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他手工产品的品头论足,只要批评得对,他会立即改动自己的文章;说困难,是因为他博学多闻,他希冀出版社方面的高水平的批评。他想知道用两千年来的文学规范,即从文学史和美学的角度来衡量,他的《毛毛》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本人曾对德国浪漫派及其理论作过深入的研究,这使我获益良多。所以,在米切尔·恩德的浪漫主义新作《毛毛》一书的审校部分,从一开始交谈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
谈话不久我就使他确信,一部浪漫的童话,其书名也应该浪漫。该书的颇为罗曼蒂克的副标题"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小女孩替人们找回了被窃走的时间"便来源于那次交谈。
《毛毛》一书是恩德对意大利、对罗马的爱的表白。自1971年起,这位大作家便和他的夫人英格褒尔格定居在那里。在《毛毛》一书的描述中,城外的明媚的地中海式的风光与现代化大都市里的没有灵魂的阴郁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打开手稿我就有一种感觉―――米切尔·恩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就要问世了。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寓言体幻想小说:时间是上苍的赠与,但是人们却一再丢失它。这是人们的功名利禄之心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这是一部新浪漫主义传统的现代艺术童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政治小说。
这是因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毛毛》都对年轻人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年轻人*懂得米切尔·恩德在本书中传递的信息。他们对恩德笔下的现实的理解是质朴的、深沉的和富有想象的。这种现实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一现实乃是工业社会的悲剧――人们都认为自己极度缺少时间,从而产生了丢失自我和失去自主的危险。
*容易对这种现实作出反应的正是年轻人。如果某种意识形态或信仰方式使他们失去自主,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某种更容易理解和更合理的"异化"的产生。《毛毛》从来没有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原著的形式出版过,其源盖出于此。
就这样,随着《毛毛》一书的问世,我与米切尔·恩德之间开始了漫长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和友谊。在我们共同喜爱的书目中,有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荷马、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罗贯中的小说,现在又加上了这部《毛毛》。
**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个小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讲着另一种语言时,温暖的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许多、很大、很繁华的城市。那里有高高耸立的王宫,有宽阔平坦的大道,也有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小巷。有用黄金和大理石雕像装饰的殿宇,也有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市场。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商品,那里还有美丽的广场,人们常常在广场上聚会,谈新闻、话家常,或者听别人说说笑笔。另外,那里还有许多很大的圆形露天剧场。
那些大剧场都很相似,就像今天的马戏场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就是那些剧场完全是用石头建造的。观众的座位一排排一级级地升高,整个剧场像一个大漏斗。从上面往下看,有的剧场中间是圆形的,更多的是椭圆形的,还有一些是巨大的半圆形。人们称它们为露天剧场。
那些露天剧场有的很大,像个足球场,有的很小,只能容纳几百人。有的十分华丽,饰有柱子和人物雕像,有的非常简朴,没有任何装饰。那些剧场没有屋顶,全是露天的。因此,在华丽的剧场里,人们将织金的毯子拉紧搭在座位上,防止烈日照射或者突然来临的暴雨。简易的剧场用来遮阳挡雨的就只能用灯芯草和麦草纺织的席子了。一句话:人们把那些剧场建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反正他们都想有一个剧场,因为他们都是热情的听众和观众。
扣人心弦或者滑稽可笑的表演时,他们会觉得,好像只有那种生活才更神秘、更真实似的,于是他们就把那种生活当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喜欢听听、看看,了解另外一种生活是什么样子。
