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尼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一些什么新问题?他和现时代有什么关系……周国平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与过去习惯的说法颇为不同的见解。
周国平说:“尼采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却不是弱者……”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不是真的成为古老的传说?
**章我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大自然的星空, 群星灿烂。 那*早闪现的,未必是*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到达我们的眼睛。
文化和历史的星空何尝不是如此?
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谚语。直到世纪转换, 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话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
一百年以前,这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颠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男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但也不过是小有名气而已。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他对他身后的声誉是充满信心的: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二十世纪的序幕刚刚揭开,尼采悄然长逝了。今天,当我们这个世纪也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倘若要探溯本世纪西方思潮的源头,我们发现确实不能撇开尼来。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有人说,在上个世纪的思想家中,若要举出两位对本世纪影响*大的人物,当推马克思和尼采。的确,他们都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他们曲影响都远远超出令术界的小圈子,而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意识。当然,两人影响的性质是迥然相异的。马克思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社会革命家,为人类指明了走向光明未来的现实道路。尼来却始终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对现代西方病态社会的反抗本身带有一种病态性质,长于破坏而短于建设。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加以认真分析。
人们对马克思已经谈论得很多,尽管不乏惊人的误解,现在;请允许我们稍稍结识一下尼采。
世纪末的漂泊者
人的命运真是不同。许多人终其一生,安居乐业,心安理得地接受环境和时运替他们安排的一切,悠然享其天年。可是,像尼采这样的人,有着一颗不安的灵魂, 总是在苦苦地寻求着什么,精神上不断地爆发危机,在动荡中度过了短促的一生。
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真的,尼采的个性,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
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虞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 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 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饱, 冕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次精神危机。眼前的一切,这喧闹的大学生生活,刻板的课程,琐碎的日常事务,未来的学者生涯,刹时显得多么陌生啊。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是一位具有织援省性格和纯真热情的古典语言学学者,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称乘秘密大学,对尼采极为欣赏,始终把他的这位高足带在身边。在摧荐信上他不无夸耀之情地写道“三十九年来,我督睹了如此多的新秀,却述不曾看到一个年轻入像尼采这样,如此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我预言, 只要上天赐他长寿, 他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他还把尼采称作“莱比锡青年语言学界的偶像”,甚至说他是“奇迹”。尼采倒也不负所望,走马上任,发表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的就职演说.文质并茂,顿使新同事们叹服。
也许,这位前程无量的青年学者要安心治他的学问了?
并不!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同时宣告了尼采自己的悲剧生涯的开始。它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文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以青年学者维拉莫维茨为代表的正统语言学家们对尼采展开了激烈批评。尼采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尼采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但是,他有他的“绝妙的慰藉: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
还在学生时代,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地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一口气读完了。后来他回忆说, 当时他漫游在一个愿望的世界里,梦想找到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把他从时代的缺陷中拯救出来,教他在思想和生活中重新变得单纯和诚实,也就是“不合时宜”。正当他怀着如此渴望的时候,他发现了叔本华。他觉得叔本华就像是特地为他写了这部著作一样。
到巴塞尔任教以后,尼采结识了当时的盛名的瓦格纳学习乐曲。他经常拜访这位“浪漫的音乐大师”,在瓦格纳音乐中度过了他一生中*愉快的时光。
正是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写出了那本得罪德国正统语言学界、断送自己学术前程的著作。
可是,尼采现在又要否定叔本华和瓦格纳了。他的灵魂注定不得安宁,不断地攒弃曾经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终于面对空无所有的沙漠。他把自己逼到了沙漠里。
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的阶段。**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 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我手中抓着人类的阄。
