就是坐在这里跟我说话,因为这就是你目前所在之处,而且就是你正在做的事。直到你起身去做别的事为止。然后,那件事又会变成你的目的。
所以,我的目的就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坐在办公室里,直到我退休或是被解雇?
你现在不是在你的办公室里,所以那就不是你的目的。当你真的坐在你的办公室里做事,那么,那些事就是你的目的。不是接下来的三十年,而是现在。
我想我们可能有些误解吧。对你来说,所谓“目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对我而言,目的指的是在生命中的总体目标,一个远大而且重要的目标,可以让我做的事变得有意义,一个可以带来一些改变的目的。坐在办公室里翻动文件不是我所谓的目标,这一点我很清楚。
如果你没有觉察到你的本体,那么,你就只能在作为(doing)和未来的向度中寻求意义,也就是说:在时间的向度中寻找。无论你找到的是何种意义和满足,*终都会瓦解或是变成一种谎言,同时一定会被时间摧毁。在那个层次所找到的任何意义,都只是相对地、暂时地真实。
比方说,如果养育孩子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那么当他们不需要你,甚至不听你话的时候,你的意义会怎样呢?如果帮助他人给你生命带来意义,你就得期望别人要始终比你差,如此,生命才会持续有意义,同时才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如果出类拔萃的欲望,或是在某种活动上的成功会为你带来意义,那么,如果你无法获胜,或是你致胜的运气有一天到了尽头(总是会的),那又如何?到时候,你就必须仰仗你的想象力或是记忆来寻找意义,而想象力和记忆都是无法为生命带来满足的。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所谓“做到了”,都是相较其他成千上万的人都“做不到”才会显得有意义。所以你需要别人失败,你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我并不是说帮助他人和照顾小孩,或是在各个领域中追求卓越,都是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外在目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纯粹只有外在目的,那它始终是相对的,不稳定的,而且是无常的。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参与这些活动,而是说,你应该让这些活动与你内在的、主要的目的有所联结,如此一来,更深层的意义才会流入你所做的事情当中。
如果你的生活无法与主要目的一致,那么,无论你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是在地球上创造天堂,都会是出于小我,或是被时间所摧毁。这种情况迟早会导致某种痛苦。如果你忽视了内在目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看起来是有关灵性方面的事,小我都会乘虚而入干涉你做事的方式,所以*终,你做事的方式会破坏你的目的。常言道:“地狱之路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就是指出了这个真理。换言之,你的目标或行动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它们是出于何种意识状态?完成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一个新的实相,一个新世界奠基。一旦基础奠定了以后,你的外在目的就会满载灵性力量,因为你的目标和意图都会与宇宙进化的脉动一致。
你的主要目的之核心——思考和觉知的分离,是经由时间的消失而发生的。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时间的实用性质,例如和他人约定时间或是安排一个旅程。这里指的不是钟表时间,而是心理上的时间。所谓心理上的时间就是我们心智*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在无法寻求圆满的未来之中,追寻生命的圆满,同时忽略唯一可以进入圆满的那个点:当下时刻。
当你把所做之事或是所在之处视为人生的主要目的的时候,时间就消失了。这会赋予你极大的力量。在做事的时候让时间消失,也会联结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并联结你的本体和你的作为(doing)。当你让时间消失时,同时也让小我消失了。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做得非常好,因为“做”本身已经成为你注意的焦点了。你所做的事就会成为意识进入这个世界的管道。这意味着你所做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品质在其中,即使是*简单的一些行为,像翻电话号码簿或是穿过这个房间。翻页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翻页,第二目的是去寻找电话号码。穿过房间的主要目的就是穿过房间,第二目的是去房间的另一边拿一本书。当你拿起那本书的那一刻,拿书又成为你的主要目的了。
也许你记得我们稍早谈到的时间的矛盾:你所做的事虽然需要时间,但是它总是发生在当下。你的内在目的就是让时间消失,而你的外在目的一定会牵扯到未来,所以没有时间就无法存在。但是它始终都是次要的。每当你感到焦虑或是压力时,外在目的就已经接管了,你也因而忽略了你的内在目的。同时,你忘记了你的意识状态才是*重要的,而其他的都在其次。
像这样的生活难道不会阻止我去成就某些大事吗?我害怕此生将永远纠缠在琐碎的小事上,就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担心我永远无法从平庸中超脱,永远不敢去成就伟大的事业,不能发挥我的潜能。
