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总序 “文如其人”这句老话,狭隘对待,容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因为 文往往并不如其人,或并不完全如其人。人已逝,或将逝,文则遗留后代 ,垂为公器。人的活动与影响有限,文只要被阅读,可不受时空限制而作 用于世道人心,故文可大于人。然而纵使一流作者也不能尽写心声,尽传 精神,故文也可小于人。之所以人外有文,文外有人,盖因人与文紧相连 属又并不相等。太史公说他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 》),这符合孟子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 下》),但司马迁曰“想见”,孟子曰“以意逆志”,都不敢断言可从书本 坐实作者之为人,都承认心目中的作者只是推想出来的形象,这就说得极 有分寸,既顾及文如其人的一面,看到文与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也顾及 文不如其人的一面,看到文与人的断裂和差异,比一度流行的英美“新批 评”割断文与人的关系,或大为此派诟病的浪漫主义批评完全视作品为作 家的自叙传,都高明许多。 但作者不同,其与作品的远近亲疏,又各不相侔。清人浦起龙《读杜 心解》有言: 古人遗集,不得以年月限者,其故有三:生逢治朝,无变故可稽,一 也;居有定处,无征途显迹,二也;语在当身,与庶务罕涉,三也。杜皆 反是,变故、征途、庶务,交关而可勘,而年月昭昭矣。 他甚至说“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诚为高论。浦氏提醒读者 ,在文与人的关系上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文人身逢“治朝”(太平年代) ,无大“变故”,不常流徙,甚或终身定居一隅,作品也不广涉社会人生 ,不能从中见出作者与时代的复杂关联,如此“遗集”难以编年,价值也 较低,另一种情况如杜甫。其作品真实记录了变故、征途和庶务(社会现象 ),无形中等于自撰了一份年谱或传记——不言而喻,价值也更高。 如不嫌简单,我想说,现代作家(“五四”至1949年)与当代作家(尤其 是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文坛的)相比,显著差别在于前者多写自己与时代的 变故、征途与庶务,不啻“自为年谱”,而书中其人宛在,宛然有一个鲁 迅、一个周作人、一个胡适之、一个陈独秀、一个郁达夫、一个徐志摩、 一个朱自清……活在无数读者心中。当代作家则反是,“自为年谱”的很 少,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也颇不容易。他们的作品或许各具风格,所塑造 的人物,所描写的世界,或许也多有可观,但由于种种难以备述的缘故, 鲜能直写自己的全人,鲜能将清楚的精神印记留在作品中。他们仿佛脱离 了作品,只为家属留下版权。结构主义批评家宣布“作者已死”,主张理 解作品可不顾其人,我虽不敢苟同,但不妨买椟还珠,将这句激言借来赠 给当代作家,并请读者留意:当代作家某些方面或者赶上乃至超越了现代 作家,但他们已日益丧失将真实的自我写入作品的能力。 编这套“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就是想和读者诸君一道暂时放 下当代作家太多的惺惺作态,太多的自以为是的“杰作”,也暂时躲开书 商、评论家和作家以文学为名向读者联合发出的太多的恫吓与欺瞒,回到 中国文学的现代,不假良史之笔,不托飞驰之势,更毋庸乎各种添油加醋 的传记与深文周纳的研究,只将现代文学作品本身看成现代作家的“自为 年谱”或“回忆录”,兴许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当代文学的名利场与狭的笼 ,也换个角度将现代文学作品读出新意。 这只是我作为编者之一的一点浅见或偏见,质诸高明,未知当否? 谨序。 部元宝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的梦,我的青春;十年的留学生活;创作生活的回顾;南行杂记;燃烧的倾诉等。
