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也许我真的疯了。
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的钟响了一下。往常这会儿你照例该起床了。你起来见不到我,必定先习惯地走进厨房,可你看到买菜的篮子还端端地挂在墙上,——今天是春节,没人会这么早就起来上菜市场。接着你拉开了屋门往外瞧,院子里空空的,很冷,你缩回身子,这时你就会看到门边桌上的那张字条了。
继平,我完全想象得出你的吃惊和愤怒,也许你此时正在痛哭流涕地大骂……这些年你见惯了我的优柔寡断,你不会料到我能在一秒钟之内把多年缠绕身心的所有可见和不可见的缧绁一刀割断,背叛了你也背叛了我自己的麻木,让社会的舆论、自己的脸面、亲朋好友的警劝,统统见鬼去吧!我终于迈开了实际上已经酝酿多年的脚步,在这年关寒冷的黎明,踏着红红绿绿狼藉街头的鞭炮的纸花,和你,和我们这个家,和这些年庸俗寡淡的人生,不告而别,奔我日夜思念的这个地方来了!
啊,茶淀!我终于不用借助模糊的梦境,而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你!
梦境中,你是一片苍苍的绿色,潮湿、闷热,又迷人,又残破。可在这干冷干冷的严冬,在经历了改朝换代、几许寒暑的今天,你该是什么样了?
继平,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按捺不住说起这个地方,“茶淀,那不是关劳改犯的监狱吗?”你一向多疑、敏感,也一向不肯忍耐。终于有一天,在我们又一次争吵时,你突然冲口而出:“到茶淀找你的情人去吧!”尽管那天你喝多了,控制情绪的能力十分低下,但这句话仍然使我意识到,那次的争吵已开始把我们的关系升级到一个真正不幸,也是或迟或早总会到来的转折点了。
那天就注定了今天!
茶淀,我不是今天才认识你,我那幼稚而又深沉、朦胧而又强烈的爱,就在当年短短相识的瞬间,留在你那泥泞的土地上了。
我*先想起的是那首异域的情歌,是小祥从他家的旧唱片上学会的歌,他唱给我听的时候,还说不清它到底来自欧洲还是太平洋,那确是一首优美、又特别好记的歌:
为什么
你为我饮马整鞍,
为什么
你将醇酒奉献,
美丽的姑娘啊,
我是个贫穷的流浪汉。
啊,我本不该停步,
是你的美丽使我流连。
你愿不愿和我结伴,
去那遥远的天边?
那儿没有愚昧和强暴,
也没有万恶的金钱。
只有你和我,
我们的诚实与热血,
还有头上一方,
湛湛的蓝天!
小祥,你当然不会忘记这首歌,可你还记不记得我?还记不记得你的白房子和房前那葫芦形的池塘?池塘边那个简陋的防震棚还在不在?哦,那棚子的简陋就注定了它的短命,可在我的记忆里,它始终和白房子,和半池青萍,和你临池独立的身影在一起,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诗一样的即景。
我从小就知道你这不寻常的家乡。从我懂事起就常常听到家里的保姆和街坊四邻扯闲篇儿的时候,带着神秘和恐惧的表情,说到那些偷鸡摸狗之辈被送到茶淀去的事情,仿佛那就是古时刺配囚犯的远恶军州。
其实,茶淀,不过是唐山左近一个黄豆般大小的车站。你对我说起过这个小站寒伧的历史。它早先连一排矮矮的栅栏都没有,很久以前大概只是个无名的弹丸小村,在八百里京山线上,自然不敢与四朝古都的起点和天下**雄关的终点同日而语;也愧于与位居中国第三大城的津门和有华人故乡之称的工业重镇唐山相提并论。但是,北京的许多年轻人大概和我一样,并不知道京山线上通往新港码头、大港油田和那个华北*大盐场的必经之地塘沽,或许也不知道有着古老传奇故事的军粮城,他们却知道——茶淀。
茶淀的出名,一点不错,正因为它是一个大型劳改农场的所在地,确切地说,是这个劳改农场的大门。北京人习惯地称之为“茶淀农场”,其实它的本名叫“清河农场”。此地去京数百里之遥,当然和京郊的那个清河镇绝无牵连,尽管这里确实有一条不小的清水河,但农场的这个名字无疑包含了一种象征意味,无非喻水之清,可以洗净恶人满身的污浊。
清河,你能不能洗清我?我这个有夫之妇,竟抛弃了温暖不到两载的新家,去寻找一个多年以前的旧爱……