伟大的事情其实是从那些受尊重和被关注的小事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小事组成的。伟大是一个抽象的心理概念,也是小我*喜欢的幻想。矛盾就在于:丰功伟业的基础就是尊重每个当下的小事,而不是一心追求崇高伟大。当下时刻的事始终都是小事,因为它们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其中却蕴涵了*大的力量。 就像原子,它是*小的东西,但是却拥有极大的力量。只有当你和当下时刻一致的时候,才能够得到那股力量。这么说也许更真切:就是在那种情况下,那股力量才能接触到你,并经由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当耶稣说:“不是我,乃是住在我里面的天父做的”时候,指的就是这股力量。他还说:“从我自己不能成就什么。”焦虑、压力和负面心态会让你远离这个力量。然后,你和主宰宇宙的力量是分裂的这个错觉又会回来。你感觉自己又是孤单一人,永远都在为一些事情挣扎,或试图要成就某些事情。但是为什么焦虑、压力和负面心态会发生呢?因为你转离了当下时刻。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因为你以为别的东西更重要。你忘了你的主要目的。一个小小的错误,一个错误的认知,创造了一个受苦的世界。
经由当下时刻,你能汲取生命本身的力量,传统上那个力量就叫做“神”。只要你转离了它,神在你的生命中就不是一个实相了,然后你所剩下的就是“神”的一种心理概念,有些人相信这个概念,有些人不信。即使你说相信神,这种相信也只不过是一个差劲的替代品,替代了神在你生命中每一刻显化出来的活生生的实相。
与当下时刻完全和谐一致是否意味着所有活动的停止?任何目标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与当下时刻的和谐状态将会暂时瓦解,而当目标达成后,再与当下时刻在一个更高或更复杂的层次重新达成和谐?我可以想象一株从土壤中钻出来的小树苗,是无法和当下时刻完全和谐一致的,因为它有一个目标:它要长成一棵大树。也许一旦它成熟之后,就会与当下时刻达到和谐的状态。
小树苗什么都不需要,因为它是和整体(totality)合一的,而这个整体经由它而行动。“看看野地里的百合花是如何生长的,”耶稣说,“它们既不劳苦,也不纺线,但即使所罗门王极其荣华的时候,他身上所穿戴的,都还不如它们呢。”我们可以说:那个整体,也就是至一生命(Life),要那个小树苗成为一棵树,但是这个小树苗并不视它自己与至一生命是分离的,因此它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它与至一生命所要的是一样的,这就是它既不担忧也不焦虑的原因。而如果它早夭了,它会安详地死亡。它臣服于死亡,就像它臣服于生命一样。它可以感受到(即使有些不明就理)它是深植于本体之中,也就是那个无形的、永恒的至一生命之中。
就像中国古代道家的圣人一样,耶稣喜欢吸引我们去注意大自然,因为在大自然中,他看到一股人类已经失去联系的力量在运作,那就是宇宙的创造力。耶稣接着说,连简单的花朵,神都将它们装扮得如此美丽,那么神为你的装扮,将不止于此。也就是说,既然大自然是宇宙进化脉动的美丽彰显,当人类能够与蕴涵其中的智性一致时,就会在一个更高、更奇妙的层次把同样的脉动彰显出来。
所以,经由诚实地面对内在目的,诚实地面对生活。当你能够临在,并完全投入所做的事情当中时,你的行动就会满载灵性的力量。刚开始,在你做的事情中,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做事的方法可能会改变。你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当下时刻,让意识流进所做的事情之中。次要目的,就是你打算经由所做之事而达成的目标。在过去,“目的”这个观念始终与未来有关,而现在,更深一层的目的只能经由拒绝时间,而在当下求得。
不论你在工作场所或是任何其他场合与人相见时,请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如此一来,你在那里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而已,而是觉知的场域(field),一个警醒而临在的场域。一开始和某人互动的初衷,例如买卖东西、交换资讯等等,现在都变成次要的了。此时,在你们彼此之间形成的觉知场域,就成为来往互动的主要目的了。觉知空间比你们谈论的内容更重要,也比实体或思想的对象来得重要:人的存在变得比世上所有事物都重要。这并不表示你忽略在现实层面上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当本体的向度被体认到,而且成为*主要的目的之后,你不但比较容易施展你的作为,同时也会更有力量。这种在人们之间所升起的联合(unifying)觉知场域,就是新世界里人际关系当中*重要的因素。
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艾克哈特?托尔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艾克哈特?托尔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除了这本《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还著有《当下的力量》。
译者简介:
张德芬,台湾大学企管系毕业,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主播多年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MBA)的学位。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多年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目前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第1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第2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长期在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热烈,成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本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她的第1本译作。