“丙申年,庚子月,甲午日,甲子时”,这是因为近年来时运不佳, 东奔西走,往往断炊,室人于绝望之余,替我去批来的命单上的八字。开 口就说年庚,倘被精神异状的有些女作家看见,难免得又是一顿痛骂,说 :“你这丑小子,你也想学赵张君瑞来了么?下流,下流!”但我的目的 呢,倒并不是在求爱,不过想大书特书地说一声,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 初三的夜半,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出生了。 光绪的二十二年(西历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 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缔订 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这当头的一棒,似乎要醒转来了;可是在酣梦的 中间,消化不良的内脏,早经发生了腐溃,任你是如何的国手,也有点儿 不容易下药的征兆,却久已流布在上下各地的施设之中。败战后的国民— —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的。 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 洞。**,我所经验到的*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 在还在紧逼着我。 生到了末子,大约母体总也已经是亏损到了不堪再育了,乳汁的稀薄 ,原是当然的事情。而一个小县城里的书香世家,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 过的一家破落乡绅的家里,雇乳母可真不是一件细事。 四十年前的中国国民经济,比到现在,虽然也并不见得凋敝,但当时 的物质享乐,却大家都在压制,压制得比英国清教徒治世的革命时代还要 严刻。所以在一家小县城里的中产之家,非但雇乳母是一件不可容许的罪 恶,就是一切家事的操作,也要主妇上场,亲自去做的。象这样的一位奶 水不足的母亲,而又喂乳不能按时,杂食不加限制,养出来的小孩,哪里 能够强健?我还长不到十二个月,就因营养的不良患起肠胃病来了。一病 年余,由衰弱而发热,由发热而痉挛;家中上下,竟被一条小生命而累得 精疲力尽;到了我出生后第三年的春夏之交,父亲也因此以病以死;在这 里总算是悲剧的序幕结束了,此后便只是孤儿寡妇的正剧的上场。 几日西北风一刮,天上的鳞云,都被吹扫到东海里去了。太阳虽则消 失了几分热力,但一碧的长天,却开大了笑口。富春江两样的乌桕树、槭 树,枫树,振脱了许多病叶,显出了更疏匀更红艳的秋社后的浓妆;稻田 割起了之后的那一种和平的气象,那一种洁净沈寂,欢欣干燥的农村气象 ,就是立在县城这面的江上,远远望去,也感觉得出来。那一条流绕在县 城东南的大江哩,虽因无潮而杀了水势,比起春夏时候的水量来,要浅到 丈把高的高度,但水色却澄清了,澄清得可以照见浮在水面上的鸭嘴的斑 纹。从上江开下来的运货船只,这时候特别的多,风帆也格外的饱;狭长 的白点,水面上一条,水底下一条,似飞云也似白象,以青红的山,深蓝 的天和水做了背景,悠闲地无声地在江面上滑走。水边上在那里看船行, 摸鱼虾,采被水冲洗得很光洁的白石,挖泥沙造城池的小孩们,都拖着了 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 的气力。 离南门码头不远的一块水边大石条上,这时候也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 该,头上养着了一圈罗汉发,身上穿了青粗布的棉袍子,在太阳里张着眼 望江中间来往的帆樯。就在他的前面,在贴近水际的一块青石上,有一位 十五六岁象是人家的使婢模样的女子,跪着在那里淘米洗菜。这相貌清瘦 的孩子,既不下来和其他的同年辈的小孩们去同玩,也不愿意说话似地只 沈默着在看远处。等那女子洗完菜后,站起来要走,她才笑着问了他一声 说:“你肚皮饿了没有?”他一边在石条上立起,预备着走,一边还在凝 视着远处默默地摇了摇头。倒是这女子,看得他有点可怜起来了,就走近 去握着了他的小手,弯腰轻轻地向他耳边说:“你在惦记着你的娘么?她 是明后天就快回来了!”这小孩才回转了头,仰起来向她露了一脸很悲凉 很寂寞的苦笑。 这相差十岁左右,看去又象姊弟又象主仆的两个人,慢慢走上了码头 ,走进了城垛;沿城向西走了一段,便在一条南向大江的小弄里走进去了 。他们的住宅,就在这条小弄中的一条支弄里头,是一间旧式三开间的楼 房。大门内的大院子里,长着些杂色的花木,也有几只大金鱼缸沿摇摆在 那里。