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作者:郝建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2008-07-01

评分:5分

ISBN:978710602965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中,作者试图借用文化研究中大众文化、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有时被称为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与主导文化的框架来区分中国的三种文化,用文化研究学派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考察电视剧这一文化现象,研究这三种文化十分复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互关系。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编辑推荐:北京电影学院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丛书。
在电视剧的文化研究中.目前的管理者和研究者部应该更注意这一大众文化形态在大陆文化格局中的交流性,以及在观念、趣味上的合理性或者说补充性,我们应该将电视剧的大众性放到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建设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去考察,注意并看到其合理性。
文艺学一系列理论的扩展、延伸到电视领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的新标本、新课题和新趣味:我们能这样老实而富于耐心地坐在电视机前.是不是因为我们对故事有永不满足的渴望?我们在电视上看的是什么故事,7在电视上讲述的故事和通过其他媒体传播的故事之间有什/厶不同之处?电视有没有其叙事特征?研究电视的叙事能反过来深化或改写我们的叙事理论?
类型理论暗含的哲学观点是:从现实性上把握人,认为人的本质只能在人的主体活动中才能得到确认,类型研究的理论因为注重观众作为集合的反映,可以研究社会大众对多种艺术元素的感受力、对其结构形式的喜好和适应,并做出更有科学意义的规定。
类型化电影和电视剧在形式上注意对观众趣味的认可,注重模仿既成的艺术经验在社会观念上,不是提出惊世骇俗的生活态度,而是追随大众价值取向的转变,有时,它表现一些处于现存思想道德准则边缘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通过引起讨论促使社会确立新的规范.由于是在工业机制中运作,是在一个渐变走向自由的商业体制中运行,在竞争中、在追随观众中自然地发展艺术形态,类型化的电影、电视剧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系统,经典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都被吸收到类型的动态体系中去。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中国大陆的三种文化:多方对话与相对共识
节 中国大陆的主旋律电视剧和主导文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以及商业电视剧门
第三节 高雅文化的特征和电视剧产品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中国的多元共存文化格局
第五节 电视剧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理论
第六节 文化的内部对话与社会观念的和声共鸣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的叙事形态与类型化
节 电视剧的日常性与虚构性
第二节 关于电视剧叙事的几个关键概念
第三节 从叙事与现实关系的不同信念看电视剧的两种叙事者
第四节 电视剧类型化的文艺学,心理学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视剧的管理体制与商业模式
节 影响电视剧创作的制约性力量
第二节 产业化前史及管理机构沿革
第三节 制播逐渐分离——产业化趋势、引进剧与概念纷争
第四节 电视剧准入制度:行政许可制
第五节 其他制约性力量:审查与行政干预
第六节 电视剧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前景
第四章 主旋律电视剧的观念与美学特征
节 主旋律电视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一:应和宣传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第三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第四节 主旋律电视剧形态之三:红色经典的改写与当下语境
第五节 主旋律电视剧对女性形象的营造与使用
第六节 作品分析:《激情燃烧的岁月》细读
第五章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类型特征与叙事策略
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人物设置
第六章 武侠、武打电视剧的形式与多种趣昧
节 中国火陆动作电视剧的缘起及流变
第二节 动作电视剧的形式趣味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第三节 文本分析:《神雕侠侣》
第七章 青春偶像剧:视觉美感、青春冲动与偶像凝望
节 大陆青春偶像剧的类型构成及演变
第二节 青春女性美的视觉呈现和叙事营造
第三节 制造男性偶像:人格魅力与视觉包装
第四节 青春偶像剧的欲望观赏与观众的审美主体性
第五节 文本分析:《奋斗》细读
第八章 家族伦理剧研究:叙事模式和内在伦理
节 家族剧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家族剧的情节设置与叙事模式
第三节 多方对话的思想主题
第四节 人物设置和塑造
第五节 文本分析:《血色残阳》细读
第九章 警匪电视剧研究:经典类型的沿用与偏移
节 电视警匪剧的类型特征描述
第二节 警匪剧的文化定位与当下变异
第三节 警匪剧对“法”的确立与紧张性
第四节 电视警匪剧类型的偏移与缺失
第十章 反特剧研究:惊险侦探的混合亚类型
节 中国反特剧的电影渊源
第二节 反特剧兴盛的当下语境
第三节 反特剧的历史原型和新类型元素
第四节 作品分析:《24小时》和中国反特剧叙事模式比较
第十一章 兴盛与式微:高雅文化形态的电视剧
节 精英与大众的合拍:“新时期”高雅文化形态的电视剧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精英高雅品味电视剧特征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中的高雅文化趣味
第四节 文本分析:《大明宫词》细读
第十二章 结语:类型化影视作品中的观和纯粹趣味
节 类型化影视作品的观众心理基础和趣味判断
第二节 电视剧的消费性和主体与对象的再生产

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作者简介

郝建,1954年5月出生于南京.1971年至1979年在电焊工,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电影电视创作及文化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和评论1 50余篇,影响较大的有《类型电影和大众心理模式》、《义和团病的呻吟》、“故事就是综合国力》、《英雄活着人死了》、《海上旧梦归何处》、《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第六代——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等。出版专著《影视类型学》、《硬作狂欢))。
与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白羽联合执导电视剧《大屋的丫环们》.编写电影《紧急迫降》、《危情雪夜》。编写电视剧《真空爱情记录》、《汽车城》、《我不是羔羊》、“冲出绝境》、《双凤楼》、《狐步谍影》等。电影《紧急迫降》获2000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令鸡奖悻影片特别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