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的名号是怎么来的?悟空和八戒的形象为什么选择猴子和猪?沙和尚为什么佩戴九颗骷髅项链?唐僧为什么又叫“三藏法师”?观音菩萨是女身还是男身?宋江攻打的北京城是今天的首都北京吗?岳庙是拜岳飞的庙吗?鲁智深自称“洒家”,“洒家”是和尚自称吗?为何没有出家的杨志也自称“酒家”?宋代的“勾栏”就是“青楼”吗?……本书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
本书为问吧系列第四种,以趣味问题+回答+知识链接的方式,精选了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闲文化读物。
《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问吧(4)》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闲文化读物。
1“齐天大圣”的名号是怎么来的?
作为中国神话小说领域*为灿烂的艺术瑰宝,《西游记》吸收了中外广大地区的历史文化。就孙悟空的形象而言,其主要性格特征以及附会的猴王故事都来自于以印度和中亚为主的域外各国文化,不过其诸多名号以及附会的精怪色彩则渊源于中国古代小说及地方文化。“齐天大圣”的名号就另有源头,自成体系。
“齐天大圣”名号*早应发源于中国民间祭祀和宗教信仰,甚至可以上溯到蒙昧时代的自然崇拜。如同人在幼儿阶段,蒙昧时代的人类往往以一种后来学者称为“原始思维”的方式来看待自然万物,认为它们与人一样具有灵性,甚至拥有超人的神秘力量,对其加以祭祀崇拜,于是许多神灵便诞生了。史书记载,吴、楚、闽、越之间“地多淫祀”,不为儒家伦理所认同的精怪崇拜非常之盛,猴子精怪“齐天大圣”崇拜就在其中。特别是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带,至今尚有密集的“齐天大圣”碑刻、雕塑、神坛、庙宇等遗迹。仅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就多达四十多处。比较典型的是该县宝山“大圣庙”。该庙供奉着“齐天大圣”的牌位和塑像,据考证其创建年代不晚于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比《西游记》成书要早一百多年。在山东泰安市天山附近有一座“大圣院”,俗称“孙猴子庙”,据民国年间《重修泰安县志》卷2记载:“大圣院:在县西南五十余里嶅山东南。创建无考。元重修之,有至元三十一年徐朗塔廊记碑,张士或书。庙久圮,惟砖塔九级碑存焉。”可见,该处“齐天大圣”的祭祀遗迹更是早至元代以前。有资料显示,吴承恩当年在荆王府做幕僚时了解到湖北蕲春一带早就盛行祭祀“齐天大圣”的活动。此外,在广东罗浮、江苏盱眙、山西石楼等地都还保留着祭祀“齐天大圣”的遗迹。有学者认为“齐天大圣”崇拜发源于中国东南地区,其实作为一种自然崇拜的遗留它应该是在中国各地广泛存在着。
与“齐天大圣”崇拜大致并行的是,中国历代典籍对“齐天大圣”猴怪故事多有记述。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叙述了猢狲精齐天大圣掠走官家妻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则把齐天大圣与另一个中国民间神灵二郎神撮合起来。
不过应该提醒大家的是,在这种崇拜文化中所祭祀的猴子精怪以及在宋元时期就广泛流传的“齐天大圣”故事,与早期西游故事中的猴行者以及诸多猴王故事完全是两码事,它们出自中外不同源头,相互没有任何关系。
知识链接:孙悟空形象是怎么形成的?
