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何怀宏翻译了罗马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巨著《沉思录》,“译这本书正是在我的祖母去世之后,这一工作渐渐抚平了我心中的悲伤”。此后20年间,何怀宏译本《沉思录》读者间广为流传。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沉思录》,掌握其内在精髓和思想内核,2008年,何怀宏逐字逐句解读《沉思录》,推己及人,与世人共享。
《沉思录》一书,因为年代久远,又讲到很多抽象的东西,所以,读起来不太好读。甚至读很多遍,都不一定完全理解含义。这本解读版,能够让人们透彻了解《沉思录》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深邃,*终,使读者成为*懂《沉思录》的那一个!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错过了托尔斯泰
这次,《百家讲坛》错过了何怀宏与《沉思录》
温总理平生读得*多的一本书
2007
一部《沉思录》摆上了全国读者案头,一时妇孺皆知,但坊间多个版本皆为何怀宏所译。
2008
何怀宏从20年感悟出发,逐字逐句解读《沉思录》,
推己及人,与世人共享。
精彩看点:
更丰富的《沉思录》,更易读的权威读本
看*火爆的《沉思录》译者,不遗余力推介《沉思录》的北大学者,一个被感动了20年的普通男人,如此深度阅读……
涓涓细语权威解读
安宁之道娓娓叙来
奥勒留在其《沉思录》中多次谈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对死亡的清醒认识,除可以帮我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无穷无尽的烦恼外,还有助于我们过一种有德的一生。
【导言】
一个人只要把握很少的东西就能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个浮躁不安的社会如果观念清明、分配合理,即使没有很多的财富,其社会成员也能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卷二·人性反省·幸福依己而不依人】
世界不是一块净土,但心灵却可以是一块净土;外面的世界很热闹,但内心的世界却可以很安静。我们常常也会想要热闹,但内心能安静的人更有力量,甚至更幸福。因为这种力量或者幸福的源泉不依赖于外界条件,而来自自身。
【卷四·退隐心灵·心灵的宁静之道】
人们在生活中高度重视的东西,其实是空洞和易朽的。比如人们堂而皇之进行的战争,其实就像小狗的互相嘶咬。庄子也曾说,战争就像发生在一个动物的两个角上的争斗一样可笑。
【卷五·克尽职责·幸运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于自身】
如果把人世间看成一个体育的竞技场,你就不会把冒犯你的人看作一个敌人。你虽然还要防止受伤,甚至还要按照游戏规则尽量争取赢,乃至合理犯规,但却不会仇恨他,不会像在战场上一样试图消灭他。
【卷六·认识本性·多欲不会使人自由】
心灵*好的甘露
传统伦理学是以做人为中心的,主要考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德性。而现代伦理学则是以行为为中心的,主要考虑做事的时候不管目标为何都应使用正当的手段。强调做人的传统伦理学显然要比强调行为的现代伦理学更为全面和内在,但现代伦理学承认人们不同的合理目标的歧义性和多元性,也可以说表现出对于所有人的一种平等尊重。传统伦理学更关注个人、关注自我;现代伦理学则更关注社会、关注制度。
马可·奥勒留可以说一开始就从他的祖父维勒斯观察和学习到做人和为官的两条*重要的原则:**条是有关“弘德”或培养优良的道德(good morals),这可以说是对如何做人的一种一般和总体的要求;而第二条则是有关“制怒”或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激情。摆脱激情虽然是斯多亚派哲学的一个一般要求,但对掌握权力者尤其有意义。掌握大权的官员如果放任自己的脾气,将给很多人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君王之怒”自然更如雷霆,影响可能殃及一国国民。所以说马可·奥勒留从他担任执政官的祖父那里一开始就把握到了一般做人和担当特殊重任的努力方向,为他日后的王者之道奠定了一种德性的基础。
奥勒留的父亲去世很早,对他并没有直接的教育。但马可·奥勒留认为他还是从父亲那里受到了谦虚和果敢的品质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他父亲的名声和人们对他的追忆,大概还有生理的遗传。所以,善于学习者不仅是从直接的耳提面命中学习,也从文化的传承中获益,这里鲜明地显示出一种家族传统的力量。一个为自己家族骄傲的人自然也想发扬光大这种家族传统。这里的“果敢”直译是“男子气概”,但这是一种和谦虚结合在一起的“男子气概”。没有谦虚节制的“男子气概”有可能大胆妄为;而缺少果敢的“谦虚”则容易变得优柔寡断。
如果说马可·奥勒留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早逝而影响男子气概的培养,那么他还幸运地从他母亲那里直接濡染了一种母亲能够给予孩子,女性能够给予男性的*好品质,这就是仁爱与内心纯洁的品质。而且他母亲还帮助他养成了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世代富有显贵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但这简朴也是有迹可循:既然其母亲如此重视一种内在的心灵品质,对外在的奢华自然也就不会太在意了。反之亦然:重视锦衣美食有可能失去心灵*好的甘露。
