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作者:张佐邦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2008-08-01

评分:4.7分

ISBN:7105095350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人类审美心理生成论和人类原始文化形态论两部分,其内容包括:人种进化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奠基、自然环境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滋养、图腾崇拜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培育等。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本书特色

《美学人类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制美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这“两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包含美学人类学研究对象的两项基本内容。这种学科体系的创建是在追求弹性动力结构的完整性。从这种整体性出发,“上编”把人种进化和自然环境影响所引发的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作为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逻辑起点。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前言

序言
吾营构多年的《美学人类学》,试图初步建构起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在理论思辩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起点,并且高度重视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对原始文化形态作审美心理学的深层次探讨,希望创建起一门体系科学、内容系统和理论整合的人类学的分支学科:美学人类学。
美学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多边缘交叉学科能否成立存在,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理论体系。
学界目前有“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文艺人类学”之说,但不见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拙著《美学人类学》,希望建构起一个富有整体感和逻辑动力感的自然结构体系。全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制美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这“两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包含美学人类学研究对象的两项基本内容。这种学科体系的创建是在追求弹性动力结构的完整性。从这种整体性出发,“上编”把人种进化和自然环境影响所引发的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作为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逻辑起点。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目录

关于创建美学人类学的构想(自序)
绪论
一、美学人类学的学科性质
二、美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三、美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上编人类审美心理生成论
**章 人种进化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奠基
一、原始思维的发生
二、原始思维的发展
三、原始思维的特征
第二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滋养
一、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心理的差异
三、自然崇拜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滋养
第三章 图腾崇拜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培育
一、图腾崇拜概说
二、图腾崇拜的类型
三、图腾崇拜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培育
第四章 宗教巫术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一、宗教巫术与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交互性
二、宗教观念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三、宗教器物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四、宗教巫术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第五章 神话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浸润
一、神话与人类审美心理生成的互动性
二、神话意象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浸润
三、神话想象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浸润
四、神话审美形态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浸润
下编人类原始文化形态论
第六章 宗教文化
一、宗教文化的起源
二、宗教文化的种类
三、宗教文化的审美特征
第七章 民族民间文学
一、民族民间文学的起源
二、民族民间文学的种类
三、民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 民族表演艺术
一、民族表演艺术的起源
二、民族表演艺术的种类
三、民族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九章 民族造型艺术
一、民族造型艺术的起源
二、民族造型艺术的种类
三、民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十章 民族服饰文化
一、民族服饰文化的起源
二、民族服饰文化的种类
三、民族服饰文化的审美特征
第十一章 民族节日文化
一、民族节日文化的起源
二、民族节日文化的种类
三、民族节日文化的审美特征
后记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节选

(二)宗教神像对人类审美心理的模塑
宗教器物中的神像,在信徒们的眼中都是至善至美的。特别是不同宗教在各自的偶像中透露出来的审美观念,会直接作用于信徒的审美心理,使其审美心理得到不断的模塑,从而引起审美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生成。如云南大理白族本主教中的本主,不管是大理城北北乡都主段宗榜,还是大理城南南乡都主李宓,不管是斩蟒英雄段赤诚本主,还是大理国国王段思平本主,都是当地信徒们心中崇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作用于白族民众的精神活动时,必然会使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变化。
那个为了拯救人类而主动赴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基督教徒崇拜的偶像,是宗教文化*普遍采用的题材。十字架上的耶稣形象是头部低垂,一腿伸直,一腿微屈,表现出死亡的痛苦和牺牲的自愿。这一形象既使信徒们通过对痛苦的真切感受产生悲剧感,又能对耶稣的伟大崇高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无限的敬仰。在自我强烈的情感精神压抑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崇拜的心理和为救世主动赴难的渴望。这正是虚幻的宗教宣传追求的*佳效果。它对人类审美心理产生的影响大大超越了它宗教宣传的范围。
佛教是一个崇拜偶像的宗教。寺院里对人们影响*直接*强烈的不是藏经楼里的《华严经》、《四十二章经》,而是大雄宝殿的如来佛和天王殿里的四大金刚。重修金身常常是信徒们许愿的*高层次。佛的形象包含着佛教的审美观念,透露着佛教对信徒们的审美心理进行间接熏陶的内涵。四川乐山大佛那温和、慈祥、庄重、丰满的造型特征,那造型匀称、身材丰约、肩宽背厚、充满生机、体态稳重和静观默想的姿态,表现出一派和谐安详,放射出静穆的光芒。
……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作者简介

张佐邦,男,云南盐津县人。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毕业留校任教,1995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美学人类学》、《文艺心理学》、《作家心理美学》、《鲁迅文艺心理阐释》等16部。现主要从事文艺心理学和美学人类学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