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人生随笔

蒙田人生随笔

作者:米切尔·蒙田 (作者), 李修生 (编者), 梁宗岱, 黄建华 (译者)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年:2008-06-01

评分:4.5分

ISBN:9787802234628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蒙田人生随笔蒙田人生随笔前言

所谓智慧,就是人的思想力、创造力。智慧为人类所独有,是人类文明发展动力源泉中*能动的元素。
尽管人类文明有着不同的源头,但都闪烁着熠熠光辉。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出现的历史巨人,都是人类智者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孔子、孟轲、苟况、诸葛亮、朱熹……,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勒留、蒙田、培根……,不胜枚举。他们的智慧之火永不熄灭,永久地照亮人们的心房。他们的著作,作为其思想的记录,博大精深,充满智慧,富于哲理,蕴涵理性,是真正的智慧之书、思想之库,读后给人启迪,给人力量,使人睿智,使人激昂,犹若人类文明前进航程中的灯塔,为人生航船乃至兴邦之舸引航,堪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
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有的以深邃理性思考著称,有的以睿智的经世哲学而闻名;有的为人诵读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有的为人研读了数百年并且还将继续为人诵读至千年、几千年。中国有孔子的《论语》、荀况的《苟子》、诸葛亮的《十六策》、朱熹的《近思录》等,外国有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的《沉思录》、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等,就是这些智慧经典的代表。、它们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使读者从这些经典智慧之书中获得启迪,汲取力量,我们约请部分著名学者、翻译家,编辑出版《千年经典智慧书》(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丛书分为“中国卷”和“外国卷”,首批十二种。“中国卷”包括《十六策》、《论语》、《荀子》、《老子》、《新语》、《近思录》,“外国卷”包括《沉思录》、《思想录》、《君王论》、《蒙田人生随笔》、《培根人生智慧书》和《葛拉西安智慧箴言》。这套丛书是从卷帙浩繁的先贤经典著作中精选而成的,其中的每一部经典,均由一位或几位在相关领域富有造诣的学者注译或翻译,从而保证了丛书的高质量、高品位。我们的目的旨在奉献给读者一套精品图书,一席精神盛宴。我们深信,你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启迪、新的发现。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先哲的智慧,可以砥砺思想,开拓视野,提升思想办,增强创造力,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使自己的事业更加卓越,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彩。
当然,由于这些先哲所处的时代与今人迥然不同,其思想智慧自然有其历史局限性。因此,作为传承他们思想的著作,尽管富于智慧和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定糟粕成分,虽说瑕不掩瑜,但仍须加以扬弃。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必须加以深入分析、仔细甄别,汲取精华,去除糟粕,为我借鉴,为我所用。
时光的流逝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但历史积淀下来的贤哲的思想智慧却历久弥新,永放异彩。用历史巨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你的人生旅途,将使你永不迷航,心怀崇高目标,充满自信地迈向前方。

蒙田人生随笔 内容简介

《蒙田随笔》是蒙田的主要著作,先后写了近十年,在书中,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旁征博引,对人类许多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其行文风格则如水银泻地,飘忽不定,变化多彩,亲切自然,仿佛作者漫不经心一挥而就似的,读来别具一番风味。《蒙田人生随笔》即为《蒙田随笔》中精彩文章之选录。