继平,你完全可以参加进那一片世俗的唾骂中去,骂这给你丢尽了脸面的媳妇!可是继平,你不要恨他,他是干干净净没有过错的。虽然他像一个美好的召唤,十年来使我灵魂不安;又像个强大的“第三者”,插足到我们风雨飘摇的夫妻关系之间,但实际上,从十年前和他分手后,我们就再没有见过面。
2
要是没有唐山的那场地震,你我也许一辈子无缘碰面。
那时我已经在北京市公安局一个大处的团委书记办公室里坐了将近两年,俨然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你呢,你看上去还是个孩子。
我对你说过地震那天北京的情形。那天上午九点钟开始下雨,虽然比起你们,北京人感受到的恐怖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谁也无心办公,都在夸张地学说着自家屋子在震动中的声音,以及老婆(或丈夫)当时的种种狼狈。那阵子正是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高潮,大家难得这么松快一天。
中午,据饭桌上的新闻:地震中心原来在唐山一带。这使人们的心里无论如何更多了一点宽慰——唐山?远着呢。
可紧接着,各种骇人听闻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有人说唐山现已夷为平地,百万之众无一幸存;还有人说天津的劝业场也塌了,死伤无数;又有人提起北京公安局有个劳改场就在津唐之间,不知受灾如何;更多的人则开始谈起历史上的难民和瘟疫……而*后到来的“官方消息”却说:往唐山一带的交通、电讯早在夜里就已全部中断,连军队的电台都联系不上,以上种种传闻均系谣言,要提高革命警惕云云。
下午三点钟,通知我和另外十九位干部去局本部开会。一看我们这二十个人,哪个科的都有,一律四十岁以下,身体好,无家庭负担。女的只有三个,我*小,刚满二十岁。大家谁也不知道开什么会,但猜想八成和地震有关。
不出所料,在局里碰上局团委的一位同行,透露说清河农场受灾严重,铁路不通,公路也不通。昨天夜里农场的一位副场长带着个干部坐一辆吉普车,千辛万苦跑出来到市局告急。局里决定马上组织力量,开赴清河救灾。
大会议室里已经挤满了人,除了各业务处抽来的干部之外,还有几个公安医院的医生,带着大包小包的药。大家好奇地把目光集中在前面两个陌生人的身上,这两人一老一小,满身泥水。老的站着,用很带感情的目光环视着我们,说不清是期待还是感谢;小的坐着,面无表情,疲惫不堪。小祥,那就是你!
你的性格本来有很活泼的一面,可也许是**次置身在这样众目睽睽的场面下,那天却处处显得呆板。你在那偏僻一隅的地方出生、长大、读书、毕业,完全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你坐在椅子上,给人的感觉非常弱小,凭**眼的印象,谁也不会想到你站起身来竟比那位老场长高出半个肩。
那天的会议短促得出人意料,先是有人扼要介绍了清河农场的灾情,然后就宣布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队,再然后就宣布立即出发,奔赴灾区。一切话都用命令的口气说出,让人没有思考更没有犹豫的余地。开始还是闹哄哄的会场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犹如战争一般的沉重气氛。我心里咚咚直跳,对于一个从小就为“没能赶上战争年代”而抱憾的热血青年来说,这骤然而至的沉重气氛是那么新鲜,在和平年代,我想这大概就等于上前线了。而前线是什么样子,我们去了干什么,会碰到什么艰难险阻,一切都茫然。这又不免使人心虚。对灾情的介绍笼统得等于没说——死了很多人,塌了很多房子……到底多少?都不知道。连你,小祥,也是一样,你在地震后不久就随了那位洪场长,绕过一道道塌桥断隘,夺路北上了,你也不清楚那五十里方圆、两万余人口的农场,现在究竟成了什么局面。
散了会,直接下楼,大家拥挤着上了停在楼前的几辆卡车。天仍然下着雨,有雨衣的穿雨衣,没有的淋着。局机关有不少人挤在楼门口,默默地看我们上车。我举目四顾,竟找不到一个能代向父母道一声别的熟人。
