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人」与「人捧戏」
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四届《大众电视》“金
鹰奖”评比中获得优秀连续剧奖,在该剧中饰韵梅的李维康获*佳
女主角奖,饰“大赤包”的李婉芬获*佳女配角奖。消息传来,我们
不由得再次为老舍作品的成功,为演老舍戏的演员们的成功感到由
衷的高兴。
在老舍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四世同堂》电视剧组的主要演
员以及曾在老舍戏剧中执导或担任角色的著名导、表演艺术家来和
我们联欢,李婉芬和李维康都来了。
那天,李维康穿了一件时下流行的白羊毛蝙蝠衫,外罩象牙色
中长呢子大衣,挽着高髻,雍容洒脱,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就是《四
世同堂》里那位长孙媳妇,温婉柔顺的贤妻良母“小顺儿他妈”。她
给大家清唱了《四郎探母》,后来又加唱了一段《凤还巢》。对她来
说,唱京戏总算比拍电视剧容易一些。拍《四世同堂》那阵,导演原
先让她演小文媳妇,一个唱戏的艺人。后来要她改演韵梅,不知下
了多少功夫,她才克服了举手投足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京剧表演
程式的影响,终于奉献出韵梅这个成功的屏幕形象,短短几个月间,
就超越了京剧圈子,成了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角色。这恐怕是李维
康始料不及的。
联欢会上,李婉芬和扮演冠晓荷的周国治合作,重演了小品《送
礼》,把人们带回到春节晚会轻松、幽默的气氛之中。如今,不仅在
北京,就是在全国,她的知名度都是挺高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30
多年前,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里演
的是仅有一句台词的大嫂。是老舍笔下的“大赤包”这个角色使这
位老演员的艺术生命在五十多岁时大放光彩。
戏剧界有所谓“戏捧人”与“人捧戏”的说法。老舍的作品为表
演艺术家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捧”了他们。反过来,
艺术家们又挖掘出深藏在老舍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他的作品
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使这些作品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且走向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话剧《茶馆》出国演出,就是“人捧戏”的一个例子。
1980年9月,中国话剧**次走出国门,赴欧洲演出,剧目就是
《茶馆》。据周巍峙同志回忆,有些同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茶
馆》出国的。要知道,话剧的老家就在欧洲啊!由于两伊战争的干
扰,本来从北京飞往法兰克福只需18小时的航程,竟然花了整整80
小时,连首场演出都耽误了一天。尽管如此,《茶馆》仍然征服了西
德、瑞士和法国观众的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然,老
舍这个剧本写的出色,据说西德观众还看出《茶馆》那种史诗式的
叙事方式同布莱希特的剧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呢。但如果没有导演
的再创造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很难想象这个戏能震动欧洲。希德
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阿诺尔德·佩特森在《茶馆》赴欧洲之前来北
京看了演出。他说:“我不懂中文,但语言并未成为隔阂。舞台上表
现出的各种人物的命运也十分清楚,这主要也是通过演员们十分传神
和动作娴熟的演技表达的…”有些外国评论文章说,整个《茶馆》剧
组没有配角,全是主角。这些赞誉,证实了老舍1946年去美国讲学期
间写给吴祖光先生的信中所说的话——“我们的话剧决不弱于世界
上任何人。
其实,无论“戏捧人”还是“人捧戏”,强调的都是剧本与演员的
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的效果。(这有点系
统论的味儿。)我们研究戏剧时,难道可以只钻研剧本,不去研究活
的戏剧吗?同样,研究其他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该研究活的作品,
包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美国的中国学专家林培瑞就曾经向
广州某文学杂志了解作为一个群体的投稿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业。
研究粤剧的瑞典学者罗斯在广州看《天之骄女》时特别注意观众的
反应。说到底,文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似乎
也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茶馆》里大傻杨的戏在国内从来没有掌声,
而在西德却博得观众热烈的喝彩这一类问题。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评论中国古代读书
人时说,他们手里拿着儒家和道家两顶帽子,仕途顺利,就戴上儒
家帽子,遇到坎坷,不得意时,就戴上道家帽子。
——“阿甘热”
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四种基本态度:一曰混饭,二日求名,
三曰猎奇,四日投入。混饭和求名是功利主义。猎奇虽然从兴趣出发,
但走了偏门。只有投入才称得上是对自己的事业执着和热爱。
——难得投入
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诗与
诗论,兴趣兼及中国现代文学、
中外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实
践。区□教授任第十、十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民进广东省副主委、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
会长、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
长、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
究中心主任兼英诗研究所所长。
本书为作者自上个世纪80
年代至今在报刊专栏所发表文
章及部分博客文章的选集,内
容涉及异域的所见所闻,所恩
所悟;西方的礼仪习俗
康巴作家群评论集 本书特色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个文学现象,该评论集对许多康巴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忻、评论,集中展示了康巴作家群的特点、气质,以...