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当年的城市已经完全毁灭了,教堂和宫殿也都坍塌了。风吹雨打,寒来暑往,有的石头被磨得精光粉滑,有的石头被腐蚀得凹凸不平,那些巨大的圆形露天剧场也都变成一片片废墟。在那些断壁残垣上,现在只有知了在唱着单调的歌,听起来仿佛大地在睡梦中喘息。 那些古老的大城市,有的至今仍然存在。当然,那里的生活已经和从前完全不同了。现在,人们乘座上汽车、电车、有电灯、电话。但在新的建筑物之间,偶然还可以看到一些当年建筑物的遗迹,几根石柱,一扇大门,半段矮墙,偶尔也还能看到一个那样的圆形露天剧场。
毛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
出城往南走到郊外,渐渐地可以看到一片片农田,一座座茅屋,离城越远,茅屋就显得越简陋。在一片伞松树林里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废墟。在遥远的古代,它也不是一个豪华的剧场。那时候,它就是为比较贫穷的人们建造的。今天,也就是说,在毛毛的故事开始的时候,那座废墟几乎已经被人们完全忘却了。只有几个考古学教授知道它,不过他们对这座废墟也不再感兴趣,因为那儿再也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再说,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胜,根本不能与城里的其他古迹相比。因此,假如有几个迷路的游人走到那个地方,他们也只是爬上那一排排野草丛生的座位,大喊几声,拍两张照片,便扬长而去。接着,寂静就重新回到那石头的圆形废墟上,知了重又唱起另一段没完没了的歌,而这一段与前一段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只有住在附近的人们才知道这个废墟。他们在那里放羊,孩子们在那圆形的场地上踢足球,晚上,有时候情侣们在那儿约会。
可是有一天,人们忽然议论纷纷,说*近有人住在废墟里。那是一个孩子,可能还是一个小姑娘。消息不胫而走,但谁也说不清楚,只说那个小孩子大概叫毛毛,或者和这个名字差不多的什么名字。
事实上,毛毛的外表看起来确实有点怪,甚至可能会使那些非常爱整洁的人感到有点望而生畏。她个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岁,还是十一二岁。她的头发乱蓬蓬的,是沥青般的黑色卷发,乍一看,好像她从未梳过头,头发也从来没有剪过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丽,也是乌黑乌黑的;脚也是黑的,因为她几乎总是赤着脚,只有到了冬天才偶尔穿上鞋。那两只鞋也不是一双,对她来说也显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捡来的破烂和人家送给他的东西之外,毛毛就一无所有了。她的裙子是用五颜六色的布块缝起来的,很长,一直拖到脚后跟。外面套着一件肥大的男夹克,袖口向上面挽了好几圈。毛毛不想把袖子剪短,因为她已经想到了自己会长大。是呀,谁知道她长在以后还能不能找到一件这样漂亮,又有那么多兜的很实用的夹克呢!
在野草丛生的露天剧场舞台下边,有两间半倒塌的小屋,人从墙上的小洞可以钻进去。毛毛不在这里安了家。一天中午,几个住在附近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想问问她的情况。毛毛站在他们面前,怯生生地望着他们,她只担心那些人赶她走。但是她很快地发现那些人都很亲切。他们都很穷,但懂得生活。
"喂,"一个男人问,"你喜欢这儿吗?"
"喜欢!"毛毛回答。
"你愿意长住在这儿吗?"
"愿意,愿意"。
"你不想到别的地方去吗?"
"不想"。
"我看你是不想再回家了,对不对?"
"这儿就是我的家。"毛毛很快而且肯定地说。
"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孩子?"
毛毛用手随便指了指,意思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爸爸妈妈是谁"?那个男人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毛毛无可奈何地望着那些人,微微地耸了耸肩膀。那些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同叹息起来。
"你不要害怕,"那个男人继续说,"我们不会赶你走的。我们愿意帮助你。"
毛毛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大概不十分相信。
"你说你叫毛毛,是吗?"
"是的。"
"这个名字很漂亮,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是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我自己!"毛毛说。
"你自己给自己起名字?"
"是的。"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毛毛想了半天,终于说道:"从一记事儿,我就在这里了。"
"你有没有姑姑、叔叔和爷爷奶奶,在你记得的地方有没有一个家?"
毛毛望着那个男人,沉默了片刻。然后,她喃喃地说:"我的家就在这儿。"
"唉,"那个男人说,"可你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呀――你到底几岁了?"
"大概一百岁吧。"毛毛犹豫不决地说。
大家都笑了,因为他们都以为这是一个玩笑。
"哎,说真的,你到底几岁了?"
"一百零二岁。"毛毛有些不安地说。
过了一会儿大家才看出来,这孩子只知道那几个数字,那是她听来的,其实她不懂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人教过她数数。
"听我说,"那个男人和大家商量一番之后说道,"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们就去告诉警察,说你在这儿,行吗?我们会把你送到一个收容所去,在那儿你会有饭吃,会得到一张床,在那儿还可以学习算术、读书、写字,还能学到很多东西。你觉得好吗,嗯?"
