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人」与「人捧戏」
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四届《大众电视》“金
鹰奖”评比中获得优秀连续剧奖,在该剧中饰韵梅的李维康获*佳
女主角奖,饰“大赤包”的李婉芬获*佳女配角奖。消息传来,我们
不由得再次为老舍作品的成功,为演老舍戏的演员们的成功感到由
衷的高兴。
在老舍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四世同堂》电视剧组的主要演
员以及曾在老舍戏剧中执导或担任角色的著名导、表演艺术家来和
我们联欢,李婉芬和李维康都来了。
那天,李维康穿了一件时下流行的白羊毛蝙蝠衫,外罩象牙色
中长呢子大衣,挽着高髻,雍容洒脱,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就是《四
世同堂》里那位长孙媳妇,温婉柔顺的贤妻良母“小顺儿他妈”。她
给大家清唱了《四郎探母》,后来又加唱了一段《凤还巢》。对她来
说,唱京戏总算比拍电视剧容易一些。拍《四世同堂》那阵,导演原
先让她演小文媳妇,一个唱戏的艺人。后来要她改演韵梅,不知下
了多少功夫,她才克服了举手投足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京剧表演
程式的影响,终于奉献出韵梅这个成功的屏幕形象,短短几个月间,
就超越了京剧圈子,成了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角色。这恐怕是李维
康始料不及的。
联欢会上,李婉芬和扮演冠晓荷的周国治合作,重演了小品《送
礼》,把人们带回到春节晚会轻松、幽默的气氛之中。如今,不仅在
北京,就是在全国,她的知名度都是挺高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30
多年前,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里演
的是仅有一句台词的大嫂。是老舍笔下的“大赤包”这个角色使这
位老演员的艺术生命在五十多岁时大放光彩。
戏剧界有所谓“戏捧人”与“人捧戏”的说法。老舍的作品为表
演艺术家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捧”了他们。反过来,
艺术家们又挖掘出深藏在老舍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不仅为他的作品
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使这些作品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且走向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话剧《茶馆》出国演出,就是“人捧戏”的一个例子。
1980年9月,中国话剧**次走出国门,赴欧洲演出,剧目就是
《茶馆》。据周巍峙同志回忆,有些同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茶
馆》出国的。要知道,话剧的老家就在欧洲啊!由于两伊战争的干
扰,本来从北京飞往法兰克福只需18小时的航程,竟然花了整整80
小时,连首场演出都耽误了一天。尽管如此,《茶馆》仍然征服了西
德、瑞士和法国观众的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然,老
舍这个剧本写的出色,据说西德观众还看出《茶馆》那种史诗式的
叙事方式同布莱希特的剧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呢。但如果没有导演
的再创造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很难想象这个戏能震动欧洲。希德
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阿诺尔德·佩特森在《茶馆》赴欧洲之前来北
京看了演出。他说:“我不懂中文,但语言并未成为隔阂。舞台上表
现出的各种人物的命运也十分清楚,这主要也是通过演员们十分传神
和动作娴熟的演技表达的…”有些外国评论文章说,整个《茶馆》剧
组没有配角,全是主角。这些赞誉,证实了老舍1946年去美国讲学期
间写给吴祖光先生的信中所说的话——“我们的话剧决不弱于世界
上任何人。
其实,无论“戏捧人”还是“人捧戏”,强调的都是剧本与演员的
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的效果。(这有点系
统论的味儿。)我们研究戏剧时,难道可以只钻研剧本,不去研究活
的戏剧吗?同样,研究其他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该研究活的作品,
包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美国的中国学专家林培瑞就曾经向
广州某文学杂志了解作为一个群体的投稿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业。
研究粤剧的瑞典学者罗斯在广州看《天之骄女》时特别注意观众的
反应。说到底,文学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似乎
也该研究一下为什么《茶馆》里大傻杨的戏在国内从来没有掌声,
而在西德却博得观众热烈的喝彩这一类问题。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评论中国古代读书
人时说,他们手里拿着儒家和道家两顶帽子,仕途顺利,就戴上儒
家帽子,遇到坎坷,不得意时,就戴上道家帽子。
——“阿甘热”
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四种基本态度:一曰混饭,二日求名,
三曰猎奇,四日投入。混饭和求名是功利主义。猎奇虽然从兴趣出发,
但走了偏门。只有投入才称得上是对自己的事业执着和热爱。
——难得投入
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诗与
诗论,兴趣兼及中国现代文学、
中外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实
践。区□教授任第十、十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民进广东省副主委、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
会长、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
长、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
究中心主任兼英诗研究所所长。
本书为作者自上个世纪80
年代至今在报刊专栏所发表文
章及部分博客文章的选集,内
容涉及异域的所见所闻,所恩
所悟;西方的礼仪习俗
寻找邓颖超 本书特色 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
爱默生卷-爱默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他被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是近代“美国文艺复兴”的旗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的作...