“齐天大圣”故事在中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很深的渊源,并发展成自成体系的猴怪故事。
据《太平广记》记述,早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曾制服一个“形若猿猴”的庞大水怪,名叫“无支祁”,脖子伸长可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而且疾奔如飞,搏击彪悍,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淮河泛滥。这只猴怪后来被称为“巫枝祗圣母”,成为“齐天大圣”的姐姐。汉代神话小说《搜神记》记述了西南山区一个猴子王国的故事,说它们经常偷抢女子以成家室。《焦氏易林》则重点描述了专门盗人妻妾的“南山大玃”。唐代著名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也记述了一个把别人妻子抢入深山的巨型白猿的故事。
大约到宋代,猴怪故事形成体系。这时候的猴怪形成一个家族,且开始有了醒目的名号。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叙述:“且说梅岭以北,有一洞名日申阳洞。洞中有一怪号申阳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州圣母。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魈,管领诸山猛兽。兴妖做法,摄偷可意佳人,啸月吟风,醉饮非凡美酒。与天地齐休,日月同长。”自此齐天大圣“出世”,并有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些特征。
之后猴怪故事进一步丰富,“齐天大圣”兄弟姊妹增多,且增添了盗御酒、偷仙丹大闹天宫的经历。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齐天大圣”自述:“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耍耍三郎……我听知的太上老君,炼九转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寿。吾神想来,我摇身一变,化作一个看药炉的仙童,扳倒药炉,先偷去金丹数颗,后去天厨御酒局中,再盗仙酒数十余瓶,回到于花果山水帘洞中,大排筵席,庆赏金丹御酒,岂不乐哉!”这个家住花果山水帘洞并且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与《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已很相近。
以上猴怪故事发自民间“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等宗教信仰。并沾染着浓厚的道教色彩,纯属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大概到了元代,杨景贤在创作杂剧《西游记》时,为了丰富西游故事的情节,才把这些早已流行的猴怪故事吸收到西游故事中,将“齐天大圣”与跟随唐僧取经的“猴行者”合二为一。到明代吴承恩*后创作百回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时,将两类故事进一步加工虚构,于是构成完整版“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不过现在我们欣赏《西游记》故事情节,还能看出孙悟空在花果山生活的前半段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生神灵,一个离经叛道的地上精怪,而在受戒西行获得正果的后半段则俨然是出国镀金回来的“假洋鬼子”,一个头戴光环的正面人物了。
2悟空和八戒的形象为什么选择猴子和猪?
吴承恩所撰《西游记》选取猴子和猪两种动物来刻画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是有原因和理由的。
首先,吴承恩将孙悟空刻画成猴子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早据玄奘弟子慧立所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当年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在西北边疆准备偷渡越境的时候,曾经拜访了一位年老的胡人求取帮助。那位胡人赠送给他一匹瘸腿的老马,来帮助玄奘越过千里流沙。当玄奘看着老马迷惑不解时,老胡人解释说,这匹马尽管年老腿瘸,但是曾经先后十五次穿越敦煌以西的广阔沙漠,对西去道路熟悉得很。而且据载玄奘在甘肃一带也确实度化年轻胡人石盘陀为僧侣。因而后来人们演绎西游故事,便说当年玄奘在取经路上收受了一位胡僧徒弟作侍从。现在还能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和陕西榆林石窟、甘肃张掖大佛寺等地遗留的唐、宋、元时期的壁画中,在描绘玄奘取经故事时都画有一位高鼻深目、连腮胡子的胡人僧侣,跟在玄奘的身后牵马背包。有学者研究,“胡僧”与“猢狲”谐音,于是跟着玄奘取经的侍从便演绎成唐僧的大徒弟美猴王孙悟空。
至于唐僧的二徒弟为什么是一个猪身形象的呆子,应该与吴承恩个人的见闻有关。据说吴承恩有一位乡邻朱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地痞恶棍,在乡里祸害百姓,民愤极大。出于强烈的正义感,吴承恩着意在《西游记》里予以鞭挞讽刺,取“朱八”之名,以“戒朱八”立意,于是刻画了猪八戒这个人人得以嘲笑的人物。为了编写得更像一个人物,他把“戒朱八”颠倒书名,同时为了寓以贬低之意,于是写成“猪八戒”这个猪的形象。
其次,吴承恩以猴子和猪的形象来描绘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人物,也是从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而考虑的。我们可以比照一下:孙悟空聪明机智,活跃好动,但又急躁野蛮,凶狠好斗,这正是猴子的自然特性。猪八戒愚蠢笨拙,懒惰成性,而又贪婪多食,动辄大睡,这也正是猪的天生本性。同时,以猴子形象来突出唐僧大徒弟的开创性个性,这正好附会了唐僧取经*终成功的某些原因,而以猪的形象来突出二徒弟的保守个性,则着意反映了取经路上遭遇挫折的必然因素。
知识链接:好色的到底是猪八戒还是孙悟空?
