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素描新选

法国素描新选

作者:主编:刘天呈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9-06-01

评分:5分

ISBN:7539408103

所属分类:绘画摄影

书刊介绍

法国素描新选法国素描新选前言

法兰西是*酷爱和重视造型艺术的民族。
法国人酷爱绘画,犹如奥地利人离不开音乐一样。
法兰西是世界艺术的摇篮。它培育了东西方诸国的艺术大师,其中一部分已是震撼世界画坛的巨匠。卢浮宫以它拥有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等原作代表了人类艺术之极。它是全世界追求艺术和热爱生活的人们精神的朝圣地,是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卢浮宫已成为法兰西的象征。
法兰西是传统绘画的殿堂,又是现代艺术的源头,更是立体主义*活跃的中心。法兰西的造型艺术,为全世界所敬仰。法兰西的文明富有极强大的张力和辐射力。法国绘画及其“绘画中的绘画——素描”,都与这个浪漫、奔放和热烈的民族气质相辅相成。因而各种画派竞相纷呈,灿烂辉煌。
本书选编了法国19—20世纪4位绘画艺术大师的部分素描,这些精彩的、各具特色的素描作品是法兰西艺术长河中不朽的篇章。
一、米勒
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意为“美泉”,是法国著名历史古迹和游览胜地。19世纪30—40年代一批巴黎风景画家投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庄,成立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其中一个动机是反对长期以来虚构的“历史风景画”。画派的主要成员有:柯罗、迪亚兹、米勒、杜比尼、康斯坦·特罗扬等。他们长期居住在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以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歌颂自然之美。
米勒在这里居住了27年之久,他以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为深刻而著称。他半日务农,半日作画,是一位素负盛名的“农民画家”。其作品*富民族性。“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精神”(果戈里)。米勒的画从表面上看,就是法国农村的风俗民情。但在这些生活细节的表现中,却有着极深刻的内涵。画家从历史传统中挖掘现实性;从现实时代中把握新的生命意义与动力;从历史的瞬间中寻找艺术的永恒。在米勒的《倚锄的农夫》、《牧羊女》、《拾穗》、《晚钟》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与地的融台,情与爱的交流,作品充满着淡泊人生、颤栗的温情和悲痛的力量。画家善于发挥画面形象表现情感的功能,创作了许多真情浪漫、意趣充盈的田园诗章,使人油然涌起一腔心绪,在真善美的慰藉中产生出无尽的遐想。
我们对照一下米勒的素描习作和创作作品便可发现,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生活积累和素描的推动。他仔细体察农民的日常生活,为乡村生活中人与自然的旧有和谐,人对土地的无限依恋所反映出的纯真、朴实的情感而激动不已。在米勒的艺术里,那些使人感动,亲切难忘的形象和情景,一般都有来自生活的速写准备和素描草图的探索。他是生活速写和形象记忆的能手。这为他创作中有意识地提炼和概括造型,显示形象自然朴质、坚实有力的精神,创造了**的条件。素描对于米勒来说,除创作需要的准备稿之外,还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他生活后期,他更喜欢用素描直接表现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生活场景。他善于运用铅笔、蜡笔或炭笔在蓝灰或黄色纸上作画,表现技法精湛、拙朴。
这位沉默寡言的“农民画家”以自身的体验、学识、修养和悟性,站在新的高度发现了永存的现实,以新的角度去认识人间,把握世界。
二、德加
法国印象主义运动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1874年莫奈的一幅作品《印象·日出》成为了印象派的代表之作。印象派的群体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萨罗、贝尔特·莫里索、劳特累克以至修拉、西涅克……
印象派画家面向自然,面向空气和阳光,作品画面充满颤动的生命感。印象派的画家们也经常画素描,只是在造型特点上能和其色彩作品保持一致。但欲表现色彩的跃动和威力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印象派画家的素描是较软弱的。而其中的例外就是德加(1834—1917),他不仅具有以古典绘画为原则的写实功力,而且具有现代美学的艺术气质。绘画中善于运用线条造型。其作品严谨而又活泼,洛守法度又极富浪漫气息,犹如用音乐在阐释生命的光辉。他是特殊的印象派画家,是一位卓越的素描大师。德加开创了法国素描的一代新风。西方美术家把伦勃朗、德加、凡高、毕加索、马蒂斯称为文艺复兴后的五大里程碑。