毛毛害怕地望着他。
" 不。"她咕哝着说,"我不愿意到那儿去。我已经去过了。那儿有许多孩子。窗户上有铁栏杆。每天都要挨打――可他们根本不该挨打。一天夜里,我从那儿翻过墙头逃跑了。我不愿意再去那儿了。"
"说的也是。"一个老人边说边点头。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理解。
" 那好吧。"一个女人说,"你还小,得有人照顾。"
"照顾我?"毛毛迟疑地说,同时她感到轻松了许多。
"你能照顾自己吗?"那女人问。
毛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说:"我不需要很多东西。"
大家又交换了一下眼色,叹了口气并且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毛毛?"*先问她的那个人抢着说,"我们想,你也许可以在我们谁家里住。虽然我们的房子都很小,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要养活,但我们认为,多你一嘴,也没有什么。你同意吗,嗯?"
"谢谢。"毛毛说,她**次微笑了,"多谢!可是,你们不能让我在这儿住下去吗?"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后终于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孩子住在这里和住在他们任何一个人家里都一样,对他们来说,挤在一起比一个人住在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大家都愿意共同关心毛毛。
说干就干,他们首先把毛毛住的这两间东倒西歪地小石屋拾得干干净净,能修整的尽可能修整好。他们当中有一个泥瓦匠,七手八脚,他就给毛毛垒起一个小炉灶,一截生锈的烟筒也竖了起来。一个老木匠用旧箱子给她钉了一张小桌子和两把小椅子。*后,妇女们给她弄来一张带花纹装饰的旧铁床,一块稍微坏了一点点的床垫和两床被子。于是这个废墟下面的小石屋一下子变成了舒适的小房间。末了,那位具有艺术家才能的泥瓦匠还在墙上画了一幅美丽的花卉图画,甚至还画上了镜框和钉子,真棒,乍一看,就像真的有一幅画挂在墙上似的。
后来,那些人家的孩子们也都来了。他们给毛毛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一个孩子送一块奶酪,一个孩子送来一块白面包,另外三个孩子还送来一些水果……这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当天晚上,他们就在那个露天剧场的废墟上,为毛毛上新居举行了一次真正的小庆祝会。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节日啊!简直和富人家庆祝节日一模一样。就这样,毛毛开始与周围人家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施·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成名作《吉姆·克罗夫》、《火车司机卢卡斯》,1961年获得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1971年他移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切尔·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准确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与风格。他说:"忘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补充,我们必须去发现它,完善它。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这种价值,那我们就真正迷失路径了。"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如同一只飞翔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鸟,理性的思考是这只巨鸟的脑袋,紧张曲折的情节是它的筋肉,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则是它的双翼。每个沉浸于他的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飞,飞进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位伟大的幻想文学巨匠1995年在斯图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设有"米切尔·恩德纪念馆",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寻梦人。
“毛毛”是一个不知年龄、来自何方的小女孩,她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敏听力”,只要她倾听朋友的绝望心声或好友们的吵架声,就能在自然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纷争。甚至她还能使坏人倾吐他们的阴谋诡计。由于受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灰先生蒙骗,人们开始醉心于追求所谓合理化、机械的生活,置亲情与良心于不顾,因此毛毛冒着生命危险,见到了时光老人侯拉博士,在时间王国里她发现了世界和人类的大秘密,即“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的诞生即生命的花朵盛开,当生命结束时,又会有同样的生命之花再度绽放……懂得这庄严而神圣的时间秘密的“毛毛”将回到现实世界勇斗那些灰先生,并终将获得胜利。
势单力薄的女孩子竟能战胜强大的现代恶魔――灰先生?这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不过这故事却在我们每个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不断地上演着,精神的力量远远地超出物质的诱惑,这就是“毛毛”胜利的法宝。《毛毛》是现代人诠释时间的*佳底本,是一本对现代物质进行尖锐批判的奇书,书中表达了对人类的无限挚爱,对人性回归的强烈渴望,是一本能感动大人和孩子幻想文学的经典之作。
