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

作者:A.J.H.Charignon注译者: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Italy/意大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9-06-01

评分:4.5分

ISBN:720202442X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行纪前言

冯承钧序
《马可波罗书》的中文译本,我所见的有两本。初译本是马儿斯登(Marsden)本,审其译文,可以说是一种翻译匠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考据家的成绩。后译本是玉耳、戈尔迭(H.Yule,H.Cordier)本。译文虽然小有舛误,译人补注亦颇多附会牵合,然而比较旧译,可以说是后来居上。惟原书凡4卷,此本仅译**卷之强半,迄今尚未续成全帙。
《马可波罗书》各种文字的版本,无虑数十种,戈尔迭在他的“马可波罗纪念书”中业已详细胪列,大致可以分为三奏:一类原写本,如颇节(G.Pauthier)本之类是;一类改订本。如刺木学(Ramusio)本之类是;一类合订本,如玉耳本之类是。版本既多,各有短长,很难于中加以取舍。不过我以为能将各重要版本的写法裒辑校勘,详加注释,其余似可不成问题。
我近来很想缩小研究范围,专在元史一方面搜集材料,所以大胆地译了一部多桑书。《马可波罗书》也是参证元史的一部重要载籍,旧译本中既无完本善本,我也想将其转为华言。相传此书是初用法文写成,而现存之诸法文本所用的文体,几尽是旧文体,很难畅读。本书注者沙海昂既将颇节(Pauthier)本转为新文体,而出版时又在1924——1928年间,可以说是一部比较新的版本。除开别奈代脱(Benedetto)本晚出(亦在1928年出版)沙氏未能参考外,他参考的重要版本为数不少。这是我翻译此本的重要理由。
沙海昂原法图籍,清束国籍法颁布,首先归化中国,入民国任交通部技正有年,是一铁道专家,于公余之暇从事考据。这部注释可以说是一种好事者(amateur)的成绩,也不是一种纯粹考据家的作品,所以也免不了若干舛误,而于材料亦昧于鉴别。可是现在的汉学名家,是决不肯牺牲许多年的光阴,来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业的。本书叙言开始引证烈缪萨(A.Rémusat)的一段话,就是使人望而却步的一个大原因。既然不能求各方面的专门家通力合作,一个人学识无论如何渊博,终归要出漏洞的。伯希和对于此书虽然颇多指摘(参看《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然而要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况且沙氏的成绩不能说毫无优点。他将颇节本革新,使人能通其读,又将各方面的注释采摭甚繁,虽然不免有珠玉沙砾杂陈之病,可能辑诸注释家众说之长,使后来研究的人检寻便利,这是他本所未有的。
此收既然有些缺点,所以我的译本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好的注释一概转录,牵合附会之文则不惜删削。删削的大致以第59章以后为多。我原来计算**卷的译文有12万字,后经我删削者有六分之一,但仅限于不得不删的文字。此外只须其微有裨于考证,虽所引的是《辞源》之文,仍予采录。此外我仍用前译多桑书的译法,凡地名人名有旧译者,尽先采用,考订未审者则录其音。
沙氏沿袭颇节的错误,仍以马可波罗是元代枢密副使孛罗,致使华文译本有以孛罗为本书标题者。伯希和对此辩之甚详。我以为不用多说,仅据《元史》本纪之文,已足明此种考订之伪。考《元史》,至元七年以御史中丞孛罗兼大司农卿;至元十二年以大司农、御史中丞孛罗为御史大夫;至元十四年以大司农、御史大夫、宣慰使兼领侍仪司事孛罗为枢密副使,记载此孛罗拜官始末甚详,则不得为至元九年初至上都之波罗,彰彰明矣。
……

马可波罗行纪 内容简介

本书记叙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内容详细,资料丰富,写作手法独特。是一本增长见识、全面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元朝面貌的颇具阅读性的纪实作品。