卡车穿过雨雾的城市,往天津方向开。过了天津,天渐渐黑下来,雨也停了。越往前走,看到路边坍塌的房子越多,还有扭断的公路、长而深的裂沟、高高弓起来的铁路桥、路面和田野上的大片喷沙,大地居然变得如此丑陋、破烂、恐怖、不可思议了。车上的人不断惊呼着,像是惊叹神话世界中的古代遗迹,好像一辈子活到现在,才真正发现了自然力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我们一路上没看见死人,连活人也没有,天地间和旷野上仿佛只有我们这几辆孤单单的卡车和一股沉沉的死气。
那天我和你同在一辆车里。你沉默寡言,全不理会沿途的各种奇观,也不参加我们的谈论和争辩,只是抱着膝盖,一声不响地蜷缩在车厢一隅。你仿佛和大家很隔膜,大家也不注意你。从沿途的观感中,我能想象到你在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惊心动魄的经历。你从一片废墟中侥幸逃命,是惊魂未定,还是在挂念唯一的亲人——和你相依为命的姥姥?或者仅仅是累坏了,你毕竟太年轻。
路不好走,颠簸到夜里十一点钟,到达了农场的边缘。下了一天透雨;前方的地面在夜幕中呈现着斑斑反光,显然已是一片泽国。进入农场的唯一通道是一条三十多里长的土堤,借着车灯射出的两道光柱,能看到土堤表面全是狰狞的稀泥,乘车通过它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大家下了车,七嘴八舌,茫然无措。局办公室的肖科长自称来过这一带,提议另找路从汉沽方向绕进去,但究竟怎么走,他也含糊。小祥,这时人们自然想到应该问问你。
这是我**次听见你开口说话,你本来不是个拙于辞令的人,却是人多怕生,只是一味摇头,嘴里说:“不行啊,不行啊。”
肖科长把你的词穷当做犹豫的表现,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争辩道:“怎么不行,我走过多少次了,过几座桥,能到汉沽。”
你似乎胆壮了些,说:“现在十座桥塌了九座,就是因为有那些桥,才过不来。”
“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从这儿?”肖科长指着堤上被刺目的车灯映照着的烂泥。
“就从这儿,那还有错!”你的声音一下子明快了,带着孩子般的好斗和认真,可随即又软下来,又否定了自己,“可那时还没下雨,地是干的呀……”
后面的车陆续赶来,那位上了年纪的洪场长挤到人前,甚至对堤上的烂泥都没有望上一眼,就振臂呼道:“都下车,空车慢慢开,大家在两边护着,别让车滑下去,快点!”
他大概有六十岁了,大脸,粗眉,地道的烈汉模样,那张坚忍的脸本身就像一个复杂的故事。他的果断使人不敢怀疑他的权威,于是没人再提另辟途径的话。但是肖科长提议先休息一下,一来做个前敌动员,二来也等堤上干一干再走。说心里话,我是很希望能休息一下的,被雨淋透的衣服湿乎乎地包在身上,风吹一路,哆嗦得几乎要抽筋,肚子又空,我担心要生病……
小祥,只有你急不可待:“不行啊,就是等到天亮这泥也干不了。”见周围无人响应,你仿佛理亏似的,试探着又说:“洪场长,要不然我先背上点药,先进去,先告诉场里……”
漆黑如墨的长堤,仿佛一直通向茫无边际的天尽头,一个人徒步闯过去,得有什么样的胆量呢?你的勇敢使我不由得刮目相看了,并且引起了自己的惭愧。
“我也去!”
我举起一只手,明知所有人都会吃惊,却故意说得平静。也许在刹那间仅仅是出于一种“意识流”的盲目性,使我生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生存竞争问题的重大的联想。在那个“时刻准备打”的年代,几乎人人都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精神和体魄,能否适应艰苦的战争,在严寒的野外风餐露宿;在夏天的酷暑长途跋涉;或者在枪林弹雨中一往无前;甚至被捕后经受严刑拷打,脸不变色心不跳……那些年我正是朝着这个标准,向往着强者的道路。继平,这恰恰是我*初见到你时*不满足的一点。你过分斯文、臃肿,说话咬文嚼字,走路四平八稳;你的彬彬有礼像是刚刚受过蹩脚的训练,穿着虽然讲究,可我却偏偏不喜欢那个养尊处优的神气。
你身上到底缺什么?是男人的野性,还是青春的热情?