**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个小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讲着另一种语言时,温暖的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许多、很大、很繁华的城市。那里有高高耸立的王宫,有宽阔平坦的大道,也有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小巷。有用黄金和大理石雕像装饰的殿宇,也有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市场。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商品,那里还有美丽的广场,人们常常在广场上聚会,谈新闻、话家常,或者听别人说说笑笔。另外,那里还有许多很大的圆形露天剧场。
那些大剧场都很相似,就像今天的马戏场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就是那些剧场完全是用石头建造的。观众的座位一排排一级级地升高,整个剧场像一个大漏斗。从上面往下看,有的剧场中间是圆形的,更多的是椭圆形的,还有一些是巨大的半圆形。人们称它们为露天剧场。
那些露天剧场有的很大,像个足球场,有的很小,只能容纳几百人。有的十分华丽,饰有柱子和人物雕像,有的非常简朴,没有任何装饰。那些剧场没有屋顶,全是露天的。因此,在华丽的剧场里,人们将织金的毯子拉紧搭在座位上,防止烈日照射或者突然来临的暴雨。简易的剧场用来遮阳挡雨的就只能用灯芯草和麦草纺织的席子了。一句话:人们把那些剧场建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反正他们都想有一个剧场,因为他们都是热情的听众和观众。
扣人心弦或者滑稽可笑的表演时,他们会觉得,好像只有那种生活才更神秘、更真实似的,于是他们就把那种生活当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喜欢听听、看看,了解另外一种生活是什么样子。
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当年的城市已经完全毁灭了,教堂和宫殿也都坍塌了。风吹雨打,寒来暑往,有的石头被磨得精光粉滑,有的石头被腐蚀得凹凸不平,那些巨大的圆形露天剧场也都变成一片片废墟。在那些断壁残垣上,现在只有知了在唱着单调的歌,听起来仿佛大地在睡梦中喘息。 那些古老的大城市,有的至今仍然存在。当然,那里的生活已经和从前完全不同了。现在,人们乘座上汽车、电车、有电灯、电话。但在新的建筑物之间,偶然还可以看到一些当年建筑物的遗迹,几根石柱,一扇大门,半段矮墙,偶尔也还能看到一个那样的圆形露天剧场。
毛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
出城往南走到郊外,渐渐地可以看到一片片农田,一座座茅屋,离城越远,茅屋就显得越简陋。在一片伞松树林里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废墟。在遥远的古代,它也不是一个豪华的剧场。那时候,它就是为比较贫穷的人们建造的。今天,也就是说,在毛毛的故事开始的时候,那座废墟几乎已经被人们完全忘却了。只有几个考古学教授知道它,不过他们对这座废墟也不再感兴趣,因为那儿再也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再说,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胜,根本不能与城里的其他古迹相比。因此,假如有几个迷路的游人走到那个地方,他们也只是爬上那一排排野草丛生的座位,大喊几声,拍两张照片,便扬长而去。接着,寂静就重新回到那石头的圆形废墟上,知了重又唱起另一段没完没了的歌,而这一段与前一段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只有住在附近的人们才知道这个废墟。他们在那里放羊,孩子们在那圆形的场地上踢足球,晚上,有时候情侣们在那儿约会。
可是有一天,人们忽然议论纷纷,说*近有人住在废墟里。那是一个孩子,可能还是一个小姑娘。消息不胫而走,但谁也说不清楚,只说那个小孩子大概叫毛毛,或者和这个名字差不多的什么名字。
事实上,毛毛的外表看起来确实有点怪,甚至可能会使那些非常爱整洁的人感到有点望而生畏。她个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岁,还是十一二岁。她的头发乱蓬蓬的,是沥青般的黑色卷发,乍一看,好像她从未梳过头,头发也从来没有剪过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丽,也是乌黑乌黑的;脚也是黑的,因为她几乎总是赤着脚,只有到了冬天才偶尔穿上鞋。那两只鞋也不是一双,对她来说也显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捡来的破烂和人家送给他的东西之外,毛毛就一无所有了。她的裙子是用五颜六色的布块缝起来的,很长,一直拖到脚后跟。外面套着一件肥大的男夹克,袖口向上面挽了好几圈。毛毛不想把袖子剪短,因为她已经想到了自己会长大。是呀,谁知道她长在以后还能不能找到一件这样漂亮,又有那么多兜的很实用的夹克呢!
在野草丛生的露天剧场舞台下边,有两间半倒塌的小屋,人从墙上的小洞可以钻进去。毛毛不在这里安了家。一天中午,几个住在附近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想问问她的情况。毛毛站在他们面前,怯生生地望着他们,她只担心那些人赶她走。但是她很快地发现那些人都很亲切。他们都很穷,但懂得生活。
"喂,"一个男人问,"你喜欢这儿吗?"
"喜欢!"毛毛回答。
"你愿意长住在这儿吗?"
"愿意,愿意"。
"你不想到别的地方去吗?"
"不想"。
"我看你是不想再回家了,对不对?"
"这儿就是我的家。"毛毛很快而且肯定地说。
"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孩子?"