马可波罗行纪 目录

冯承钧序
沙海昂叙育
马可波罗赠谢波哇藩主迪博抄本原序
**卷马可波罗自地中海岸赴大汗忽必烈驻夏之上都
沿途所经之地及传闻之地
引言
第1章波罗弟兄二人自孔士坦丁堡往游世界
第2章波罗弟兄二人之离速达克
第3章波罗弟兄二人经过沙漠而抵不花刺城
第4章波罗弟兄二人从使臣言往朝大汗
第5章波罗弟兄二人抵大汗所
第6章大汗询及基督教徒及罗马教皇
第7章大汗命波罗弟兄二人使教皇所
第8章大汗以金牌赐波罗弟兄二人
第9章波罗弟兄二人之抵阿迦城
第10章波罗弟兄二人携带尼古刺子马可往朝大汗
第11章波罗弟兄二人携带马可从阿迦首途
第12章波罗弟兄二人还谒教皇格烈果几十世
第13章尼古刺玛窦马可三人赴大汗所
第14章尼古刺玛窦马可觐见大汗
第15章大汗遣马可出使
第16章马可之出使归来
第17章尼古刺玛窦马可之求大汗放还本国
第18章波罗弟兄同马可别大汗西还
第19章小阿美尼亚
第20章突厥蛮州
第21章大阿美尼亚
第22章谷儿只及其诸王
第23章阿美尼亚东南界之毛夕里国
第24章报达大城及其陷落
第25章报达之移山灵迹
第26章基督教徒闻哈里发之言大惧
第27章主教见独眼靴工
第28章靴工之祈祷移山
第29章帖必力思城
第30章波斯大州
第31章三王之归
第32章波斯之八国及其名称
第33章耶思德大城
第34章起儿漫国
第35章哈马底城及其残破
第36章又下坡至忽鲁模思城
第37章经行一疲劳而荒寂之道途
第38章忽必南城及其出品
第39章亘延八日程之沙漠
第40章山老
第41章山老训练哈昔新之法
第42章山老之灭
……