时间将近正午了,太阳从院子里晒上了向南的阶檐。这小孩一进大 门,就跑步走到了正中的那间厅上,向坐在上面念经的一位五六十岁的老 婆婆问说: “奶奶,娘就快回来了么?翠花说,不是明天,后天总可以回来的, 是真的么?” 老婆婆仍在继续着念经,并不开口说话,只把头点了两点。小孩子似 乎是满足了,歪了头向他祖母的扁嘴看了一息,看看这一篇她在念着的经 正还没有到一段落,祖母的开口说话,是还有几分钟好等的样子,他就又 跑入厨下,去和翠花作伴去了。 午饭吃后,祖母仍在念她的经,翠花在厨下收拾食器;随时有几声洗 锅子泼水碗相击的声音传过来外,这座三开间的大楼和大楼外的大院子里 ,静得同在坟墓里一样。太阳晒满了东面的半个院子,有几匹寒蜂和耐得 起冷的蝇子,在花木里微鸣蠢动。靠阶檐的一间南房内,也照进了太阳光 ,那小孩只静悄悄地在一张铺着被的藤榻上坐着,翻看几本刘永福镇台湾 ,日本蛮子桦山总督被擒的石印小画本。 等翠花收拾完毕,一盆衣服洗好,想叫了他再一道的上江边去敲濯的 时候,他却早在藤榻的被上,和衣睡着了。 这是我所记得的儿时生活。两位哥哥,因为年纪和我差得太远,早就 上离家很远的书塾去念书了,所以没有一道玩的可能。守了数十年寡的祖 母,也已将人生看穿了,自我有记忆以来,总只看见她在动着那张没有牙 齿的扁嘴念佛念经。自父亲死后,母亲要身兼父职了,入秋以后,老是不 在家里;上乡间去收租谷是她,将谷托人去砻成米也是她,雇了船,连柴 带米,一道运回城里来也是她。 在我这孤独的童年里,日日和我在一处,有时候也讲些故事绘我听, 有时候也因我脾气的古怪而和我闹,可是结果终究是非常痛爱我的,却是 那一位忠心的使婢翠花。她上我们家里来的时候,年纪正小得很,听母亲 说,那时候连她的大小便,吃饭穿衣,都还要大人来侍候她的。父亲死后 ,两位哥哥要上学去,母亲要带了长工到乡下去料理一切,家中的大小操 作,全赖着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一双手。 只有孤儿寡妇的人家,受邻居亲戚们的一点欺凌,是免不了的;凡我 们家里的田地盗卖了,堆在乡下的租谷等被窃去了,或祖坟山的坟树被砍 了的时候,母亲去争夺不转来,*后的出气,就只是在父亲像前的一场痛 哭。母亲哭了,我是当然也只有哭,而将我抱入怀里,时用柔和的话来慰 抚我的翠花,总也要泪流得满面,恨死了那些无赖的亲戚邻居。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将近吃中饭的时候了,母亲不在家,祖母在厅上 念佛,我一个人从花坛边的石阶上,站了起来,在看大缸里的金鱼。太阳 光漏过了院子里的树叶,一丝一丝的射进了水,照得缸里的水藻与游动的 金鱼,和平时完全变了样子。我于惊叹之余,就伸手到了缸里,想将一丝 一丝的日光捉起,看它一个痛快。上半身用力过猛,两只脚浮起来了,心 里一慌,头部胸部就颠倒浸入到了缸里的水藻之中。我想叫,但叫不出声 来,将身体挣扎了半天,以后就没有了知觉。等我从梦里醒转来的时候, 已经是晚上了,一睁开眼,我只看见两眼哭得红肿的翠花的脸伏在我的脸 上。我叫了一声“翠花!”她带着鼻音,轻轻的问我:“你看见我了么? 你看得见我了么?要不要水喝?”我只觉得身上头上像有火在烧,叫她快 点把盖在那里的棉被掀开。她又轻轻的止住我说:“不,不,野猫要来的 !”我举目向煤油灯下一看,眼睛里起了花,一个一个的物体黑影,都变 了相,真以为是身入了野猫的世界,就哗的一声大哭了起来。祖母、母亲 ,听见了我的哭声,也赶到房里来了,我只听见母亲吩咐翠花说;“你去 吃饭饭去,阿官由我来陪他!” 翠花后来嫁给了一位我小学里的先生去做填房,生了儿女,做了主母 。现在也已经有了白发,成了寡妇了。前几中,我回家去,看见她刚从乡 下挑了一担老玉米之类的土产来我们家里探望我的老母。和她已经有二十 几年不见了,她突然看见了我,先笑了一阵,后来就哭了起来。我问她的 儿子,就是我的外甥有没有和她一起进城来玩,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还 向布裙袋里摸出了一个烤白芋来给我吃。我笑着接过来了,边上的人也大 家笑了起来,大约我在她的眼里,总还只是五六岁的一个孤独的孩子。P2 -6
郁达夫,著名文学创作者。其创作以小说和散文著称,有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
渐江和我们 本书特色 《渐江和我们》是黄永厚老先生的文画集。黄永厚老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而且也是杂文家,因而其画作大多与文章、书法融为一体,从而形成自己...