在西游取经的队伍中,猪八戒是唯一一个好色成性的艺术形象,早在做天蓬大元帅时就因调戏嫦娥而被玉皇大帝所惩罚,下凡到高老庄又强行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成了和尚后照样见到女人就心里发痒,几乎一路上没有中断娶妻生子的梦想。然而,这绝对不是早期西游故事的真实内容。
资料显示,猪八戒原来的故事中并没有好色的佐料,倒是堪称取经功臣的孙悟空娶过妻子,不是地道的和尚。《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自报家门时还洋洋得意地自诩:“金鼎国女子为我妻……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再早一点的齐天大圣故事则更显示出其好色的本性,《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故事大意就是齐天大圣偷抢了别人的妻子来享用。类似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意思的是西方国家中久唱不衰的《金刚》故事,讲的也是一只大玃玃对一个女人的感情。
其实,就自然本性而言,猴类才是地地道道的“好色”动物。早在汉代人焦延寿所作的《焦氏易林》一书中,就有关于猴子好色的记载:“南山大玃,盗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独宿。”“大玃”,就是一种形体巨大的猴子。这位可怜丈夫,竟然被它偷走了妻妾,并且还“怯不敢逐,退而独宿”,实在是倒霉之极。
明代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专门介绍了好色的猴类:“玃,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苍黑。能人行,善攫持人物,又善顾盼,故谓之玃。纯牡无牝,故又名玃父,亦曰猳。善摄人妇女为偶生子。又《神异经》云,西方有兽名(豸周),大如驴,状如猴。善缘木,纯牝无牡。群居要路,执男子合之而孕,此亦玃类,而牝牡相反者。”看来猴子无论雄雌皆好色成性,如是雄性,则摄取女子交合生子;如是雌性,则捉拿男子以求生育。
《搜神记》对猴子好色更有奇异的记述:“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日狠国,一名马化,或日玃猿。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辄盗取将去,人不得知。若有行人经过其旁,皆以长绳相引,犹或不免。此物能别男女气臭,故取女,男不取也。若取得人女,则为家室,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归。若有子者,辄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形,有不养者,其母辄死。故惧怕之,无敢不养。及长,与人不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南多诸杨,率皆是狠国马化之子孙也。”这种“马化”或者叫“玃猿”的动物,竟然自成一国,并且还会把出生的孩子送还被劫女子的家中养育,长大之后与常人无异,*后竟然还混入人类的生活之中,真的是匪夷所思了。
由此看来,本来是猴子好色成性的故事,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则都“扣”到猪八戒身上,其初哀不过是突出和维护孙悟空这一“取经*大功臣”的正面形象,但也确实混淆了是非,对原本只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很是不公。
3猪八戒为什么叫做“八戒”?
关于“八戒”名号的来由,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中还有这样的交代:“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所谓“五荤三厌”,属于宗教戒条,是信徒不准食用的八种食物。五荤,又称作五辛,并不是指荤肉,而是指佛教徒不能食用的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形似萝卜,味道与蒜相似)。三厌则是道教的说法。厌,是不忍食之意。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涌幢小品》说:“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这五荤三厌的说法实际是混合了佛、道两教的戒条。
此外,佛教戒条中又有自己的“八戒”。佛家八戒全称“八斋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猪悟能虽然称作“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戒得不情愿。尤其是不能好色的戒条,猪八戒可谓是一犯再犯。
除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历史上还真有和“猪八戒”这个名称有关系的高僧。元代人释岸所作的《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唐德宗时,有一位清凉国师澄观,唐德宗曾尊称他为“八戒师”。宋代人方勺所作的《泊宅编》卷三载,唐代“婺州有僧嗜猪头,俗号猪头和尚”。据说这猪头和尚还是定光佛的化身。
知识链接:猪八戒为什么总是扛着“九齿钉耙”?