当时的罗马公共学校质量不高,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就常常需请家庭教师,而奥勒留的家庭自然也是有这个条件的。一个家庭要重视教育投资,舍得在这方面花钱,但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则要依具体情况来定。一家如此,一国亦然。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即表示了类似的信念。而又有一说是“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指的是对男孩要更注意培养他的志气和自立自强的能力,乃至有时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本节取意译的形式,原文直译是说马戏中的蓝、绿两派。蓝、绿是涂在竞技马车上的颜色,当时罗马人为这种竞赛如醉如狂,得胜的驾者获得巨大的荣誉,成为群众的偶像。在决斗中也是分门别派的,按其装备,有使用圆盾牌的(the Parmularius),有轻装的(the Scutarius),这样一来,人们对这种角斗戏自然更有一种嗜血的兴奋和党派的狂热,可参见电影《角斗士》(Gladiator)。但是,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部电影对当时的历史氛围描写得相当真实,但对马可·奥勒留及其儿子的故事却作了很大的虚构,像他们两个人的死法就都不是历史的真实。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保持某种中立,要有独立的精神,尤其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不要太早的介入党争和派别之争,这不仅是为了不浪费精力,也是为了与对峙的双方都保持某种距离,以便作出较清醒的判断,也防止养成为斗争而斗争的习惯,或者让党派的立场扭曲自己正在成长中的健全理智。有些争论可能是有意义的,但也*好在理智成熟之后再介入,而有些党争,如某些游戏中的党争则没有多少意义,*好永远都不介入,冷静不动心是斯多亚派哲学家特别希望达到的一种心灵状态。不要让一个孩子沉迷于游戏,而一个成年人也必须学会独立,不去硬性地影响别人,也不轻易受别人的影响。
奥勒留从戴奥吉纳图斯那里初识学问之道,这是一个重要且端正的开始。他开始“立乎其大”,不神神叨叨——甚至高学历高地位者也有常人陷于其中,而奥勒留一开始就学会了不语“怪力乱神”,他也学会了“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或者说不惹事也不怕事,事发前谨慎小心,有所畏惧,事发后勇敢坚定,无所畏惧。而一个好的家庭教师还能带来更多的好老师,奥勒留由此打下了古希腊哲学和艺术的基础,并向往一种自我磨练的艰苦生活方式。
朱利乌斯·拉斯蒂克斯(Junius Rusticus),斯多亚派哲学家,给予了奥勒留*深刻的私人引导,还教授法律。如果说像“卧硬板床”等还是外在的磨炼,这里则进入了一种更深刻的内在磨炼。奥勒留也从他学会了在阅读中不浅尝辄止,不为那些只是具有学问外表的人所迷惑。拉斯蒂克斯帮助奥勒留不去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构思的精巧——这往往是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奥勒留学会了朴素,而朴素不仅是一种为文也是一种为人的*好底色。拉斯蒂克斯也教导奥勒留对那些冒犯者、错待自己者,一旦对方愿意和解也就乐意地与他们和解,这样不仅表现出因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冒犯和错待别人而产生出对对方的理解和宽恕,也可以节省自己的精力以用于更重要或更具建设性的事情上。中国古人云“仇必和而解”,近人则有言“一个都不宽恕”,斯多亚派哲学无疑倾向于前者。
拉斯蒂克斯是继续把奥勒留引向深入的老师,但将之引向古罗马帝国的却是另一位著名的斯多亚派哲学家、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他与马可·奥勒留未曾谋面,但可以说是对马可·奥勒留在精神和思想上影响*大的人。
哲学与皇位都不能根除柔情
在此,一个斯多亚派哲学家的典型人格形象已经鲜明地显示出来了,这就是始终依赖理性、充分调动意志、生活目标始终坚定不移的人。而且,他在任何巨大的痛苦中都能够镇定如常。这是斯多亚派哲学家*著称的能力。他还能够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赢得尊敬——不是通过讨好或者拉开距离的自傲,而是通过同样品质的相互吸引,此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阿珀洛尼厄斯逝世时奥勒留还未即位,奥勒留为之大恸。有人批评说奥勒留为此痛哭有违其哲学原则,派厄斯皇帝对批评者说:“让他做一个人吧!哲学与皇位都不能根除柔情。”
如果说前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坚定的榜样,从塞克斯都我们则看到了一个“圣之和者”,他能够慈爱地管理家庭,能够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给别人带来快乐。但他又绝非是一个乡愿,绝非是一个和事佬、一个好好先生,而是一个有自己原则的人,实践这些生活原则看似容易其实很不易:庄严易,但毫无矫饰的庄严不易;帮朋友忙容易,但帮助朋友细致入微且不使其有任何尴尬不易;使人愉悦容易,但同时能够得到愉悦者的高度尊敬不易。而塞克斯都却做到了这些,这可以说得益于他有一种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清明,给自己留出一些清理自己的时刻是重要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蔡元培受母训:每日待人接物之后都要反省有何做得不当和不周之处,梁漱溟主张黎明即起到户外静默和晨读,都可以说有类似的意义。一般人的反省清理或不如此频繁,但却还是有必要定期给自己留出一些静思的时间。
