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人」与「人捧戏」
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四届《大众电视》“金
鹰奖”评比中获得优秀连续剧奖,在该剧中饰韵梅的李维康获*佳
女主角奖,饰“大赤包”的李婉芬获*佳女配角奖。消息传来,我们
不由得再次为老舍作品的成功,为演老舍戏的演员们的成功感到由
衷的高兴。
在老舍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四世同堂》电视剧组的主要演
员以及曾在老舍戏剧中执导或担任角色的著名导、表演艺术家来和
我们联欢,李婉芬和李维康都来了。
那天,李维康穿了一件时下流行的白羊毛蝙蝠衫,外罩象牙色
中长呢子大衣,挽着高髻,雍容洒脱,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就是《四
世同堂》里那位长孙媳妇,温婉柔顺的贤妻良母“小顺儿他妈”。她
给大家清唱了《四郎探母》,后来又加唱了一段《凤还巢》。对她来
说,唱京戏总算比拍电视剧容易一些。拍《四世同堂》那阵,导演原
先让她演小文媳妇,一个唱戏的艺人。后来要她改演韵梅,不知下
了多少功夫,她才克服了举手投足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京剧表演
程式的影响,终于奉献出韵梅这个成功的屏幕形象,短短几个月间,
就超越了京剧圈子,成了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角色。这恐怕是李维
康始料不及的。
联欢会上,李婉芬和扮演冠晓荷的周国治合作,重演了小品《送
礼》,把人们带回到春节晚会轻松、幽默的气氛之中。如今,不仅在
北京,就是在全国,她的知名度都是挺高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30
多年前,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里演
的是仅有一句台词的大嫂。是老舍笔下的“大赤包”这个角色使这
位老演员的艺术生命在五十多岁时大放光彩。
戏剧界有所谓“戏捧人”与“人捧戏”的说法。老舍的作品为表
演艺术家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捧”了他们。反过来,
艺术家们又挖掘出深藏在老舍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他的作品
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使这些作品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且走向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话剧《茶馆》出国演出,就是“人捧戏”的一个例子。
1980年9月,中国话剧**次走出国门,赴欧洲演出,剧目就是
《茶馆》。据周巍峙同志回忆,有些同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茶
馆》出国的。要知道,话剧的老家就在欧洲啊!由于两伊战争的干
扰,本来从北京飞往法兰克福只需18小时的航程,竟然花了整整80
小时,连首场演出都耽误了一天。尽管如此,《茶馆》仍然征服了西
德、瑞士和法国观众的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然,老
舍这个剧本写的出色,据说西德观众还看出《茶馆》那种史诗式的
叙事方式同布莱希特的剧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呢。但如果没有导演
的再创造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很难想象这个戏能震动欧洲。希德
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阿诺尔德·佩特森在《茶馆》赴欧洲之前来北
京看了演出。他说:“我不懂中文,但语言并未成为隔阂。舞台上表
现出的各种人物的命运也十分清楚,这主要也是通过演员们十分传神
和动作娴熟的演技表达的…”有些外国评论文章说,整个《茶馆》剧
组没有配角,全是主角。这些赞誉,证实了老舍1946年去美国讲学期
间写给吴祖光先生的信中所说的话——“我们的话剧决不弱于世界
上任何人。
其实,无论“戏捧人”还是“人捧戏”,强调的都是剧本与演员的
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的效果。(这有点系
统论的味儿。)我们研究戏剧时,难道可以只钻研剧本,不去研究活
的戏剧吗?同样,研究其他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该研究活的作品,
包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美国的中国学专家林培瑞就曾经向
广州某文学杂志了解作为一个群体的投稿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业。
研究粤剧的瑞典学者罗斯在广州看《天之骄女》时特别注意观众的
反应。说到底,文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似乎
也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茶馆》里大傻杨的戏在国内从来没有掌声,
而在西德却博得观众热烈的喝彩这一类问题。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评论中国古代读书
人时说,他们手里拿着儒家和道家两顶帽子,仕途顺利,就戴上儒
家帽子,遇到坎坷,不得意时,就戴上道家帽子。
——“阿甘热”
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四种基本态度:一曰混饭,二日求名,
三曰猎奇,四日投入。混饭和求名是功利主义。猎奇虽然从兴趣出发,
但走了偏门。只有投入才称得上是对自己的事业执着和热爱。
——难得投入
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诗与
诗论,兴趣兼及中国现代文学、
中外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实
践。区□教授任第十、十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民进广东省副主委、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
会长、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
长、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
究中心主任兼英诗研究所所长。
本书为作者自上个世纪80
年代至今在报刊专栏所发表文
章及部分博客文章的选集,内
容涉及异域的所见所闻,所恩
所悟;西方的礼仪习俗
偶遇琐记-作家索莱尔斯 本书特色 《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偶遇琐记 作家索莱尔斯》作者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
火与玫瑰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葛兰西自1908年至1926年被捕前,从卡利亚里、都灵、莫斯科、维也纳和罗马写给家人、恋人、战友的189封书信。它们是火——一位意大...