望海南 本书特色 300幅精美图片打造精美人文读本,深潜历史中的海南,深入风光无限的海之南,深度呈现未曾领略的南方之南!现所未见,不一样的海南!《大国崛...
随笔二十篇-丰子恺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此书以天马书店1934年初版之丰子恺散文集《随笔二十篇》为底本,是丰子恺应各杂志征稿所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不是什...
远游岁月:刘再复海外散文选 本书特色 关于本书 本书精选了刘再复先生二十年间十余部海外散文集中的作品近百篇,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彰显出一种思想者散文...
《乔叟学术史研究》内容简介:作为英语文学之父,乔叟在英语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保持着一项纪录,即“在英语文学家
《史记观止》内容简介:《史记观止》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
伍尔夫读书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三部重要散文集,即《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
巷里林泉 本书特色 故园风雨前这匹文坛黑马,因文字温润谐趣成为近百万粉丝的宝藏作者,被大冰、王开岭等作家激赞,更有人直呼其为“女版汪曾祺”。·如果你觉得这世界不...
蝴蝶已飞-陈丹燕阅历三部曲 本书特色 “她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带你看城市传奇、时代风尚:无轨电车 民国女子 爵士乐狐步舞情人墙上海风情 ……”蝴蝶已飞-陈丹燕阅...
寻找安详 本书特色 安详是一剂药,安详是一杯茶,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郭文斌编著的《寻找安详(修订本)》读来如捧一团温暖在心间,又如一条清流穿过心田,让人获...
豪放词 内容简介 全书共收唐五代以迄近代的词人五十余人,词作近百首。以作者生平年代先后为序,分作者介绍、原词、注释、赏析四部分。作者介绍只出现于其**首词中,包...
回忆-第三帝国废墟上我的青春 本书特色《回忆》一书是荷兰籍德裔画家鲁道尔弗·卡尔的自叙传绘本,以五百余幅精美绝伦的黑白线稿和笑中带泪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德国孤儿在二...
春明叙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北京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灿烂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独特的古老风貌,等等,对读者有巨大的吸引力,文章短小精练,集趣味性、...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这本关于长征的书...
什么是诗-古今中外诗论集萃 本书特色 鲁德俊编著的《什么是诗》是一本诗论的语录汇编。编著者倾几十年的精力,分门别类辑录了古今中外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对诗歌的真知灼见...
百年火车 本书特色 《百年火车》是被誉为“铁道徐霞客”的诗人、小说家、独立学者、记者——“北来”创作的以火车为主线的文集。图书以多视角讲述火车的故事。内容包括铁...
《郁达夫散文:水样的春愁》内容简介:《郁达夫散文(水样的春愁名家散文典藏)》由郁达夫所著,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
逍遥法外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先生*新随笔集。从历史到现实,从身边事到天下事,从法学典故到人文心怀。信手所至,逍遥法外,古道热肠,涉笔成趣。逍遥法...
遇见-幽梦一帘花影深 本书特色 “幽梦一帘花影深,清风明月露天真。山川万物皆文史,阅尽沧桑自在身。”当您忙碌的生活需要缓下脚步时,《幽梦影》中优美的文字,是一种...
名家散文典藏:毕淑敏散文 内容简介 毕淑敏的散文是随意的,在这个集子里,还有一些感于人心繁复的文章,也许和毕淑敏这几年在北师大读心理学的硕士博士课程有关。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