毛毛用手随便指了指,意思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爸爸妈妈是谁"?那个男人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毛毛无可奈何地望着那些人,微微地耸了耸肩膀。那些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同叹息起来。
"你不要害怕,"那个男人继续说,"我们不会赶你走的。我们愿意帮助你。"
毛毛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大概不十分相信。
"你说你叫毛毛,是吗?"
"是的。"
"这个名字很漂亮,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是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我自己!"毛毛说。
"你自己给自己起名字?"
"是的。"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毛毛想了半天,终于说道:"从一记事儿,我就在这里了。"
"你有没有姑姑、叔叔和爷爷奶奶,在你记得的地方有没有一个家?"
毛毛望着那个男人,沉默了片刻。然后,她喃喃地说:"我的家就在这儿。"
"唉,"那个男人说,"可你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呀――你到底几岁了?"
"大概一百岁吧。"毛毛犹豫不决地说。
大家都笑了,因为他们都以为这是一个玩笑。
"哎,说真的,你到底几岁了?"
"一百零二岁。"毛毛有些不安地说。
过了一会儿大家才看出来,这孩子只知道那几个数字,那是她听来的,其实她不懂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人教过她数数。
"听我说,"那个男人和大家商量一番之后说道,"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们就去告诉警察,说你在这儿,行吗?我们会把你送到一个收容所去,在那儿你会有饭吃,会得到一张床,在那儿还可以学习算术、读书、写字,还能学到很多东西。你觉得好吗,嗯?"
毛毛害怕地望着他。
" 不。"她咕哝着说,"我不愿意到那儿去。我已经去过了。那儿有许多孩子。窗户上有铁栏杆。每天都要挨打――可他们根本不该挨打。一天夜里,我从那儿翻过墙头逃跑了。我不愿意再去那儿了。"
"说的也是。"一个老人边说边点头。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理解。
" 那好吧。"一个女人说,"你还小,得有人照顾。"
"照顾我?"毛毛迟疑地说,同时她感到轻松了许多。
"你能照顾自己吗?"那女人问。
毛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说:"我不需要很多东西。"
大家又交换了一下眼色,叹了口气并且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毛毛?"*先问她的那个人抢着说,"我们想,你也许可以在我们谁家里住。虽然我们的房子都很小,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要养活,但我们认为,多你一嘴,也没有什么。你同意吗,嗯?"
"谢谢。"毛毛说,她**次微笑了,"多谢!可是,你们不能让我在这儿住下去吗?"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后终于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孩子住在这里和住在他们任何一个人家里都一样,对他们来说,挤在一起比一个人住在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大家都愿意共同关心毛毛。
说干就干,他们首先把毛毛住的这两间东倒西歪地小石屋拾得干干净净,能修整的尽可能修整好。他们当中有一个泥瓦匠,七手八脚,他就给毛毛垒起一个小炉灶,一截生锈的烟筒也竖了起来。一个老木匠用旧箱子给她钉了一张小桌子和两把小椅子。*后,妇女们给她弄来一张带花纹装饰的旧铁床,一块稍微坏了一点点的床垫和两床被子。于是这个废墟下面的小石屋一下子变成了舒适的小房间。末了,那位具有艺术家才能的泥瓦匠还在墙上画了一幅美丽的花卉图画,甚至还画上了镜框和钉子,真棒,乍一看,就像真的有一幅画挂在墙上似的。
后来,那些人家的孩子们也都来了。他们给毛毛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一个孩子送一块奶酪,一个孩子送来一块白面包,另外三个孩子还送来一些水果……这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当天晚上,他们就在那个露天剧场的废墟上,为毛毛上新居举行了一次真正的小庆祝会。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节日啊!简直和富人家庆祝节日一模一样。就这样,毛毛开始与周围人家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施·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成名作《吉姆·克罗夫》、《火车司机卢卡斯》,1961年获得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1971年他移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切尔·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准确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与风格。他说:"忘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补充,我们必须去发现它,完善它。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这种价值,那我们就真正迷失路径了。"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如同一只飞翔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鸟,理性的思考是这只巨鸟的脑袋,紧张曲折的情节是它的筋肉,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则是它的双翼。每个沉浸于他的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飞,飞进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位伟大的幻想文学巨匠1995年在斯图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设有"米切尔·恩德纪念馆",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寻梦人。