神秘旅程 本书特色 人生如旅途,旅途如人生。定居巴黎的作者多年来踏遍了法国的大小城镇,又游走于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挪威等地,以笔做鞋,把这些年的游历、感悟,凝...
为了爱,我们穿越美国 本书特色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本青春萌动的单车日志◆一场荡气回肠的环美骑行之旅◆60天风雨无阻,朝夕相伴,4000...
陌生的阿富汗 本书特色 在阿富汗那片土地上,灾难还远未结束,人们依旧生活在贫困和饥荒之中,可是他们如同你我一样,渴望生活,热爱生活。在那漫长的路途中,作者学会了...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本书特色 收录胡适谈社会的39篇文章,展示了胡适先生对重要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
鲁迅小说集:孔乙已 本书特色 鲁迅著的《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开箱整理我的藏书:本雅明读书随笔 本书特色 本雅明的身份丰富而多样,除了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诗人神学家、翻译家的身份,他还是个独特的“收藏家”。本雅明喜欢藏书...
唐宋名家文导读 内容简介 《唐宋名家文导读》共精选了30位作家的81篇作品。其中大都是作者有代表性的名篇,流畅优美而有情趣、有魅力、有吸引力,同时也照顾到策论、...
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 本书特色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论对中国参与世博的历史来说,还是对世界世博史来说,都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可是与“我们确实把这件事...
民国文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民国文学十五讲》集合了孙郁先生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阅读与研究之所得,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个性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
收入作者徐芜城多年来所创作诗歌近百篇。这些诗歌涉及面较广,有叙写日常生活的,歌颂爱情、亲情的,也有从阅读书籍中得到的感悟
世纪文学60家--刘恒精选集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 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大伏...
该书收入了作者对当代海内外数位著名诗人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杨炼、北岛、欧阳江河、谷川俊太郎(日本)、张清华、陈超等人。还
北大日记 本书特色 禁不住想,只要非典没有真正地威胁到我们,就让现状一直持续下去吧——自己都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一跳。然而若真是如我所愿的长假,疫情就一定不容乐观,...
艺术人生第一集 内容简介 《我们的时代明星心路历程:艺术人生1》中嘉宾的艺术成就各有千秋,年龄有老有小,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感悟随着每人的经历的差别而各有不同,正是...
容斋随笔 本书特色 “中华优美随笔”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作家的散文随笔代表作品,包括《浮生六记》《闲情偶寄》《容斋随笔》《世说新语》《陶庵梦忆》《...
爱经.海螺 本书特色 《爱经·海螺》是中国著名“雨巷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诗文译作集成,其中《爱经》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非常具争议、屡遭查禁的情爱诗典,《海螺》是...
楚辞欣赏 本书特色 梁启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荼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崇高,可以概见。汤炳正先生主编的《...
独自闲行 本书特色《独自闲行》是作者傅光明近年来*新散文结集,有对明清小说“水浒”“三国”“西游”“红楼” “金瓶梅”“儒林”“聊斋”等的人性解读,有对鲁迅、老...
韩少功作品系列:日夜书 本书特色 这部长篇小说是知青小说的总结之书。讲述了一群“五○后”中国人在两个时代的遭际命运,对时代精神困境进行了鞭辟有力的艺术诘问,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