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作者:李琦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7-01

评分:5分

ISBN:978781081958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目录

**章导论
**节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女性媒介研究文献回顾
第三节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机构:女性媒介的社会角色与性别意识
**节性别意识的觉醒与大众传播的分众化:女性媒介生成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新时期以来的新闻改革:女性媒介生存的社会语境
第三节政治宣传•商业生存•职业理想:女性媒介的角色冲突与困境
第四节新闻记者•把关人:女性媒介的核心社会群体
第三章文本:女性媒介的传播内容与话语策略
**节传播什么:类型学的考察
第二节如何传播: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
第三节叙事话语与意识形态:对传播策略的深层解读
第四节文本冲突:角色冲突的表征
第四章受众:女性媒介的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
**节功能主义模式:对受众阅读动机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第二节民族志方法:读《今日女报》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五章女性媒介的社会制约与发展空间
**节女性媒介•妇女发展•社会发展
第二节中国女性媒介的现状与困惑
第三节女性媒介发展的社会制约力量
第四节前瞻与对策:女性媒介的未来发展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内容简介

作为大众传播研究的分支,媒介研究的出发点是将大众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己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也以各种方式同社会其他意识和生产领域发生联系,是研究现代社会的性质、文化、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思维习惯等必不可少的资源……媒介研究并不主张从某个需要利用媒介的特殊利益集团的角度来测量使用效果,而是将媒介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机构和对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组织来进行剖析和研究,其目的是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使人们了解媒介的运作规律、经济体制、表意机制等经常隐藏在媒介的公众形象之后的东西,让媒介知识成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公众对媒介机制和功能的充分了解,使得媒介权力和公共权力的天平倾向公共权力一边,令媒介成为社会公器,而不是某些强大势力的私器”。这正是本研究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点。一个真正完整的媒介分析应涵盖媒介机构对文本意义产制的限制、媒介文本中显现或隐藏的意义、受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等研究议题——从文本的生产、流通到受众的媒介消费这一“主导的复杂结构”是一连串相互关联的意义生产过程,也是一整套社会变量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正是围绕机构——文本——受众这一传播学经典模式展开的。

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节选

**章导论
**节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对社会生活的介入是深度的。梁启超曾满怀激情地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所生活的时代,中国尚没有电视,他更加无法预想到几十年后网络的势不可挡,所以我们可将他对“报刊”的评价理解为其实质就是对大众媒介威力的论断。美国**位传播学教授韦尔伯•施拉姆曾指出:“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德福勒的“文化规范”理论认为:“媒介不仅直接地作用于个人,而且还影响文化、知识的贮存、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媒介提供了一系列概念、思想和评价,受众成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向。”作为一种日常伴随式的文化实践,大众媒介与我们生存其间的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且复杂。

传媒与性别——女性媒介的传播社会学阐释 作者简介

李琦:1973年出生,湖南娄底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传播与文化方向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媒介文化、性别传播与传播社会学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学术著作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两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