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原碑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无撰书人姓名。额题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阴文十二字。碑文正书阴刻,内容是颂扬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尊孔兴学的政迹。碑阳十四行,满行四十六字;碑阴十二行,镌刻立碑官吏姓名。此碑书艺高妙,刻工精良,字体雄秀刚健,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
对于《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价值,历来评价极高。杨守敬称此碑“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为则推此碑“为正体变态之宗。启功先生亦有诗云:“如今只爱张神同,一剂强身健骨方。”《张猛龙碑》作为魏碑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其雄秀刚健之书风,实开唐欧阳询、虞世南之先导'而自清代碑学兴起以来,益备受世人推崇,一直是人们学习魏碑书法的重要范本。
由于此碑年代久远,存世拓本字迹残缺漫漶处较多。美籍华人、著名画家、收藏家杨思胜先生珍藏的《张猛龙碑》剪裱本为难得一见的精本,,被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先生鉴定为“明初拓本”,被清著名书家赵之谦誉为“旧拓精本”。略有遗憾的是该拓本缺少碑额。为方便读者学习,张猛龙碑(明拓本)》另展示的碑额拓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本。整碑亦是。
中国篆刻教程 内容简介 本教程是作者结合了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心得编撰完成。该教程按篆刻的起源,历代印章的发展历史及风格特征,分成十三个章节,系统地介绍了发展、演...
通识中国书画 本书特色 不单是“通俗”,更是“融会贯通”,不单是“常识”,更是“有见识”中国书画集历代文人思想品味的精髓,是仅人的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一同来分享...
罗利 内容简介 “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早通过经济渗入了文化的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这种...
CI设计 本书特色 《CI设计》均以国内艺术与设计专业的一线教育专家为主力作者,充分契合艺术与设计教育改革的需要,致力于培育能够与设计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在结构...
艺术学界:第十一辑:Vol.11 本书特色 《艺术学界》是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编的大型艺术理论学术论文集,以一级学科艺术学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其他二级学科,力求...
“杉全流”爆笑艺术史绘本第二卷,以“插画+图解+作品原画”详解法国印象派发展进程,以及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印象派大师,欢笑中走进印象派的黄金时代,给高冷的艺术加点...
张 枣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生于湖南长沙一九七八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一九八三年考入四川外语学院攻读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八六年九月旅居德国一九九六年八月在德国图宾...
《TypeScript实战》内容简介:微软推出的开源TypeScript语言是JavaScript的超集,引入了静态类型和面向对象的若干特征,可以分模块
张旭 古诗四贴 本书特色《古诗四帖》,草书,纸本,五色笺,纵二十九·五厘米,横一九五·二厘米,四十行,共一百八十八字。此帖传为张旭所...
图形创意与表现实训教程 本书特色 通过《图形创意与表现实训教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图形思维和表达能力,从新的观念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以...
《幸福的建筑》内容简介: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
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历代出土砖瓦陶文精品100种,每件砖瓦陶文均有作品简介、作品释文、作品赏析。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目录 苏解为陶盖丽山臥官壶盖咸...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当代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八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
图像.色彩.文字.编排.网格设计参考书 本书特色 设计师有时会因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全新的创意模块抑或时间上的紧迫感而对如何创作显得束手无策:该选用照片还是图标 ...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国传世名碑名帖基础教程-册二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者田英章先生选择中国历代书法中*为经典,现存*为完整的善本编写,使读者可以更完整的领略原碑帖的...
黄道周临王羲之誓墓文 本书特色 黄道周真、行、草、隶兼擅真书方方正正,规整之中有占隶遗意;行书风格瑰丽,气韵胜人,古拙而有趣;草书豪放,变化多端,浑厚苍茫;他的...
高更艺术书简(精) 本书特色 抛弃丰裕优雅的贵族生活,选择艰难孤寂的艺术之路。“野蛮人”追求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殉道者总是惊世骇俗。三百余幅高更绘画作品的全方...
本书系一部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外国建筑师和欧洲建筑风格的移植,中国传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争论研究 内容简介 理论论争研究是古典文学批评中一种相当常见的方具,以其具有激烈的理论交锋与动态的观念演进而为治理论史者所重视。在明代,尤其明代...
林徽因(一九0四~一九五五),这位近百年来曾数度灿烂的建筑学家、文学家,直到她身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印出她的第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