蒙田人生随笔 目录

1.谈友谊
2.友谊的奥秘
3.谈情爱
4.谈婚姻
5.谈荣誉
6.谈虚荣
7.荣誉不可分享
8.珍爱生命
9.轻生可笑
10.要生活得惬意
11.实现同一个目标有不同的方法
12.论忧伤
13.情感移托
14.论恐惧
15.幸福与否死后才能有定论
16.想象的力量
17.莫要易变无常
18.多少回我成非我
19.书房里的沉思
20.介入抑或弃权
21.正确认识自己
22.躯体与灵魂
23.习于过常人生活
24.自命不凡的虚妄
25.众师之师
26.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27.何谓美
28.谈刑讯
29.谈法律
30.新旧世界
31.有血有肉的语言
32.诗之自由
33.谈判时刻危险
34.谈闲逸
35.谈撒谎者
36.谈吐的快慢
37.面对死亡
38.愿水手只谈风向
39.学会死
40.有所失就有所得
41.谈习惯
42.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
43.谈教育孩子
44.世界——学童的大书
45.按自己判断力来定真伪之荒唐
46.谈适度
47.我们因何为同一事物亦哭亦笑
48.谈退隐
49.谈人之差别
50.尝试判断
51.挖掘我们行为的原动力
52.身体力行
53.父慈子爱
54.及时卸套
55.正当的消闲之法
56.谈死亡
57.我们的思想如何自陷困境
58.我们的欲望因遇困难而增强
59.力戒自命不凡
60.人——可怜的“怪物”
61.吾之自我评价
62.感觉之虚幻
63.深入自己的内心
64.我不想树立雕像
65.万物各有其时
66.与病魔抗争
67.平和执中
68.谈三种交往
69.谈运气
70.是非莫混淆
71.恶去不一定意味着善来
72.我的书
73.也谈“演戏”
74.别为死而操心