奥勒留从文法家亚历山大学会的是一种苏格拉底的方法,即不是直接挑剔和苛责别人的文法毛病,而是通过问答和别的恰当启示来引出正确的表达,这里自然还没有涉及到苏格拉底的辩正思想的接生术,但也是一种:“引而不发,跃如也”。
为友之道
奥勒留从弗朗特那里所学到的观察表明,他不仅是理想主义的,也是有现实感的;不仅知道人应该追求什么,也知道人事实上是什么,知道人们地位的尊贵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思想和品行的崇高。奥勒留其实受弗朗特的影响颇大,但不知何故在此写的较少。
奥勒留在这里学到的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分寸感,是一种对各种各样的人们的不同态度:对有些人亲而不亵,对另一些人则疏而不离。什么人会很忙?政界和商界的人大概都很忙,但他们仍然没有理由来推卸或怠慢对自己亲人的责任。
奥勒留从克特勒斯那里学到的主要是为友之道,因为是和朋友打交道,就和与一般人打交道时对自己的要求应高一些:对一般的人的无理抱怨可以置之不理,但对朋友即便是无理的抱怨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好言相劝。 这是又一个斯多亚派哲学家的鲜明形象,在此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说他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二是说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单纯甜美并非德性,但一味强调道德的尊严又可能失之过苛,两者的恰当配合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应该通过“不断改善”达到。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种政治哲学,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公民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奥勒留留给我们的有关政治哲学的论述是*少的,但却是*好的!当然,这不并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政体,因为不仅罗马公民权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罗马政体也已经从共和变为帝制,所以这只是一种*大范围的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
温和地坚守正道、坚守中道
本节是**卷*长的一节。奥勒留从他的养父那里获得了*主要的思想和品德的继承,尤其是在为王之道方面。对其养父的描述与称颂,还可参见第6卷第32节。名著《古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本认为,由这父子即两安东尼王统治的时期是古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是人们*希望生活在其治下的时期。从这一节的描述可以看出,奥勒留的养父派厄斯皇帝在其公德与私德方面有一种相当完美的平衡。
在公德方面,他能够从善如流,使拥有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他能够在国务方面量入为出,不好大喜功,不好新骛奇,维护公民平等,按制度行事而不随心所欲,不迷信神灵也不讨好大众,也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赞颂和讨好。
在私德方面,他能够不放纵自己对亲友的柔情和激情,保持和朋友的友谊。他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尤其值得注意,对于幸运所赐的丰富的有益于生命的东西,他既不炫耀也不推辞,没有时不追求,不动心,享受时也不做作,不矫情。他能够放弃也能够享受物质的东西,而许多人要么是沉浸在物欲中不能自拔,无法放弃;要么是干脆禁欲,完全不敢接触,当然后者还是优于前者的,但强健的灵魂则能够既享受而又保有节制,能“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能荣辱不惊,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自己的独立,善用物而不为物役。
个人品德对于处理好公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构成一种公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利欲熏心,他就很难在公共事务中不陷入贪腐。但是,拥有良好甚至高尚私德的统治者,也并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达成政治上的清明,因为这里还需要一种清醒而坚定的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比如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他自奉甚俭,爱好诗书,但用人不当,结果酿成了使众多生灵涂炭的“侯景之乱”。
