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人生走到这个地步,也并不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实甜。东方人似乎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关注背景和关系,更多借助经验,而不是抽象的逻辑,更能容忍反驳意见。西方人更具[分析性],倾向于使事物本身脱离背景,避开矛盾,更多地依赖逻辑。两种思想习惯各有利弊。我只是想,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从来不相信轮回转生。既然如此,一个人就应该在这短暂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对别人有益,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能做到这一步,一生再短暂,也算是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了。如果青年朋友们问我有什么经验和诀窍,我回答说:没有的。如果非要我说点什么不行的话,那我只能说两句老生常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苦]二字就是我的诀窍。说了等于白说,但白说也得说。古代哲学远比现代哲学更符合多数人对哲学的概念。古代哲学家很单纯地认为,哲学就应当在某种方式上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这个美丽的理想在现代哲学中几乎根本找不到。——季羡林
《贤行润身》作者季羡林先生,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为人们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的散文精髓就在于“真情”二字,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介:“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
《贤行润身》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
我写“我”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两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拿写文章作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候,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就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又叫坏?我不通伦理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起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乏味,干干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阅世心语》、《忆往述怀》以及《志虑心物》等。
经典写作课普林斯顿文学课(经典写作课) 本书特色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大学时代就曾以助教身份开设文学课,教书这一爱好深刻地影响了他独特的读书方式和文学之路。本...
延安一片月(2012/1) 本书特色 40年前,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延安一片月》记叙了作者高红十1969年到陕西省延安地区下乡...
单独中的洞见 本书特色 《单独中的洞见》:《沉思录》译者何怀宏推荐的《南方周末》年度*佳图书让孔庆东激赞的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心灵之书。中国版《沉思录》:宁静来自灵...
穆旦诗集 本书特色 穆旦,一个用诗歌照亮世界的诗人,一个内心强大而情感丰富的人!由家属*授权,本书收录了穆旦现行于世的所有诗歌作品。穆旦的诗作具有现代性和智性的...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优秀报告文学选 本书特色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优秀报告文学选》以改革开放40年内容为主,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
死水-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死水-插图典藏本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所获的殊荣仅次于鲁迅。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
《渴望之书》内容简介:《渴望之书》中的诗歌是科恩在南加州伯地山禅修中心、洛杉矶、蒙特利尔、孟买写下的,距他上一本诗集出版已
作者简介慈琪,1992年生于安徽。儿童文学作家,主要创作童话及童诗。是作品入选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的最年轻作家。已出版童诗集《梦游的孩子》《三千个月亮》,童话集《收...
《软件评测师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软件评测师教程(第2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作
作品目录序言'一九三四年'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答国际文件社问《草鞋脚》小引论“旧形式的采用”连环图画琐谈儒术《看图识
《英语美文口袋书:自然篇》内容简介:《英语美文口袋书:自然篇》的选材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内容不分国度,既从经典中探寻历史的
古典诗词坊 苏轼诗词选 本书特色 《苏轼诗词选(插图版)》由中华书局出版。感受汉语魅力,分享至美意境;培育优雅气质,体验诗情人生。古典诗词坊 苏轼诗词选 内容简...
中国动脉-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04卷 本书特色 2001年重要事件与人物:横贯中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中央“1号文件”聚焦“三农”,...
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第一卷-小说集 本书特色 在今天,鲁迅的作品仍有恒久的生命力或无可替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读鲁迅,可以疗治肤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中国...
《角谷的藏书架》内容简介:送给所有“爱书人”的一份礼物 阅读改变了世界,并将继续改变 一代“书评皇后”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X《纽
问故乡 本书特色 《问故乡》是一本以讲述为主要方式的纪实作品,分为“天干集”和“地支集”两部分。前者来自官场,后者来自平民;前者多为耳闻,后者多为目睹;前者高屋...
乡村记忆 内容简介 没见过世面的庄稼人不会吹牛,而庄稼人一旦得见世面,吹牛的本事便与之俱来。吹牛成了小码头村里人特殊的精神消费。因为这种消费是自给自足的,所以生...
走出高墙一个大学生囚徒的故事 内容简介 这篇通讯对阳光下20多年的真实而又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对他如何及时地从失足之初的消沉、阴霾状态走向积极、阳光状态的心路历...
● NETFLIX 即将推出依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费兰特以解剖刀般的笔触 还原青春的羞耻、绝望、愤怒和欲望● 只有直面丑陋和不堪的真实 年轻人才能获得面对...
老M神侃-一个职业秘书对官场秘闻的高谈阔论 本书特色 《老M神侃》:一个职业秘书对官场秘闻的高谈阔论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当官的感兴趣。公侯伯子男,一到七品官,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