德加虽然是印象派的主要成员,但始终跟印象主义的目标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方法上与其他印象派画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将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两个风格融为一体,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和谐的运用。他坚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反感印象派画家推崇的“外光”理论,很少去户外写生。但德加将印象派追求的光、色技巧用来表现芭蕾舞女、室内梳妆妇女活动的情景,获得了独特的表现效果。他生动准确地捕捉和表现人物瞬间动态的艺术本领,让人叹服不已。他曾仔细研究过人体运动规律,并练就了非凡的形象记忆力。他说:“我画出来的东西,都是再三思考过和向大师们学习的结果。什么灵感、一时冲动、气质,我一概不懂。一个题材要反复画它十遍、一百遍才行。在艺术上,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安格尔要他“凭记忆和写生画线条”的忠告,对德加一生的艺术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是法国野兽派的主要创始人。20世纪初,法国野兽派运动是西方美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马蒂斯除了色彩画,在素描艺术上投人了很大精力。他说“我接受的教育使我知道色彩和素描的表达手段是不同的,我所接受的传统古典绘画教育自然引导我去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大师们,尽可能多的吸收他们在色彩和明暗对比与和谐方面的技艺,并自然而然地把所学到的反映到我的作品之中。直到有一天,自我重新估价之后,我意识到有必要忘掉古代大师的技法,或将其转化为我个人的风格。”
马蒂斯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他的线条素描*纯粹、*直接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种素描作品决不可与普通的速写混为一谈,它比后者完美得多。用线条表现物象,能产生光线的效果。即便在阴天,或非直接受光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到这些素描所包含的明暗关系。画家始终是先考虑模特特征,然后决定使用铅笔或木炭作画。工具的选择与表达人物情感有直接关系。他认为有的对象及其光线和环境氛围只有素描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并非任何对象均适宜用色彩表现。画家在素描创作过程中,总是先画习作,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他才头脑清醒地并且毫不犹豫地让自己的笔去自由发挥。此时,他才清楚地感到将自己的情感有形地表达了出来。他说“一旦那表达情感的线条在白纸上完成了画面,又没有破坏纸面上那珍贵的洁白,我便不再作任何增删。如果不如人意,那就如同杂技一样,没有任何选择,只能重新再来。”
马蒂斯认为油画和素描是两种不可相互替代的独立的艺术效果,灿烂的珠宝和富丽的图案也决不会胜过黑白的特有魁力。他说“我的素描动感是由线条符合逻辑的律动表现出来的,使我想到了运动着的肌肉。”马蒂斯从不把素描视为一种熟练的技巧训练,而是将其作为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描绘心境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简捷的、自然的表达手段。这种手段可以简明地、直接地与观众的思想沟通。虽然画家没有直接用块面来表现光影和调子,但并没有放弃表现明暗和调子的效果。而是用轻重不同的线条,通过在白纸上划定的区域来协调画面。通过安排白纸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修改并完善画面,无需改动各局部本身。这种技巧在伦勃朗、透纳和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的素描作品中明显可见。
马蒂斯说“我没有一套创作理论,我只是自觉地按自己的习惯作画,我只有随着画面的完成才能真正领会到想象的驱使。”正如查尔丁说过的:“我画下去,直到满意为止。”莫罗是马蒂斯的师长,莫罗用艺术的视觉来激发学生,这种艺术的视觉优于自然的反映,并把精神引向完美的理想境界。马蒂斯永生不忘导师的教诲:“没有素描,则没有绘画。没有想像力,你就永远别想成为画家。带着想象去表现自然,这是成为一个画家所**的条件。”马蒂斯晚年病重的时刻对朋友说:“我深信通过素描学习绘画是很重要的,如果说素描属于‘精神王国’,那么色彩是属于‘感觉王国’的,你首先得画到把精神培养出来,才能引导色彩走上精神的道路。”这正是这位大师对素描与色彩关系的精辟总结。
在马蒂斯的整个创作活动中,素描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他的油画、雕塑、版画乃至晚年对剪纸艺术的探索。他认为素描的表现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简洁、明晰、富有节奏感的素描风格是他真情实感*纯粹的表述。马蒂斯的素描看似率意洒脱,其实是思考、记忆和大量写生经验所积累的深刻联系和互为影响的结果。他主张“素描摆脱了表面的真实,才能取得表现的真实”的理论与实践。这对后来非具象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天呈李雁鹏马雪萍)