在奥勒留的养父派厄斯皇帝这里,我们发现他身上一种*突出的、也是贯穿其私德和公德的气质就是:一种温和地坚守正道、坚守中道的气质,这种气质也是斯多亚派哲人的共同突出特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中道之外,还有像他尊重真正的哲学家,但也不谴责那些“自称的哲学家”,只是不受他们的影响;他既不是太依恋生命,又不是对自己的身体漠不关心;既不纵欲但也不禁欲,而只是节欲等等。这样,比如说在对待物欲的态度方面,他就能比较同情地理解一般老百姓的渴望和欲求,乃至于“与民同乐”,但又绝不至于让自己的欲望膨胀到“率兽食人”。政治家,尤其是执权力牛耳的政治家,为千千万万普通人计,是不能够走极端的,甚至不能够太浪漫的,更不能拿老百姓做自己思想的试验品或个人伟业的垫脚石。在平常的日子里,平常就好。不必折腾,不必太激动人心。派厄斯皇帝时期没有留下多少历史纪录,吉本说这恰恰是其治理成功、社会安定的表现。当然,如果命运不济,非常时期的政治家们也须有非常表现。
轻信是*可容忍的一种缺点
在本卷的*后这一节中,奥勒留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感恩之情,他认为他拥有几乎是好的一切,为他上面描述的好的祖辈、父母、老师、亲朋而感谢神明,而且他还庆幸自己没有卷入对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冒犯,而他认为自己本来是有那样一种可能冒犯的气质的,只是机缘凑巧使他避免了那种考验,这实际上也就提出了一个“道德运气”的概念,而感谢神明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感谢命运,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是早期越是比较依赖于运气和环境,直到他自己的理智成熟,认识到事务和自身的本性,并按照这个本性生活而越来越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奥勒留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非常显贵和富有,这种巨大财富的好处是,在他需要帮助任何需要帮助者的时候,他都不缺乏这样做的手段,但他同时又还能因一个作为皇帝的父亲的谦虚而夺去自己所有的虚骄,懂得一个人是可以完全无需奢华而生活的。奥勒留也庆幸自己的才华没有被引向修辞诗歌等艺术,因为这些艺术将和他日后的为王之道不太吻合,当他钻研哲学的时候,也没有流入诡辩或者繁琐的历史考证和逻辑分析,或者被虚渺的天国现象所吸引,而是专注于一种既有现实感又有超越性的人生和道德哲学。
我们从其描述也可以看出,奥勒留*推崇的德性是一种温和的中道,是一种“不动心”。但这种温和是一种坚定的温和,这种中道是一种能够在心灵中把握两个极端的中道。而之所以要对外界“不动心”,正是为了对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动心”。他不追求权力威望与功名不朽,也不神神叨叨,不语“怪力乱神”,的确,他注意的是那些对人生*为根本和重要的东西。
但是,从另一种观点,尤其是从了解更多情况的后人的观点来看,奥勒留其实又不是那么幸运的。他幼年丧父,母亲也去世较早。他即位后,罗马帝国连遭各种自然灾害、边境战争、内部叛乱等,导致他连年在外奔波。而*不幸的,可能还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到他之后就告终结。他的亲生儿子,后来继承了王位的康茂德渐渐变成了一个暴君,尽管奥勒留请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来教育这个孩子,自己甚至在征战中也经常带着他,甚至据说他的《沉思录》也是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的,但康茂德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哲学的爱好,而是喜欢决斗、打猎等一些诉诸体力和武力的事情,这大概也是天性使然,人力再努力也有不济的地方。在其子继任的头三年里,其国政尚能维持大局,但后来遇到的一次未遂刺杀却使其越来越走向残忍和任性。*后康茂德自己被杀,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混乱。还有奥勒留的妻子,据说也相当风流,但这种绯闻是否可信还是不确定的,奥勒留始终尊重和怀念他的妻子。在以上的描述中,奥勒留对自己的亲友是否有“溢美”或者有“隐讳”的地方?他对他的儿子倒是没有提及德行上的优点,而只是低调地说其“既不愚笨又不残废”,或许他对这个孩子的日后不祥前景还是有些预感?当然,人们仍然可以批评说他过于轻信,但或许“轻信是*可容忍的一种缺点”,因为它意味着宁可失之于从过好的方面去理解别人,而不失之于从过坏的方面去猜度他人。
无论如何,对外在的命运无论幸运或不幸的方面,奥勒留都做到了自己的德性不受它们的影响,他还是虔诚、正直、朴素、节制、友善、尽职尽责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这一卷虽然被作为**卷放在前面,但却可能是在他生命的较晚、甚至*后的岁月写的,估计是写于177~180年之间。此卷所提到的人都已先他去世,包括他的妻子,皇后福斯蒂娜也在176年去世。所以,这一卷是慎终追远,亦是怀念逝者。其中,第1-4节是缅怀亲人,第5-12节是追思老师,第13节到第15节则是怀念友人。第16节是追忆对他影响*大的养父和先王;*后一节(第17节)则是一个总体的感恩。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著名的“帝王哲学家”,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沉思录》是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著名学者、北大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著有《良心论》《世袭社会与其解体》《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等;译有《道德箴言论》《沉思录》等。
《沉思录》系何怀宏1988年完成的重要译著,译文准确简练,优雅凝神,20年间不胫而走。今天,作为最深入阅读《沉思录》的人,他有太多所得要与读者分享。