《缅甸历史、文化与外交》内容简介:缅甸是中南半岛大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作为著名的佛教之国,缅甸的历史巨著《琉璃宫史
宣传队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群五十年代从北京、上海、四川来到云南的知识青年到农场插队,又从农场到大山深处的部队担任文艺宣传队员的生活经历为大背景,以每个宣传队员的...
刘再复作品04-思想者十八题 本书特色 一个思想者海外二十年的心灵诉说,一部漂泊者眼中大时代的风云变迁。刘再复作品04-思想者十八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
罗马爱经 本书特色 《罗马爱经》是古罗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命运多舛的旷世奇书,一部探索男女情爱的经典之作,通篇洋溢着文学的诗情画意和情爱的浪漫气息。作者引用大...
普希金长诗全集 本书特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的一生是坎坷多难、高歌猛进的一生,是硕果累累、辉煌壮丽的一生,是经历了爱与恨、血与...
垅上歌行 本书特色 王巨才的《垅上歌行》,如同生养他的黄土高原一样,即便沟壑纵横,纵使黄沙扑面,仍令人感受到难以忘怀的苍茫和浑厚。王巨才的笔触,致力承继白居易、...
琦君-母心·佛心 本书特色 琦君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
《超有爱素描,这样画!萌萌小物篇》内容简介:学习画素描不只从枯燥的石膏体开始,还可以从身边可爱的小物件画起!不要认为素描很
《奥登诗选:1927-1947》内容简介:自1927年初出茅庐到1973年魂归诗国,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
七月派作品选 本书特色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诗歌、小说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为主。胡风和艾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该流派的作品普遍关注...
新山海经 本书特色 一批以写花稿为生的小报记者,他们一身兼两职,既做花稿捧青楼里的名花,又做花稿捧坤伶名角儿。京、沪两地名花、名角儿云集荟萃,于是,小报记者们便...
《丰子恺聊印象派》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丰子恺解读印象派的著作,丰子恺以印象派为中心,选取其中的关键的画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清
名家·名译--三个火枪手 本书特色 《三个火枪手》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但 对于大仲马来说,历史不过是他讲故事的幌子而已, 因为他喜欢戏说历史。这部小说的主...
《前夜 父与子》内容简介:《前夜》(1860)、《父与子》(1862)在屠格涅夫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一部描写贵族出身的叶连娜嫁给贫
记一忘三二 本书特色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的新作。书写近几年的点滴生活,有趣有味。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
导师死了 本书特色 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七篇中篇小说:《导师死了》《缝隙》《加歇医生》《二马路上的天使》《悬浮》《破镜而出》《抒情时代》。透视知识阶层的尴尬境遇...
杂文精编插图典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海报:《沉默的大多数(*新修订插图典藏版)》: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
平生六记 本书特色 1981年,他和范用拍板,出版《干校六记》,2011年,他大热天伏案,写就《平生六记》。 一位九十五岁的人道主义者、终身的鲁迅先生信徒,在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