可介绍人把你领来的时候,我已经是将近二十九岁的老姑娘了,这年龄连我自己都心虚是否还有资格挑剔别人。“他能对你好,就行了,可千万别再挑了。”父亲倒是非常实际,“你呀,就是让那些玫瑰色的幻想给耽误了。”
不错,按目前的“行市”你和小祥的身价确有天壤之别。小祥的父母虽然是清河农场的创建者和初期的领导人,但早已去世,他实际上是靠着微薄的抚恤金长大的孤寒子弟,后来又端上了你**看不起的饭碗——警察。而你呢,中医院里堂堂的按摩师,尽管这个行当初初听来会让人联想到理发馆里给人捏肩的剃头师傅和那些蹒跚的瞎眼老太太,可我已经懂得你当然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医生,正式的骨科医生!”你不止一次愤愤地向我强调,“我不光会按摩,还得懂解剖学、经络学,得会看X光片,看心电图,我有处方权!他们那种按摩算什么,不过是让人舒服舒服,保健性的,扒拉脑袋就是一个,要是在国外,像他们这种按摩的其实就是妓女……”非我族类,越说越难听了。
当然,在国外,医生是高尚的职业。
要是真到了国外,你一定如鱼得水了。你能玩,会享受,喜欢一切热闹,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无聊的还是肉麻的热闹。我呢,恰恰在这方面没法与你合拍。我这些年越来越喜欢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寄托的天地,我的气质忧郁也崇拜忧郁,似乎只有在忧郁中,感情才能充分发泄,而在这一点上你又恰恰满足不了我。
新婚燕尔,我尽管并无玩兴,但仍然打足精神随你到杭州去度蜜月。结婚毕竟不是儿戏,哪怕仅仅是承担一种义务,我也该为我们的百年建设一个好基础。
逛“灵隐寺”,你每殿必进,慷慨地打发着那些站在门口收“买路钱”的和尚们;登“藏山阁”,你兴致勃勃地在一个个迂回迷离的山洞里钻来钻去,刻意选择各种刁钻古怪的角度留影存念;你能在“楼外楼”前的码头上排上两个小时的长队,为的是租一只脚踏游艇绕半圈西湖。哦,比起地灵人杰的西湖,那勾留了多少骚人墨客的洋洋十景,那令人神往和凭吊的人物传说,使村野的清河相形见绌了。清河虽美,却绝没有那种亭台楼榭、柳绿桃红的雍容气派,也从没有什么人肯对她折腰膜拜。但她也是一个母亲,统率着众多的子孙支脉,滋养着方圆几十里的土地,每一条支流都那么胸有成竹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都好比那条透澈见底的“孩儿河”,小祥只领我去过一次,我就再也忘不了她了。她仿佛是清河朴拙气质的一个缩影,那河水多清多凉,恬淡温存而又无牵无挂地流动着;还有河边那片结满阳光的小树林,安静得甚至带了点仙气,像一派鸿蒙未开的原始天地,一个出世未久的单纯的“孩儿”……我永远都记着那个闭塞的村野小景带给我的欢愉。
那天下雨,不能出户,就在临靠西湖的那个旅馆的舞厅里,你迷上了迪斯科。你至少换了十个舞伴,跳得那么认真、疯狂。我一点也不忌妒,大家天南地北、素不相识。我甚至庆幸你能不知疲倦地跳下去,好让我独自呆在阳台上,凭栏远眺,看西湖在雨雾空濛中多么辽阔、神秘。望不及尽头的茫茫平湖,辨不清轮廓的孤山,似乎模糊了西湖的形貌,只给人一片山和水的抽象感受,正是这种混混沌沌的感受,使我又悠悠地,回到了清河。
……
这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小说以“我”的回忆,讲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被派往清水河劳改农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那里她结训了陆小祥,两小萌发了炽热的初恋。由于社会不幸的不正常,陆小祥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情感,他的一切作为,都成了他破坏抗震救灾、同情反革命的罪证,他被关押,*终顽强于他的至亲好友的枪弹下。
灾难相似,皆可激发人之本能。大灾当头,人的真实性情焉能无动!小说中的唐山地震是与汶川同样惨烈的一场地震,只因时代不同,所以故事不同。相同的也许只是人情的温暖,人命的可贵,还有,那腔在苦难中才会燃烧的热血,和被热血烧尽的青春!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它还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那些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左”的面孔,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悬挂于海岩丰富的人物画廊之中,使人永远不会忘记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的残酷烙印。
《余命10年》内容简介:☆小松菜奈、坂口健太郎主演,豪华卡司改编真人电影,中国大陆定档5月20日 2022年催泪感人的日本电影,小松
日本推理名作选·浜尾四郎:卷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作品有:他是杀人凶手吗;恶魔的弟子;死者的权利;被杀害的天;梦中的杀人事件;他杀了谁呢等。日本推理名...