**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个小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讲着另一种语言时,温暖的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许多、很大、很繁华的城市。那里有高高耸立的王宫,有宽阔平坦的大道,也有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小巷。有用黄金和大理石雕像装饰的殿宇,也有五彩缤纷热闹非凡的市场。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商品,那里还有美丽的广场,人们常常在广场上聚会,谈新闻、话家常,或者听别人说说笑笔。另外,那里还有许多很大的圆形露天剧场。
那些大剧场都很相似,就像今天的马戏场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就是那些剧场完全是用石头建造的。观众的座位一排排一级级地升高,整个剧场像一个大漏斗。从上面往下看,有的剧场中间是圆形的,更多的是椭圆形的,还有一些是巨大的半圆形。人们称它们为露天剧场。
那些露天剧场有的很大,像个足球场,有的很小,只能容纳几百人。有的十分华丽,饰有柱子和人物雕像,有的非常简朴,没有任何装饰。那些剧场没有屋顶,全是露天的。因此,在华丽的剧场里,人们将织金的毯子拉紧搭在座位上,防止烈日照射或者突然来临的暴雨。简易的剧场用来遮阳挡雨的就只能用灯芯草和麦草纺织的席子了。一句话:人们把那些剧场建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反正他们都想有一个剧场,因为他们都是热情的听众和观众。
扣人心弦或者滑稽可笑的表演时,他们会觉得,好像只有那种生活才更神秘、更真实似的,于是他们就把那种生活当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喜欢听听、看看,了解另外一种生活是什么样子。
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当年的城市已经完全毁灭了,教堂和宫殿也都坍塌了。风吹雨打,寒来暑往,有的石头被磨得精光粉滑,有的石头被腐蚀得凹凸不平,那些巨大的圆形露天剧场也都变成一片片废墟。在那些断壁残垣上,现在只有知了在唱着单调的歌,听起来仿佛大地在睡梦中喘息。 那些古老的大城市,有的至今仍然存在。当然,那里的生活已经和从前完全不同了。现在,人们乘座上汽车、电车、有电灯、电话。但在新的建筑物之间,偶然还可以看到一些当年建筑物的遗迹,几根石柱,一扇大门,半段矮墙,偶尔也还能看到一个那样的圆形露天剧场。
毛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
出城往南走到郊外,渐渐地可以看到一片片农田,一座座茅屋,离城越远,茅屋就显得越简陋。在一片伞松树林里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废墟。在遥远的古代,它也不是一个豪华的剧场。那时候,它就是为比较贫穷的人们建造的。今天,也就是说,在毛毛的故事开始的时候,那座废墟几乎已经被人们完全忘却了。只有几个考古学教授知道它,不过他们对这座废墟也不再感兴趣,因为那儿再也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再说,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胜,根本不能与城里的其他古迹相比。因此,假如有几个迷路的游人走到那个地方,他们也只是爬上那一排排野草丛生的座位,大喊几声,拍两张照片,便扬长而去。接着,寂静就重新回到那石头的圆形废墟上,知了重又唱起另一段没完没了的歌,而这一段与前一段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只有住在附近的人们才知道这个废墟。他们在那里放羊,孩子们在那圆形的场地上踢足球,晚上,有时候情侣们在那儿约会。
可是有一天,人们忽然议论纷纷,说*近有人住在废墟里。那是一个孩子,可能还是一个小姑娘。消息不胫而走,但谁也说不清楚,只说那个小孩子大概叫毛毛,或者和这个名字差不多的什么名字。
事实上,毛毛的外表看起来确实有点怪,甚至可能会使那些非常爱整洁的人感到有点望而生畏。她个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岁,还是十一二岁。她的头发乱蓬蓬的,是沥青般的黑色卷发,乍一看,好像她从未梳过头,头发也从来没有剪过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丽,也是乌黑乌黑的;脚也是黑的,因为她几乎总是赤着脚,只有到了冬天才偶尔穿上鞋。那两只鞋也不是一双,对她来说也显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捡来的破烂和人家送给他的东西之外,毛毛就一无所有了。她的裙子是用五颜六色的布块缝起来的,很长,一直拖到脚后跟。外面套着一件肥大的男夹克,袖口向上面挽了好几圈。毛毛不想把袖子剪短,因为她已经想到了自己会长大。是呀,谁知道她长在以后还能不能找到一件这样漂亮,又有那么多兜的很实用的夹克呢!
在野草丛生的露天剧场舞台下边,有两间半倒塌的小屋,人从墙上的小洞可以钻进去。毛毛不在这里安了家。一天中午,几个住在附近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想问问她的情况。毛毛站在他们面前,怯生生地望着他们,她只担心那些人赶她走。但是她很快地发现那些人都很亲切。他们都很穷,但懂得生活。
"喂,"一个男人问,"你喜欢这儿吗?"