在《西游记》里,猪八戒总是扛着一把九齿钉耙。这是他的看家兵器,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对此猪八戒曾经夸耀说:“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老君自己动铃锤,荧惑亲身添炭屑。五方五帝用心机,六丁六甲费周折。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身妆六曜排五星,体按四时依八节。短长上下定乾坤,左右阴阳分日月。六爻神将按天条,八卦星辰依斗列。名为上宝逊金钯,进与玉皇镇丹阙。因我修成大罗仙,为吾养就长生客。敕封元帅号天蓬,钦赐钉钯为御节。”看来这九齿钉耙也是一件罕见的神器了。然而,如此神兵利器却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为什么《西游记》的作者要让猪八戒用这么一件奇怪的兵器呢?
我们从西游故事本身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九齿钉耙虽然也是件稀罕宝贝,但却经常遭到对手的嘲笑。《西游记》中猪八戒手持钉耙一出场,孙悟空就嘲笑他说:“你这耙可是于高老庄做园工筑地种菜的?”猪八戒在流沙河与沙僧交手时,沙僧也说:“看你那把锈铁耙,只好锄田与种菜。”平顶山战银角大王,也被嘲笑说:“你会使这耙,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时,把这耙偷将来的。”通天河斗金鱼精,金鱼精说:“你会使耙,想是雇在那里种田,把他拐将来也。”“锄田与种菜”,说明了钉耙原本的作用。猪八戒的兵器原本是一件农具。那么,作者为什么让猪八戒拿一件农具作兵器呢?
……
称虽异,但肯定是当今之世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却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充满危险,也是机会处处;可以是英雄豪杰死无葬身之所,亦为悍不畏死...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
新华汉语词典-最新修订版-大字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共收条目60000余条,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基本反映现代汉语★...
钱穆先生全集-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中华文化十二讲》于一九六八年十月由空军总政战部出版,交台北三民书局经销。一九八五年,再版时,先...
●巨乳靠天生,美臀靠態度●在淫聲浪語的背後,是無人能及的專業素養大眾有色的眼光下,面對的是不亞於你我的職場激烈競爭【你不知道的是…】只要躺著幹就好?AV女優是全...
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国外青年文化研究的译著。此书为《通过仪式抵抗》的修订扩充版,包含一篇新序言。该序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自从这本...
中国古代神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的**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羿和嫦娥的故事,帝俊...
中国书评-(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有人说当年的《中国书评》是那一代人的“学术图腾”,九年后复后的《中国书评》显然也有同样的追求。**辑于2005年4月出版,在学人...
雷蒙·布力格1978年创作的《雪人》,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经典绘本之一,受到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喜爱,全球销量超550万册。1982年,由该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
和服草子:包裹在和服中的日式美学 本书特色 和服,在日本,既是日常物品,也是宝石般珍贵的存在。它是父母传给孩子的物品,是出嫁女儿的财产,是贵族可夸耀的资本,也是...
每日朝九晚五按部就班让你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女朋友天天对着电视花痴喊老公,却对自己不闻不问?一整天在办公室被骂,出个门还挤不上公交地铁?打个LOL遭遇傻逼,除了送...
西论-现代化丛书: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内容简介 本书1934年初版,是较早对新文化运动的系统研究,见解基本持平,出版初期颇有影响,后来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作者以...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十辑) 内容简介 本书配套《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前八辑的出版, 分为研究编、综论编、目录编三部分, 研究编收录了2014、2015年在周秦汉唐...
大众哲学对话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师生对答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发。大众哲学对话录 作者简介 郝立新,男,1960年生,贵州贵阳人,哲学博...
千字文.千家诗 本书特色 《千字文》为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因辑录书法家王羲之笔迹不同字一千个,因而得名。《千字文》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千家诗》在我国古典诗歌选读...
北南,晉江文學城網路小說作家。
中外水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 世界文明是因水而生的文明,作为人类*古老且 具有母体性质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 浪潮中,中外水文化比较对繁荣和发展中华水文...
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集结了作者近二十年的族群研究的论文成果,在族群和族群性、族群认同、族群关系等方...
王学泰,原籍山西清源(现名“清徐),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1988年转到文学研...
1996-2000-消逝的老街 本书特色 ★ 20开平装,优质哑光铜版纸印制,印装精良★ 如实呈现20世纪末的上海的景象★ 不仅流露出了上海在变革时期的*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