香魂女-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 本书特色 周大新著《香魂女》为“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 一、该丛书是首部由当代著名评论家点评,涵括中国百年经典中篇小说...
《马孔多在下雨》内容简介:故乡已成乌有之乡 魔幻现实形影交织 文学新生力量周于旸 十个短篇 十次文字探险 ★他自称是外星人,制造
外国优秀侦探小说选 内容简介 侦探小说大体起源于19世纪中叶,从诞生至今,经过三个具有代表性阶段的发展,诸多侦探作家的努力,到今天已经成为通俗文学园地中一道颇为...
出牌-3 本书特色 江峰大学毕业后幸运地被分配到一个国家机关。大醉之后,江峰迷上了美女上司柳月。自此,引发出一场缠绵悱恻情感之战和惊心动魄的官场博弈。官场的“圆...
《血色天堂》内容简介:恐怖小说作家画笛到一个名叫“天堂谷”的地方写作,她以为那里是世外桃源,却不料阴谋密布、危机四伏。一个
远山风云 本书特色 兵工大厂,百年沧桑,神秘异常。国际军火,竞争险恶,腥风血雨。 枪王家族,命运坎坷,恩怨悲欢。品远山风云,看几代人浸染改革历程百年霜雪;叹世间...
红鞋-张悦然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特色 春天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具潜力新人奖获得者张悦然,记录敏感而忧伤的成长轨迹,感受挣扎和妥协的细微情感红鞋-张悦然短篇小说精...
小话西游 本书特色 颠覆或是解构《西游记》那是在『大话』,本书无意于此,而是从原著的字里行间,找寻可能与可信的人(猴)或事,此谓『小话』。 经过这...
黄真伊(新版) 本书特色 宋慧乔倾情演绎电影版《黄真伊》,河智苑真情出演电视版《黄真伊》!湖南卫视天价引进,有望成为第二个《大长今》!朝鲜王朝**绝色奇女子的风...
严歌苓文集·心理医生在吗 本书特色 作者成名作,原名《人寰》,第二届台湾时报百万小说大奖获奖作品,这部小说令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跃成为华语地区广受关注的女作家。一本...
打眼-典当3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探秘典当行业与古玩市场的小说 网络原名《黄金瞳》 典当行业:质押借贷,不乏尔虞我诈古玩市场:珍宝赝品,不乏鱼目混...
《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内容简介:放暑假前的最后一天,S君没来上学,在家中上吊死了。我明明看到了他的尸体,可尸体消失了,没有人相
暗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韩少功编著的《暗示》标志着韩少功对自己的突破:它的写作缘于《马桥词典》的完成,并试图推翻《马桥词典》的某些结论。你有种种社会体...
2011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 本书特色 中国原创侦探推理小说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现正走向成熟繁荣,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1年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精选》中的作品...
天路里程 本书特色 进入21世纪,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有的甚至连刊名也予以更改。...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
《思考的智慧》内容简介:本书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
彩之河-(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东京银座牡安夜总会的妈妈桑山口和子惨死在香才里才影剧院内;不日,被人们认为是山口和子经济后台的东洋商社社长高柳秀夫自缢身亡。一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