儒学与经学探微 目录 论汉代谶纬神学廖平与经学的终结独尊儒术与西汉学术大势汉代经学博士考辨《左传》与《诗经》《左传》、《国语》与《易经》析《太玄》构架形式中国古...
禅与悟 本书特色 所谓侠义,就是济弱扶倾,打倒强权的气度。而交朋友不外是交心,只有交心的朋友,才能持久,感情也才能巩固。遇到事情时,便会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真正...
易学与科技 内容简介 《易经》这部书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简明。五千年间,易学思想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学。《周易》经传符号单纯(只...
神州自有连城壁--中华美学特色论丛目 内容简介 本书系周汝昌先生倾其心血的一部力作,他以其深厚的学养,纵论中华美学之画艺、书学、文论、诗词曲赋、红楼艺术、音韵美...
禅海蠡测 内容简介 禅宗,初始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千...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顾城、谢烨及德国朋友的谈话;二是顾城于1993年7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所做的《没有目的的“...
性格的塑造 本书特色《性格的塑造》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9岁时完成的一本书,书前附有w.贝仁·吴尔夫医学博士的精彩导读。作者搜集了阿...
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两岸三地学术精英一同规划专题,按照专题的设计,邀请北京大学及港、台的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
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哲学概论》是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组编的《人文学科概论丛书》中的**本。 本书是作者杨方对另一部著作《元哲学初论》(20...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
尊德性与道问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元代理学家吴澄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采用文本与现代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吴澄置于宋代新儒学的大历史背景中,依循道体一心性—...
符号.文学.文化-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由司文会所*的《符号文学文化--罗兰·巴尔特符号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在符号学视角下展开的罗兰 ·巴尔特及其...
净土类-净土三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41 本书特色 本书所集的“净土三经”,就是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这三经即是:一、《无量寿经》:叙...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孔子的智慧》不仅描绘出孔子的高雅脱俗,也展现了他的随和可亲。作者更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中精选了*具代...
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 本书特色 《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由高莉芬所著,本书采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汇整相关文献并审视了解前贤的研究...
《学而书馆•挺经冰鉴(全注全译)》内容简介:《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
作者为西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对现代性问题有专门研究,在西方学术界较有影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围绕着近十年西方学术界对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学史的论著,首次结集。按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收入本书的论文限于十篇。本书的内容包括小引、简说中世纪中
中国方术续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方术四题、咬文嚼字、穷原竟委、礼仪为本、星官索隐、地书发微、数术丛谈、方技琐语等。中国方术续考 目录 “关公战秦琼”的可行...
墨子-国学经典-珍藏版 内容简介 墨子(约前468-约前376),鲁国人,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出身徽贱.生活俭朴。青年时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