1876年,尼采生命中的“沙漠时期”开始了。他的精神又一次爆发危机,这次的危机如此深,以致他不像前两次那样,仅仅同学生团体决裂,仅仅受到德国语言学界的谴责,而是要被整个时代放逐了。
这一年,瓦格纳在德皇威廉一世支持下,在拜洛伊特举办声势涪大的**届音乐节。尼采原先把欧洲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可是,在拜洛伊特,目睹瓦格纳的“演戏天才”、富裕市民观众的庸俗捧场,尼采失望了。他悄悄离开节场,躲进一片森林,酝酿了一部含蓄批评瓦格纳的书。两年后, 瓦格纳的*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的剧本寄到尼采手中,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到瓦格纳手中,两人从此决裂。
这一年,尼采与他大学时代*亲密的朋友洛德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导致了后来的破裂。尼采与洛德, 同为李契尔教授的高尼,可是两人志趣迥异。洛德脱不开世俗之路,当学生时也有一番雄心,毕业后,逐渐满足于平稳的学者生涯和小家庭生活,终于不过是一个乎庸之辈。尼采却始终保持着青年时代产生的使命感。灵魂不同,自然就没有了共同语言。
这一年,尼采向一位荷兰女子求婚而遭拒绝。后来他尽管一再试图为自己觅一配偶,均不成功,终于至死未婚。
也在这一年, 尼采因健康恶化而停止了在大学授课。三年后辞掉巴塞尔大学教授职务,永远退出了大学讲坛。
决裂,失恋,辞职,这些遭遇似乎偶然地凑到了一起,却显示了某种必然的命运。一个精神贫乏、缺乏独特个性的人,当然不会遭受精神上危机的折磨。可是,对于一个精神需求很高的人来说,危机,即供求关系的某种脱节,却是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谊、爱和事业,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种,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饥饿。这样的人,必须自己来为自己创造精神的食物。
尼采自己说:“我的突然转变,不只是由于和瓦格纳绝交,也是由于我为我的天性的完全纷乱而受苦,与瓦格纳分手或辞去巴塞尔的教授职务,都不过是一种病象而已。一种急躁征服了我……我惊愕地发现,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多么徒劳,竟然自愿以我的全部生存作一个语文学家,以此为终生的事业……有十年之久,我绝对没有得到精神的营养,没有得到有用的知识,无谓地为积满灰尘的学术破烂而丢掉了无数事物。盲目地、小心地耙搔古希腊文献,这便是我非做不可的事情!”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这时候的尼采,三十五岁,已过而立之年,精神上成熟了。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现在我敢于自己来追求智慧,自己来做哲学家;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哲学家们。”“现在我自己在各方面都努力寻求智慧,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和爱慕智慧的人。”尼采不再是一个古典语文学学者,甚至也不再是一个哲学学者,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即一个独创的哲学家了,因为,倘若没有独立的创造,算什么哲学家呢?
雅斯贝尔斯说:“尼采一生的主要特色是他的脱出常规的生存。他没有现实生计,没有职业,没有生活圈子。他不结婚,不招门徒和弟子,在人世间不营建自己的事务领域。他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似乎在寻找他一直未曾找到的什么。然而,这种脱出常规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质的东西,是尼采全部哲学活动的方式。”
事实上,尼采的主要著作,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的成熟作品,包括《朝霞》、《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以及未完成的《强力意志》,都是在脱出常规的漂泊生涯中写出的。
问题在于,尼采的思想受孕于欧洲文明濒临深刻危机的时代,他的敏感使他对这种危机征象有格外真切的感受,他的勇敢使他直言不讳,他的真诚又使他不肯言行不一,因而,这个反对一切传统价值的哲学家,必不可免地要过一种脱出常规的生活。他的哲学思考方式必然要影响到他的实际生活方式。他向传统的挑战必然导致他与世俗生活领域的抵触。他对这种情形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当一个人要靠作品来批准自己的一生,他在根基上就变得极为苛求了。”“我的境遇与我的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于,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然而,只要我还是一个幸运地活着的生物,而不是一架纯粹的分析机器,我又感到缺乏这一切。”
尼采并非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年复一年的孤独的漂流也并非一件浪漫的乐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尼采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我期待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向我传来的友好的声音如此之少。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的孤单……成年累月没有振奋人心的事,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在给妹妹的信中,他情不自禁地谈到“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友谊,尼采是多么渴望友谊啊。“你神圣的,友谊!我的*高希望的**缕晨曦……”
可是,这个害怕孤独、悲叹孤独的人,同时又向往孤独,需要孤独。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迫使我孤独”;他感到,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人更加孤独。他不肯降格以求,宁愿走到沙漠里与猛兽一起忍受焦渴,不愿与肮脏的赶骆驼人同坐在水槽边。他把孤独当作自己的家,并且说:“我需要孤独,就是说我需要恢复,需要回到我自己,回到自由的、轻扬的、爽朗的空气之呼吸……我的一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孤独之颂歌,或者更明白地说,一曲纯净之颂歌。”
哪一个心灵正常的人,不需要来自同类的爱和理解呢?然而,哪一个真正独立的思想家,不曾体会过孤独的滋味呢?当尼采认清,孤独乃是真正的思想家的命运,他就甘于孤独,并且爱自己的命运了。在既自愿又被迫的孤独中,在无家可归的漂泊中,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他生命中*丰产的十年。倘若不是因为精神失常,这种孤独的漂泊生涯会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结。可是,1889年以后,他的神智始终处于麻痹状态,只是在母亲和妹妹的护理下苟延无用的生命。他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而他的生命在1889年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新世纪的早生儿
尼采的命运,有时令人想起屈原。这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楚国大夫,当年被腐败的朝廷放逐,漂泊于潇湘之际,在世人眼中是个狂人和疯子。尼采,这位世纪末的漂泊者,又何尝不被世人视为狂人和疯子?