"喜欢!"毛毛回答。
"你愿意长住在这儿吗?"
"愿意,愿意"。
"你不想到别的地方去吗?"
"不想"。
"我看你是不想再回家了,对不对?"
"这儿就是我的家。"毛毛很快而且肯定地说。
"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孩子?"
毛毛用手随便指了指,意思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爸爸妈妈是谁"?那个男人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毛毛无可奈何地望着那些人,微微地耸了耸肩膀。那些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同叹息起来。
"你不要害怕,"那个男人继续说,"我们不会赶你走的。我们愿意帮助你。"
毛毛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大概不十分相信。
"你说你叫毛毛,是吗?"
"是的。"
"这个名字很漂亮,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是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我自己!"毛毛说。
"你自己给自己起名字?"
"是的。"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毛毛想了半天,终于说道:"从一记事儿,我就在这里了。"
"你有没有姑姑、叔叔和爷爷奶奶,在你记得的地方有没有一个家?"
毛毛望着那个男人,沉默了片刻。然后,她喃喃地说:"我的家就在这儿。"
"唉,"那个男人说,"可你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呀――你到底几岁了?"
"大概一百岁吧。"毛毛犹豫不决地说。
大家都笑了,因为他们都以为这是一个玩笑。
"哎,说真的,你到底几岁了?"
"一百零二岁。"毛毛有些不安地说。
过了一会儿大家才看出来,这孩子只知道那几个数字,那是她听来的,其实她不懂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人教过她数数。
"听我说,"那个男人和大家商量一番之后说道,"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们就去告诉警察,说你在这儿,行吗?我们会把你送到一个收容所去,在那儿你会有饭吃,会得到一张床,在那儿还可以学习算术、读书、写字,还能学到很多东西。你觉得好吗,嗯?"
毛毛害怕地望着他。
" 不。"她咕哝着说,"我不愿意到那儿去。我已经去过了。那儿有许多孩子。窗户上有铁栏杆。每天都要挨打――可他们根本不该挨打。一天夜里,我从那儿翻过墙头逃跑了。我不愿意再去那儿了。"
"说的也是。"一个老人边说边点头。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理解。
" 那好吧。"一个女人说,"你还小,得有人照顾。"
"照顾我?"毛毛迟疑地说,同时她感到轻松了许多。
"你能照顾自己吗?"那女人问。
毛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说:"我不需要很多东西。"
大家又交换了一下眼色,叹了口气并且点了点头。
"你知道吗,毛毛?"*先问她的那个人抢着说,"我们想,你也许可以在我们谁家里住。虽然我们的房子都很小,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要养活,但我们认为,多你一嘴,也没有什么。你同意吗,嗯?"
"谢谢。"毛毛说,她**次微笑了,"多谢!可是,你们不能让我在这儿住下去吗?"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后终于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孩子住在这里和住在他们任何一个人家里都一样,对他们来说,挤在一起比一个人住在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大家都愿意共同关心毛毛。
说干就干,他们首先把毛毛住的这两间东倒西歪地小石屋拾得干干净净,能修整的尽可能修整好。他们当中有一个泥瓦匠,七手八脚,他就给毛毛垒起一个小炉灶,一截生锈的烟筒也竖了起来。一个老木匠用旧箱子给她钉了一张小桌子和两把小椅子。*后,妇女们给她弄来一张带花纹装饰的旧铁床,一块稍微坏了一点点的床垫和两床被子。于是这个废墟下面的小石屋一下子变成了舒适的小房间。末了,那位具有艺术家才能的泥瓦匠还在墙上画了一幅美丽的花卉图画,甚至还画上了镜框和钉子,真棒,乍一看,就像真的有一幅画挂在墙上似的。
后来,那些人家的孩子们也都来了。他们给毛毛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一个孩子送一块奶酪,一个孩子送来一块白面包,另外三个孩子还送来一些水果……这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当天晚上,他们就在那个露天剧场的废墟上,为毛毛上新居举行了一次真正的小庆祝会。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节日啊!简直和富人家庆祝节日一模一样。就这样,毛毛开始与周围人家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施·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成名作《吉姆·克罗夫》、《火车司机卢卡斯》,1961年获得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1971年他移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切尔·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准确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与风格。他说:"忘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补充,我们必须去发现它,完善它。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这种价值,那我们就真正迷失路径了。"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如同一只飞翔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鸟,理性的思考是这只巨鸟的脑袋,紧张曲折的情节是它的筋肉,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则是它的双翼。每个沉浸于他的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飞,飞进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位伟大的幻想文学巨匠1995年在斯图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设有"米切尔·恩德纪念馆",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寻梦人。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施·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成名作《吉姆·克罗夫》、《火车司机卢卡斯》,1961年获得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1971年他移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切尔·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准确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与风格。他说:"忘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补充,我们必须去发现它,完善它。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这种价值,那我们就真正迷失路径了。"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如同一只飞翔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鸟,理性的思考是这只巨鸟的脑袋,紧张曲折的情节是它的筋肉,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则是它的双翼。每个沉浸于他的作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飞,飞进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位伟大的幻想文学巨匠1995年在斯图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设有"米切尔·恩德纪念馆",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寻梦人。
小铃铛历险记 本书特色 渔具店里有一个小铃铛,跟别的铃铛在一起,他显得特别小,小铃铛有些难过。大鱼钩鼓励他说,要对自己有信心。终于有一天,小铃铛离开了渔具店,开...