蒙田人生随笔 节选

11.实现同一个目标有不同的方法
当我们所冒犯的人手握我们的生死权,可以任意报复时,*普通的感化他们的方法自然是投降,以引动他们的怜恤和悲悯。可是相反的方法,勇敢与刚毅,有时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曾经长期统治我们的吉耶纳的太子爱德华,他的禀赋和遭遇都具有许多显赫的、伟大的德性。有一次受了利摩人很大的冒犯,以武力取其城,肆意屠杀,那些刀斧手下的老百姓及妇人孺子们的号啕、跪拜与哀求都不能令他罢手。直至他走到城中心广遥见三个法国士人毫不畏怯地抵抗那胜利之师的进攻。对于这意外勇敢的钦羡及尊敬立刻挫折了他那盛怒的锋芒,于是,为了这三个人,他赦宥了全城的居民。
伊庇鲁斯的太子斯坎德培尾随着他手下一个兵士,要把他杀掉。这兵士用恳恳哀求与乞怜去平息他的怒气,终于毅然在尽头处握住利剑等他。他的主人见他能够下这么一个可敬的决心,马上息怒,宽赦了他的罪。那些不识太子超凡的英勇与膂力的人或可以对这榜样有旁的解释:
康拉德皇三世围攻巴伐利亚的盖尔夫公爵,无论城内的人们向他怎样表示出怯懦、哀求都不肯和解,只许那些同公爵一起被围的士大夫的夫人们出城,以保存她们的贞节,并且允许她们把随身所能带走的东西都带出去。当她们一个个从容不迫地把她们的丈夫、儿子甚至公爵驮在背上走出城堡时,康拉德皇被她们这种女性的勇气感动得竞哭了起来,他解除了对公爵的怨恨及仇视,从那时起,他便以人道对待公爵及其子民了。
这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感动我,因为我的心对于慈悲及怜悯是不可思议的软,软到这般程度。据我的意见,恻隐心感动我比尊敬心来得更自然,虽然那些苦行派的哲人把怜悯看作一种恶德;他们主张我们救济苦难中的人,却不许我们与其有同感。
我觉得上面所举的许多例子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我们看见这些灵魂被这两种方法轮流袭击与磨炼。对于一种兀不为动,却屈服于其他一种。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说:因恻隐而动心的是温柔、驯良和软弱的标志,所以那些天性比较柔弱的,如妇人孺子及俗人比较容易受感动;至于那些轻蔑眼泪与哀求,单让步给那由于对勇敢的神圣影像而起尊敬心的,则是一颗倔强不挠的灵魂的标志,他们是崇尚那大丈夫的刚毅气概的。
不过对于比较狭隘的灵魂,钦羡与惊讶亦可以发生同样的效力。试看底比斯的人民:他们指责他们俘虏的两个将军拒不交代他们的职务;不肯赦免派洛皮德,因为他为他们的控告所屈服,只是祈求和哀诉,以图救护自己。反之,伊巴密浓达理直气壮地叙述他任内所建立的功绩,傲岸而且骄矜地责备他的百姓,他们不独自发地为之喝彩叫好,并且在对这位将军英勇的高声颂扬声中自行散去。
老狄奥尼西奥斯经过了长期与极端的困难才攻破瑞史城,并且俘虏了那坚垒抗拒的守城将菲通(一个极高尚的豪杰),决意给他一个残酷的报复以为惩罚。他首先对菲通描述他前一天怎样把他儿子和亲戚溺死,菲通只回答说他们比他早快活了一天;然后他又剥去菲通的衣裳,把他捉交刽子手,凶残而卑鄙地拖他游街,并且加以种种暴虐的侮辱。菲通并不丧胆,反而毫不动容地高声追述他那可宝贵的光荣的死因——为了不肯把他的乡土交给一个暴君之手。他们又把神灵快降的惩罚恐吓他。老狄奥尼西奥斯从他的兵士眼里看出这败将的放言以及对于他们的领袖与胜利的藐视不独不能使他们愤慨,并且使他们由对于这稀有的英勇的惊讶而心软、而谋叛,差不多要将菲通从他的卫队手里抢出来,于是下令停止这场酷刑,暗中遣人把他溺死在海里。
人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虚幻的、飘忽多端的动物,想在他身上确立一个有恒与划一的意见实在不容易。试看庞培非常恨马墨提奥城,可是单为了城内一个公民芝诺,情愿独自承担全城的罪过,以及替众人受刑的勇敢与豪气而赦免了全城。至于苏拉的食客为秘鲁城显出同样的忠勇却于己于人都一无所获。
更有与我先前所举的例子正好相反的:亚历山大,原是*勇敢同时又非常宽待他的仇敌的人,经过了无数的困难才攻破加沙城,碰着守城将贝蒂斯。这守城将的勇敢,亚历山大曾在围城之际亲见他立了许多奇勋,现在虽然见弃于他的军队,武器寸断而且满身鲜血淋漓了,仍旧在他的马其顿的敌人的重围中独自苦战。基于这场胜利的代价过高,(因为除了种种的损失外,他自己还身受两伤),亚历山大对他的敌人说:“你将不能如愿而死,贝蒂斯,你得要尝尽种种为俘虏而设的痛苦。”贝蒂斯对这威吓只回以傲岸的镇定。亚历山大对他的骄傲与刚愎的缄默,气忿忿地说:“他曾屈膝没有?他曾发出哀求的声音没有?无论如何我都要战胜你的缄默,即使我不能从你那里挖出一句话,至少也得要挖出一些呻吟。”于是由忿恨变成狂怒,他下令刺穿贝蒂斯的脚跟,把他系在牛车后面,任他四肢磔裂地生生曳死。
是否因为他太习于勇敢,觉得没有什么可惊羡,因而没有什么可宝贵的呢?还是他因为这是他个人自傲之处,看见别人达到同样的高度不能不生妒忌与嫉恶呢?还是他的暴怒天然猛烈不容抗拒呢?真的,如果他能控制他的暴怒,我们相信他夺取底比斯城之役已经这样做了,当他目睹许多勇士完全丧失了公共防御之后,一个个引颈就戮,不下六千人当中,没有一个肯逃避或乞怜,反而在街上到处找那胜利的敌人碰头,希求得到光荣的死。没有一个为了他的创伤而丧胆,不趁着*后一口气去进行报复,用绝望的武器去找寻敌人的死以偿自身之死。可是这英勇的惨剧并不能软化亚历山大的心,漫长的一整天也不足以消解他那报复的欲望。这屠戮直至流尽了*后一滴可流的血才停止,只留下三万老弱妇孺及无武器的人作奴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