马可波罗行纪 节选

第12章
波罗弟兄二人还谒教皇格烈果儿十世
他们到了阿迦以后,卑礼晋谒教皇,教皇以礼待之,并为祝福。嗣命宣教士二人往谒大汗,履行职务。此二人皆为当时*有学识之人。一名尼古勒(NicoledeViccnce),一名吉岳木(GuillaumedeTripoli)。教皇付以特许状,及致大汗书。他们4人接到书状以后,教皇赐福毕,遂携带尼古剌君之子马可,辞别教皇,从阿迦至剌牙思。
他们到了剌牙思以后,适闻巴比伦(Babylone)算端(soudan,sultan)奔多达里(Bondokdari)[注一]统领回教大兵侵入阿美尼亚,大肆蹂躏,行人大有被杀或被俘之虞。此二宣教士惧甚,不敢前进,乃以所有书状交给尼古剌、玛窦二君,与之告别,回投圣堂卫护会长(MaitreduTemple)所。[注二]
[注一]“巴比伦”乃当时西方著作家名埃及算端都城开罗(Caire)之称。埃及之巴比伦,已早见古代史地书著录。罗马帝Auguste时代。已有罗马军一队驻守于此。今日旧开罗城旁有名Baboul者,就是巴比伦古名遗存于今之遗迹。奔多达里乃1259—1276年君临埃及的算端比巴儿思(Bibars)之别号。“考埃及玛木鲁克(Mamel—uks)朝时代,侍臣中有官名奔多达儿(Bondokdar),其职可当法国昔日之弩士长,今(1697年)之炮兵大臣。埃及算端比巴儿思原为奴,后被解放,其旧主任此职,故以此名为别号。”
“1269年时,他想重再攻取阿迦城,然不克,仅躏其地而还,考其用兵之年,皆在1271年中。”——D’Herbelot《东方丛书》,奔多(Bondok)及比巴儿思条。
比巴儿思在位时所欲履行之两大政策,即在鞑靼人之讨伐,及西利亚境内基督教徒之驱逐,所以时常用兵。波罗那个胆小的同伴吉岳木之遗著,曾说奔多达儿“之用兵不弱于恺撒(julesCésar)。残忍不弱于涅隆(Néron)。”当时正在残破阿勒波(Alep)、安都(Antioche)两地,所以道途危险,波罗等不能不由阿美尼亚高原绕道而至额弗刺特(Euphrate)河。
[注二]当时圣堂卫护会会长是ThomasBérard,(1256—1273)然此时代圣堂卫护会士在东方之举动,世人不甚详悉。其在小阿美尼亚境内,好像据地不少,声势很大。马克利齐(Makrizi)书引有一事,可以证之。1285年,奔多达儿之嗣位算端满速儿(Mansur)围攻马儿迦卜(Markab)城时,曾见阿美尼亚之圣堂卫护会首领来营,代表昔思国王(指小阿美尼亚国王)同圣堂卫护会会长乞和。时圣堂卫护会长是GuillaumedeBeaujen(1273——1291)——戈尔迭《马可波罗书补注》**册24页注四。
第13章
尼古刺玛窦马可三人赴大汗所
他们弟兄二人携带马可首途,骑行久之,经冬及夏,抵大汗所。时大汗所驻之城日上都,[注一]大而且富。至若他们来往途中所见所闻,后来本书中详细叙述,兹不赘言。他们归程已费时三年有半,[注二]因为气候不时,同天气严寒,所以耽搁如是之久。大汗听说他的使臣尼
古刺波罗同玛窦波罗二人归来,命别的使臣迎之于40日程之外。他们来去并受沿途敬礼,凡有所需,悉皆供应。
[注一]蒙古朝诸帝驻夏之所,乃由忽必烈建筑者。他每年在此驻夏3月,城在蒙古高原之侧,滦河或上都河沿岸,距今多伦西北40公里,今日仅存废迹。
(注二]波罗弟兄父子三人自阿迦出发之时,*早应在1271年9月杪。则其到达上都必在1275年夏季。此三年半的时期,亦见巴黎地理学会1824年刊行之本著录,诸注释家多采用之。
第14章
尼古刺玛窦马可觐见大汗
他们弟兄二人携带马可到此大城以后,遂赴宫廷觐见君主。时其左右侍臣甚众,他们三人跪见,执礼甚卑。大汗命他们起立,待遇优渥。询问他们安好,及别后之事。
他们答复沿途无恙,于是呈递其所赍之教皇书状。大汗甚喜。已而进呈圣墓灯油,大汗亦甚欢欣。及见马可在侧,询为何人,其父尼古刺答日:“是为我子,汗之臣仆”。大汗日:“他来甚好。”
此后之事毋庸细说。读者只须知道大汗宫中大宴以庆其至,宫中诸人皆礼款之,他们偕诸侍臣留居朝中。
第15章
大汗遣马可出使
尼古剌君之子马可,嗣后熟习鞑靼的风俗语言,[注一]以及他们的书法,同他们的战术,精练至不可思议。他人甚聪明,凡事皆能理会,大汗欲重用之。所以大汗见他学问精进,仪态端方之时,命他奉使至一程途距离有六个月之地。[注二]
马可慎重执行他的使命,因为他从前屡见使臣出使世界各地,归时仅知报告其奉使之事,大汗常责他们说:“我很喜欢知道各地的人情风俗,乃汝辈皆一无所知。”大汗既喜闻异事,所以马可在往来途中注意各地之事,以便好归向大汗言之。
[注一]有作“数种语言”者。按在忽必烈朝中所用之语亨,有侵略者之蒙古语,有被侵略者之汉语,复有仕于蒙古朝不少外国人之畏吾儿语、波斯语、甚至有阿刺壁语,别又有西夏语或唐古惕(Tangout)②语,凡语言6种。马可波罗自言能写4种语言,然未确指为何种语言。颇节以为他研究过汉语,玉耳则以为他不特不会写汉字,而且不会说汉语,不然,必不致说苏州训若“地,”杭州训若“天”等类之伪说。(见第154章注5)此评未免过严,他所偏重的,固然不必是汉语,然而不能说他完全不明。因为他旅行此国很久,且担任些重要职务,如其曾任扬州总管3年。不能说他对于汉语毫无所知。①
他同时的人,波斯汗合赞,据人说,所知道的蒙古语、阿刺壁语、波斯语较熟悉,客失迷儿(KachHlir)语②、土番(Tibet)③语、汉语次之,亦略知富浪语。(中世纪的法兰西语。)
[注二]波罗在此处所隐喻者,就是在本书第12l章及以后诸章所述出使云南一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