奥吉和我 本书特色 数百万读者通过《奇迹》认识并爱上了那个尽管面目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十岁男孩奥吉·普尔曼。如今,R.J.帕拉西奥带来了她的又一力作:《奥吉和我》...
其文其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回望周作人》系列之一。本卷收录的是对周作人的著译的评论。里面的文字,有些类似现在的书评,是著作和翻译后得到的反应,可见他的著作在当时...
莫言自选集 本书特色 一个写作者,必须坚持人格的独立性、语言的革命性,素材的挑战性、与潮流和风尚保持足够的距离。好的作家,大概像一个语言的炼金术士,他攫取语言中...
一个人的车站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朱秀海散文精品七篇,记录了作者军旅生涯中难忘的事件:有奔赴前线的迷惘与怅然,也有在边境过春节的热闹欢腾;有激烈残酷的战争,也有沙...
上海 Waltz 本书特色 文汇原创丛书 。一段段消逝的时光,一个个寻回的旧梦,一桩桩难忘的往事,化成——一篇篇翔实的笔记,宛如一曲十里洋场上的Vienna W...
许地山经典全集 本书特色 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许地山经典全集》是《文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文学类图书。读者通过阅读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
尤利西斯-精装版(全两册) 本书特色 《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伟大的小说。 ——人民网《尤利西斯》...
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一)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诗歌选》为高等学校中文系中国诗歌选课程编写的教科书,考虑到课堂讲授的实际需要及同学们的自学时间,全书共选诗(包括词...
文史消闲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百余篇文章,分四辑:**辑为“人物掠影”、第二辑为“人物微观”、第三辑为“往事拾遗”、第四辑为“消闲杂缀”。文史消闲录 目录 自 序...
素月楼联语 本书特色 《素月楼联语》是张伯驹先生编著的对联知识的著作,共分(一)故事;(二)祠宇、名胜;(三)集句、嵌字、歇后;(四)由字之结构声韵所生...
白化文文集-承泽副墨 本书特色 白化文,1930年8月生,北京市人。民盟盟员,1950年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信...
繁星:春水 本书特色 《繁星·春水》包含了两本诗集《繁星》和《春水》,另外还收录了冰心其他诗歌的精选。本书是冰心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在中外...
梁宗岱选集 本书特色 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创作广及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长期尘封,直到...
苍洱之间 本书特色 泳倾力作序,陈子善,李新宇,梅毅,陈远联袂推荐,艰难曲折的巴蜀山道,挺拔秀美的苍山洱海,抗战中南迁的西南联大,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曲“未央歌”...
《非洲的青山》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海明威自评为堪与“虚构作品媲美”的“绝对真实的书”。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
晚饭花集 本书特色 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惟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
《水彩技法完全指南》内容简介:画给存着天真的成年人,画给内心与你作伴的孩子……如《小王子》一般治愈人心的绘本插画师贵图子,
《一边说着 “给我个痛快” 一边乖乖看医生》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