《Python3.5从零开始学》内容简介:《Python3.5从零开始学》专门针对Python新手量身定做,涵盖了Python3实际开发的重要知识点,内容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物联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智能感知、大数据融合等前沿技术,详细介绍了输变
耕耘者言 目录 目录理解农民,理解自己——四十而惑者自述农民学反思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
史蒂芬·霍尔姆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兼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
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藏6827种中外文古旧地图目录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1997年1版1印★ 国图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编纂★...
图灵计算机科学丛书信息检索导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信息检索的教材,旨在从计算机科学的视角提供一种现代的信息检索方法。书中从基本概念讲解网络搜索以及文本分...
思维的结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考察文化社会学这一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内在结构,对人们了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极有帮助。思维的结构(当代世界学术名...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首先对李瑞智本人的外交生涯、学术背景及其汉学、中国学研究进行梳理,从而在整体上
《养老金革命》内容简介:德鲁克在《养老金革命》中进行了种种大胆的预测,并且预言:1、美国人寿命的延长将引发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
中国新闻史 本书特色 刘家林编写的《中国新闻史》是中国专门史文库中的其中一本,分三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公元713—1815年),中国近...
与非凡的心灵共舞 内容简介 《书屋文丛》创刊十多年来,共发表三千多篇美文,记录了中国知识界在世纪之交开拓前行的足迹。从2005年起,《书屋》杂志编辑出版“书屋文...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语言学卷 内容简介 中国语言文字学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介绍了这一过程:(1)...
柯文(Paul A.Cohen),美国麻州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在中国发现历史》和《历史三调》等。
《亲历纽交所》内容简介:财经记者王晶,根据多年驻纽交所的采访经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5位“圈内人”的故事,讲述华尔街的“心脏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 内容简介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
(托夫勒)权力的转移 本书特色 本书是托夫勒《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同前两部作品《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一样,本书的主旨也是讲述给我们带来无尽纷扰的变动,...
六人 本书特色 《六人(精)》由鲁多夫·洛克尔所著,这部写得像诗一样清澈美丽的作品,自20世纪上半叶问世以来,震撼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它的原作者是德国无政府主义作...
宁夏经济史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古代篇、近代篇和现代篇, 主要内容包括: 远古先民在宁夏的早期经济活动和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宁夏经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和西夏时期的...
新闻通讯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 本书特色 本书既可作为一本新闻通讯传媒写作之入门指南,同时也具备对新闻通讯传媒更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可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要,内容...
赵元任 李方桂卷-中西学术名篇精读-2 本书特色 赵元任先生是**位在国际普通语言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人,《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正是为他赢得国际声誉的那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