尼采也的确狂,狂妄得令人吃惊。他的自传,单是标题就够咄咄逼人的了:“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聪明”,“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我为何便是命运”……他如此自信:“在我之前没有人知道正确的路,向上的路;只有在我以后的时代,人们才有希望,有事业,有达到文化之路,在这路上我是一个快乐的先驱者。
……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已退休。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
诗集:《忧伤的情欲》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
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
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楚山绍琦禅师与无际明悟宗师传 本书特色 楚山禅师出生于西蜀唐安(今四川崇州),得法于普州(今四川安岳)东林寺无际明悟处。无际明悟,四川安岳人,明初著名高僧,主张...
中国历史宿命论研究-推背学概论 本书特色 原创性诠释中国历史上*神秘典籍《推背图》的易学构成原理1300余年以来推背图大发现学术史上关于中国历史宿命论的**部专...
逻辑与罪 本书特色 维特根斯坦既是逻辑思想家、现代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又是基督教思想家,在现代英美主流的学院哲学中显得颇为特别。……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如此特色似乎...
墨子解说 本书特色 墨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墨子》一书。《墨子》原有七十一篇,后世亡佚十八篇,其中有八篇可知其篇目,另外十篇的篇目已无从考证,今只存五十三篇。本书...
逻辑学思想史 本书特色 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974年编制的学科分类,把逻辑学同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
到 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
蒂利希:生命的诠释者 目录 探询和研究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写在《国外文化理论研究丛书》付梓之际译者序导论**章 蒂利希的生平和著作第二章 蒂利希的哲学...
周易-微经典丛书 本书特色 《周易》又称《易经》,有时《易经》也专指《周易》中的卦爻辞。《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以及解释这些卦爻辞的《十...
旧约-漫画圣经故事-上篇 本书特色 一流画面,一流品质,不可不读的经典!用美式漫画的形式诠释《圣经》里旧约的故事,为**次接触《圣经》的读者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荀子》一日一语-学不可以已 本书特色 荀子是稷下学宫儒家的一位大师。后来荀子逐渐发展成主持学宫各项事务和活动的领导者,可见,他当时在教育方面的名望之高。荀子《...
宗教学讲义 本书特色 《宗教学讲义》主要内容包括:任继愈——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代序)、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代自序)、宗教学讲义、...
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thoughts on management in ancient China 本书特色 本书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分...
蒙古佛教史(北元时期1368-1634) 内容简介 从早期成吉思汗开始,佛教在蒙古的传播到忽必烈的时期,蒙古的上层已经全面接受藏传佛教。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之...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阅读《佛心领悟...
中华经典藏书-孔丛子 目录 卷一嘉言**论书第二记义第三卷二刑论第四记问第五杂训第六居卫第七卷三巡守第八公仪第九抗志第十卷四公孙龙第十二儒服第十三对魏王第十四卷...
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两岸三地学术精英一同规划专题,按照专题的设计,邀请北京大学及港、台的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
阴阳五行里的奥秘 本书特色 《阴阳五行里的奥秘》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作者玉昆子围绕着阴阳五行展开,论述了阴阳五行的起源、发展、与人体的关系、与中国...
续焚书注 本书特色 《续焚书注/李贽研究丛书》编著者张建业、张岱《续焚书》是李贽的主要代表著作,收录有李贽多方面内容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李贽出...
读易随笔 本书特色 《读易随笔》是作者在《周易》的学术研究中,有感而发,写成的随笔集,本书行文语言通俗易懂,义理阐述深入浅出,极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全书共分为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