法国素描新选 内容简介

法兰西是传统绘画的殿堂,又是现代艺术的源头,更是立体主义*活跃的中心。法国绘画及其“绘画中的绘画——素描”,都与这个浪漫、奔放和热烈的民族气质相辅相成;而西方美术家把伦勃朗、德加、凡高、毕加索、马蒂斯称为文艺复兴后的五大里程碑。本书所包含的“法国素描新选”就包括这五大里程碑里的两位:德加和马蒂斯。

法国素描新选 目录

1.教孩子打毛衣
2.原野上的羊倌
3.牧羊女
4.劳动的农夫
5.自画像
6.挖土豆的农妇
7.格留希村的水井房
8.共和国
9.羊倌和羊群
10.歇晌
11.休息的农夫
12.牧羊女
13.母亲精心呵护
14.推车的农夫
15.孩子*初的步子
16.井房汲水的妇女
17.坐在岩石上的牧羊妇
18.给年迈的乞丐
19.收割时节的野餐
20.《拾穗》草图
21.雪后牛群的出口处
22.画家屋后的花园
23.收工
24.下地干活
25.汲水的农妇
26.洗衣的妇女
27.捆绑在圆柱上的耶稣
28.夜幕中的捕虾人
29.月光下的羊群
30.夜色来临
31.给孩子喂粥的妇女
32.休息的人
33.维希郊外古老的农庄
34.地边的小路
35.日落黄昏
36.掏鸟窝的孩子们
37.两位晒太阳取暖的牧羊妇
38.羊倌给过路人指路
39.浴女
40.浴女
41.裸女
42.休息的舞女/整理舞鞋
43.系鞋带的舞女
44.舞女
45.浴女
46.浴女
47.浴女
48.《赛密拉米斯》形象习作
49.整理衣服的舞女
50.整理舞鞋的舞女
51.看帽子的女子
52.年轻的姑娘
53.卖柑桔的女孩
54.浴女
55.女孩肖像
56.在舞会上
57.在帽子上戴花的女人
58.浴后梳妆的女人
59.抱孩子的妇女
60.男子侧面肖像
61.路易斯·怀特肖像
62.拿手鼓跳舞的姑娘
63.自画像
64.母亲和孩子
65.闭目的女人
66.半裸女
67.躺椅上的女人体
68.薄纱连衣裙
69.戴意大利草帽的女人
70.看书的女人和玫瑰花束
……

法国素描新选 节选

法国素描新选 作者简介

主编刘天呈,著名油画家、美术理论家。1936年生于河北一书香寒门。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天津美术学院。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刘天呈早年主要从事肖像画、风俗画和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代表性作品有:肖像画《蒙族女孩》、《采磨菇》等;风俗画《牧民的婚礼》、《拉萨风情》等;巨幅历史画《台湾农民大起义》、《激战天津》、《黄巾起义》等。近年又涉猎风景、静物画创作。主要作品有《版纳风光组画》、《花的系列》等。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发表并获奖。部分作品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刘天呈博学多思,潜心学术。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0多种。数年来,在坚持绘画创作的同时,潜心于素描艺术的教学与研究,极有心得。他编著的一系列介绍世界绘画大师不同风格样式的素描作品专著,对中国当代素描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世界素描新选系列》(8卷)是他最新的又一代表性学术成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