编辑推荐:本书根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影的动画片改编,文学原作者郑渊洁,由上海美影厂主创人员亲自编绘。本篇讲述两只不愿偷
月亮叔叔和莎莎:最美的生日(绘本) 本书特色 小鸭莎莎就要过生日了,兴奋得怎么都睡不着觉,月亮粉没效果,数羊也没用,收到了月亮叔叔的礼物还是没办法平静。小羊会记...
青少年纯美阅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本书特色 《纯美阅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一个温情激荡、神秘莫测,因而你不能不读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鲨鱼腹中滚出一个漂...
小屁孩日记-可怕的炮兵学校-6 本书特色 《小屁孩日记6:可怕的炮兵学校》:一本令人捧腹爆笑的另类日记,一个半大小子的秘密的厂长糗事至2009年11月任《纽约时...
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优等生必读文库?现代名家美文品读系列”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编选,是专门为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生量身定做的中国...
琼•穆特(JonJMoth)以优美恬静的画风在美术及插画创作领域享有盛名。他的《尼克莱的三个问题》(TheThreeQuestions)改编自列夫
《彩色童话集》又称《朗格童话集》,是英国著名作家安德鲁·朗格编辑的童话集。收录了许多著名童话及改编作品,包括安徒生、格林
大象的脚印-(美绘本.拼音版) 本书特色 《大象的脚印》是《王一梅乡土•乡韵童话》系列图书的其中一本。本书精选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多篇短篇...
小小西游3:猪八戒和高老庄流沙河收服沙僧(经典儿童版) 本书特色 一起来读*生动、*幽默的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故事,一起来看细腻、传神、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让孩...
鼓励-大红狗.我们爱你-大红狗克里弗 本书特色 诺尔曼·伯德韦尔所著的《大红狗克里弗》作为一套成长教育类图画书,天真可爱的大红狗在美国已经陪伴几代读者的成长。 ...
小公主-青少版 本书特色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
世界大师经典童话绘本·父与子全集--无药可救的父子俩 内容简介 《世界大师经典童话绘本·父与子全集:无可救药的父子俩(畅销美绘本)》以父与子的故事为主题展开的2...
哼哈二将 本书特色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精粹》丛书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遴选了二十位作家的二十部作品。这些作家现正活跃于儿...
专卖你的快乐-阳光家族小说联盟 本书特色 《阳光家族小说联盟:专卖你的快乐》写到,完整的幸福是庞大的拼图,向星星许愿,请让我找回缺失的那一块。因为,我想拼出幸福...
《永泊镇3:奇迹社团的秘密》内容简介:茉莉安通过重重选拔,终于加入了奇迹社团919团。她还有了8位天赋异禀的伙伴:驭龙者霍桑、催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本书特色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试...
银色的独角兽 本书特色 个头大好呢,还是个头小好?一个人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还能做什么呢?凡是能改变事物的人就是魔法师吗?美好的事物是否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
寒冰巫师(汉英双语) 本书特色 美国兰登书屋15年倾力打造!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推荐的世界100部经典图书,《神奇树屋32:寒冰巫师》(汉英双语)是一本能让孩子从小...
好兵帅克-全译本 本书特色本书作者是雅洛斯拉夫·哈谢克,捷克著名作家,小说以普通士兵帅克在**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揭露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